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集团的功臣能人,是通过跟随刘邦的一场场战役,从而提升的能力,最终成为的名将能臣,而不是拎出来就无敌,拥有治国能力,能百战百胜了。
包括刘邦本人。
若是已经成为皇帝的刘邦,那自然对于扶苏有很大作用了,但现在这个时期的刘邦,对于扶苏来说,嗯...就当养个大爷吧。
“刘邦这个人的性格、样貌有着很大的特点,他的鼻梁高挺,眉骨立体,有美好的鬓角、胡须,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当然,这是史书记载的,他也有可能,大腿上没有七十多颗黑痣。”
“刘邦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但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从事农作生产,所以常被父亲训斥,早年也曾因时常带人寄食,与其嫂发生过矛盾。”
“根据这些信息,你到沛县去寻找他,我估计你能给出一些利益,比如好吃好喝养着刘季,刘邦会很乐意和你去咸阳的。”
陆煊想了想道。
扶苏闻言,微微点头,看来和他想的一样,出身非是六国贵族的汉高祖刘邦,很好寻找。
“对了,你先别急着走,既然你准备去找刘邦了,顺便把他未来那些手下,也给带走吧。”
陆煊看过一些历史小说。
有的历史小说,主角会从普通人中培养将领,臣子,然而这些普通人最后能力并没有多强。
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若是让扶苏自己培养的话,不如培养这些经过原本历史上真正挑选、大浪淘沙的英才,他们确实是因为跟随刘邦起兵反秦,通过一场场战争,提升的能力,从而成为的名将能臣。
但如果他们本身就是废物、是庸才的话,哪怕经过再多的培养,也没有用。
就拿刘据那边的将军李广利来说吧,汉武帝如何培养的霍光,就是如何培养的李广利,但结果如何呢?李广利拿什么和霍光比?换成是他穿越成历史小说中,面对普通人和霍光,他绝对会选择培养霍光。
经过历史证明,这些人未来有能力,就不用费尽心思,培养那些拥有不确定因素的人了。
“首先就是萧何。”
陆煊搜索刘邦功臣集团的资料,然后为扶苏简述。
“萧何,目前担任沛县主吏掾;其是西汉开国功臣,号称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现在是秦朝的小官,和刘邦都是沛县人,其见识很不错,发现刘邦的不凡,帮助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其能很快的接收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汉朝天下制定政策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楚汉之争时,萧何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侯,名列功臣第一;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
“你尽量将此人带走,但暂时不可委以重用,你需要让萧何一步步提升,让他熟悉整个大秦政治体系的运转,让他在一步步升迁的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发掘自身潜力。”
“当然,我可不是让你把萧何带走后,就把他扔在那,让他自己吭哧吭哧的干活,自己提升;你需要加快他的升任过程,知道吗?”
陆煊觉得,以萧何的能力,即使将官职升任的过程提升一定的速度,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毕竟,这是未来能成为大汉丞相的人。
萧何之后,就是曹参了。
陆煊准备,让扶苏主要重用的有四人。
萧何、曹参、陈平、韩信。
能把这四个人用好,已经完全足够用了。
毕竟扶苏的精力也很有限,刘邦功臣集团若是细算的话,足足有一百多人。
刘邦根据各位功臣在各大战争中的功劳大小,封了一百四十三个位次的彻侯,有些排位并列多人,所以实际封赏人数更多,此次分封列侯的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不可能全部重用,只能说,把有限的能力用在最为精锐、能力最强的几人身上。
对了,还算上一个吕泽,这位名气在后世,并不算多大。
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狠人!
王离、李由、杨熊、董翳、龙且、项羽等诸多名将,都曾败在吕泽的手下,甚至李由、龙且也是因被吕泽击溃而死!
第105章 张良,坚决的反秦分子!
在为扶苏提供任用西汉开国功臣的名单里面,陆煊没有想过张良。
张良,确实有很大的能力,甚至可以号称谋圣,但其是绝对不可能为秦朝效力的,即使扶苏的品质再好,再喜欢人才,张良也绝对不可能接受扶苏抛来的橄榄枝。
这个人,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秦分子。
从张良策划的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事件,就能看出来。
而且,张良在历史上,是个不恋权势的人,
张良从小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但却拥有远超于常人的谋划能力,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
按理来说,在古代谁不想封侯拜相,谁不想子孙延续,位高权重?若是换做任何一个人,都绝对不会放弃这辛辛苦苦获得的爵位和权势,并且后世都说刘邦喜擅杀功臣,但实际上汉高祖刘邦对于手下人真的很好很好,封了一百多位王候,也仅仅处理掉了几位而已。
张良完全不用担心刘邦清算他,但张良依旧选择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这个人,目前看起来没有拉拢的必要,至于以后扶苏如何处置张良,那就全看扶苏的意思了,身为后世人他是很敬重这些英杰、先贤的,但扶苏身为古代人,和张良又有着明显的对立,他也不能劝说扶苏对张良很好。
总不能,人家就是要反你,你还要伺候着人家吧?
一旦张良落入扶苏的手中,扶苏想杀就杀,全看扶苏自己的意思和想法,他不做任何参与。
“我给你提供另外三个,值得任用的人才。”
“第一个是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人,初仕秦朝,起家沛县狱掾;其的才能估计仅弱于萧何,值得任用,和萧何一样,放到基层慢慢提升、锻炼其的能力,然后重用。”
“然后是陈平,阳武人,是很出名的毒士,你可以拿来对付赵高集体。”
“接着,就是韩信了,后世称之为兵仙...”
