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152节

  咱们弟兄替他们卖命杀敌,每天就除了吃糠喝稀就是挨打受骂,这凭什么?

  你再看看那黑旗营,论忠义、勇武谁能比得过,但文官老爷一句话,还是叫他们待在城外风吹日晒。

  若是总兵大人执意替这帮酸腐文人讨个公道,寒了兄弟们的心,今晚由谁来提防贼兵夜袭?”

  杨世恩大怒,这厮竟敢威胁自己!

  杨世恩环顾四周四周,看到林林总总的视线朝这汇聚,隐隐有百多个尝到劫掠甜头的小兵围拢过来,似乎要帮刘克用撑场面。

  而自己身边的亲兵也握紧刀柄轻轻拔出了分毫。

  杨世恩明白,自己要是毅然处决几个犯事的官兵,不仅不会严肃军纪,反而会使松散的败兵联合分崩离析。

  届时城内守卒阵脚大乱,黑旗军进城维稳也要花费大量精力时间,最后被贼寇趁虚而入。

  就算不考虑长远后果,只看眼前也要掂量这帮人暴起的威力,虽说自己身边的亲兵精锐敢战,可是他直面几个乱兵刺头,打起来会被多人集火。

  “大帅!”

  几个女子带着哭腔的求助声,幸存下来的幕僚家属互相抱头痛哭的哀嚎声传达至杨世恩脑中。

  而他脑子里闪过一幅幅画面。

  宋一鹤对他百般指责,其他文官对他轻蔑鄙夷,就连无官无品的白身幕僚,在给官兵发粮的时候,也敢对他颐指气使。

  好好的黑旗营士卒,也被文官挡在城外。

  凭什么文武有别,凭什么这些臭文人就可以骑在武人头上拉屎?!

  “这是下官一点点心意,还请杨总兵笑纳……”游击官掏出一张票子露在总兵大人面前。

  杨世恩低头瞥了一眼,浑身微微颤动像是被烛火烫一下,那竟是银票,面额八百两。

  公义与愤怒互相缠斗,杨世恩终究还是被愤怒占据头脑,接过银票塞进怀中。

  “别闹的太过分……”

  他抛下这句话,便带着亲兵速速离开。

  他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武夫为何要被文官踩在脚底,他凭什不能挺直腰板站起来掌握主动权。

  他在心中复述十遍,百遍,却依旧压制不住熊熊燃烧的怒火。

  直到深夜时分,刚入睡不久的他被屋外惊叫的喊声惊醒。

  “大帅不好了!贼兵夜袭关厢,黑旗军乱了!”

第195章 忠不可言

  几无败绩的黑旗营也乱了?

  杨世恩坐起半身,面容呆滞好一会儿才消化这个坏消息,突然间四肢如坠冰窖般涌来一阵阵寒凉,不受控制地打颤。

  他来不及穿衣披甲,只着一件单衣,胡乱踩进靴子跟随亲兵奔向城墙,一路所见尽是慌忙哀嚎的士卒百姓,敲锣报信的告警声不绝于耳。

  杨总兵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城墙,守卒们严阵以待的模样让他略感安慰。

  可当他倚靠城墙向外远望,心中那点短暂的欣慰顿时烟消云散。

  城外关厢喊杀震天,凄厉的嘶吼与铳箭尖啸声混在一起。

  剿贼的希望逐渐破灭,而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黑旗营士卒一个个死在面前!

  杨世恩总算明白大获全胜的贼寇为何数日没有现身。

  原来他们在等官兵援兵入城,好包围更多有生力量。

  谁知道宋一鹤那狗贼“坏心办坏事”,硬生生给贼寇送去“围点打援”的破绽。

  黑旗营这般悍勇的勇士都被贼寇击败,后续援兵哪里还敢前来支援。

  这下别说主动出击收复失地,守住城池都得竭尽全力。若是不幸被围困数月,全城军民都得吃人。

  “宋一鹤!”

