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三位皇帝当中,陈文帝陈刚刚完成了国内的统一大业,终于将江南所剩无几的领土归为一统,在经历了侯景之乱开启的漫长丧乱流离之后,江南百姓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迎来了他们渴求的和平安定的生活。
这位正当壮年的年轻皇帝野心勃勃,他当然不满足于仅仅是完成江南的统一就此罢手,他同样和这个时代的所有帝王一样无比渴求完成这项壮举,一统三国,横扫天下!
所以在消灭了王琳之后陈文帝陈开始了他宏伟的治国方针,要将陈国变成足以与北方虎狼抗衡的强国,甚至………吞并他们!
齐国的少年皇帝高殷则是与他的父祖全然不同,甚至是与整个北方都格格不入的一位皇帝。
他信奉孔老之学,并对儒学如此痴迷,于是他不仅没有如怀朔贵族所盼望的远离汉臣,重用鲜卑武将,相反他更加的重用他的那些儒臣,已经全然将自己托付给了汉门之中。
如果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如果高洋在他活着的时候完成了统一的壮举,那么可能对于北齐而言,高殷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帝王,甚至于能拥有高殷这样的仁君,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份。
然而事实是,整个北方最后的胡汉矛盾聚集在斛律金等硕果仅存的鲜卑强宗子弟身上,也意味着北齐正在迎接已经彻底落寞汉化的比汉人还汉人的鲜卑人最后的不甘一击!
这位年轻的,仁慈的皇帝,真的能扛得住这些连他的父祖都要小心翼翼对待的问题吗?
不管如何,这两个国家的皇帝都在跃跃欲试的开展自己的治国方针,然而此时的北周皇帝,却似乎已经陷入了皇权相权的泥沼中以至于彻底摆烂。
如果有谁认为在这片土地上君主立宪制能行得通的话,那么请一定要将北周的这段故事,甚至于北周之后的很多相权和皇权的故事说给他听。
因为这个土地上的丞相在成为了首相之后,是绝对不可能满足于仅仅成为“常务副皇帝”的!
而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一个皇帝,也绝不可能允许在这里,有人的声音比他大!
如果他允许了,那么一定是他在暗中绸缪着什么………
宇文邕登基之后的第一道诏令一定是无比“欧亨利”的,他让北周的臣子既吃惊,又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
宇文邕任命宇文护为大冢宰,府内设天官府!
西魏恭帝三年在宇文泰的主持下,西魏仿周礼建六官,分别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分别掌管冢宰掌管治官,司徒掌管财政,宗伯掌管礼仪,司马掌管军事,司寇掌管刑事,司空掌管国家工程。
这样可能不太好理解,但是换到明清就理解了,冢宰就是吏部尚书,司徒就是户部尚书,宗伯就是礼部尚书,司马就是兵部尚书,司寇就是刑部尚书,司空就是工部尚书。
所以明清时期也管这些尚书称呼为天官、大司马这类称呼,就是因为他们承担的职责是一样的。
而宇文邕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此时令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五府总于天官,而天官府设立于宇文护府内。
大冢宰宇文护同时被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即宇文护手握军权的同时掌管北周境内所有的事务,且是皇帝宇文邕认证允许的!
此时的宇文护名为宰相,实为皇帝!
只要稍微有一点野心和廉耻心的皇帝,都不会下这样的命令,所以北周上下几乎已经是默认了,宇文邕在经历了连续两任皇帝的草草退场之后,已经对宇文护产生了畏惧!
这反倒是安抚了焦躁的宇文护,原本为不能坐上皇位而懊恼的宇文护,反倒是冷静了下来。
急什么?反正自己现在已经是飞龙骑脸了,难道还急于这一时吗?
宇文护自己清楚,他短时间内弄死了这么多皇帝,看似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已经招致了整个北周的强烈不安和反感。
所以此时的宇文护需要的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并非再冒险弄死一个皇帝!
