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56节

  老宫人察言观色,微笑道:“您说的哪里话,在老奴看来,文献皇后气量远不及您,在这后宫之中,谁不敬服您,心中也都把您当做圣人了。”

  武媚娘面色一沉,斥责道:“此话以后不可再提。”

  老宫人吓了一跳,跪在地上,叩首求饶。

  武媚娘摆手道:“罢了,你退下吧。”

  张多海挥了挥手,让其他人也退下,朝武媚娘低声道:“殿下,二圣这个称呼挺好啊,您为何不喜欢呢?”

  武媚娘扫了他一眼,淡淡道:“那吾问你,陛下听到后,会有何反应?”

  张多海想了想,道:“应该会询问缘故吧。”

  武媚娘道:“陛下若知道这二圣称呼来自文献皇后,会不会觉得,吾想学文献皇后一样,插手朝政呢?”

  张多海脸色大变,急忙掌了自己两嘴,道:“是臣多嘴了。”

  武媚娘挥手道:“退下吧。”

  待张多海离去后,武媚娘凝望着虚空,怔怔出神。

  她心中忽然有些委屈,为何隋文帝能够允许文献皇后插手朝政,李治却如此防备着自己呢?

第171章 洹水杜氏

  平康坊,史府外。

  一支驼队正在整装待发,队伍里装满了大唐的茶叶、丝绸、陶瓷,只要能运送到康国,便能暴赚一笔。

  “父亲,您真的要走了吗?再住几天吧?”沙姬依依不舍的道。

  康那哈哈一笑,道:“女儿,再住下去我都要舍不得离开长安了。明年吧,国王一定会再派我出使大唐,到时候又能见面了。”

  目光转向一旁的史三郎,拍了拍他肩膀。

  “贤婿,以后你的商队来了康国,直接让他们来我府邸,我亲自帮你卖掉货物,至少能多卖三成。”

  史三郎拱手道:“多谢岳丈。”

  康那握着他手,笑道:“你我之间,何必见外。”

  其实当初史三郎把沙姬拐走时,他恨不得剁了史三郎,还请了一队雇佣兵追击,只可惜没追回来。

  谁知事态突然变化,强大的西突厥突然就被大唐给灭了。

  康国国王便开始挑选合适的使节,出使大唐。

  康那也去竞选使节。

  他告诉国王,他女婿是大唐贵族,在长安城很有人脉。

  结果国王竟真的任命他为使节,还给他升了爵位。

  康那带着使节团来到长安,很快打听到史三郎的住所。

  来到史府一看,顿时被这座豪华的府邸给惊住了。

  原本还怀疑史三郎这小子是个假冒的贵族,如今看来是弄反了,他肯定是一个落寞的大贵族后裔!

  史三郎对康那的到来,也十分热情,邀请整个使节团住在他家,悉心款待。

  沙姬见到父亲后,也尽说史三郎好话,还说史三郎与大唐皇帝最宠幸的臣子狄仁杰熟识。

  康那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对这个女婿喜欢的不得了,也想凭着他的关系,垄断康国大使的肥差。

  驼队很快准备完毕,康那与史三郎热情的拥抱了一下后,便踏上了返回康国的旅程。

  沙姬与史三郎回到大厅后,见丈夫在换衣服,问道:“夫君,您要出门吗?”

  史三郎道:“是啊,去户部别选瞧瞧情况,这可是个大商机,我可不能错过了。”

  沙姬皱眉道:“不就是一堆黑石头吗?能有多大商机,我觉得还是组建商队,往返长安与康国吧。有父亲帮忙,一定能畅通无阻。”

  史三郎肃然道:“你别忘了我的身份,我可不是只知赚钱的商人。这件事是为国家出力,为圣人分忧,我身为世族后裔,怎能抽身事外?”

  沙姬心中一凛,忙道:“是妾身忘了你高贵的血统,你莫要生气。”

  史三郎拍了拍她的手,道:“没什么,里坊那么多邻居污蔑我,说我只是个混血胡人,你却还能相信我,我已经很感激了。”

  沙姬恨声道:“他们是在嫉妒你,这种人我见的多了!”

  史三郎抱了抱她,道:“好了,我要去为圣人效力了,你在家等我。”转身离开了史府。

  最近燕然都护府不断传回消息,说发现很多石炭矿。

  朝廷已经下旨,允许商人联合开采石矿,只不过其中条文细则,史三郎还不太了解。

  所以这几天他经常前往户部别院,询问情况。

  六部别院都在一起,位于光禄坊之中。

  户部别院外,已经多了很多商人,都是闻着商机,过来打听情况的。

  史三郎见几名商人围在墙角,正在听一名胖商人唾沫直飞的说着什么,快步赶了过去。

  只听那胖商道:“……远是远了点,但我听一个朋友说,那边的石炭矿非常多,只要能占上一片开采,肯定能赚大钱!”

  有人问:“有运货路线吗?”

  胖商道:“当然有,还不止一条。一条是走夏州,一条走麟州,也没多远。”

  长安城北面是关内道,过了最北面的阴山,便是燕然都护府。

  又有人问:“听说有一段路是沙漠,好走过去吗?”

