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今日魏王府的属官刚刚被削官一品,晚上就撮升一品,父皇将官员职位升降,当做儿戏了?
父皇是真的有些昏了!!
宴会到这里,其实已经差不多算结束了,众人的目的就已经大成了。
太子府的属官品级提升了。
魏王府属官朝会上各自被削官一品,晚宴上也恢复了,魏王李泰也确认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将朝会上的事情放在心上,并且表现出的举动依旧偏袒于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目的也大成了,成功的制衡了两个儿子的力量,当了一会‘好父亲’!
晚宴随之结束,诸人散去。
太子宫内很平静,太子李承乾决定早早睡去,然后明日早朝结束后,返回后世见陆师,说明情况。
魏王府这边,虽至深夜,依旧灯火通明。
魏王李泰心中大喜,回到府内召诸属官来见,告知他们因乐舞之事,官升一品。
无论是苏勖还是房遗爱等人,心里还是都很高兴的,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官职地位越来越低。
不过众人虽高兴,但也清楚,如今太子和魏王的争斗,已经彻底撕破脸了。
太子陷害魏王这件事情,致魏王于死地,足以导致两兄弟二人,最后只有一人能活着下来。
本来魏王李泰只是准备召集众属官,宣布这件好事,然后就让众人退下各自离开。
但等房遗爱等人陆续离开后,司马苏勖皆依然留了下来。
看其意思,是想和魏王李泰单独有话说。
“殿下,我倒是有个想法,或许有些用处。”
苏勖其实想了很久很久,最终决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其实这个想法,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光彩。
“什么想法?”魏王李泰现在对于苏勖格外的看重。
他原本认为苏勖年纪大了,迂腐胆怯,但现在却彻彻底底清楚了苏勖的智慧,若是今日早上听苏勖之言的话,岂会被太子陷害?
苏勖看了魏王一眼,然后让周围的侍女全部退下,然后压低声音道:
“殿下应该知晓武士(yue)吧?”
闻言,魏王李泰立刻道:“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武士。”
武士,大唐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虽然朝堂上名气威势远远不如其他开国功勋,但魏王李泰知晓,皇爷爷高祖皇帝李渊昔日晋阳起兵能够成功,有一部原因是有着武士的支持。
隋朝年间,武士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他资助昔日还是唐国公的皇爷爷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父皇李世民军平定长安。
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父皇即位后,武士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父皇嘉奖。
不过很可惜的是,贞观九年,也就是去年,武士得知皇爷爷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武士已经去世,提此人何意?”魏王李泰询问道。
苏勖声音依旧很低,缓声道:“武士去世后,留下一女,名为武。”
“此女十三年华,有‘容止美’之称,皇后身体病重,失去掌握后宫的力量,我认为殿下可以扶持一股后宫内的力量,若是能将此女献给陛下...”
“当然,其实也有微臣的私心,微臣与武士有着私交,见武士去世,留下小女,未免觉得可怜;不过同时也能借助这层关系,若是武真的能够在后宫内掌握一些力量的话,对于魏王殿下来说必然也有着好处。”
“后宫力量,不可小觑。”
第81章 朱标新想法,让朱重八给爷主动禅位!
“武...武...”
魏王李泰默念这两个字,随即道:
“自从母后病重后,我了解到父皇总是喜欢与杨妃谈论政事。”
“或许是因为母后贤德,并且通晓政事的原因,让父皇渐渐习惯有些事情与后宫商议了,母后病重,唯有杨妃拥有仅次于母后的政堂能力和智慧。”
“不过杨妃...其仅仅只能给父皇提出一些建议而已,她的身份无法左右父皇的想法,父皇也不会听她的,如你所言,确实可以在后宫内扶持一股属于我魏王府的力量。”
魏王李泰心中思索,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武德年间,父皇尚为秦王时,与隐太子李建成争夺储君之位。
隐太子李建成拉拢皇爷爷的两个嫔妃,尹德妃和张婕妤,在太子府和秦王府的争斗前期,给父皇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还有一则宫内辛秘。
曾经,父皇是准备废掉隐太子李建成,而策立父皇为太子的。
但,当时的尹德妃浑和张婕妤笼络大量妃嫔,暗中一同诋毁父皇道:
“天下幸好平安无事,陛下年寿已高,只适合娱乐娱乐,而秦王总是一个人流泪,这实际上是憎恨我们,陛下作古后,我们母子必定不为秦王所容,会被杀得一个不留!”
“皇太子仁爱孝顺,陛下将我们托付给太子,必然能获得保全。”
皇爷爷也为此很伤心,从此皇爷爷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对父皇逐渐疏远,而对李建成、李元吉却日益亲密了。
父皇那个时候为何流泪?
