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33节

  “自己思考?”李勇呆呆道。

  李治站起身,道:“你随我来。”大步离开了甘露殿。

  李勇跟着他一路向东,很快来到神龙殿,站在殿内那张巨大的舆图之前。

  李治挡在舆图前,道:“你既然对吐蕃如此关心,可知道吐蕃在舆图的什么位置吗?”

  李勇毫不犹豫的道:“在剑南道以西,陇右道以南。”

  李治暗暗点头,让开身子,又递给他一根长杖,道:“那你知道薛仁贵的进军方向吗?”

  李勇盯着舆图瞧了半晌,将长杖一端,搭在吐谷浑地区,慢慢滑动着,很快停在了白兰羌地区,随后朝西南方向滑动。

  “父亲,是这条路线吧?”

  李治暗赞一声,道:“那你知道大食人从什么地方进攻吐蕃的吗?”

  李勇迟疑了一下,举起长杖,想要指向北方,只可惜他个子太矮,举不太够。

  李治便将他抱了起来。

  李勇的长杖彼端,指向葱岭,然后一路向下,道:“父亲,是这个方向吗?”

  李治心中多了几分惊喜,将他放下,问道:“勇儿,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勇面色红了红,笑道:“孩儿其实也有一张舆图,经常在图上玩打仗的游戏。”

  李治奇道:“打仗游戏?怎么玩?”

  李勇低着头,两根食指抵在一起,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就是用石头当军队,一些是敌人,一些是大唐军队,我来指挥。”

  李治哑然失笑,道:“改天你让我瞧瞧,也教教我怎么玩。”

  李勇抬起头来,喜悦的点了点头,道:“其实很简单,父亲肯定一学就会。”

  李治言归正传道:“那我再考你一个难一点的问题,你知道薛仁贵和禄东赞对峙的地点吗?还有钦陵与大食交战的地点?”

  李勇道:“孩儿听说薛将军驻扎在杂多城,禄东赞在那曲城。钦陵驻扎在噶尔城,抵御大食军队。”

  “能指出地方吗?”

  李勇摇了摇头,道:“孩儿的舆图上,没有这些地方,只有逻些城。”

  李治道:“你能知道这些,足见平日还是上了心的,就瞧在这一点,我可以把前线情况,跟你说说。”

  李勇大喜:“多谢父亲。”

  李治抬头望着舆图,缓缓道:“就在去年十二月,那曲城的禄东赞有了动作。”

  李勇忙问:“他返回逻些城回援了吗?”

  李治道:“不,他主动出击,在野外列阵,想与薛仁贵部决一死战!”

  李勇咽了口吐沫,两只小拳头攥的紧紧的,紧盯着舆图,仿佛能看到吐蕃大军列阵的情景。

  “薛将军应战了吗?”他问。

  “当然。”李治点点头,道:“薛仁贵部有十多万联军,兵力是禄东赞的两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我军与吐蕃人于黑水河北岸交战,唐军为前军,吐谷浑和白兰羌各率几支羌族为两翼,党项为后军。”

  “战斗一开始,我军势如破竹,与吐蕃前军激战时,占据优势。然而,战斗开始不久,党项羌忽然叛变,从后方攻击我军。”

  李勇听到此处,“啊”的一声,叫道:“党项怎会叛变?”

  李治目视着他,道:“战场之上,要学会考虑各种情况,你想想看,禄东赞之所以敢决战,难道没有准备吗?”

  李勇脸色苍白,道:“那薛将军就是因这个原因,差点输了吗?”

  李治道:“他若如此轻易就战败,就不是薛仁贵了。他早准备了后手,悄悄调回东女羌。党项羌反水后,东女羌加入战场,拖住了党项羌。”

  “薛仁贵没有后顾之忧,便能尽情与禄东赞部死战,禄东赞部虽损失惨重,却也非常顽强,拼死抵抗,就在这时,一支吐蕃军队渡过浮桥,从南边杀来,直击我军。”

  李勇惊道:“是禄东赞的伏兵吗?”

  李治道:“禄东赞本就兵少,哪还有余力分兵?你猜一下,这支军队是谁统领的?”

  李勇抬头望着舆图,道:“父亲,您能告诉我黑水河在哪吗?”

  李治接过他手中的长杖,指向那曲城附近的一条河。

  李勇怔怔望着那条河,突然叫道:“孩儿知道了,是抵挡六诏部的悉若部!”

  李治赞道:“不错,正是这支吐蕃军队,他们摆了空城计,主力悄悄撤离尼池城,来到黑水河南岸,早已做好渡河准备。”

  李勇急的直跺脚,道:“六诏真没用,被他们溜了都不知道,这可害死人了。”

  李治微笑道:“你先别急,薛仁贵可没有因此认输,他命左翼的白兰羌率领诸羌,挡住悉若部,我军主力依然打击禄东赞部。”

  李勇恍然道:“孩儿明白了,若是薛将军主力先一步击败禄东赞部,我军就能取胜,若是悉若先击败白兰诸羌,我们就输了。”

  李治道:“正是如此。”

  李勇想到薛仁贵最后是被苏定方所救,呐呐道:“薛将军还是慢了一步吗?”

  李治摇头道:“不,薛仁贵先一步击溃了禄东赞部。”

  李勇惊喜道:“那不是我们赢了吗?”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部被薛仁贵部击溃后,只能西逃,薛仁贵自然不会放过他,猛追不舍,然而追到一片盆地时,却中了伏击!”

  李勇吃惊道:“怎会有伏击,您刚才不是说过,禄东赞没有余力分兵吗?”

  李治面色凝重,道:“不错,这支伏兵并不是禄东赞留下,连他都以为自己已经败了,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支伏兵。”

  李勇愕然道:“那这支伏兵从哪儿来的呢?”

