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吏! 第108节

  几名狱小史满脸的喜色。

  一算钱是一百二十钱。

  三铢钱的数额倒是不少。

  狱小史却不在意。

  真正在乎的是,郭解给出了喝酒的赏钱,也就是不怪罪他们剃掉郭解的胡须。

  郭解在右内史官吏更加奇怪的眼神中,迈步走出听事堂,一脸的欣喜,看不出任何遭受耐刑羞辱的痛苦。

  似乎剃掉胡须是一件高兴事。

  功曹忍不住感慨道:“郭解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是个做大事的人。”

  右内史的一众官吏纷纷点头,很是认同功曹说的话。

  “姊婿!”

  “姊婿!”

  “郭君!”

  卫广、义纵、莽通、虫皇柔、安国少季几人在右内史的郡官寺门口,焦躁不安的等候郭解,瞧见他从官寺走出来,立即围了过去。

  卫广笑道:“姊婿遭受了耐刑,年轻很多,看起来比起过往倒是英俊几分。”

  “善。”

  虫皇柔先是一愣,玉脸叹息道:“原来郭君是个少年,小小年纪就能弁虎,徒手捶死一只猛虎,看来郭君比我预料中还要更加骁勇。”

  “走吧。”

  郭解笑了笑,坐上一辆安车:“我现如今是罪吏,不能继续担任郡邸长,听说安国少季在闾里买了一处曲尺宅院,暂时住在你家几日,不会打扰你和杜从母多久。”

  罪吏是七科谪中的一个。

  无法担任官职。

  除非有特殊的恩典,方能继续在官寺做官。

  郭解不急。

  急的是快要上计的赵禹。

  还有缺钱快要缺疯了的桑弘羊。

  至于张汤嘛。

  也很急。

  缺少一个敢于罚没豪强家产的属吏。

  “不打扰。”

  安国少季的心绪低落:“自从小吏帮着杜从母赎黥,杜从母没有跟着小吏在长安的闾里过日子,直接返回了母族的乡里,再也不会见小吏。”

  郭解瞥了一眼满脸悲伤的安国少季,只觉得有趣,看似伤感,其实再过几天就会把杜从母忘记。

  安国少季又不是舔狗。

  悄悄相反,安国少季总能把女人变成他的舔狗。

  也不知安国少季怎么做到。

  在哄骗女人方面的本事,不比虫皇柔的剑术逊色。

  安车顺着旁道,停在长安官寺附近的闾里门口,几人下车,步行走向曲尺宅院。

  “你的宅院怎会在这处闾里?”

  郭解诧异道:“长安官寺附近的闾里,地价昂贵,一座曲尺宅院甚至能够卖到数十万钱,你上次分到的钱帛是十金,十万钱已经很多了,却也不够在官寺附近的闾里买一座曲尺宅院。”

  宅是面积。

  一宅是三十步见方的土地,大概三十平米。

  曲尺宅院至少有二十宅,相当于六百平的别墅,不,已经算是一个小庄园了。

  安国少季分到的十金,能在长安买几宅土地差不多用完所有的钱帛,不可能买来一座二十宅的曲尺宅院。

  “这个.”

  安国少季讪笑一声说道:“不不是买来的一座曲尺宅院,小吏为了郭君的事,没少拜访右内史的右曹,郡市掾的夫人,看看上了小吏,得知小吏想要买宅院,就把这座曲尺宅院卖给了小吏,市价一金。”

  又被四十岁以上的夫人看上了?

  郭解哑然失笑。

  早就说安国少季很快就会忘了杜从母。

  果不其然,安国少季忘记的速度,比起郭解预料的还快。

  卫广看了一眼安国少季,又看了一眼虫皇柔,啧啧称奇:“看来虫皇柔有对手了,脸蛋真正值钱的人是安国少季,比起虫皇柔还要值钱。”

  在场众人走进曲尺宅院,瞧见宅院还有两名小奴,一名大婢,全是市掾夫人留下来伺候安国少季的奴婢。

  一个小奴市价一万五千钱,两名小奴就是三万钱,一名大婢的市价是两万钱。

  再次送给安国少季五万钱。

  众人重重点头,很认可卫广说的话。

  郭解笑了,那是当然,安国少季可是软饭硬吃的典范。

  几人跪坐在客室,大婢带着两名小奴,很快送来黍酒和薤、腊,摆放在食案上,躬身退出了客室。

  “茂陵令活该变成人彘。”

  卫广愤懑不已的说道:“害得姊婿失去郡邸长的官职,变成七科谪的罪吏,没有恩典,不能继续做官。”

  “呵。”

  义纵冷笑一声说道:“等到平阳公主看腻了茂陵令的人彘样子,我亲手把茂陵令带到长安狱,让他尝一尝秦代的酷刑。”

  两名妻弟愤恨不已。

  倒是郭解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神情,似是不在乎罪吏的身份,没把失去郡邸长的官职放在心上。

  “嗯?”

