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112节

  起义军攻掠东莞、南海及肇庆、翁源诸县,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百姓的生产生活被打乱,农田可能被破坏,商业活动受到影响,导致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受损。

  而镇压起义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军队的调动、武器装备的供应、粮草的筹集等,这给明朝的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除此之外,广州作为重要的贸易港口,起义的发生可能影响对外贸易和商业发展。

  商路受阻,商人的信心受到打击,贸易活动减少,对明朝的经济繁荣产生不利影响。

  最严重的就是社会方面了,用现在的话说,叫做社会方面,换做古代,叫做‘民间方面’,起义的爆发本身就表明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百姓对明朝统治存在不满,起义军的行动和朝廷的镇压行动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人心惶惶。

  最后,此次起义运动失败后,皇帝朱元璋震怒,被擒的千余人以及被镇压的百姓数万人,他们全部被斩杀殆尽,这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民间矛盾。

  当得知,很快明朝就会发生如此影响巨大的起义之事后,太子朱标脸色都变了,一个王朝最害怕的是什么?

  农民起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老朱家,就是农民翻身啊。

  难道这天下,不能出现第二个朱元璋吗?

  怎么不可能!

  若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以往的王朝都是世家们的游戏。

  具体的情况也就是,自汉朝开始,随着祖辈担任高的官职、爵位,越来越多的世家出现,这里的世家是一个统称,基本上这个家族内每一代都出现了军官或者文官,并且和军政两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可以称之为世家。

  所以,汉朝到宋朝,都是世家的游戏,在这期间出现的王朝,都是一个个世家在沉浮,没有出身平凡的。

  可元朝呢?元朝可并非汉人王朝,而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他们任用的都是蒙古人担任各种官职,这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的世家已经消失殆尽了,可以说这次异族占领中原王朝,已经彻底消灭了中原的世家。

  这也就,给了他父皇朱元璋,这个原本出身农民的百姓一个机会。

  元朝末期,几乎没有世家出来争夺天下,元朝末日的各路枭雄争夺天下,也不像以往的朝代般,是世家的游戏,所以父皇朱元璋才能从所有人中杀出来。

  当初差点击败父皇的陈友谅,不也就是一个盐贩子么?

  所以,一旦发生叛乱,是很有可能天下颠覆的,因为目前明朝刚刚建立不久,各个世家并未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何朱标知晓未来大量的功臣被清除,并没有感到意外的原因,因为这些功臣出身也很普通,并非是如以往朝代般,那些背靠各个世家的人。

  在这种明朝各个世家都未彻底扎根,子孙绵延的情况下,百姓们绝对有能力、有机会颠覆政权,这世界上诞生第二个朱元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明白陆师的意思,虽然原本历史上,这次起义活动被镇压了,但却远远无法达到震慑的目的。”

  “所以,最好还是我令众多将领,用新型大炮和火器镇压此次叛乱,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这样的好处是,明朝接下来很久很久不会发生起义事情了,能让明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也如陆师所说的,用我所研制的新型火器成功镇压叛乱,能让我提升一定的威望。”

  闻言,陆煊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还是那句话。

  孺子可教也。

  如果明朝时期,广州曹真、苏文卿起义是用大炮消灭的话,能给明朝和朱标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大炮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威慑力,可以迅速打破起义军的防线,让平叛行动更加高效快捷,这样能减少战争的持续时间,降低官军的伤亡,避免战事久拖不决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

  并且大炮的威力会让其他有叛乱想法的势力心生畏惧,不敢轻易效仿起义,从而维护明朝统治的稳定。

  成功使用大炮迅速镇压起义,也向民众展示了明朝政府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统治能力,有助于增强朝廷在百姓心中的权威,提高太子朱标的威望。

  快速平息起义也可以让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尽快恢复稳定,明朝政府能够更快地在这些地区重新建立有效的统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除了这些,明朝初期国库压力很大,利用大炮能够缩短战争时间,可以减少对当地经济的破坏;起义军与官军的长期作战会破坏农田、商业设施等,而用大炮快速解决战斗能降低这种破坏程度,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大炮虽然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但如果能快速结束战争,总体上可能会比长期的传统作战方式节省军费开支;长期作战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大炮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减少后续的费用支出。

  “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一件事情。”

  “我记得很快,朱元璋就要设立锦衣卫了。”

第122章 建立火器学校,让大明的科技领先全世界!