听到‘兵仙’这两个字,扶苏立刻露出了比较重视之色,拥有一个杰出、有能力的将领,自然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并且,此人被后世称之为兵仙。
岂不是,连白起、李牧、王翦、廉颇、项燕等名将,用兵能力都无法与韩信相提并论?
姓韩,难道是韩国王室后裔?
“韩信,淮阴人,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
想了想,陆煊没有着重介绍韩信这个人,韩信并不像刘邦、萧何等人那样容易寻找,其虽然是汉阴人,但现在究竟是否还在淮阴,谁也不知道。
等扶苏能找到再说吧。
反正,一个兵仙的名头,已经足以让扶苏重视了。
“还有一个吕泽,秦朝时期,吕家为了躲避仇敌,从砀郡单父县迁居泗水郡沛县,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结为姻亲。”
“嗯...到时候你看看若是有机会的话,亲自前往沛县一趟,撮合一下这段婚姻,也就是刘邦和吕雉的婚姻,然后将吕家也带到咸阳;吕泽这个人,用兵能力也很强,并且很猛,估计就比韩信差一点吧。”
陆煊着重提出了萧何、曹参、刘平、吕泽四人。
若是扶苏能用好这四个人,完全足够了,以这四个人为基础,再任用西汉开国功勋集团中的其他人,可以说扶苏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壮大,西汉开国功勋集团,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弱于秦朝朝堂班子。
“好,我记住了。”
扶苏将这几个人的名字记下,原本他还想着,让蒙毅派人去沛县,将刘邦带回咸阳,但现在看来战,需要自己亲自去一趟了。
对待贤才,自然要亲自前往,才能彰显出自己的重视。
拉拢人心,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对了陆师,秦朝目前的历史,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了,比如,之前朝堂上众多大臣商讨如今的大秦到底是延续三代的分封制,还是新的郡县制这件事情;我提出了同时采用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父皇并没有立刻同意,但也没有直接拒绝。”
“很有可能,父皇会同意我的想法。”
扶苏想起了这件事情,闻言,陆煊略微思索。
同时采用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这在后世同样算作大一统王朝。
汉朝、唐朝、明朝,皆同时采用的两种制度。
当然,这三个大一统王朝,都因为分封制,产生过各种乱事。
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
明朝时期的‘奉天靖难’。
唐朝时期,藩王发生乱事,动静倒是不大,仅仅是李佑发生了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
两种制度同时采用,有利有弊,但对于目前的大秦来说,若是同时采用这两种制度的话,是有很大好处的,能够尽可能的完成民族融合。
战国时期,看似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原人,都是同一个民族,但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乱事,各国文字、货币、语言都已经很不相同了,谁会把你认为是自己人?
而若是秦朝能同时采用两种制度的话,能很大程度缓和各个国家百姓,融合到秦国这个大家庭后,产生的不和谐矛盾,这也能给大秦更多的时间,来让民族融合。
只要数十年过去,一两代人之后,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是秦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六国余孽煽动叛乱,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义愤填膺,从而加入了。
“若是能同时采用这两种制度,自然是好事。”
“我记得,秦始皇三四十年,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
陆煊搜索资料,随即让扶苏一同观看。
“秦始皇三四十年,开启了两项特大工程。”
“第一道工程,就是筑三关。”
“第二道特大工程,修筑驰道。”
对于陆煊来说,每次查询秦始皇时期的资料,都让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果然如大部分人所言,秦始皇是个不折不扣的基建狂魔,太能建造各种大型工程了。
灵渠刚刚完工不久,就准备继续打造另外两座大型工程。
有好处么?自然有,但这无疑太过急了,重重压力下,六国贵族和大量的黔首百姓不反抗才怪。
“陆师是想让我劝谏父皇,取消修建三关和驰道的想法么?”
“这无疑有些困难。”
扶苏略微思考片刻,不由得道,他了解自己父皇的性格,有的方面他很愿意听从臣子的意见,但有的方面,唯我独尊。
若是让他劝谏父皇,取消修建这两座大型工程的想法,绝对没有任何可能。
似乎是看出了扶苏的想法,陆煊顿时笑道:“我知道,让你劝谏秦始皇,取消修建这两座大型工程的想法,是有些困难。”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延缓这两座大型工程的修建时间,也就是让其修建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根据查询资料,陆煊知晓,无论是三关还是驰道,秦朝皆未完全修建完毕。
即使秦始皇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动用整个大秦的力量,但三关和驰道所需要的时间依旧很漫长,不是那么快就能修建成功的,即使直到秦始皇死的那一刻,三关和驰道也未曾修建完成。
所以,陆煊换了一个想法。
让扶苏主动请命,负责修建三关和驰道。
这样,一来秦始皇会认为,他这个儿子赞同其的想法,二来,由扶苏主持的修建三关和驰道工程,他可以控制速度。
陆煊随即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扶苏说了一番,这次扶苏并未立刻同意,而是不由得皱起眉头道:
“父皇,是个急性格,若是我故意延缓修建这两座工程的时间,父皇一旦发现,恐怕就会不让我负责修建这两座工程了。”
扶苏觉得,陆煊的这个办法并不是很靠谱,虽然说前期可能有一些作用,但若是修建工程过慢,显得很明显的话,父皇怎肯定也是能发现的。
“这好办。”
“求精,而非求速。”
“你尽力控制,每一个环节,打造的最为完美,一旦出现失误,就重新修建。”
“同时,所使用的人力减少,挑选擅长建造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