实际上,是因为父皇每次在宫中侍奉皇爷爷宴饮,面对诸位妃嫔时,总是能想起太穆皇后早逝,没能看到皇爷爷拥有天下,而感到可惜,从而叹气流泪。
就是因为这种小事,引得嫔妃们不满,而仅仅是因为这些看起来没有任何政治能量的嫔妃,三言两语,就能让皇爷爷取消立父皇为太子的念头!
可见,后宫力量有时候是很强大的。
与太子争斗,任何对自己有用的力量,都要拉拢过来!
“这件事情,就依你的想法来办。”
“不过,暂时不能太急,母后如今病重,现在魏王府献上美人,是何道理?”
魏王李泰道,没有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
母后还没有去世呢,就献上美人了?
这件事情,要等母后离去后一段时间。
再做!
苏勖点头,明白魏王李泰的意思,然后退去。
........
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
太子朱标按照陆煊的吩咐,已经事先将胡惟庸一党的大量成员,安排到了太子府内担任官吏,同时也将其分部到了各个藩王的麾下。
然而,聪明的人有。
愚蠢的人也不少。
自然也有不领太子朱标好意的,有部分胡惟庸麾下的官员,跟随胡惟庸身边太久了。
已经见惯了胡惟庸在朝堂上的强大力量,怎么会愿意舍弃这根支柱?
不跟随丞相,反而去跟随各地的藩王?
几乎接近一半人,拒绝了太子朱标的好意,当然这也是因为朱标并没有选择下令,而是让这些官员给出自己的选择。
他是想发展这些人,成为自己的力量。
但有的人执迷不悟,或者没有将他这位太子放在眼里,而是依旧愿意跟随胡惟庸,自寻死路的话,他也没有办法。
无药可救矣。
“总感觉,父皇的各种圣谕,都是在打压官吏,但并未尝试过发展民生...”
东宫,太子朱标刚刚得知了一个消息。
眼下胡惟庸案秘密进行,父皇和他正在命令搜罗证据。
同时,又出现了另外一档子事。
朱亮祖被活活杖死!
朱亮祖,昔日元末时期,是元朝的授义兵元帅,兵败归附父皇,累功授广信卫指挥使,攻陈友谅定功最多,又攻桐庐,围余杭,以功迁浙江行省参政,又从廖永忠取广西、广东。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永嘉侯。
这样一位开国功勋,被活活杖死!
太子朱标此时所想的,并非是所谓的仁慈、残忍之类的话,或者父皇不留情面。
而是觉得,父皇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方向似乎有些不对。
太侧重于打压官吏了。
早些年来,他和父皇的想法一致。
对于贪官污吏,不法官吏,严治、重治、狠治,并且将这件事情列为洪武朝的核心。
因此古往今来,明朝对于官吏的态度最狠、最严。
但这样真的能够让百姓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么,他记得在后世,陆师搜索明朝资料,为他科普明朝后续的皇帝时,经常能够见到‘奸臣佞臣’之类的字样,这几乎可以证明,现如今大明的国策在明朝初期或许有用,但步入中后期,已经几乎失去了作用。
汉朝、唐朝对于官吏的惩罚远远没有这般狠,因为他们的中心都放在了民生、经济上,也曾出现了盛事,延续接近三百年,他觉得或许明朝并非如此如此严苛的对待官吏。
“我记得,现在洪武十三年,在后世也就是所谓的公元1380年。”
“而陆师所在的时间节点,仅仅是2000年左右。”
“也就是,中间不过六百余年。”
“后世的发展已经变化到了如此地步,中间是六百年发生了什么,很明显明朝中后期依旧如古代的王朝般,对于陆师口中的‘科技’,没有任何的发展、进步,那么明朝看起来对于后世也没有所谓的贡献;同时明朝之后,据陆师所说,已经不是汉人所建立的政权了,岂不是说未来那些‘科技’,都是这个清政权打造出来的?”
明朝,是否可以提前发展这些,即使无法做到后世那般,但从此刻开始,是否可以让后世的科技更提前一些。
将明朝之后,那个所谓的‘清朝’,所发展的高科技,从明朝开始就搞?
看起来,他前后所想的两个事情毫无关联。
但实际上,朱标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那就是,将大明国策更改。
从原本的打压官吏,修改为发展科技!
因为这样对于他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能让他避免直接用武力或者政变的方式造反,若是自己借助陆师的帮助,不断发展大明的科技,使得民生国力逐渐增强,未来父皇是否会觉得他的能力远远强于其,主动禅位给他?
这样,名正言顺。
他也将不是忤逆之人。
太子朱标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否能实行,还有待商榷,想了想,朱标准备立刻前往后世,和陆煊好好商量一番。
.......
【超时空史记】
【教导太子,继承皇位,获得奖励!】
【史记:扶苏篇第一卷】: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记事】:
【序一】...【序二】...【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