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60节

  高安公主又惊又喜,已猜到里面是什么了,伸出小手一掀,笼子里站着一只小肥鸟,翠绿色的羽毛,尖尖的喙嘴。

  “呀!是一只鹦鹉!”

  李吉笑道:“这是我在西市买到的,阿妹,你要不要养?”

  高安公主听到此话,刚伸出的手,忽然停住了,皱着脸道:“我怕又把它养死了。”

  李吉道:“我听人说过,鹦鹉很好养,只要你别再喂它吃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行。”

  高安公主道:“那好吧,我养养看吧。”朝李吉甜甜一笑,道:“谢谢小吉阿兄。”

  两人坐在亭子里,一边说闲话,一边喂鹦鹉。

  李吉对高安公主最了解不过,很快发现她与平日不同,问道:“阿妹,你怎么了,是不是有心事?”

  高安公主迟疑了一会,终于忍不住道:“阿兄,我好像听到一个不得了的秘密!”

  李吉在后宫待过几年,深知宫中的秘密都非同小可,脸色一凝,将身边的内侍、宫人打发走,这才凑到高安公主身边。

  “什么秘密?”他低声问。

  高安公主便将刚才在郑贵妃寝殿外偷听到的话都说了。

  李吉表情更加凝重,道:“你没有告诉别人吧?”

  高安公主连连摇头,道:“没有,我只和你说了。”

  李吉握住她的手,道:“那好,此事你一定要装作不知道,也绝不能让郑贵妃知道。”

  高安公主用力点了点脑袋,道:“我不说。”

  李吉低声道:“我会把此事告诉陛下,将来郑贵妃可能会问你此事,你也一定不要露出破绽。”

  高安公主吃了一惊,道:“你要告密吗?”

  李吉点点头,道:“阿妹,咱们不能瞒陛下的,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高安公主呆呆道:“那父亲会不会惩罚郑姨娘。”

  李吉笑道:“郑贵妃怀有龙种,陛下怎么会惩罚她呢?咱们只告诉陛下,剩下的不管,这样最稳妥。”

  高安公主低声道:“那好吧,我都听阿兄的。”

  李吉道:“你提着鹦鹉回去吧,天色不早了,我得赶紧去见陛下。”

  高安公主“哦”了一声,提着笼子,走了两步,又小跑着回来,问:“阿兄,郑姨娘真的不会有事吗?”

  李吉郑重道:“你放心,绝对不会有事。”

  他知道皇帝得知此事后,肯定会提醒郑贵妃,不让她犯错,这样才是最妥善的法子。

  高安公主这才露出笑容,提着鹦鹉离开了。

第277章 请吴王做公证人

  皇宫中到处都是耳目,李吉并未立刻朝甘露殿而去,先返回承香殿,陪李忠、刘充嫒说了会话。

  半个时辰后,临近酉时,他和李忠一起拜别刘充嫒。

  李吉随便找了个理由,让李忠先出宫了,随即迈步来到甘露殿,向内侍通报。

  李治还在薰风殿没有回来,李吉只好在偏殿等候。

  等了两刻钟后,李治才终于回来,派人宣他觐见。

  李吉来到寝殿,叙礼毕,将高安公主听到的情况都跟皇帝说了。

  等他说完,李治露出诧异之色。

  “这消息是高安听到的?”

  “公主殿下捉猫咪时,无意中听到的。”李吉低声道。

  李治没有再说什么,只朝王伏胜打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离开了寝殿。

  李治道:“小吉,和九叔下盘棋吧。”

  两人一边下棋,一边等着王伏胜的消息。

  大半个时辰后,王伏胜回到宫中,朝李治道:“陛下,贵妃派了一名侍女出宫,去了一趟雍州府,暗示雍州长史,让雍州府和万年县共同调查此案。”

  李治心中一松,郑贵妃此举虽有些不合规矩,但并未直接维护家人,倒也不算太大的过错。

  “小吉,九叔给你再派一个差事。”李治说道。

  李吉忙道:“请陛下吩咐。”

  李治道:“还记得我上次让你盯着萧氏的案子吗?”

  李吉道:“记得。”

  李治道:“这次也一样,你帮朕盯着这个案子,有什么消息就来告诉朕。”

  李吉拱手道:“臣领旨。”

  李治挥了挥手,道:“去吧。”

  夕阳西下,暮色已沉,“咚咚咚”的闭门鼓声已经响彻在全城。

  李吉先回了趟府邸,换上一身衣服,牵上一匹马,带着两个随从,策马朝着万年县衙而去。

  行至半途,远处奔来一匹鬃毛乌黑的高头大马。

  马上骑手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披着件红色披风,英姿不凡,骑术高明,纵马行来,极为潇洒。

  “吴王,你这是去哪?”贺兰敏之一勒缰绳,乌黑马前蹄高抬,以一个漂亮的姿势停了下来。

  李吉道:“有点事。”

  贺兰敏之笑道:“我要去一趟城外园子,你要不要随我一起去。”

  李吉道:“今日不得空,改日吧。”

  贺兰敏之很有一股痴缠劲,朝他眨了眨眼,道:“我那园子里可是多了一位新舞姬哦,擅长新罗舞,你要不要去瞧瞧?”

