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兵贵神速,背嵬军赢得义州之战,本该神速进兵直抵汉城的,没想到他们一路上磨磨蹭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难道是在酝酿什么阴谋?
多尔衮又追问一番细节才知道,原来自从李王子获封世子以来,背嵬军南下的速度便慢了许多,像是刻意放慢脚步一样。
是因为粮草筹集困难,还是冰天雪地难以行军?
总不可能是想帮助朝鲜世子培植班底吧?
朝鲜以前是大明的藩属国,如今也有不少儒士依旧心向大明,就像被黄毛夺走的人妻依旧挂念丈夫一般。
背嵬军花费人力、物力帮助李回国,就算顺利击败大清,这朝鲜人也会效忠大明,而非背嵬军。
背嵬军何必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多尔衮转念一想,好像背嵬军经常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愚忠”蠢事。
济南决战,黑旗营便损失惨重。熊岳驿大战,背嵬军更是死伤无数……
眼下多尔衮听说背嵬军收复辽东期间又再添损耗,如今落得功高盖主的地步,究竟值得么?
说实在的,双方若不是生死仇敌,多尔衮真希望与英勇无畏的背嵬军结识一番。
多尔衮想不明白背嵬军打什么鬼主意,但知道那位王子,或者说“自称”的世子刚干了一件蠢事,得罪了两班贵族才导致朝鲜人擅自南下。
多尔衮久闻背嵬军行事简单粗暴,属于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暴脾气、直性子。
这种性格说好听点能快速形成战斗力,军纪严明,作战勇武,说难听点,叫不能“团结”国家的士绅豪强。
而无组织的泥腿子从来没什么力量。
多尔衮内心冷笑,你们背嵬军协助朝鲜王子收复国土,居然不知道收敛秉性,反而狠狠得罪两班,直接导致局势极度恶化。
这幼稚的政治嗅觉,比他多尔衮不知道弱到哪里去了。
吸取背嵬军的鲁莽教训,多尔衮觉得此时正是修改行事策略的时候。
先前“取偿朝鲜”的计划,应当变为笼络两班士族。
多尔衮明白,要想做朝鲜的君主,必须与这些国家的中坚联合,而不懂政治的背嵬军竟把这些国家柱石推到他身边。
感谢背嵬军赠送的大礼!
多尔衮心中打定主意,连忙变换说话风格。
他挥退粗鲁的牛录章京,亲自扶起几位衣衫破损的士族,随即从侍卫那取来几件保暖的大衣为诸位贵族披上,脸上挤出担忧的神色,“诸位先生受苦了……”
当大衣披在身上带来暖意,赵四郎迷惘的意识瞬间恢复。
他没有死,还被清兵送到大清王爷面前,甚至得到了一句看似廉价,却能安抚人心的安慰话语。
赵四郎上下打量这位大清王爷一番,暗叹此人虽获得大胜,不仅没有傲慢桀骜,反而对他们这些文人礼遇有加。
光是这一副胸襟气魄,就比背嵬军那些粗鄙武夫强一百倍!
多尔衮一面派人去保全两班贵族,一面当着几位贵族的面诚恳发言
之前八旗入朝所作所为都是不得已,皆因背嵬军穷追猛打所致。
而如今八旗站稳脚跟,深知先前行事甚为粗鄙,多尔衮代为致歉。
随后他话锋一转,表示背嵬军就是这般不懂利益分割的蠢货,做什么事都想赢家通吃,不给竞争者留半条活路。
你们朝鲜世子成天与背嵬军混在一起,难免染上暴戾粗鄙的习气。
多尔衮愿意出兵驱逐背嵬军,替两班贵族们找回一个公道,纠正背嵬军遗留的所有错误!
赵四郎听闻此话,只觉得峰回路转,一切还没彻底玩完。
他虽然做不了朝鲜国王的重臣,但却能做大清王爷的忠臣啊!
大清王爷手握八旗重兵,而他熟悉朝鲜民情,拥有丰富的施政经验,双方若能结合简直如虎添翼。
对于改换门庭这件事,赵四郎原先是不肯同流合污的,但如今当荣华富贵的机会摆在面前,他岂能不动心?
只要王爷别乱整剃发易服之类的蠢事,他敢保证,一年之内便能襄助多尔衮夺取朝鲜全国。
急促的马蹄声从身边不断传来,赵四郎扭头看去,不少两班贵族被当作客人一般与旗兵同乘一马而来,甚至刚才还在互相厮杀的敌我,此刻已经受降入编。
他立刻意识到若是再被别人抢先投诚,那就连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于是他当即对着满清大王跪下,声称朝鲜国王昏庸无道,听信奸恶小人将他罢黜、流放。
他颠沛流离数年,终于得见明主,若王爷不弃,愿倾尽毕生所学,为大清王爷扫清一些顽石。
而多尔衮作为“有德”之人,天生就配得到朝鲜这块“宝地”。
“哈哈哈!”多尔衮闻言开怀大笑,等候赵四郎行完大礼,才缓缓虚扶对方的双臂将其扶起,“先生快快请起,我得先生,如旱苗得甘露啊先生如此大才,合该总领国事为朝鲜万民谋福啊……”
两人对视一眼,犹如心有灵犀一般大笑起来。
“哈哈哈!”
第272章 站着把钱挣了
早在李被封世子的消息传开之时,北方三道的商人便收到了世子的邀约。
可当平壤爆发祸端,商人们都有些迷茫,得罪两班还能有好后果么?
诸多商人各自在小团体内私下密谋开会,猜测是世子请来天兵驱逐鞑虏,许下巨额报酬,须从他们商人身上“搜刮”钱粮。
国家打仗,百姓遭殃。
作为国家的中下层等级,商人们也时常“被自愿”捐赠财货。
尽管部分豪商可以花钱捐官迈入两班阶层,但大多数商人世世代代都是平民,与其拒绝邀约触怒世子邸下,不如亲身赴宴试探对方的真实态度。
是要摊派钱粮,还是另有深意?