  杨世恩两眼瞪大,握紧拳头,如狼似虎般巡视墙头一圈,却没找到这厮的踪影。

  黑旗营遇袭的消息传遍全城,宋一鹤这厮应当知道犯下多大罪过,所以躲着不敢见人。

  杨世恩不由得产生幸灾乐祸之感。

  相比自己轻敌战败,宋一鹤因为一时偏见害死黑旗营兵士,他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此人会有何等悲惨下场。

  ……

  奇袭黑旗营的乞活军其实只来了两千余玩家,后续玩家与部众还要凌晨才到。

  毕竟玩家之间才有配合演戏的发挥空间,要是让NPC插手非得打成“真内战”。

  当然演戏归演戏,不可能真把兄弟几个弄死。

  兄弟们千里迢迢从主基地赶来,就是为了加入乞活军搞点大新闻,要是不小心弄死还得重头出发。

  再说2100新兄弟增援西部战区,使得乞活军总人数达到5900,随便找哪个职业侧重凑一百玩家过来,就能分成三个军团作战。

  新增两个军团就是两个“军团名”,眼下已然可以新增第三军团,酷爱取名的兄弟们早已饥渴难耐。

  什么中二、热血、狂拽酷炫的军团名都有,只是始终没能达成一致。

  兄弟确实一个不能少,但不整点大动乱出来,就显得黑旗营好像跟乞活军有勾结似的,太假。

  于是一场好戏开演。

  乐子人负责剧本,艺术组负责场景,火器组负责“电影”特效,嗓门大的负责配音,演技排名靠前的负责演戏……

  他们在奇袭开始前几天就完成一系列讨论,随后在黑旗营抵达的当天布置“特效”、“场景”,以及演戏站位。

  “兄弟们,短视频‘奸臣误国’一镜到底,开始!”

  随着“总导演”一声令下,贼军咆哮着冲进黑旗军大营。

  “啊啊啊啊啊啊!”

  嗓门大的咆哮叫吼,或是假装临死前痛呼娘亲,一个人短瞬间变换数个声调,颇像给同学点名报到的口技达人。

  所有人挥舞刀剑轻轻打在敌人身上,那轻柔的力道与其说是死斗,不如说是眉来眼去剑法。

  三发号箭升空爆炸,特效组应声点燃火药的引线,冲天的爆炸火光犹如赤色红莲盛开,照亮关厢的火光维持一瞬便暗淡下去。

  一名戏精给自己倾倒一身红色颜料,随后爬到民房屋顶。

  他一面对准地面的“贼军”发射不装弹丸的鸟铳,一面冲着墙头大喊,“杀贼报国,杀啊啊啊!我牛家没有一个孬种!”

  旋即假装被铳弹射中,失足跌入昏暗的街道中,接着毫发无损地钻出一团干草,也算是顺带表演一波信仰之跃。

  数十名实在不敌“贼军”的黑旗军飞扑到城墙下,疯狂拍打城门求一条活路,然而墙头的守卒还没做出回应,他们便被一弹弹打死。

  “啊啊啊!”

  凄厉的惨叫声穿透人心,但也有几人发音干干巴巴,像是上课打瞌睡忽然被老师点起来朗读的敷衍式读法。

  又或是夸张过头,被击中几枪都不死,恍若疯狂抢戏的黄金配角。

  不过最终这些黑旗军都“死”了,他们被丧尸一般的贼军拖拽回去。

  待尸体深入阴影,这些刚才死去的尸体立刻站起来,摇身一变,成了如假包换的乞活军。

  次日一早,黑旗营驻扎的地方化作一片弥漫硝烟的废墟,而那些本该躺满的尸体大概被贼寇拖走焚烧了。

  杨世恩在墙头随便对付一宿,此时又累又倦,但他还是强打精神稳住守卒。

  贼兵各路人马的旗帜汇聚过来,就像溪水汇聚成河,将南阳团团包围。

  杨世恩扫视一圈,只觉得贼兵的精神面貌和兵甲配备齐全不少,原本松松垮垮、掺杂大量喽的部队变得更加严整。

  连黑旗营带来的几门小口径火炮也在阵线中若隐若现。

  “速速开门投降,否则这就是顽抗到底的下场!”

