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大管家,开局逼疯太平 第278节

  他们不仅跟武皇后利益相冲,也是守旧派,绝不可能让一个女人站在他们头上。

  何况,即便是没有当皇帝这一回事,他们今日本也打算跟武皇后撕破脸皮,逼迫武皇后交出权力。

  一切的因素累积在一起,他们不约而同的站出来反对,颇有气势。

  武皇后冷冷的看着这些官员。

  除了武党之外,不少人都站出来明着反对她。

  她心里生出一股愠怒。

  难道她执政的时候,做出的政绩还不够?

  这群混账!

  武皇后冷冷道:“本宫偏要登基,看尔等如之奈何?”

  众臣一愣,勃然大怒。

  这妖妇居然如此嚣张。

  他们纷纷谩骂斥责起来。

  就在这时.......

  杨易往前一步踏出,暴喝一声。

  “来人........”

  哗啦啦。

  大片的披坚执锐的将士纷纷冲出,将这片大殿包围。

  杨易如今执掌四大禁卫和御林军,权势极大。

  这些禁卫军对他言听计从。

  大片的将士手执兵器,凛冽的锐器散发着森冷的寒意,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度。

  殿内的官员们见状,纷纷倒吸一口冷气,惊恐的看着杨易,头皮发麻。

  这秦王,要干什么?!.

【163】韦莲儿的愤怒,被耍了?武皇后的帝位!

  殿内蓦的安静下来。

  不少官员惴惴不安。

  他们面带恐惧的看着不远处的将士,汗毛竖起。

  这可是议政殿啊。

  秦王怎么敢?

  李显身子颤抖起来,他脸色惨白,仿佛随时可能晕厥过去。

  武皇后神色平静,似乎没有丝毫的意外。

  她冷冷的扫过殿内群臣,嘴角泛起一丝冷意。

  少顷。

  一个大臣往前走了一步,~怒斥道:

  “杨易,你要干什么?”

  “兵围议政殿?-你这是要造反?”

  群臣的目光落在杨易身上。

  杨易面色淡然,无视这些蕴含着愤怒,恐惧情绪的目光。

  “造反?”

  “依本王看,你们才是要造反!”

  “竟然敢对天后娘娘不敬?”

  “尔等不知道礼仪尊卑,岂敢以大唐臣子自居?”

  “本王在此,看谁敢放肆!”

  他的声音不大,却是在每个人耳边响起。

  语气中隐含着的杀气,让人心里一滞。

  众人面面相觑,均是看出对方眼里的恐惧。

  他们不认为杨易是在开玩笑。

  要知道这可是秦王啊!

  能够左右朝中局势的的大唐秦王。

  连皇帝都败给了武皇后和杨易联手...

  何况是他们。

  这秦王是真敢杀人的。

  殿内沉默了一会。

  一个御史站出来,大义凛然道。

  “杨易,你伙同妖后害死先帝,如今还要篡夺大唐神器?”

  他的话音落下,顿时让众人心里一震。

  这是真敢说啊。

  李治的死因不少人讳莫如深,不过御医给出的答案是旧疾复发。

  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是杨易和武皇后狼狈为奸。

  当然,这些人私底下如何想,都不可能放在明面上。

  没想到,今日,来了个头铁的。

  杨易目光平静。

  “污蔑本王和天后娘娘,罪加一等......”

  他忽的一动。

  旁边侍卫的长剑顿时出鞘。

  锵。

  众人丝毫反应不过来,只觉得一阵银亮的剑光闪过。

  嗤!

  刚刚说话的御史头颅高高飞起。

  血液宛如喷泉般涌出。

  足足三息,无头尸体才倒下。

  啪。

  尸体摔倒。

  鲜血将锃亮的地面染红。

  嘶。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心里颤抖。

  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亲手杀过人。

  虽然因他们而死的人可能不少,但是亲手杀人跟叫被人杀人是两码事。

  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没了头,血液喷出,倒在他们面前,视觉冲击力极大。

  杨易慢慢收回剑。

  剑锋染血。

  滴答滴答的落在地上。

  他面无表情:“天后娘娘登基称帝,于百姓,于诸位,都是喜事,大唐需要一个更有魄力的君主,天后娘娘当仁不让.......”

  “诸位若是执迷不悟,本王也只好成全他。”

  静。

  众臣只感觉心里耻辱至极。

  当即有人站出来怒道:“好贼子,老夫就不相信你能把.......”

  他的话音落下,杨易一剑斩出。

  嗤。

  这人顿时毙命。

  哗然。

  周围的大臣们开始骚动起来。

  他们算是看出来,今日杨易这是要动狠手。

  若是有不赞同天后称帝的,恐怕都要死。

  整个殿内陷入惊恐的氛围。

  不少人面面相觑,脸色发黑。

  这时.......

  又有人站出来。

  “老夫绝不与尔等贼子同流........”

  嗤。

  一道血线迸溅。

  这人倒下。

  气氛仿佛跌入谷底,极为压抑。

  众人只感觉心口上仿佛有一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

  杨易目光平静。

  剑尖拄在地面,鲜血滴了下来。

  他心里波澜不惊。

  今日注定是要流血的。

首节上一节278/3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