  李治望着他,道:“你觉得吐蕃境内,还有哪一支军队,有实力伏击薛仁贵部?”

  李勇眨了眨眼,眼珠子猛地一鼓,惊呼道:“总不会是钦陵部吧?”

  李治缓缓道:“就是钦陵部。”

  “他……他不是在跟大食军作战吗?”

  李治沉声道:“因为娘波、达波部已经夺回苏毗茹,朝着逻些城进军,禄东赞便做出两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便是暗中筹谋与薛仁贵部决战。第二个决定,是让钦陵部放弃噶尔城,退守逻些城,抵御苏毗茹。”

  “然而钦陵却并没有听从他的命令,他虽然放弃了噶尔城,却没有回逻些城,而是直奔那曲。”

  李勇浑身颤栗,直到此刻,他才深切体会到,唐军在前线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敌人。

  “父亲,钦陵既然驰援,为何没有告诉禄东赞呢?若是告诉他,不是能更好配合吗?”

  李治缓缓道:“因为禄东赞与他不同,未必会同意他放弃都城,况且,钦陵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

  李治道:“你想想看,如果禄东赞知道钦陵部在暗中设伏,他们会怎么样?”

  李勇想了想,摇头道:“孩儿想不出。”

  李治道:“他们就不会与薛仁贵决一死战,而是诈败后撤,引诱薛仁贵追击。”

  李勇感觉自己的小脑袋瓜有点不够用了,用力点了点头,假装自己完全听懂了。

  李治道:“诈败与真败,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诈败,薛仁贵就有可能瞧出来,有了防备,又或者不再追击。”

  “只有禄东赞真败的情况下,薛仁贵才会毫无顾忌的追击,钦陵的伏击才能起到最大作用。”

  李勇的小脑袋已经一团浆糊,却依然嘴硬道:“原来是这样。”

  李治缓缓道:“钦陵的计划很成功,最终伏击薛仁贵部,禄东赞也趁机反击,薛仁贵部陷入巨大危机之中。”

  “孩儿明白了,苏定方将军就是这时候救下了薛将军!”李勇大声道。

  李治笑道:“不错,钦陵并不知道苏定方部的存在,其实苏定方打下象雄后,便一直盯着他,发现他前往那曲后,便从另一条路,也绕了过去。”

  “当薛仁贵被钦陵突袭时,苏定方也从后面突袭了钦陵部,吐蕃主力最终大败而归,死伤超过六成,放弃了那曲城,向南溃逃!”

  李勇听完后,挥了挥两只小拳头,显得十分振奋。

  他觉得薛仁贵会输,是因为被敌方三个围攻,属于不公平的战斗,若是单对单,肯定不会输。

  “对了,父亲,苏定方将军是从哪边进入吐蕃的,孩儿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李治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他是秘密进入吐蕃的,是我大唐一支奇兵,你自然不知道。”

  李勇道:“因为咱们跟吐蕃人决战,大食人才趁机占据的逻些城,对吗?”

  李治道:“正是如此,让他们拣个便宜也无妨。吐蕃吞并的各部落,得知咱们击败吐蕃主力后,纷纷来降,如今主动权掌控在咱们手中!”

  大唐一战击破吐蕃主力,威震西羌,不仅苏毗归降大唐,还有象雄、发羌、牦牛羌纷纷向大唐归降。

  六诏部也长驱直入,距离逻些城只有一百多里距离。

  大食军队若是继续占着逻些城,便会被大唐包围。

  发羌部还提供了一个消息,吐蕃残部已退往大雪山,似乎打算前往天竺,不再构成威胁。

  大食人若是不退出逻些城,等待他们的将是唐军率领一众小弟的围殴。

  李勇忽然道:“父亲,背叛的党项羌消灭了没有?”

  李治道:“已被薛仁贵打残了,党项酋长也被杀死。好了,情况都告诉你了,天色不早,回去做功课吧。”

  李勇一听到“功课”两字,浑身一激灵,生怕李治考他功课,告退一声,飞快离开了。

  和大家请一个月假,因为要为过年攒存稿了,从明天开始两更,年后恢复三更,请大家见谅!

第252章 东宫十率

  数日之后,西羌大捷的消息便传遍朝野上下。

  前线也不断的传回新的消息。

  吐蕃小赞普在大食军队来到逻些城时,便带领大臣和王室,逃离都城,并且已经与禄东赞等人汇合,逃往天竺。

  大食人占据逻些城后,便升起大食国旗帜,显然打算占着不走了。

  一月下旬,唐军带领诸羌部落、六诏联军、苏毗茹、象雄等军队,包围了逻些城,三面包围,只给北边留了一条路。

  城中的大食人派使节出城谈判,说大食使节正在前往长安,希望苏定方、薛仁贵暂时驻扎城外,等候两国谈判结果。

  苏、薛二人将使节赶回了逻些城,并且给大食军队下了最后通牒,三日后攻城。

  到了第三日晚上,大食人见唐军已派人开始向北门包围,堵住最后的口子,终于老实的率军退出逻些城。

  他们撤走前,将城中劫掠了一番,尤其是吐蕃王宫红山宫(布拉达宫)。

  吐蕃小赞普来不及带走的宝物,全都被大食人抢走了。

  大食人一路向北北,撤退到了噶尔城,又驻扎着不走了。

  唐军则驻扎在逻些城,下安民告示,安抚吐蕃百姓,令诸羌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划定部落,恢复生产,设立驿站,等待朝廷命令。

  与此同时,大唐朝堂之上,也在议论着吐蕃的战后事宜。

  长安城内的市井之中,百姓们茶余饭后,也都在议论着黑水河之战。

  苏定方凭此一战,声望大涨,已隐隐超过了李,成为长安人心中的第一猛将。

首节上一节233/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