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借这次机会,再次提拔太子宫内的官员。
这也是在提升自己的力量,他个人获取再多的金银财宝,也远远没有在朝堂上有着足够的力量有用。
不过,李承乾并未将自己的谋划全部说了出来,目前这件事情也仅仅只有他与纥干承基知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他也无法保证现如今太子府内的所有人与他同心,绝对不会将这件事情透漏出去,为了保险起见,此事只能让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未来确实揭发了他谋反之事,但现在无疑还是比较忠诚的,并且这件事情也不足以让纥干承基惧怕,从而举报。
杜荷等人听完太子李承乾的话后,接过这一册册书,仔细阅读了一番。
时间很久,大约半个时辰后。
众人依旧处于意犹未尽中,最终不舍的离开书中的世界。
“不同凡响啊,这十志本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作,原称《五代史志》,殿下取用《五代史志》,列出各史单行,遂并入《隋书》,书中内容历叙梁、陈、齐、周、隋五朝的典章制度,详于隋代,完完全全比以往的史书更加全面具体。”
“这其中的《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又有《食货》、《地理》、《天文》、《经籍》等,恐怕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老臣编撰出来的《隋书》,也不过如此了吧?”
杜荷忍不住赞叹道,出身于名门之后,父亲是宰相杜如晦,他可以说从小对于文学、史学耳濡目染,也阅读过大量史书,经过这半个小时的阅读,他能感觉到太子殿下这数册《隋书》所蕴含的惊人内容。
若献给陛下,陛下定然大喜。
“这《周书》,略微有些残缺,不过完全可以修补完整。”薛元超阅读完后道。
“《北史》和《南史》,属于北魏到隋的历史,太子殿下能根据《北史》旧稿,删并北朝魏、齐、周、隋四书而制,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确实合该如此,应该视西魏为正统。”
虞昶,王福祚等人也不由的开口道。
众人语气中都充斥着赞叹。
他们没有询问,太子殿下是如何创造出这些史书的。
确实感到疑惑,太子殿下不学无术谁不知晓,是诸多皇子里面最不爱读书的那一个,他怎么可能创造出这些史书来?
但确确实实,这些史书的内容,让他们觉得自惭形秽。
即使是那些陛下任命的大臣,辛辛苦苦撰写史书,估计最多也就到达这种层次了。
他们好奇太子殿下如何创造的这些史书,但太子殿下既然不让他们问,他们也就没有继续问下去,有时候知道的多了,确实不好。
并且,太子殿下到时候会将撰写史书这份功劳分给他们。
谁不愿意,加官进爵呢?
没有人会选择不要太子殿下的恩惠,而傻乎乎的向陛下那里揭发,这种小事就算揭发了,陛下难道还能处置太子,况且为什么要去揭发。
“殿下,这书的纸张材质,印刷技术,似乎比不一般啊。”
杜荷很快就发现了特殊的地方。
现如今宫内使用的纸,特别是用作于制作史书这种珍贵书籍的纸,一般都是采用硬黄纸。
这种纸昂贵,属于艺术加工纸,经过染色、涂蜡、砑光等数道工艺制作而成,表秒呈现黄色或淡黄色,质硬而光滑,抖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种纸易于久藏,光泽莹滑。
而这史书的纸,光滑程度、硬度远远强于硬黄纸,并且颜色更加清澈,完全是洁白色的。
除此之外,这印刷的字也有问题。
他就没有见过雕版印刷术能印出来这种字。
最大的奇怪之处,就是雕版印刷术,需要先挑选质地良好、纹理均匀的木板,然后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案反写在木板上,接着用刻刀等工具把空白部分剔除,使文字或图案凸起,形成印版。
每一块印版都是一个整体,雕刻过程耗时费力,一旦雕刻完成,印版的内容便固定下来,难以修改。
如果雕刻一部书籍的印版,需要技艺精湛的工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逐页雕刻。
由于印版是固定的,每印一页内容都需要将纸张准确地覆盖在印版上,然后用刷子等工具均匀刷墨进行印刷,这种方式一次只能印刷一页,而且在更换印刷内容时需要重新制作印版,所以印刷效率较低,对于篇幅较长的书籍或大量的印刷需求,雕版印刷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
短时间内,想印刷出这样一套书,完全不可能。
更何况是这数册书了。
并且印刷多会产生污渍,不可能使得每一页纸上的字迹绝对完美,而他翻阅了很多页,发现每个字都是端端正正,每页纸没有任何污渍。
无法想象,无法理解这种印刷技术。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这几册书,最后一页都被类似木片的物品给装潢起来了,木片颜色鲜艳,还有一个类似轮子的物品,上面写着一个个字。
轻轻触碰,还能滑动。
“这是我创造的新型印刷技术和制纸技术,不过还不算完善,暂时不要让人知晓。”
李承乾看了杜荷一眼,笑了笑道。
他发现了杜荷在摆弄那个带有密码的小轮子。
陆师很是细心,据陆师所说,后世的密码锁用的是‘阿拉伯数字’,他不知道这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是什么,但陆师细心的给他换成了唐朝时期的楷书。
密码是自己设置的,不会有任何问题。
杜荷没有发现这书册的最后一页,其实是个密码锁,那么想必李泰等人,也不会发现。
他感觉,到这里,计划已经成功一半了。
向着众人吩咐完这些事情后,李承乾让众人退下。
他让侍卫捧着这些史书,来到自己的书房,然后紧闭房门,不允许任何人进来。
书房内也仅仅只有自己一个人。
随即,李承乾拿出太子印玺,逐个解开密码锁,印了下去。
他仔仔细细的检查了数遍,确定每一册书最后一页,也就是被密码锁锁住的那一页都有太子印后,他将两套书收起来一套。
然后唤纥干承基来。
自然少不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李承乾毫不吝啬的赐给纥干承基,对方确实是自己的下属,但拿出些许钱财,纥干承基会更加卖力些。
若是陆煊知道李承乾随随便便就给了纥干承基数金,而来到后世却经常忘了带钱来的话,这个时候肯定会被气吐血!