  身披重甲的贼兵挥挥手,一行人退出一台木车。

  那木车经过改装,车顶加装了站立的平台,一个将领模样的人被捆在木柱之上,遍体鳞伤,血痕累累,似乎在夜间作战被俘时就遭到残酷折磨。

  杨世恩定睛一看,这不是当日骑马来到城下,想要进城的黑旗营将官李四嘛!

  “不要投降!我被贼兵夜袭擒获,实乃一时疏忽,贼寇不过是土鸡瓦狗,你们不要顾及我个人性命,千万不能投降!”

  “闭嘴!”贼军的首领似乎被激怒,抬起长矛便刺入『李四』的小腿。

  “哈哈哈哈,你在给爷爷挠痒痒吗?我满腔忠义使我无惧痛苦,更不怕死亡!

  你们这些无君无父的贼寇,反叛朝廷的逆贼,不好好种田做工,竟敢举旗造反,朝廷迟早调集大兵把你们都灭了,再挖你们祖坟,砸你们牌位,烧你们族谱!让你们统统都做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杨督师都说了,你们为何不老老实实饿死在家里,为什么要不自量力螳臂挡车,给朝廷添乱,给陛下添堵,你们生来就没有忠君之心嘛!”

  “该死!”

  粟拉心说这家伙还真爱演,自己就算知道是演戏,也被这番话语挑动情绪,举起长矛轮番捅刺李四的小腿大腿。

  “啊啊啊啊啊!”李四嘴角渗血,强烈的疼痛几乎叫他咬碎一排牙齿,他含着一口热血大吼,“你能灭我的肉身,灭不了我的气节。我大明国祚万年绵长,我朱皇帝还要治你们百年,千年,万年,生生世世做你头顶的皇帝!我大明千秋万代,我大明永远不亡!”

  随着体内血水不断流失,『李四』终于没了声音。

  虽然李四说的都是一番“忠君”言论,但听在底层出身的营兵耳里,却叫人忍不住握紧拳头。

  不老老实实饿死在家里?

  这种反人类话语是怎么从人类嘴巴里说出口的。这真是杨督师亲口说过的话么?

  杨世恩心底油生迷惑与愤怒,旋即又瞧见贼寇派出大量喽挖掘困城的壕沟,摆明是要困死南阳,围点打援。

  害死黑旗军的宋一鹤已然失去统率力的当下,杨世恩再次成为全军实际统帅。

  他一面调动城内所有匠人打造守城器械,一面派兵收缴城中粮食统一分配,尤其对那些文官、幕僚,以及他们的关系户重拳出击。

  此时此时,手握兵权的他说了算。

  ……

  面对城中一副坚守到底的模样,『粟拉』不禁打了个响指,战略第四步圆满完成。

  包围南阳只是稳住一只煮熟的鸭子,迅速南下斩首“四路围剿”的总指挥才是正事。

  只要拿下杨嗣昌,以明廷的行政效率,换一个人来接班起码数月时间。

  等到新官上任磨合文臣武将,筹备兵员粮饷,又是数个月过去,一去一来便是小半年。

  如果争取到这小半年,乞活军就能安然消化收编的降卒,同时理顺占领区的民政、税赋事务。

  粟拉打算抽调精锐奇袭襄阳,那么留下精锐会很少,一旦南阳守城突围杀出,亦或是收编的降卒暴动,都会导致围城部队溃散。

  好在新增的两千余玩家给这份高风险计划打上结实补丁,有了他们坐镇城外,奇袭军的后路便没了忧患。

  而且援兵不光人来了,还带来不少补给装备,更有一系列令他眼前一亮的新奇玩意,说不定可以用在襄阳之战。

  而唯一的威胁北路官军,据可靠卧底提供的情报

  他们仍在开封府中南部一带走走停停。

  听说西路、南路军接连战败的消息。他们进兵速度更加缓慢,一边收拢败退的溃兵,一边强征壮丁入伍,俨然一副明末左良玉养兵自重的军阀做派。

  北路军这支日渐成长的兵匪集团,等乞活军腾出手来再去收拾。

首节上一节152/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