  锦衣卫的设立,这件事请问对于明朝洪武时期,以及整个明朝,影响还是很大的。

  陆煊知道,目前朱标所处的时间为洪武十四年,而锦衣卫是洪武十五年设立的。

  明洪武十五年,皇帝朱元璋以信奉道教人多,设置了管理机构,州设道正司,县设道会司,并置道官。

  明洪武十五年,根据各道正司、会司的基础上,朱元璋设置锦衣卫。

  锦衣卫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人仪仗,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专制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其中,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企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

  钢衣卫所属之锁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

  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镇压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

  “锦衣卫......”

  太子朱标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因为现在锦衣卫还未设立,但父皇曾经产生过这种想法,和他商议过,他觉得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于明朝惩治贪官污吏,很有作用。

  “陆师的意思是,让我劝谏父皇,取消设立锦衣卫的想法?”

  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就是监察百官,而陆师给他设置的计划是,通过提升明朝时期的科技,从而未来让父皇主动禅位给自己,并且改变父皇起初定下的严格惩治贪官污吏的国策,既然如此,似乎锦衣卫是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不,锦衣卫还是有必要设立的。”

  陆煊否决道。

  明朝初期,政权尚未完全稳固,不管接下来;的目的和筹划如何,还是需要锦衣卫的。

  随即,陆煊缓声道:“设立锦衣卫,好处不少;首先,它可以直接为皇帝服务,帮皇帝收集情报、监视大臣和地方势力;这样一来,皇帝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朝廷内外的动态,防止大臣结党营私、篡权夺位,大大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地位。”

  “其次,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也很重要,一方面,它能防范叛乱,暗中侦查那些可能有叛乱意图的势力,让朝廷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特别是在政权初建、人心不稳的时候,作用可大了;另一方面,还能监督官员;明朝初期,官员队伍里可能有贪污腐败、不作为或者心怀异志的人,锦衣卫一监督,他们就得更加勤勉尽责、廉洁奉公,不敢轻易违法乱纪,保证了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锦衣卫还能提高治理效率,它分布广泛,信息传递快,一旦有紧急事件,像地方叛乱、自然灾害啥的,能第一时间报告给皇帝,让朝廷迅速决策并行动,提高了国家应急处理能力和治理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锦衣卫还能协助司法,为司法部门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有助于快速侦破案件,维护社会秩序。”

  这些是对于皇帝来说,设立锦衣卫的直接好处,而陆煊的想法是,将这锦衣卫,彻彻底底的化为朱标太子的力量。

  也就是说,这些未来的锦衣卫,将会听从朱标的命令。

  “我的想法是,设立锦衣卫时,让锦衣卫皆掌管火器,由神机营训练。”

  原本历史上的锦衣卫,虽然没有后世小说、电视剧、电影中那般夸张,人人都是江湖高手,但身手确实还是不错的,毕竟经过专门的训练。

  但在火器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与手持火器、经过多年训练的宫内侍卫相比的。

  只要这些锦衣卫能够拥有火器,并且由神机营训练而出,这些人自然而然就是朱标的人了。

  朱标并非愚蠢之辈,很快就清楚了陆煊的意思,不过他有些疑惑的道:

  “陆师,我感觉这个锦衣卫,似乎并不是很重要的样子啊,经过神机营训练的士兵,哪怕不是锦衣卫,也算是我的人了。”

  “应该没有必要,再训练一批掌握火器的锦衣卫吧,毕竟锦衣卫哪怕数量很多,也无法与真正的火器大军相比。”

  朱标说的是有道理的。

  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个人的能力都无法与集体相比。

  不可能,训练出一千个身手不错的锦衣卫,就能与一万个火器军队士兵抗衡。

  但,这个锦衣卫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影响,让朱标把锦衣卫掌握住,也是为了降低这些负面因素,从而让朱标获得更多的好处,稳固他的太子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明朝在设立锦衣卫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陆煊对于明朝历史还是很了解的,并且随着四位太子的到来,他也确实尽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各个朝代的史书都啃了一番,包括各种野史,随即简单总结了一下,继续道:

  “明朝初期,设立锦衣卫确实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从政治方面来说,一是加剧了政治恐怖,锦衣卫有特权,可以随意逮捕、审讯官员和百姓,弄得人人自危,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恐怖氛围中;官员们不敢直言进谏、大胆施政,政治生态恶化,朝廷决策也缺乏多元声音和建设性讨论。”

  “二是权力滥用与腐败,锦衣卫执行任务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很容易滥用权力;他们可能接受贿赂,为有权有势的人打击异己,或者公报私仇;这既破坏了司法公正,又损害了朝廷公信力。”