我的钱!
夜深人静,如陆煊所想的般,纥干承基身手确实了得,轻轻松松潜入魏王府,即使身后背着大量的书籍,也未曾让人注意。
他轻轻的将大量史书,放到魏王李泰的房间前。
第二日,清晨。
魏王李泰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打了个哈切后,浑身充满了干劲。
今天,让太子知道知道,什么是魏王府的底蕴!
他推开房门,刚准备唤侍女来伺候洗漱,就发现了面前摆放的一道道书籍。
“嗯?这是何物?”
第76章 公然偏袒魏王!最失败的父亲!
魏王李泰今天的心情很是不错。
因为他已经得知了消息,目前魏征等大臣编撰的史书,已经有了一份初稿,准备在今日朝会上献给父皇。
史书,并非是一次性就能编撰完成的,往往要进行初稿、复稿等等数道程序,用于检测是否有错误、遗漏等等,而初稿往往都是列出纲式,让君王检查是否符合其心中的要求。
也就是这个机会,最为合适,魏征等大臣献上四套史书的初稿后,他再献上魏王府所编撰的史书,定然能博得父皇欢心,认为他远远比太子更操心国事。
而当李泰推开房门后,看着地面上的数册书籍后,不由得疑惑。
看样子,这些应该是书吧。
而且数量还不少,是谁放在他房间门口的?
想了想,魏王蹲下随手拿起一卷,看着上面的《周书》两字,脸色微顿。
“《周书》?”
魏王李泰声音有些疑惑,他刚刚令人编撰了《周书》,但绝对不会出现在这里,而是在他的厢房内,准备今天带到朝会上。
而面前的这《周书》,又是从何处而来?
魏王李泰环顾左右,发现周围并没有人,想了想,将面前的《周书》拿起,缓缓翻阅。
良久后,心中有些骇然。
很全面!
远远比他令魏王府内的学士撰写的史书强得多。
他本身也掌握许多历史知识,对于文学、史学也有一定的造诣,这段时间撰写史书的事情他也参与到其中了,因此他能明显发现面前这册《周史》和他令人编撰的《周史》的巨大差距。
面前的这册史书,内容比较权威性,语句规范,并且对于周时期的各种事件记录的方式,以较为严谨的态度撰写,条条框框皆依据史书档案、文献资料撰写。
而他这段时间令魏王府的学士撰写的《周史》,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即没有大量史官帮助,没有诸多全面、具体、权威的史料借鉴,因此士子们在撰写时,也引用了部分民间私人撰写的历史记载,其内容往往包含了许多传闻、逸事以及士子们的个人观点和情感。
“感觉根本没法比,这册《周史》中,记录的大部分都是魏、北周并存的东魏、北齐、梁、陈等不同政权的历史走势,并且详细写出了北周官制建置、州郡变动、经济改革与兵制创设等关涉国家运作的重要典志。”
“其中所记载的,皆为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件,以及帝王将相、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
“但我令士子们编撰的史书,虽然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包括宫廷秘闻、名人轶事、民间传说、风俗人情等,但却远远不如这卷的权威。”
魏王李泰越看越惊讶。
其实他不知道。
后世对于他这种令幕僚、属官编撰的史书,有一个‘统称’,称之为‘野史’。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的野史,就是如此诞生的。
野史并非是虚假的历史,但也确实远远不如正史更加权威,更加可靠。
魏王李泰将《周书》放下,又依次捧起剩余的书卷,略微试读,心中越来越惊讶,如此全面的四套史书,是何人放置在这里的?
他认为,魏征等人虽然有能编撰出这等史书的能力,但他们绝对会先献给陛下,并且魏征等人与自己也并无任何私交,犯得着偷偷放到魏王府中?
莫非是他们认为自己夺嫡有望,提前拉拢?
心中思索间,魏王李泰并未傻傻的立刻带着这些史书前往朝会,而是让人速速唤魏王府的所有属官、幕僚来。
房遗爱,苏勖等人居住的地方距离魏王府并不远,并且还有部分幕僚是选择居住在魏王府内的,并且现在距离早朝还有一段时间。
因此,很快,部分幕僚属官就汇聚于此。
魏王李泰让众人依次阅读这些史书。
“殿下是从何处获得的这四套史书?其中内容皆依据以往朝代正史编撰,内容严谨,感觉比士子们编撰的更好啊。”
“这纸和印刷技术,也感觉比硬黄纸和雕版印刷术好很多...”
“若是这四套史书能上交给陛下,陛下必然欣喜。”
房遗爱等人道,他们皆看向魏王李泰,李泰此时却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此物是如何来的,今日清晨我刚刚醒来,就发现这套史书出现在房门前。”
房遗爱双眼微亮,“难道是天降神物?这是好兆头啊。”
“或许是阴谋呢?”苏勖年龄大一些,比较冷静,分析道。
“不会无缘无故有好事降临,我感觉这些书大有蹊跷,首先是比较全面的史料,只有陛下令魏征等大臣编撰的史书,在有诸多史官和大量史料的帮助下,能将这些史书撰写成如此标准,而我们魏王府和太子府夺嫡之势愈演愈烈,这些老臣不可能会愿意突然搅入这浑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