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83节

  从每个人的话语中,李治也大概明白了他们的心态。

  卢承庆和杜正伦掌管着户部,故而最看重田制的稳定,思想较为保守,不愿意进行激烈改革。

  阎立本和辛茂将是温和派,并不强烈反对,但也觉得应该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刘仁轨和上官仪应该也认识到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心中有几分支持,只是担心一锤子砸下去,把国家砸乱了,所以也不敢完全支持。

  便在这时,李义府朗声道:“臣同意陛下的政策。要抑制土地兼并,非下重手不可,陛下圣明,臣相信眼下田制不会出现问题,然而将来又如何,就难以保证了。”

  意思就是,皇帝英明的情况下,均田制还可以维持。

  然而将来出现不肖子孙,或者大奸大恶之臣,把持朝政,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那国家危害就大了。

  李义府就是那种不管皇帝说什么,他先表示支持再说,然后再来想理由,怎么解释。

  他的这番表态,让李治很满意。

  朝堂之上,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完全支持自己的人,很多政策才能得以推行。

  卢承庆急忙道:“陛下,要控制土地兼并,还可想其他策略,均田制关系重大,不可轻改啊!”

  李义府正要反驳,李治抬了抬手,道:“今日就议到此处,大家先散了吧。”

  他这次召集众人,本来就只是试探一下众人反应。

  倘若众人反应不大,那就再商议好细节,改日拿到朝堂上推行。

  如今反对声音很大,那就需要想一些法子,做些修改,另外也做一下大臣工作,才能更好的推进改革。

  最好的突破点还是土地兼并。

  从刚才的谈话来看,大臣们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只是并不认为完全是均田制的原因。

  李治坐在龙椅上思索了片刻,道:“伏胜,让高有道、卢照邻……啊不,让郭正一、元万顷过来一趟。”

  这件事涉及到卢承庆,李治担心自己的部署泄露,便不打算用卢照邻了。

  不一会,元万顷二人一起来到正殿,向李治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这几年,你二人替朕处理了不少政务,朕想向你们问一个问题。”

  两人齐声道:“臣等恭候陛下垂询。”

  李治道:“你们处理了近两年政务,我大唐十道三百五十六州的情况,你们可清楚?”

  郭正一道:“大致了然。”

  元万顷道:“臣也一样。”

  李治道:“那依你们之见,各道州县,哪个地区的土地兼并,最为严重?”

  两人都吃了一惊,对视一眼后,郭正一道:“陛下,如果只看最近,应该是河北地区。”

  李治道:“那从长远来看呢?”

  郭正一道:“当属江南地区。”

  李治继续追问道:“江南何处土地兼并最为严重?”

  郭正一迟疑了一下,道:“微臣也不能确定,不过从各地奏章来看,常州兰陵一带,最为严重。”

  常州的兰陵县,正是兰陵萧氏的聚居地。

  兰陵萧氏原本是东海郡兰陵人,后来萧氏一族,南迁到常州,建立侨郡兰陵郡,与北方同名,被称为南兰陵。

  开唐以后,江南世族相继凋零,只有萧氏凭着萧降唐之功劳,在大唐为萧氏找到一片立身之地。

  换句话说,萧氏在关中都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在江南更不用提,只怕相当于土皇帝了。

  土地这种东西,永远是和家族势力挂钩,一个家族强大了,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兼并土地。

  南北朝时期,那些江南大世族瓜分了江南大部分土地,相当于裂土封王,土地上的百姓也成为他们私兵。

  这也正是南朝打不过北朝的原因。

  李治原本不想这么快收拾兰陵萧氏,然而为了改革大计,也只能先拿萧氏开刀了。

  “郭卿,元卿,你二人去一趟户部,看一下常州的户籍地册,朕想要知道,萧氏如今有多少土地。”

  两人领命去了。

  到了下午,两人来到甘露殿回报,李治在寝殿接见了二人,道:“辛苦你们了,情况如何?”

  两人脸色都非常凝重。

  郭正一道:“陛下,如果只从户部统计的户籍地册来看,萧氏全族也只有八千亩田,然而臣等仔细查看过常州的税收,发现常州人口一直在上升,税收却在逐年下降。”

  李治心中一动。

  一般地方豪绅占田多的地方,税收都会慢慢降低。

  原因也很艰难,地方豪绅权势极大,能够想到各种偷税漏税的法子,地方官府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得罪他们。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豪绅把田占了,百姓们只能给他们当佃户,耕田的积极性自然比不上耕自家的田。

  李治抬头看了两人一眼,对两人的能力高看了一眼,道:“你们这事办的很不错,那可知道萧氏实际有多少田产呢?”