于是诸位商人纷纷派出代表,亦或是亲自赶赴世子所在州城。
数十户家业不等的商人从北方三道赶来,崔在明便是其中一个。
朝鲜山地众多,官道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他不能坐轿子,但可以乘坐简陋的马车,十余名仆人则驾着另外几辆简陋骡车跟在身后
崔在明之所以带货赴约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世子向多位商人发出过邀约,那么必有大量商人带着商货赶去,正是赶集交易的好机会。
而且世子身边的天兵上万,每个大兵手里都揣着银钱,那需求可不是一般人能比,随便买点东西就够他狠狠赚一笔,以补摊派钱粮的亏空。
崔在明正缩在马车的盖布里小憩,前方忽然传来马夫的洪亮喊声,“老爷,黄州到了……”
差点进入睡眠状态的崔在明缓缓睁开眼睛,一种被人搅扰清梦的烦闷感油然而生。
他不悦地掀开盖布,抖开下落一层的雪尘,探出脑袋朝车前眺望。
黄州城外的白雪被清扫出一条宽敞大路。
这里车水马龙,人骡络绎不绝,一点没有被鞑子糟蹋过的痕迹,不少商贩与农民直接在城外支起帐篷,柴堆上架起的铁锅冒着腾腾热气。
崔在明身下的马车继续前行,城外的景象愈发清晰,甚至能听见行人议论、讲价的嘈杂声响。
“杀!杀!杀!”突然一声浪潮般的怒吼传来,崔在明只觉背脊冒出一阵冷汗。
他循着吼声定睛看去,原来是数千兵士正在城外军营演武,铳炮与箭矢齐鸣,仿佛不是在操练布阵,而是真刀真枪地打一场生死决斗。
随着马车逐渐靠近州城,城外多处临时军营也愈发清晰可见,营内兵士的喊杀声也如雷贯耳。
朝鲜正军什么时候有这般精锐了?
仔细听见他们说的好像是汉语,这才了然对方是大明天兵、背嵬军。
崔在明的视线正巧落在一对切磋武艺的兵士身上,这两人脑后悬着干练的短发辫,一身简朴的衣裳恰如游走江湖的大侠。
第三人、第四人、第五人、第六人分置前后左右,举起双手在眼前搭成空心方块,像是在施展术法使妖孽展露无形。
“《杀猪英雄传》
只听一声干净利落的低吼,两位对峙良久的兵士仿佛回了魂,各自挥舞手中兵器开始搏杀。
两人的动作与攻杀灵活多变,好似小说中大战三百回合的武将,拼杀招架之间尽是久经沙场的经验。
刀剑碰撞发出砰砰作响,两人攻防并进,时而齐齐一跃而起在空中伴舞一般。
接着呐喊出崔在明听不懂的招式,什么“破剑式”,“星爆气流斩”,“无敌斩”……
好几次锋利的腰刀几乎落到另一人致命要害处,代入感极强的老崔一度以为,那腰刀将砍掉他自己脑袋,不由得为那落于下风之人揪心担忧。
好在那人实战经验丰富,多次遭遇险境都能化险为夷。
最后两位兵士陡然拉开距离,各自收敛刀剑入鞘,旋即双眼紧闭,身边的兵士手持大扇拍开周身的雪尘与砂砾,就连两位兵士的发丝都飞舞起来,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力量正在汇聚。
而那几位手展符印的“路人”几乎把双手杵到“侠士”鼻尖。
忽然两位对峙的“侠客”猛地睁开双眼,持剑人拔出拔剑,一团蓝色的火焰顺着护身向剑尖攀升。
而另一位刀客拔出腰刀,一团绿色火焰同样附着锋利刀身。
这是什么?!
崔在明大惊失色,下意识向后一座,差点摔下马车去。马夫与仆从也都震惊不已,不断发出阵阵低呼。
好端端的刀剑为何能冒出这般诡异颜色的火!
为什么周围的其他兵士竟无半点惊恐与害怕,就像司空见惯一般?
崔在明心脏加速搏动,几乎要突破胸腔钻出。
他紧闭双眼平复心情,但那刀剑燃火的诡异画面却偏要往他脑子里钻。
如果那是火焰,为何会有蓝色和绿色,可如果那不是火焰,那就说明有秘法加持!
这时一旁的兵士说出画外音,“此二人竟已迈入大专巅峰!”
“大专巅峰!?”一瞬间周围演习的兵士都为之一寂。
执剑人冷哼一声,抬剑咆哮,“天地大同!”
而另一人也轻蔑一笑,斜视怒吼,“天魔大化!”
两人像是心心相惜,却不得不杀死对方的天生对手,只是一瞬的冲锋,蓝火的剑与绿火的刀剑狠狠撞在一起。
“咔!”
只听那手举眼前的兵士大喊一声,这二位决斗者顿时解除敌意,并将燃火的刀剑狠狠插入雪地,再拔出来时便是正常无损的兵刃。
“拍的效果真好!果然我说的没错,绝招就是要喊出来才威武霸气。”
“还真是,刚才我真感觉自己是某得道修士,全身的血都要跳出来了。”
“下一章剧本怎么拍……”
术法决斗的“表演”结束,崔在明心有余悸地赶紧赶路。
直到他踏入黄州城的大门,心中犹在感叹。
那二位高人收放自如,简直是术法高人,而世子邸下居然有能施展法术的高人相助?!
世子邸下到底在图谋什么?到底索求着什么!
世子已经拿到大半国家大权,再想要什么,崔在明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