  李吉摆手道:“不了,我真的有事,告辞。”与他错马而过。

  贺兰敏之赶忙朝着他背影喊道:“对了,过几日是我小姨生辰,我会给你送请帖,你可一定要来啊!”

  李吉抬了抬手,示意知道了。

  贺兰敏之望着他匆忙离去的背影,好奇道:“怎么急匆匆的,这是要去干嘛。”

  一夹马腹,策马朝大街另一个方向去了。

  李吉骑马来到万年县公廨,下马一问,得知长孙诠已经去了雍州府,连郑玄楷也被调到了雍州府。

  李吉暗道:“好快的速度。”不敢怠慢,又朝雍州府而去。

  雍州府作为管理长安城二十三县的行政机构,权力原本是极大的。

  然而考虑到长安城权贵遍地走的情况,再大的权力也不管用。

  所以在雍州府当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甚至比长安县、万年县还要辛苦。

  往往那些涉及到权贵的案子,那些权贵都会向雍州府施压,反而不会直接去找长安令和万年令。

  雍州刺史一般由亲王兼任,只挂名,不管事,如今的雍州刺史,便是由四岁的李贤挂着。

  具体事务则由雍州长史负责。

  如今的雍州长史,由许敬宗的长子许昂担任。

  因郑氏很早转向皇帝和皇后,与李关系不错,许昂与郑玄果也有不错的私交。

  此时此刻,雍州府外堂内,许昂和郑玄果并排坐在一起,除此之外,长孙诠也坐在堂内。

  三人脸上表情都不太好看,堂内氛围显得很凝重。

  许昂咳了一声,淡淡道:“长孙县令,你若是没有意见的话,我就放人了。”

  长孙诠道:“我若是有意见呢?”

  他品级虽不如许昂,但顶着驸马身份,说话丝毫不客气。

  许昂脸上闪过一丝怒色,正要开口时,一名主事走了进来,朝他汇报道:“长史,吴王殿下来了。”

  许昂眉头一皱,挥了挥手,让他退下了。

  李吉虽小,毕竟是嗣王,许昂三人都出了外堂迎接。

  不一会,李吉在一名文吏带领下走了过来,三人上前见礼,李吉还了半礼。

  许昂道:“不知吴王殿下来雍州府,有何吩咐?”

  李吉道:“我有一名家仆,住在常乐坊,听他说坊内发生一起命案,所以本想去万年县问问,听说案子转移到雍州府,这才过来。”

  他话音一落,三人脸色都发生变化。

  李吉道:“不方便问吗?”

  许昂迟疑道:“殿下,不过一桩寻常案子,您怎么会有兴趣?”

  李吉笑道:“我以前无意中撞见大理寺的狄寺卿破案,自那以后,就对破案感上兴趣了。”

  许昂听了后,与郑玄果对视一眼,都暗叫倒霉。

  长孙诠则暗暗欢喜,拱手道:“殿下来的正好,其实这案子疑点不少,我也和许长史有些分歧,殿下正好能给我们当个公正。”

  李吉道:“是何分歧?”

  许昂侧开身子,道:“殿下,请进厅说话吧。”

  几人一起进入大厅,请李吉坐了上首。

  李吉再次询问分歧,长孙荃瞥了许昂一眼,道:“案子才刚开始查,许长史便打算放了嫌犯,故而争执。”

  李吉目光滴溜溜一转,看向许昂。

  许昂忙道:“回殿下,这案子证据不足,实在无法凭此抓人。”

  李吉道:“证据不足?”

  许昂道:“不错,虽然有一名木匠指认隔壁院子发生命案,然而我们在院中搜索后,并未发现任何线索,那木匠说有柄带血剪刀,也并未找到。”

  长孙诠沉声道:“可有人却给那木匠两块银铤,让他闭嘴……”

  郑玄果打断道:“那也只是木匠一面之词,银铤也并未在他家中找到。”

  李吉忽然朝他问道:“郑奉御也参与调查案子吗?”

  郑玄果忙道:“不瞒殿下,被长孙县令抓起来的嫌犯,是我兄弟。”

  李吉点点头,道:“长孙县令,您还有别的证据吗?”

  长孙诠沉声道:“那木匠报案时,被我手下一名县尉打入大牢,根据下官对那县尉的审问,他是受郑玄楷指使,这就叫欲盖弥彰!”

  郑玄果道:“那不妨再找那名县尉过来,审问一遍。”

  长孙诠凝视着他,道:“想必你已经派人找过他,让他翻供,自然问不出什么了。”

  郑玄果哼道:“长孙县令说话还请注意一些,没有证据的猜测,就是毁谤!”

首节上一节260/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