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128节

  阿房宫,是决定不能修建的。

第139章 引用前人典故,以改始皇执念!

  扶苏再次无奈地从秦始皇处退下后,满心忧愁地回到了后世,找到了陆煊。

  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困惑,心中的忧虑如沉重的乌云般笼罩着他。

  “陆师,我已想尽办法,可父皇依旧执意修建阿房宫。如今我该如何是好?”

  扶苏急切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渴望从陆煊那里得到新的良策。

  陆煊微微皱眉,他深知此事的艰难,但也明白扶苏的决心和担当。

  他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莫急,始皇帝修建阿房宫,一为彰显国威,二为秦朝万世基业,你可再从这两点入手,寻找新的劝谏之策,你应该知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之典故?大禹为天下苍生,舍小家为大家;始皇帝终究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当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而非执着于奢华宫殿。阿房宫之修建,虽欲显国威,然实损百姓之利,与大禹之精神背道而驰,嗯...你就借此典故向始皇帝阐明,真正的国威应来自百姓的安居乐业,而非宏伟建筑。”

  扶苏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开始回忆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劳,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只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他意识到陆煊的建议确实有道理,真正的国威不应该仅仅依靠华丽的宫殿来体现,而是要让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陆师所言有理,我当如何具体向父皇表达呢?”

  扶苏继续问道,他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更详细的指导。

  陆煊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进行上书,言辞恳切地分析当前局势;提及大禹治水之典故,强调君主应以百姓利益为先;同时,可提出一些具体的替代方案,如加强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以保百姓温饱,进而彰显国威。始皇帝既重视国威,又心系百姓,或许会重新考虑阿房宫之事。”

  扶苏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

  他要多来回后世和秦朝几次了。

  他很快就回到了秦朝。

  刚刚回到秦朝,扶苏立刻按照陆煊的建议准备再次劝谏。

  目前,扶苏这边已经有了些许的‘谋士’,这属于他这段时间发展的。

  为何要谋士?

  明明已经有陆师了。

  实际上,扶苏也清楚一个道理。

  群策群力。

  陆师毕竟身在后世,鞭长莫及啊。

  他召集了自己的谋士们,共同商讨奏折的内容。

  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而紧张。

  有士子道:“公子,此次劝谏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言辞恳切,打动陛下的心。”

  “要突出百姓的疾苦,让陛下明白修建阿房宫对百姓的伤害。”

  扶苏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然后亲自执笔撰写奏折。

  他字字斟酌,句句用心,将自己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都融入到了奏折之中。

  奏折中写道:

  “父皇,儿臣近日思索国之兴衰,忆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之典故。大禹为天下苍生,舍小家为大家,此乃君主之典范。如今阿房宫之修建,虽欲彰显国威,然实损百姓之利,与大禹之精神相悖。真正的国威应来自百姓的安居乐业,而非宏伟建筑。儿臣恳请父皇以大禹为榜样,以百姓利益为先,放弃修建阿房宫。我们可将资源用于加强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保百姓温饱,如此既能彰显国威,又能得民心,为秦朝万世基业奠定基础。”

  得益于扶苏也掌握一定的权利。

  奏折,很快就被送到了始皇帝手中。

  秦始皇收到扶苏的奏折后,心中泛起波澜。

  大禹治水的典故确实让他有所触动,他想起了大禹为了天下百姓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但他对阿房宫的执念依旧难以消除,阿房宫在他心中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秦朝国威的象征,是他留给后世的伟大遗产。

  秦始皇想了想,叫来扶苏。

  寝宫内,秦始皇静静坐在床榻上,看着扶苏道:

  “你的奏折朕已看过。大禹治水之精神,朕亦敬佩;但阿房宫之修建关乎大秦国威与万世基业,不可放弃。”

  扶苏心中焦急,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再次说道:

  “父皇,儿臣明白您的心意。但如今百姓困苦,边境未宁。若强行修建阿房宫,恐生民变,如历史上诸多王朝因过度劳民而走向灭亡。儿臣恳请父皇以史为鉴,深思熟虑,放弃修建阿房宫,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防御和经济发展上,以保我大秦之长治久安。”

  秦始皇脸色一沉,他对扶苏的质疑感到不满。

  他认为自己作为天下之主,所做的决策都是为了秦朝的繁荣昌盛,扶苏的劝谏是对他权威的挑战。

  “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你退下吧。”

  扶苏无奈地退下,心中充满了失望。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再次回到后世,找到陆煊。

  “陆师,父皇依旧不肯改变主意,我该如何是好?”