  “三是党争加剧,不同势力常利用锦衣卫打击对手,党争更激烈了,各方为争权力,纷纷拉拢锦衣卫,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内耗严重,没法集中精力处理国家大事;从社会方面来看,又破坏了社会秩序,锦衣卫行动不依法度,随意闯入百姓家搜查和抓捕,严重干扰百姓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受到极大破坏,民众对朝廷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抑制商业发展;在锦衣卫制造的恐怖氛围下,商人不敢大胆经营和投资,商业活动受限;而且锦衣卫可能还会敲诈勒索富商,进一步打击商业发展;文化也受到了压抑;因为锦衣卫监视,文人墨客不敢自由表达思想和创作,文化发展受抑制;很多有才华的人怕惹祸上身,要么沉默,要么迎合官方,文化创新和思想交流的活力就减弱了很多。”

  “所以,只有锦衣卫这个部门在你的掌控下,我才能帮助你避免,让未来的锦衣卫这个部门在明朝产生众多的负面影响。”

  “你掌握锦衣卫这个部门的同时,能获得足够的自身力量,也利于大明。”

  陆煊说完这些,朱标终于明白了。

  没想到,锦衣卫未来甚至还会成为一个不小的毒瘤。

  真的是,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弊。

  那就依陆师的指点,回去就立刻向父皇提议,设立锦衣卫部门,同时这些锦衣卫,必须由神机营训练而出,他要独自掌管整个锦衣卫。

  “锦衣卫的事情解决了,我倒是还发现了一件事情,能对你提供很大的帮助。”

  “并且,能够让整个明朝,领先于全世界。”

  陆煊搜索资料后,发现了一件事情。

  明朝初期,有个叫做刘仲质的人。

  刘仲质,生卒年月不清楚,字文质,是江西分宜人。

  洪武初年,他以宜春训导的身份被举荐到京城,被提拔为翰林典籍,奉命校正《春秋本末》;洪武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与儒臣一起制定释奠礼,颁布到全国的学校。

  他订立了十二条学规,加上皇帝钦定的九条,作为师法颁布赏赐;又奉命把刘向的《说苑》《新序》颁发到学校,让学生们讲读。

  十一月十三日朱元璋设立殿阁学士,把刘仲质改任为华盖殿大学士;刘仲质为人稳重踏实,广泛通晓经史,文章风格典雅,常常符合皇帝的心意。后来因为犯事被贬为监察御史,因年老退休,之后就没有记载了。

  这个人,对于明朝以及后世的影响很大,也是他所提议,使得明朝初期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学校。

  有官办的府学、州学、县学等地方学校;这些学校由朝廷出资兴办和管理,主要教授儒家经典等内容,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生通过在这些学校的学习,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还有一些民间的私塾、义学等;私塾通常由私人教师设立,招收学生进行教学;义学则往往由地方乡绅或慈善人士出资兴办,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刘仲质的申请、提议之下,明朝初期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通过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此时,陆煊的想法是,在既定的学校中,由太朱标提出,增加火器课程。

  这,足以改变整个世界,让大明朝的火器、科技一直领先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这些从火器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未来成为朱标的得力助手。

  学校中开展火器课程,会培养出一批对火器原理、操作和战术运用有更深入理解的军事人才后备军。

  这些人未来进入军队后,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改进火器,提高明军整体的火器作战能力。

  他们会根据所学对现有的火器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战场需求,或者研发出更有效的火器战术,增强明军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和杀伤力,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等敌人作战时更具优势。

  随着对火器知识的普及和专业人才的增多,明朝可能会加速火器部队的专业化建设。

  像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永乐年间,朱棣时期成立的神机营,其成员的专业素养会得到更快提升,火器部队的规模和战斗力也会进一步增强,成为明朝军队的核心力量,对于维护明朝的边疆安全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功能,开设火器课程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研究火器技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新的想法和改进方案,推动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在火药配方的改进、火器制造工艺的提升、新型火器的设计等方面可能会取得更多突破,使明朝的火器技术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其实在陆煊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火器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他科技领域的支持,如冶铁、化学、机械制造等,为了满足火器制造的需求,这些相关领域的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冶铁技术的进步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枪管和炮管,化学知识的应用可以改进火药的性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提升可以使火器的零部件更加精密,从而提高火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太子朱标一旦顺利的完成这些,在他已经掌握神机营、锦衣卫的情况下,他所提议的火器制造,也能加强他对于整个朝廷的掌控,掌握先进火器技术和拥有强大火器部队的明朝,在政治上的统治力会进一步增强。

  对于国内的潜在叛乱势力,朝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镇压,维护明朝的统一和稳定;在对外交往中,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会提高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周边国家更加敬畏和服从明朝的统治,有利于明朝的外交和贸易活动。

  心中将这些所规划好后,陆煊立刻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首节上一节112/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