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萧氏家主
一月下旬,春寒料峭,气候依旧寒冷。
萧府的后书房之中,空气却仿佛比室外更冷冽一些。
屋中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萧锐。
另一人四十多岁,五官还算俊朗,却留着一把粗犷的大胡子,一派武者模样,正是萧氏家主萧嗣业。
“驸马,你可知道自己错哪里了吗?”萧嗣业语气沉重的问道。
萧锐同样沉着一张脸,道:“不知。”
大家族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比如萧嗣业年纪比萧锐大,又担任族长,然而他的辈分却比萧锐小一辈,要称呼他为族叔。
这其实都要怪萧,他死的时候不知怎么想的,不把族长传给儿子,却让萧嗣业接任族长。
结果便是,萧锐依附长孙无忌后,加官进爵,无论辈分还是官爵,都在萧嗣业之上。
萧嗣业在族中的地位变得很尴尬,说话根本不管用,族人都听萧锐的。
萧嗣业便自请领兵在外,不再管家族中的糟心事。
萧氏也一直由萧锐掌舵。
这次萧嗣业活捉贺鲁,被李治封了县侯,崔敦礼又举荐他为兵部尚书。
他个人威望大涨,萧氏族人这才重新认了他这个族长,把主张跟随长孙无忌的萧锐踢了下去。
萧嗣业问起近来萧氏情况,得知萧锐做的那些事后,顿时气炸了肺,把他喊到书房中一顿数落。
萧锐原本身为萧氏掌舵人,被萧嗣业夺了权,本就不爽,如今又被他一个小辈教训,更加不服气。
萧嗣业严厉道:“你不知道?长孙无忌罢官之后,你便带着萧氏上窜下跳,陛下若不是看在长公主份上,早就收拾你了。”
萧锐冷冷道:“我也是为萧氏利益谋划。”
萧嗣业怒道:“你带着萧氏跟陛下作对,也叫为了萧氏?长孙无忌的下场,你看不到吗?”
萧锐抬头望着他,道:“难道就什么也不做,任凭世族被打压?”
萧嗣业低吼道:“陛下如何打压萧氏了,就因长孙无忌倒台?你看似在为家族谋划,其实是在毁了萧氏!”
萧锐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萧嗣业道:“你好好想想,你父亲当初为何让我接任族长吧!”霍然起身,拂袖离开屋子。
在长安城中,江南世家之中,除兰陵萧氏外,势力最大的是吴郡陆氏、琅琊王氏、吴郡顾氏。
这三家也只是勉强混的好一点。
自开唐以来,除了萧氏外,其他三家入朝为官者,寥寥无几,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转而经商。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先积累财富,再用财富打通人脉,转化为权力。
故而这三家都有丰厚的财富积累。
萧嗣业找上这三家家主,分别一番长谈后,又来到门下省,拜访新上任的门下侍郎辛茂将。
辛茂将作为如今世家大族中的唯一宰相,又长期待在京城。
萧嗣业想在皇帝心中改善世族的处境,就必须向他请教一番。
来到辛茂将的办公房,只见这位新宰相正跪坐在一张矮几前喝茶,烟雾缭绕的,显得非常悠哉。
“啊,萧尚书来了,快快请坐。”辛茂将伸手招呼道。
萧嗣业在辛茂将对面的蹑席上盘腿坐下,笑道:“萧某最近拜访了很多世家官员,大多死气沉沉,也只有辛相身上,还能看到一丝朝气。”
辛茂将笑道:“萧尚书见笑了,老夫本就是个闲人,唯一的优点就是心宽,不把事装心里。”
萧嗣业感叹道:“民间隐士,想做到这一点很容易,然而身在庙堂,还能有如此心态,唯辛公一人耳。”
辛茂将笑道:“萧尚书这般夸赞老夫,可是有事相求?”
萧嗣业拱手道:“确实想向您请教一番。”
辛茂将用茶夹子勾起茶壶,给萧嗣业倒了杯热腾腾的茶,缓缓道:“萧尚书请用茶。”
萧嗣业举起杯子,先闭着眼睛闻了闻,道:“茶香醇厚,又藏着一股苦味,醒神提脑,似乎是福州的方山露芽?”
辛茂将微笑道:“正是去年陛下赐给老夫的方山露芽。”
待萧嗣业一杯茶喝完,辛茂将才问道:“萧尚书想了解什么?”
萧嗣业道:“我听人说,两省最近通过一份诰书,允许普通商人,开采燕山都护府的石炭矿。”
辛茂将道:“确有此事。”
萧嗣业道:“河东开采石炭矿之事,我也略有所耳闻,不知是哪位大臣向陛下提议此事?”
辛茂将低声道:“是陛下的主意。”
萧嗣业目光灼灼的道:“我若牵头说服江南世族,让他们手中的商社积极响应陛下政策,辛相以为可否?”