  史三郎听到这,目光一亮。

  对于有过穿越西域经历的他来说,沙漠根本构不成问题。

  胖商道:“走麟州沙漠比较多,不过路线短一些,夏州那条路沙漠很少,路线长一些,看你怎么选。”

  史三郎问道:“请问要怎么才能获得开采资格?”

  胖商看了他一眼,道:“朝廷的意思是让我们先结商社,然后考核我们资格,考核通过,就下发开采公验,大家合伙负责一片矿区。”

  史三郎暗暗点头。

  难怪这胖商如此积极为其他人讲解,他应该是想找人结社。

  有人忽然问:“听说江南很多商社也来参加,他们背后可都是江南世族,只怕会跟咱们抢!”

  胖商哼道:“这里又不是江南,江南世族又如何,他们还能一口气都吃下去?”

  有人担忧道:“听说燕然都护府有很多铁勒人,凶蛮的紧,咱们去那里采矿,他们会不会为劫掠咱们?”

  史三郎大声道:“不必怕,燕然都护是薛仁贵大将军,有他坐镇,胡人还敢怎的?”

  他亲眼见过唐军,对唐军充满信心。

  胖商笑道:“说得好,本人杜隆,有意结一个商社,不知可有人愿意跟杜某一起干?”

  史三郎见他知道这么多,在朝中一定有关系,而且他还姓杜,很可能是京兆世族。

  “杜掌柜,我加入你的商社。”他说。

  不远处的大街上,卢承庆穿着一身常服,朝身边的杜正伦道:“杜兄,那位是你族中子弟吧?”

  杜正伦笑道:“一个偏房侄子,书读不进去,就能耍一耍嘴皮子,让卢兄见笑了。”

  卢承庆点点头,道:“这些商人们如此积极响应,咱们可要把下面的细务做好,别让人走了歪路子,影响到陛下的大计。”

  杜正伦知道他指的是江南世族门下那些商社,哼了一声,道:“卢兄放心,我会盯着他们。”

  两人又看了一阵后,有文吏过来通知,说皇帝召见两人。

  两人赶忙坐马车返回户部,换上衣服,朝甘露殿而去。

  通传之后,来到正殿,殿内除李治外,还有兵部尚书萧嗣业。

  叙礼毕,李治才说明召他们过来的原因。

  原来兵部传来消息,薛仁贵又发现一处石炭矿。

  “两位爱卿,不知户部可已经征召到足够的商人开采?”李治问道。

  卢承庆忙道:“回陛下,商人们都非常踊跃的响应朝廷政策,只是路程遥远,可能招募矿工需要一些时间。”

  李治道:“你可以告诉商人,让他们去雇佣草原上的铁勒人,给他们报酬,看他们是否愿意采矿。”

  卢承庆微微一惊,道:“陛下,那些胡人以放牧为生计,只怕不会答应。”

  李治道:“且试上一试,也许会与我们所想的不同。”

  卢承庆拱手道:“臣遵旨。”

  萧嗣业忽然道:“陛下,可不可以让军队也负责一两处石炭矿,然后售卖商人,这样也能省一笔粮饷。”

  李治抬手道:“不可,军队不能与商人接触,否则会出大问题。”

  萧嗣业忙道:“陛下说的是,臣失言了。”

  李治与几名大臣商议完毕,便离开了甘露殿,朝后宫而去。

第172章 又到金榜题名时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到了二月,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又汇聚在长安城。

  因为去年科举取仕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天下各地的读书人都受到鼓励,奋发读书。

  而且因上次取仕时,不再是世族垄断,就连状元都是湖州寒门,寒门学子们自然趋之若鹜。

  世族子弟们也不敢再玩忽懈怠,不能指望着凭家族关系进通榜,这一年也开始发奋起来。

  各种原因下,这次参加科举的人数,再创新高。

  长安城的邸店已经住不下人了,连马厩都挤满了人,只好借住到寺庙之中。

  高有道所在的寺庙,就被各地学子们住满了,寺庙和尚们借着收租金,也发了一笔横财。

  自从这帮学子住进来,高有道便没了安宁,几乎天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学子拜访。

  高有道无可奈何,只好借住到卢照邻家里去了。

  这日清晨,高有道与卢照邻用膳之后,一起并肩朝着朱雀门而去。

  卢照邻道:“高兄,话说前头,我不是嫌弃你,只是不太明白,你干嘛不学狄兄一样,在城南置一座宅子,你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借你。”

  高有道笑道:“还不是图个方便,城南买宅子,每日上衙就要多走小半个时辰的路,我和狄兄又不一样,需要到甘露殿上衙,可不能迟到了。”

  卢照邻道:“那倒也是,那这样吧,你以后就常住我家,东院反正平日也没人住。”

  高有道忙道:“多谢卢兄好意,这就不必了。”

  卢照邻转头看着他,道:“你跟我还客气什么,再说了,我叔父也很欣赏你,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高有道正要开口回答,忽然瞥见大街角落站着一个人,立刻就停下了脚步。

  “高兄,你怎么了?”卢照邻奇道,顺着他目光一看,只见街角站着一名女子。

首节上一节15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