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44节

  “因此,臣才说这是一桩千古难题。”

  皇帝陛下默然。

  杜相公又看了一眼天子的桌案。

  两摞文书齐高,也就是说,皇帝陛下在太子身上花费的心思,几乎与政事差不多了。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二郎,顺其自然罢。”

  “太子若是做错事情,那该管教就管教,若是太子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我觉得还是放宽些好。”

  李皇帝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在他身上花费太多心思,恐怕会适得其反,等他从金陵回来。”

  “就按照受益兄你说的来罢。”

  杜谦这才低头:“陛下圣明。”

  接着,杜相公又跟李云详细汇报了江东新政的进展,李皇帝静静的听了一遍,然后看向杜谦,笑着说道:“总体来说,还是有进益的,有进益就是好事。”

  他想了想:“你给张遂回一封私信,就说我说的,这事是国家大事,让他务必上心,扎好根基,积累经验。”

  “江东的事情成了,他就是大功臣,朕会立刻让他做封疆大吏,把新政推广到全国,等弄得差不多了。”

  皇帝陛下正色道:“我许他进政事堂。”

  杜谦闻言,深深低头:“臣回去之后,就给他写信。”

  李云点了点头,又跟杜谦聊了几句,然后才想起来一件正事,他开口说道:“前两天九司来报,去岁万寿节那桩刺杀案,现在已经有了进展,旧周的陈王…”

  “已经查到痕迹了。”

  皇帝陛下神色平静道:“刘博跟我说,这个月大概率就能拿住人,到时候这个案子,差不多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杜相公闻言愣了愣,然后看向李云,低声道:“陛下,九司查到了多少官员涉事其中?”

  “很多。”

  “而且,几乎全是武周旧臣。”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有一些官员,即便没有直接涉事其中,也有亲戚朋友涉事其中,朕的意思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这些前朝旧臣从要紧位置上,全都清除出去,再从武周旧臣里,挑选一些名气大的留下来,安排他们去礼部,去九寺任职。”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将他们,隔离于核心之外。”

  杜相公神色复杂,他低头道:“陛下,臣能不能看一看有哪些人涉事其中,这样后续,吏部也好安排具体事宜,尽快补上空缺,不至于让朝廷乱起来。”

  “这个自然可以。”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你我名为君臣,实如兄弟一般,国家要紧事情,哪一个不是你我商议?”

  他从桌案上右手边,抽出一份文书,递给了杜谦。

  这个时候,杜相公才恍然,皇帝右手边厚厚一摞文书,却未必都是关于皇太子的言行举止。

  九司还有其他要紧文书,也在其中。

  杜相公接过去,认真看了一遍之后,神色越来越凝重,最后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喃喃道:“陛下,这些…这些人,都涉及去年谋刺案吗?”

  “那倒没有。”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不过是顺藤摸瓜,查到的他们,他们未必涉及去年的谋刺,但是的的确确,跟陈王,或者是陈王身边的旧日门客有过联系。”

  “这其中有一些人,干脆就是旧时陈王府门客。”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默默看了看杜谦。

  杜相公起身,跪在地上,深深低头道:“陛下,这其中不少人,是臣举荐的,臣死罪…”

  从前朝廷严重缺人,那么安排官缺这个事情,自然就落到了杜谦这个吏部尚书头上,不少关中籍武周旧臣,就是因此入仕。

  皇帝陛下上前,把杜谦扶了起来,拍了拍他身上不存在的尘土,笑着说道:“这些人,即便是九司也是查了大半年,才查出来一些根系,当时朝廷初建,受益兄又如何能看出来他们的心思?”

  “这个事情,跟受益兄无关,吏部只需要做好后续补缺的事情就行了。”

  杜相公起身之后,长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好一会儿,他还是没有忍住,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理这些人?”

  皇帝陛下神色平静道:“涉及去岁谋刺案的,一律按照谋大逆论处。”

  “其余与旧周武逆有联系,或者是有牵连的,要先拿了武逆,讯问之后,再行处理。”

  说到这里,李皇帝看了看杜谦,正色道:“这些人,最次也要贬官流放,直系不得入仕。”

  “若有其他事由,从重问罪。”

  “若是间接牵连,没有直接跟武逆有联系的,也要罢官革职。”

  杜谦闻言,深呼吸了一口气,深深低头:“陛下仁德。”

  他知道,李皇帝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要是别的皇帝,恐怕名单上所有人,都要九族消消乐,那么这个事情,将会办成一桩大案,至少千人以上要被卷进去,甚至有可能是数千人。

  就连杜谦本人,都有可能被卷入其中。

  “仁德不仁德的,我不在意。”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我只是做一些,我觉得该做的事情。”

  “好了,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大事,新政的事情才是大事,受益兄且去忙罢,莫要忘了,给你那个学生写信。”

  杜谦拱手行礼,毕恭毕敬的离开了甘露殿。

  他离开之后,李皇帝才翻开了手边一份九司刚递上来的文书。

  九司收网,擒拿武周陈王武珩,就在这一两天了。

  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

  不管什么事情,不管这个事情再如何艰难,比如说擒拿旧周的这个陈王,比如说收回金川州,只要他一封诏命,就自然而然会有无数人替他去办这个事情,而且办的漂漂亮亮的。

  前赴后继。

  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国力鼎盛时期,这个天底下,李云一纸诏令办不成的事情当然有。

  但已经不是特别多了。

  看了一会儿九司的文书之后,李皇帝叫来顾常,问了一句:“孟青回洛阳了没有?”

  顾太监进了甘露殿,深深低头:“回陛下,孟将军已经进了京兆府,估计明天,就能回到洛阳面圣。”

  李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你盯着些,等他回来了,立刻带他来见我。”

  顾太监跪伏在地,恭敬磕头。

  “奴婢遵命。”

首节上一节844/844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