  扶苏愁眉不展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陆煊微微皱眉,他也感到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

  但他不能放弃,他必须要为扶苏找到新的办法。

  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可知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典故?周公礼贤下士,为国家尽心尽力。始皇帝欲显国威,当以周公为榜样,广纳贤才,推行仁政,而非修建奢华宫殿。殿下可借此典故向始皇帝进言,说明真正的国威来自君主的品德和才能,而非外在建筑。同时,殿下可提议举办招贤纳士之活动,为秦朝招揽人才,以增强国家实力。”

  扶苏听后,眼睛一亮。

  周公旦的故事?

  周公为了辅佐周成王,尽心尽力,礼贤下士,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和拥护。

  他意识到陆煊的建议非常有道理,真正的国威确实应该来自君主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一座奢华的宫殿。

  “陆师所言极是。我这就回去准备再次劝谏父皇。”

  扶苏充满信心地说道。

  扶苏回到秦朝后,再次召集谋士们商议。

  大家对这个办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施办法。

  扶苏决定亲自撰写奏折。

  这次,扶苏更是请了一些儒家弟子,共同参与。

  众人合力,第二封奏疏写出。

  【父皇,儿臣思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典故,深感君主之品德与才能乃国威之根本。】

  【周公礼贤下士,为国家尽心尽力,得天下归心。】

  【如今阿房宫之修建,耗费巨大,实非明智之举。】

  【儿臣恳请父皇以周公为榜样,广纳贤才,推行仁政。】

  【我们可举办招贤纳士之活动,为秦朝招揽人才,增强国家实力。如此,既能彰显国威,又能为秦朝万世基业奠定基础。】

  奏折内容编排完成后,扶苏想了想,决定亲自送到父皇的寝宫内。

  秦始皇收到扶苏的奏折后,再次陷入沉思。

  周公吐哺的典故让他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一丝疑虑,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过于执着于阿房宫的修建,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

  但他对阿房宫的执念依旧难以放下。

  “奏折朕又看了一遍;周公吐哺之精神,朕亦赞赏。但阿房宫之修建不可轻易更改。”

  扶苏心中一沉,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父皇明白修建阿房宫的危害。

  他再次说道:

  “父皇,儿臣明白您的苦心。但阿房宫之修建实在劳民伤财,如今边境危急,百姓困苦,请父皇三思。”

  秦始皇怒目而视,他对扶苏的质疑感到愤怒。

  “阿房宫必须修建,你若再敢违抗,朕绝不轻饶。”

  扶苏绝望地退下,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再次回到后世,找到陆煊。

  “陆师,我已无计可施。父皇对阿房宫的执念太深,我该如何是好?”

  扶苏沮丧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陆煊思索。

  沉思良久后说道:

  “如今之计,唯有从百姓入,可组织百姓代表,向皇帝上书,表达百姓之诉求,始皇帝若看到百姓之反对,或许会重新考虑阿房宫之事。”

  扶苏听后,点了点头。

  孟子一直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只有让父皇听到百姓的声音,才能让他重新考虑阿房宫的修建问题。

  “陆师所言有理。我这就去安排。”

  扶苏坚定地说道。

  扶苏回到秦朝后,立刻派人在民间传播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

  他让一些有识之士在各地讲学,向百姓宣传孟子的思想,让百姓明白修建阿房宫的危害。

  同时,他组织了一些百姓代表,准备向秦始皇上书。

  然而,秦始皇很快就察觉到了民间的动静。他对扶苏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扶苏是在煽动百姓,挑战他的权威。

  秦始皇再次召见扶苏,训斥道:

  “扶苏,你煽动百姓反对朕的决策,可知罪?”

  扶苏连忙跪下,说道:

  “父皇,儿臣绝无煽动百姓之意。儿臣只是希望父皇能够听到百姓的声音,重新考虑阿房宫的修建问题。”

  秦始皇怒不可遏,他认为扶苏的行为是对他的不忠和背叛。

  “朕之决策,无需百姓置喙,阿房宫必须修建!”

  扶苏无奈地退下,心中充满了绝望。

首节上一节128/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