辛茂将看了他一眼,缓缓道:“萧尚书若能做成此事,解陛下心中之忧,陛下自然欢喜。”
萧嗣业听出辛茂将话中有话,问道:“辛相可否直言?”
辛茂将道:“你可明白陛下为何颁布此政策。”
萧嗣业心中一紧,问:“为何?”
辛茂将缓缓起身,走到角落,提了一个小羊皮袋过来,袋中正是石炭。
“萧尚书用过石炭吗?”
萧嗣业道:“这东西比木炭好用,就是有点味儿重。”
辛茂将缓缓道:“以我观之,陛下想用石炭取代木炭,做燃火之主料,从而恢复秦岭山脉的山川林木。”
萧嗣业道:“我也听说了,陛下已经下旨,禁止砍伐秦岭之木建园。”
辛茂将道:“石炭要想取代木炭,价格就必须低,要想价格低,产量要跟上。另外还有一点,不能被人控制价格。”
萧嗣业悚然一惊。
凭江南世族的实力,完全能垄断石炭经营,以他们的作风,到时肯定会提高价格,谋取暴利。
真到那个局面,萧嗣业就是好心办坏事,反而会被皇帝责怪。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多谢辛相指点。”
辛茂将感叹道:“我知萧尚书急于改善世族境遇,但有时候,操之过急,反易犯错呐!”
萧嗣业凛然道:“萧某明白了。”
便在这时,一名兵部文吏求见,竟是来找萧嗣业的。
那文吏进屋后,朝萧嗣业道:“萧尚书,凉州送来紧急军情,您快过去瞧瞧吧。”
萧嗣业点点头,告别了辛茂将。
他刚来到兵部,一名官员便递过来一份急奏,道:“萧尚书,六百里加急。”
萧嗣业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快步离开兵部,来到甘露殿,通传之后,被请入偏殿等候。
李治正在禁苑练习骑射,得到消息后来到甘露殿,召萧嗣业入殿觐见。
“萧卿,何事如此紧急?”他问。
萧嗣业递上公文,道:“陛下,凉州急奏,吐蕃十二月突袭天竺,已攻陷天竺全境。”
李治微微皱眉,道:“这么快?”
从王伏胜手中接过公文,摊开一瞧,看完之后,心中一沉。
正如萧嗣业所说,吐蕃去年十二月动的手,动作快的惊人,而且攻打天竺用的战术,竟跟当年的王玄策一模一样!
钦陵率领一万人马,急行军进入天竺,攻打摩揭陀国,也就是当初的戒日王朝。
钦陵也是直接打都城,三战全胜,又将支援的别国军队击败,所用战术,和当年的王玄策别无二致。
结果也差不多。
钦陵一战成名,震惊天竺各国,一个月不到,天竺各国五百多城池全部投降。
只不过王玄策获胜后回了大唐,钦陵却将天竺诸国,并入吐蕃版图。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去追王玄策,别让他再去天竺了。”
萧嗣业领了旨,问道:“陛下,可要立刻发兵征讨吐蕃?”
李治想了想,摆手道:“时机还不成熟。”
这也没办法,天竺毕竟不与大唐接壤,想帮也帮不了。
吐蕃先发制人,就是想打乱大唐部署。
眼下还是应该按部就班,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利用吐蕃内部的矛盾,先造成其混乱。
然后再按照苏定方的办法,一举攻破吐蕃王城。
想到此处,李治命萧嗣业退下,朝王伏胜问:“前往吐蕃的第一批密探,可出发了?”
王伏胜道:“都已出发了。一共十二人,内领府八人,司宫台和长秋台各两人,由程郎将统领。”
“按照英国公的吩咐,他们先去松州行台,学一个月吐蕃语,再用假身份前往逻些城,建立暗司。”
李治点点头,道:“李公的安排很稳妥,不必太急,先学吐蕃语,才能真正融入吐蕃社会。”
王伏胜迟疑了一下,道:“陛下,李公似乎还想派一支使节团,前往吐蕃,掩护密探。”
李治先是一愣,随即摆手道:“朕既将此事交给李公负责,你们配合他就是,不必事事向朕汇报。”
王伏胜道:“是。”
第170章 宫中二圣
进入二月后,草原上已是一片葱郁之色,草木发芽,万物复苏。
在这里,天地仿佛无限宽广,让人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薛仁贵策马狂奔,疾驰在鄂尔浑河北岸。
这里距离回纥部落牙帐只有百里,距离大唐的燕然都护府治所,也只有八十里左右。
这里是漠北最肥美的一片草原。
这里没有城池,就连燕然都护府的治所单于台,也只是一片驻军的要塞。
大唐在燕然都护府驻军只有两万,人数并不多。
主要原因是这里距离长安太远,后勤补给非常困难,难以驻扎太多人马。
薛仁贵带着数百名亲兵,向东奔驰了两个多时辰后,终于看到一片盆地,周围都是砂岩地带。
“薛都护,弟兄们就是在那片地区,发现过黑石头。”薛仁贵身后一名将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