宇文毓的事情他做的太过火了,这位年少有为的皇帝在北周拥有不少的拥趸,宇文护用这么下作的手段弑君,让他们十分的不满。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这样做,已经渐渐夺回权力的宇文毓只会依靠他皇帝的身份逐渐的将宇文护架空,等到他宇文护成了空杆司令,也就是他的死期了。
所以宇文护不得不快刀斩乱麻,同时也只能承受弑君带来的反噬。
因此至少短时间内,宇文护没有对宇文邕动手的意思了。
在掌管了整个国家之后,宇文护大刀阔斧的开始对北周内部进行改革,首先他发布了新的钱币,废除了西魏的所有钱币,以此来刺激北周的经济发展。
其次将北周内部的八丁兵改作十二丁兵,即北周境内十八岁到五十岁的男子由之前的每八个月服兵役一个月,一年半服役两个月,改为了每十二个月服役一个月,一年服役一个月。
在宇文泰刚刚入主长安的时候,他们施行的是六丁兵制度,即每六个月服役一个月,一年服役两个月。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成功的将六丁翻了一倍成为十二丁………
这似乎意味着,长安这头来自西北的狼,终于要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了!
第236章 过年
公元561年,高殷正式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乾明,与此同时的北周宣布改元为保定元年,南陈宣布改元天嘉元年!
万物更新,新年的更替,似乎也催生了废墟上花朵的绽放。
高肃一家人聚集在高孝瑜的府上吃了一顿团圆饭,高延宗是在高洋葬礼之后的第二天才赶回邺城的,他对这件事十分伤心,认为自己连高洋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也因为这个原因,高延宗最近颇有几分伤心的饭都吃不下的意思。
之前高孝瑜说的欢快,等到高延宗回来就好好教训教训他,然而等真的见到了好就没看到的弟弟之后,高孝瑜早就把这些话给忘到爪哇国去了………
高孝瑜比起严兄来说,终究还是更像慈父多一些,看到高延宗那张可爱的小胖脸儿,心里喜欢还来不及,哪儿会真的对亲兄弟恶言相向?
高延宗最近虽然有些因为高洋的事情伤心的瘦了,但是终究还是基础打的太好了,依旧是看起来十分肥硕,最近他有些茶饭不思,但是毕竟是过年,兄弟们又都凑齐了,所以高延宗也十分高兴的频频对兄弟们敬酒。
高肃也多饮了几杯,渐渐的有些脱离了以往的低调严肃的性格,微微的敞着怀,一张玉面微染红晕,随意的曲腿将手臂搭在膝盖上,颇有几分魏晋风流的意味。
当然也是将高孝瑜家的侍女们看的是面红耳赤,谁能想到啊,郎主家里聚会,福利最多的反而是我们………
一屋子的帅哥,一张帅脸看腻了转头见到的是一张更帅的脸………
没多时高弘节高正礼兄弟俩跑了进来给高肃他们请安,高延宗大笑着将高正礼抱了起来:“多久没叫叔父亲热亲热了?来来来好侄儿,让叔父亲香亲香!”
说着高延宗便是装做猪拱一样哼唧哼唧的亲着高正礼的小脸儿,将高正礼亲的咯咯直叫!
一旁已经是半大少年的高弘节见状小脸儿微微带着些许抗拒的退后了两步,高延宗见状大笑,在高弘节脑袋上来了一下:“臭小子!你让叔父亲叔父都不亲你!”
高弘节嘿嘿笑着:“那可太好了………叔父,你打也打了,压岁钱呢!”
高延宗一怔,随后众人都是轰笑了起来,纷纷的从怀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高延宗也是掏出了两只小金虎递给高弘节高正礼兄弟俩:“早就知道你们两个小家伙儿无事献殷勤!你看看,叔父给你们准备的,怎么样?喜欢吗?”
兄弟俩人都是眼冒金光的接过来,便是对高延宗道了谢,随后高孝珩也是招手将兄弟二人叫道身边来,从怀中掏出两吊子铜钱来:“二叔可没你们五叔那么有钱,就压岁钱,要不要?”
高弘节嘿嘿笑着:“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啊?叔父们给的,照单全收!”
