后世天子,手里的筹码就会少上一些。
等到把名单大概过了一遍,李云站了起来,看着苏晟,开口说道:“兄长,军中只封侯爵,没有伯爵的说法,有些未及封侯的,要是闹情绪了,你须得去说一说。”
“不要让他们闹事,跟他们说,后面还有仗打,他们也都还有机会。”
苏晟起身,抱拳道:“是,臣遵命。”
李云认真想了想,确定没有什么遗漏之后,正要说话,就听苏晟起身,对着李云抱拳道:“上位,这一套爵位,与军中的军功爵…”
“并行不悖。”
这个事情,李云一早有准备,他直接回答道:“军功爵是军功爵,真有人靠军功做到了军侯,我这里也认,也给他封侯。”
苏晟深深低头抱拳。
“臣…明白了。”
李云站了起来,拍了拍孟青的肩膀,笑着说道:“趁苏兄在洛阳,多跟苏兄请教请教,不要懈怠了。”
孟青立刻低头抱拳。
“属下遵命!”
“好了。”
李云站了起来,看向众人,缓缓说道:“今天就说到这里,军中要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说有什么想法。”
“兄长直接来找我就是。”
苏晟看了看孟青,笑着说道:“小孟封了侯,那些封侯的人便无话可说了,至于不得封侯之人…”
“贺钧也没有封侯,他们想来也无话可说,回头,臣有机会见到贺钧的话,跟他谈一谈。”
“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
“好。”
李云抚掌,笑着说道:“明天我有事情要忙,就不留各位了,大家都散了。”
“等这几天我忙完了,找机会咱们再喝上一顿。”
苏晟起身,对李云抱拳行礼,神色颇有些复杂:“明日之后,二郎便是天子了。”
李云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听来听去,还是这一声二郎舒坦,往后别管明面上我是什么身份,到了私下里。”
“兄长还这么称呼就是。”
苏晟笑了笑,说了声好。
李云亲自把他们送出了书房,然后对着李正说道:“替我送一送。”
李正应了一声,送苏晟还有孟青离开,三个人走到李家大院门口的时候,苏晟回头看了看这座宅邸,感慨道:“上位也真是沉得住气,只剩一天了,依旧住在这里。”
李正也回头看了看这座宅子,笑着说道:“大将军不知道,再过一会儿,二哥一家就要搬到皇宫里去了,毕竟明天一早,就要在皇宫里忙活。”
苏晟看着李正,又看了看孟青,笑着说道:“当年在江东之时,二位可曾想到今天?”
李正苦笑道:“那会儿哪里能想到今天,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被朝廷捉住,问罪斩首。”
孟青想了想,突然开口说话。
“我想过。”
他看向苏晟跟李正,神色郑重。
“上位,不似凡人。”
第897章 登基
章武元年正月十八,上上大吉。
太极殿中,一身帝服的大周天子武元承,面无表情的坐在帝座上,看着下面站着的一众臣子。
文武百官,俱皆到齐,却已经无有一个周臣。
甚至,连宣读禅位诏书的宫人,都不是大周的奴婢。
他如同一个木偶一般,端坐在帝座上,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实际上,他原本连坐在自己的资格都没有,昨天礼部因为这个事情,还争执了许久,最终礼部尚书陶文渊觉得,让旧天子站着禅位,似乎有些不妥,脸面上说不过去。
于是乎,才让这位皇帝陛下,暂时坐了坐李云的位置。
禅位的诏书一字一句,如同尖针一般,刺在武皇帝的心上,让他觉得,有些度时如年。
不过,低头看了看身下的帝位,抬头看了看站在这里面前的文武百官,武元承心里,又不免生出来一股留恋之情。
他微微闭上眼睛,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要是…要是真是自己的位置就好了。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之中,宫人的禅位诏书,终于念完,这太监扭头看了看武元承,然后高唱了一声:“请大唐天子入殿。”
一声高唱之后,一身衮服的李云,神色平静的走进了太极殿。
方才,太极殿里站着的所有官员,都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对着李云叩首行礼:“臣等。”
“叩见天子。”
李云神色平静,他先是看了看武元承,然后看了看底下的官员,心里并没有什么波澜,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起身罢。”
如果是嗣皇帝,此时登极,心里多半会忐忑不安,激动至极,但是李云并不是什么嗣皇帝,这份家业是他一手打下来的。
要说激动,这些年李云最激动的时候,其实是定鼎中原之时。
那个时候,便已经定下了今日之事。
对于李云来说,更像是走一走形式而已。
他走到武皇帝面前,静静的看着脸色苍白的武皇帝。
武元承额头上渗出汗珠,他想要站起来给李云让位置,但是不知怎么,身体似乎是不听使唤了,两条腿都僵硬了起来。
他硬是坐在帝座上,没有动弹。
李云没有说话,一旁的宦官已经开始紧张了,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开口说道:“该起身了。”
这个时候,他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武元承,于是干脆就略了过去,不称呼了。
李云并不是如何着急,只是静静的看着武元承,武元承的额头上,已经全是汗水,过了好一会儿,他心里的理智才终于战胜了情绪,两只手撑着,缓缓站了起来。
这会儿,他两条腿都是僵硬的,起身之后,差点就立足不稳,跌在地上。
李云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此时还在正月,洛阳并没有很暖和,太极殿里,还是相当冷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大周天子,汗水流淌个不停。
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又看了看下首站着的文武百官,微微咬牙。
此时,他心里涌现出一股冲动,回头这个时候,他一头撞死在这太极殿里,将来…将来会不会名垂青史?