  虫皇柔的眼波流转,狐疑道:“郭君难道不想做官,继续在官寺当个有权的吏员?像你这般心胸开阔,一点都不着急的人,倒是第一次见到。”

  他见过很多人为了一个小小的吏职,争的头破血流,曲成侯的大第室更是经常出现一些远房的虫氏族人。

  远房族人过来的目的只有一个。

  求官。

  希望曲成侯赏赐个一官半职。

  郭解镇定的说道:“着急的人不是我。”

  “郭君可在?”

  这时,长安官寺的一名书佐,急匆匆走进客室,朝着郭解作揖。

  书佐恭喜道:“恭贺郭功曹,长安令派遣小吏过来传递一个消息,征辟郭君担任长安官寺的功曹,明天就赴任,只是需要郭君拿出一些钱帛赎耐。”

  赎耐,是用钱帛赎去耐刑。

  “嗯?”

  郭解听到书佐说出一句功曹,饶是早就知道自己会受到重用,却怎么也没想到是征辟功曹。

  他现在是首都的组织部部长了?!

第132章 阁下

  建元元年,七月末,暑气已过,长安闾里的天气逐渐转凉,田垄间的秧苗开始抽穗,成熟在即,尤其怕旱,里民引水进入田间沟渠畎,灌溉田地,防止青黄不接,一副繁忙景象。

  上计的时间一般是在秋冬岁尽,也就是八月秋收完毕以后。

  去岁上计拖延到冬日,是因为天子登基,耽误了上计,今年按照往年的时间开始上计。

  距离上计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一辆白布盖车正在旁道缓缓前行,正在御车的莽通,时不时掏出一把粟米咀嚼的同时,也给拉车的服牛嘴里塞一把粟米,白布盖车行驶的更稳,减少了颠簸。

  车内堆满了木牍和麻纸,记载着京县二十多个列曹的月言簿,详细记录着县曹每个月本职工作的工作内容,麻纸上斜躺着一个人

  这人穿着一件细葛皂衣,头戴文吏的皂色帻,不是武吏的冠,明显是县官寺的一名文吏,依旧挎刀佩剑,拿着一卷麻纸,仔细翻看着月言簿。

  一般的文吏面对整整一车的木牍麻纸,都会头疼,一脸的苦相,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完众多县曹的月言簿。

  郭解却是看的津津有味。

  在虫皇柔几人的眼中,颇为怪异,一个徒手锤死猛虎的猛士,不看兵法了。

  倒是看起了冗杂繁琐的月言簿。

  真能看的懂?

  郭解不仅能看懂,更是看出一些县曹的春秋笔法,故意用一些带有技巧的话,掩盖工作上的失职。

  郭解曾经是主政一方的领导,查看各种履历和工作内容,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月言簿是关于各种工作内容的详细记录。

  郭解不得不感慨,汉代的制度完善,几乎不次于现代的当官制度,建立月言簿带来的好处,不亚于现代官场的遴选制度。

  遴选是公务员的公开考试。

  逢进必考。

  公职人员只要晋升,就要参加考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选拔制度。

  月言簿有着相同的作用。

  县曹的一言一行都会记录在月言簿,为了防止作假,又设立了钩校制度。

  钩校就是打钩进行校对,或者用别的符号代替打钩,比较多样。

  一一核对县曹的月言簿。

  根据月言簿的记载,对于县曹进行奖惩,做的好就提拔,做的不好就贬官。

  县曹的一切工作内容都在月言簿中有记载,上级官员如果违规提拔,提拔了应该贬官的县曹,月言簿就会成为廷尉给上级官员判刑的证据。

  一切都有迹可查。

  这句话看似简单,郭解深知就算是在现代也不能完全做到。

  “郭君,已经到了长安官寺。”

  莽通御着白布盖车,停靠在京县官寺的右塾门口,不少县曹正在更换衣服,趁着换衣服的空隙,正在闲聊,大多是关于新任功曹郭解的话题。

  郭解的白布盖车停靠在门口,立即引起县曹的注意,伸长脖颈,透过窗看向大门口的新任功曹。

  不少县曹一脸的喜色。

  过去的那位功曹是积年老吏,可以看出县曹在月言簿中弄虚作假的一些春秋笔法。

首节上一节108/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