众人又是哄笑,高肃也是准备从怀中掏钱,高弘节和高正礼却是笑着道:“四叔就算了。”
高肃一怔,高孝琬也是笑着道:“哎!臭小子你能收几年压岁钱?等到娶了婆姨,你要你叔父们都不给了!不趁着这个机会多收点儿还主动送人情出去了!凭什么你四叔的就不要了?”
高正礼戳着手指嘿嘿笑着答道:“伯父和阿耶不是总说四叔的钱有用处吗,更何况,四叔给我们做了那么多玩具,就,就当顶账了吧………”
众人闻言都是哄笑,高肃则是依旧掏出了两吊钱笑着道:“四叔不差你们这些,拿着买糖吃去吧,一年到头就指着这些钱了。”
高正礼和高弘节对视了一眼,犹豫了一下,终究是孩子还是抵不过想买的东西的诱惑,纷纷的接了过来给高肃道谢。
而坐在上首的高孝瑜便是笑着对兄弟俩道:“压岁钱拿了,给你叔父们磕头了没有?”
高弘节高正礼兄弟俩倒是也都不差事儿,闻言便是跪在地上挨个叫人的磕头:“伯父过年好!二叔过年好!三叔过年好!四叔过年好!五叔过年好!”
高肃便是笑着伸手就要把兄弟俩扶起来,正在这个时候,便见和兄弟俩差不多大的一个少年走了进来,看到俩人跪在地上便是怔住了。
高孝瑜笑着道:“还有你们六叔,也算是赶上了。”
兄弟俩对视了一眼,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而刚刚赶来的老六高绍信见状也是有些尴尬,便是急忙的摆手:“不不不!还是算了,弟来迟了,可不敢再受这样的大礼………”
高孝瑜也不强求,当下便是让兄弟二人“分赃”去了,便是让人给高绍信看座。
“六郎怎么才来?”
高绍信急忙的便是答道:“回大兄的话,宫中有事儿耽搁了,还是皇后………是太后,太后提醒了一下,才想起来急忙赶过来了,请大兄责罚!”
高孝珩便是无奈的笑着道:“都是自家兄弟,叹什么责罚不责罚的?太客气了。”
高绍信只是点点头也没有别的表示了,之后兄弟几人便是重新喝酒欢宴,高绍信却只是默默的坐在一边陪着。
高绍信和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高绍信自幼在宫中长大的,渐渐的也和兄弟们的观念不太一样,也和高肃等人其实并不是特别亲近,所以才会在宫中和李祖娥等人一块儿过年,反倒是忘了自己真正的亲兄弟们的聚会………
众人酒肉半酣,高肃却是直接叫众人将残羹剩饭给端了下去,随后命燕子回等人将早就准备好的铜火锅端了出来,众人将桌子一拼,便是直接围坐在一起打边炉。
“幽州苦寒,须多食羊肉温补,尤其是冬日拥雪围炉而坐,虽不如分席干净,却更是温馨。”
铜打的火锅里面木炭燃烧着不仅煮着锅,同样给高肃等人带来了扑面的温暖。
高肃伸手招呼着河南王妃,河间王妃还有高延宗的安德王妃一同来这边吃,三人犹豫着看向各自的夫君,高孝琬便是笑着道:“看我做甚么?老四叫你们就来呗,都是自家兄弟怕什么?”
男女不同席,所以方才两人是在旁边用屏风隔着用饭的,高氏妯娌不多,到现在也就不过她们三人,实则有些冷清,因此此时也是十分高兴的过来一起凑一桌了,也是颇为的新奇。
高肃笑着给他们介绍:“上好的羔羊肉,冻好了用快刀片成这样薄如蝉翼的肉片,这才入味儿,芝麻酱点上点儿山葵和蒜泥,这锅底,江南送来的鲢鱼慢火炖的鱼汤,炖的肉都化在汤里这样奶白色的,放上些牛奶、大枣、葱姜………”
高肃说着便是夹起一筷子肉片往锅里一涮,转了一转,便是夹了出来裹上芝麻酱吃了。
众人有样学样,都是赞不绝口,高孝琬笑着道:“这幽州那边儿离胡人近,少了这繁文缛节,吃的倒是研究的不错!”