  元万顷拱手道:“陛下,您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查出来。”

  李治想了想,摆手道:“不必了,这件事朕自有主张,你们辛苦了,回去忙自己的事吧。”

  两人见皇帝没有再派差事,心中都有些失望,告退离去。

  李治站起身,披上一件斗篷,朝着立政殿而去。

  他这次对付兰陵萧氏,必须悄无声息的进行,不能让大臣们察觉到。

  否则他们就会看出来,李治处理萧氏,还是为了修改田制。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付兰陵萧氏,最好的人选不必多想,就是自己那位精力旺盛、又睚眦必报的皇后了。

  凡是得罪过她的人,她基本上不会放过,萧淑妃、王皇后、长孙无忌皆是如此。

  要不是李治一直约束着她,只怕她早就大开杀戒,将这三人都弄死了。

  毫无疑问,她一定清楚兰陵萧氏的所有情况,那么眼下她就是自己最好的帮手。

第200章 武皇后的布局

  “啪、啪、啪……”

  一颗颗棋子落在棋盘之上。

  棋盘是犀牛角所制,棋子皆是黑白玉所制,摆在立政殿凤榻上一张素面银足案上。

  足案左右,分别坐着李治和武媚娘。

  武媚娘落下一子后,抬头看了李治一眼,她瞧得出李治来找她有事,心思根本不在棋盘上。

  “难道是为弘儿的事?”武媚娘心想。

  李弘已经搬到东宫去住了,武媚娘去看过他几次。

  有一次,李弘趁着无人的时候,抱着武媚娘的腿,仰着小脸望着母亲,眼中泪光闪动,希望能回到立政殿,继续和母亲住在一起。

  他毕竟也只是个五岁多的孩子。

  然而在武媚娘眼中,他已经是储君了,决不可如此软弱,一狠心,将他严厉训斥了一顿,让他不许再说这些话。

  武媚娘偷偷观察了一会李治的表情,又觉得不像,如果真是为李弘的事,李治不会吞吞吐吐,迟疑不决。

  正当她继续揣摩时,李治终于开口了。

  “媚娘,萧庶人在宫外,最近过的怎么样?”

  武媚娘心中一惊,沉默片刻后,低声道:“妾身不清楚她的情况,不过陛下若想接她入宫,妾身可以安排就是。”

  李治抬头道:“莫要多想,朕并非此意。”

  武媚娘抬头与他对视着,道:“那陛下为何突然问起她?”

  提到萧淑妃时,武媚娘的情绪就会波动很大,也不知两人当初宫斗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治缓缓道:“朕刚才批阅奏章时,有御史弹劾兰陵萧氏,朕这才想到了萧庶人,所以随口一问。”

  武媚娘眸光闪动,道:“陛下,御史弹劾萧氏什么?”

  李治道:“弹劾萧氏兼并土地,欺压本地百姓,朕命人拿来户籍地册看过,常州萧氏的土地确实不少,但江南豪门多是如此,其中不少还是先帝所赐,此事应该是子虚乌有吧。”

  武媚娘落下一子,笑道:“陛下,如果只看户籍地册,您能够发现河北之地的土地兼并情况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怀疑有假?”

  武媚娘轻轻道:“妾身不敢妄言,只是您想想,地方上的官员,敢得罪那些大家族吗?”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那就只能派人去地方上调查一番了。”

  武媚娘微微低下头,道:“陛下,妾身有件事要向您请罪。”

  “哦,何事?”

  “妾身当初与萧庶人争斗时,调查了不少萧氏的情况,其中便包括他们的田地产业。”

  李治摆手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朕不会再计较。你且说说,萧氏在江南有多少田产?”

  武媚娘从棋奁中取出四颗棋子,将其中两颗放在棋盘角落。

  “如果只看常州的话,他们实际田产就超过了两百顷。”

  李治心中一凛,两百多顷就是两万多亩,足足比登记的要多上一倍不止。

  武媚娘又在另一个角落放下两颗棋子,道:“江南道其他地方的土地,都算上的话,加起来也差不多两百顷。”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媚娘,你既然知道,为何不告诉朕?”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若是说了,陛下肯定会觉得妾身想要对萧氏赶尽杀绝,妾身如何开口?”

  李治叹了口气,道:“罢了,是朕错怪你了。只是朕怎么也想不到,萧氏竟如此胆大妄为,侵占这么多土地,不知多少百姓要受其剥削。”

  武媚娘没有再说什么,默默下着棋。

  没多久,一盘棋下完,武媚娘输了三路,李治离开了立政殿。

  待皇帝走远,武媚娘回到寝殿,坐在足案旁,盯着棋盘不语。

  张多海凑到她旁边,笑道:“殿下,这就叫自作自受,看来收拾萧氏,不必您亲自动手了,陛下就会收拾他们。”

  武媚娘摇头道:“不,这事还是得我来。”

  张多海一愣,道:“听陛下刚才的语气,肯定不会轻饶了萧氏,咱们何必再插手?”

  武媚娘在棋盘南边落下一子,淡淡道:“你太小看萧氏了,他们也是皇族出身,在江南的势力极为庞大,仅凭一个御史弹劾兼并土地,伤不了他们根本。”

  张多海心中一惊,道:“不错,况且还有一个萧嗣业,他若是求情,陛下也许会从轻处置。”

  武媚娘沉吟了一会,道:“前阵子你汇报的事,查清楚了吗?”

  张多海道:“查清楚了,那越王妃每次去萧府之前,小吴王都会去一趟越王府。”

  武媚娘皱眉道:“如此说来,是吴王在打探萧氏的情况?”

  “是的,臣还查到,吴王每次打探完,过个两三天,都会入宫请安,每次都会去蓬莱殿。”

首节上一节183/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