九泉之下,列祖列宗会不会对他宽宥一些?
天下,会不会因此,发生些微改变?
武元承心中,如同擂鼓。
还会有义士,恢复大周吗?
想到这里,他有些绝望,因为很明显,已经很难了。
这位大周天子,用袍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然后用颤抖的手,拿过一旁宦官捧在盘子里的传国玉玺,两只手捧着,递到了李云面前。
这个时候,按照前几天“彩排”的过程,武元承应该说几句场面话的,但是此时,他已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不是心理上不愿意说,而是巨大压力,让他产生了一些生理上的不适。
亡国之君,江山易主。
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李云接过这块据说是从近古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只是淡淡的看了看武元承,便朝着自己的帝座走去,坐下来之后,他只是看了一眼武元承,淡淡的说道:“将他带下去歇息罢。”
“是。”
一旁的两个宫人,立刻搀扶着武元承,架着胳膊,几乎是硬生生,将他抬下了御阶。
李云看着狼狈离场的武元承,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然后他才看向底下的文武百官,笑着说道:“诸位,今日在这里见面,可有什么不同之处?”
下面的文武百官,听到李云这句话,都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有人正要开口回话,礼部尚书陶文渊站了出来,对着李云低头拱手道:“陛下,祭天吉时已定,不能耽搁,您…”
“快一些罢。”
李云哑然一笑,看了看一旁的杜谦,笑着说道:“杜相,你来宣读登基诏书罢。”
“是。”
杜谦站了出来,从太监手里,接过早已经准备好的诏书,他看向底下的官员,声音低沉。
“现在宣读陛下登基诏书,群臣跪听。”
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了一地。
杜谦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这才朗声宣读。
“大唐皇帝登基诏。”
“朕闻乾元资始,统御必归真主;坤载含弘,抚绥当属至仁。粤若稽古,有夏承虞,炎汉嗣天,咸以德配玄穹,功济黔首。朕以菲薄,遭逢季运,敢不祗畏昊天,思拯黎元于水火?”
“昔显德失驭,九围板荡。江南鼙鼓,惊碎秦淮夜月;中原烽燧,灼残河洛春云。豺狼塞路,白骨蔽于平原;狐兔凭城,哀鸿遍于大野。”
“朕本布衣,荷戟于草莽之际,枕戈于霜露之间。十载征尘,非敢矜三尺剑;万里转战,实为拯亿兆民。”
“赖昊天垂象,宗降灵,今幸廓清寰宇,重睹汉官威仪。河出荣光,洛呈宝符,此盖上帝假手于眇身,俾承大统。”
“朕畏天命,凛若冰渊。稽唐尧之文思,法汉祖之勇智。谨以章武元年正月,祗告天地宗庙,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唐,定鼎洛阳。承炎汉之正朔,复轩冕之旧章。”
“其以维新之政,布于遐迩。”
“一,罢四方贡献,减田租之半,使民得尽力农桑。”
“二,赦天下,自章武元年正月以前,大辟以下皆原之。”
“三,追赠死节之士,旌表忠义之门。”
“四,量才授官,凡前代苛法弊政,悉与蠲除。”
“五,修明礼乐,敦劝学校,举孝悌力田者。”
“六,遣使巡行州县,问民疾苦,察吏廉贪。”
念到这里,杜谦抬头看了一眼底下的文武百官,然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念道。
“咨尔股肱良弼,方岳重臣:当思舟水之诫,共守山河之誓。若朕有过,尔宜极谏;若尔不臧,法在必行。庶几官得其人,政无不举。”
“六合同风,永戢干戈之患;九有载德,长膺社稷之休。凡我臣民,宜体朕怀。”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念到这里,登基诏书告一段落,杜谦将诏书放回了宦官手持盘中,回到臣子位上,抬头看向天子,声音郑重。
“叩拜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