兄弟几人打了一阵边炉,快将高孝瑜手头这点儿青菜全都涮着吃了,弄得高孝瑜一阵笑骂:“我不吃没什么,你侄儿这么大岁数一冬天不吃青菜你们这帮做叔父的掂量着!”
高孝琬这方才是笑着让人去自己府上取青菜来涮着吃,众人边吃边聊,越发的热火朝天,同席而坐果然是拉进关系最好的方法,就连方才还有些认生的高绍信都是能掺和两句了。
到了夜半时分,一过子时高弘节和高正礼便是笑着冲进来拜年来了:“下雪咯!下雪咯!”
众人抬头看去,发现外面还真的飘起了鹅毛大雪,高孝瑜便是笑着道:“瑞雪兆丰年,如今又是新朝第一日,想必日后必定是国富民强,祥瑞之年啊!”
众人都是笑着举杯祝贺,随后高孝瑜便是笑着邀请众人出门,大家吃的也差不多了,便是都出了门站在庭院里面。
一旁的侍者们上前给高肃等人披上裘服又将炭盆往外挪了挪,众人便是站在廊檐下赏雪。
而庭院内仆人们早就生好了一大铜盆的柴火,而高弘节高正礼兄弟兴奋的上前取过来小竹竿往柴火里面捅着过了没一会儿,铜盆里便是劈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这就是爆竹最开始的形态,也是真正的“爆竹”………
在人们仅仅只知道火药能爆炸的今天,就算是做烟花的技能,人们也尚未摸索出来。
虽然高肃早就能做出来了,但是这些东西高肃还有大用,当然也不会提前给高弘节他们做玩具。
兄弟俩抄起烧的通红的短竹棍随风一挥,火焰燃烧竹节发出的霹剥声更为响亮,甚至还随风带起了真真的火星,惊得兄弟二人一阵尖声笑着,十分兴奋。
而高肃兄弟六人则是站在廊檐下,几人互相说笑着,同时一面看着爆竹炸走了往常的一切,一面看着漫天的飞雪,脸上皆是带着微笑,享受着短暂而又温馨的时光。
新的元年到了,而属于高肃兄弟,属于北齐的新的旅程,也即将开始了………
第237章 小别胜新婚
“驾!驾驾!”
高肃勒住了马缰绳,随后便是对众人道:“回去之后嘴巴都给我严实一点,我要去荥阳的事情谁都不许说出去,知道了吗?”
众人急忙的便是应了一声,随后高肃便是带着众人打马向着幽州城内狂奔而去!
门口的卫兵早就见到了高肃等人的身影,因此此时都是急忙的拄着马槊平举手臂到胸前对高肃行礼:“大王回城了!”
“大王回城了!”
士兵们齐声喝着,四周的百姓自觉的给高肃让出了一条道路,随后便是夹道欢呼了起来。
虽然缺少内政人材的帮助,高肃仅凭自己还是将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最重要的是高肃的富民政策,不仅让幽都成为了北方少数的大城阜,同时也让幽州的百姓们都逐渐的恢复到了高洋前期的富庶状况,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高肃此时在幽州的威望很高,可以说在幽州这一亩三分地上,百姓只认高肃,连高殷都不好使!
高肃的王府坐落在幽都的最中心,整个王府的结构与幽都的结构,可以说是一比一还原的后世的紫禁城。
只不过一来为了避讳僭越,二来此时并非大兴土木的好时候,所以高肃的王府虽然坐落在最中心按照紫禁城的构想来建造的,实际上却只是先将地给圈起来了,实际上并未真正的开始建设。
高肃本人现在居住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偏殿罢了,距离后世那个宏伟壮观的紫禁城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是住下高肃一家人绝对够用了,现在独孤伽罗柳敬言和萧妙都住在这边。
高肃回到王府的时候,三人便是也早就等候在正殿了,见到高肃回来了,便是都十分高兴的起身行礼:“大王回来了?”
高肃笑着点了点头,随后便是上前将靠的最前的独孤伽罗给搀扶起来了:“就是回了趟邺城,怎么这么大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