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67节

  两女转头一看,只见李治穿着一身明黄色圆袍,大步走了进来。

  两女急忙起身,朝李治见礼。

  “陛下,您今日来的好早!”朱贞莲拉着李治在自己旁边坐下,就要亲自给他盛一碗粥。

  李治抬手道:“不必盛了,朕来之前吃过了。朕也是想着辽东之战,你应该很关心,就过来告诉你了。”

  朱贞莲更加欢喜了,笑道:“陛下和姊姊的心思倒一样,妾身受宠若惊。”

  李治看向杨才人,道:“你也是来告诉贞莲此事的吗?你是听谁说的,名字都弄错了。”

  杨才人脸上飞起一丝红霞,低着头道:“妾身是听勇儿说的,他说的应该是潘龙,是妾身记错了。”

  李治笑道:“那就不奇怪了,三郎那孩子,就对这些事感兴趣。你继续说吧,朕也听听。”

  杨才人低声道:“还是陛下说吧,妾身怕又哪里记错了。”

  李治道:“无妨,你若是说错了,朕再给你指出来。”

  朱贞莲抿嘴一笑,道:“杨姊姊,你就说吧。”

  杨才人出山池院这么久,皇帝也只去过她那里一次,并且没有让她侍寝就走了。

  她也知道这是难得与皇帝亲近的机会,便不再推辞,轻轻道:“敌人三路进攻,除海上一路,最强的一路是北边的契丹。”

  “七月十三,契丹骑兵三万,进犯燕平堡,攻打三日后,营州副都督高侃率军驰援,会同燕平堡守军,在城外与契丹主力大战,取得大胜。”

  “契丹人向北而遁,我军追击,在白山附近,遭到奚人埋伏,契丹人也趁机反攻,高侃将军奋力接战,激战时,另有一支唐军从西北方向而来,攻打奚人侧背,导致奚人大乱。”

  杨才人的声音温柔糯软,娓娓动听,她说的很慢,每说两句,都会看李治一眼,观察他的表情,生怕自己说错了。

  朱贞莲听到此处,惊奇道:“这支唐军哪里来的?”

  杨才人微微一慌,道:“勇儿只说有这么一支军队,我也不知哪里来的。”

  李治接口道:“这支军队是高侃留在西北方向,防备奚人。奚人出动后,他们才会及时参战。”

  杨才人红着脸,道:“陛下,还是您来说吧。”

  李治这次也不推辞,听着杨才人讲述战争,他都快睡着了,一点热血激荡的感觉都没有。

  “契丹、高句丽和百济虽一起攻打营州,其实各怀鬼胎,并不是真心同盟。就说高句丽吧,当契丹与我军在白山大战时,高句丽便开始撤军了。”

  朱贞莲不解道:“他们为何撤军呢?”

  李治道:“高句丽是从东面攻击我大唐,所以南边百济战败后,他们比契丹先得到消息,知道计划失败,自然就撤军了。”

  朱贞莲奇道:“计划失败?”

  李治道:“他们三家进攻营州,其实是以百济军为主,他们想走水路,避开营州水军防线,奇袭柳城。”

  朱贞莲和杨才人听了后,对视一眼。

  两女对军事都一窍不通,越听越是糊涂。

  “陛下,百济军既然想避开营州水军,怎么还跟他们打起来了?”朱贞莲问。

  李治道:“这中间涉及到谍报,简单来说,我们给了他们一个错误的海防图,他们就一头撞上咱们主力了。”

  朱贞莲低声道:“看来这场胜利也并不容易。”

  李治道:“确实不容易,除了前线将士有功劳外,内领府、大理寺和万年县,也都有功劳。”

  朱贞莲愣道:“大理寺和万年县为何也有功劳?”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内领府能在谍战中欺骗对方,便是因大理寺和内领府侦破一个案子,抓到一名百济细作。”

  他详详细细的,将郑玄楷的案子与两女说了,甚至张木匠报案、郑氏掩盖罪证的情况,也都说明。

  朱贞莲听完后,皱眉道:“郑玄楷虽未杀人,但郑氏为掩盖案件,抓捕张木匠,销毁证据,实在不该。”

  李治笑了笑,道:“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将此事和贵妃说说,好了,朕该走了。”起身离去。

  两女一起出门恭送皇帝。

  待李治走远,朱贞莲正要回屋,却见杨才人望着皇帝离去的方向,呆呆出神。

  朱贞莲笑道:“姊姊,陛下都走了,咱们进去吧。”

  杨才人“嗯”了一声,和她一起回到屋子,随即挥了挥手,将下人全部屏退,一脸严肃的望着朱贞莲。

  “姊姊,怎么了?”朱贞莲一愣。

  杨才人压低声音,道:“你知道陛下为何来找你吗?”

  朱贞莲讶道:“陛下不是来告诉我营州的事吗?”

  杨才人摇头道:“不,这种事陛下以后找你时,随时都可以说,没必要特意来告诉你。”

  “那陛下来找我做什么?”

  杨才人轻轻道:“就是为了把郑玄楷的案子告诉你,再让你告诉郑贵妃。”

  朱贞莲睁大了眼睛,似乎没听明白。

  杨才人道:“你瞧出来没,陛下对郑氏的行为,非常不满。”

  朱贞莲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郑氏也确实做过头了。”

  杨才人轻轻道:“陛下想要处置郑氏,然而直接处置的话,贵妃颜面无光,她若是因此抑郁,可能影响到腹中孩儿。”

  朱贞莲虽对宫中事不了解,却并非愚笨之人,听到此处,便豁然开朗。

  “陛下想托我之口,将此事转告贵妃,让贵妃出面找郑氏族人,让他们主动请罪!”

  杨才人道:“大致如此,这样贵妃面上会好看些。”

  朱贞莲叹道:“哎,陛下也挺不容易的,那我立刻去找郑贵妃吧。”

  杨才人拉住她手,提醒道:“你只需转述便可,千万不要发表意见,稍有不慎,可就得罪人啦。”

  “我记住啦!”

  朱贞莲当即前往薰风殿正殿请安,先说了些闲话。

  直到最后,才将郑氏的案子,详细与郑贵妃说了。

  郑贵妃询问她如何得知时,她也如实交代,说是皇帝早上告诉她的。

  郑贵妃听完后,脸色变得苍白。

  朱贞莲本想安慰两句,想起杨才人的告诫,没有多话,告辞离开主殿。

  到了第二日晚上,杨才人过来告诉她,郑仁泰父子三人,都向皇帝请罪。

  皇帝将郑仁泰降了两级,郑玄果和郑玄楷全被贬出长安。郑贵妃也上表请旨,自罚一年月钱。

  除郑家人外,受到牵连的人不少,许昂受到斥责,驸马周道务被降了职。

  狄仁杰受到嘉奖,万年令长孙诠升了官。

  直到这一刻,郑玄楷的案子,才总算告一段落。

  祝大家春节快乐!

第284章 最聪明的胡人

  营州一场战争后,辽东的局势发生巨大大变。

  大唐击败契丹后的第一时间,东突厥和室韦不约而同的出兵,攻入契丹境内。

  两大部落打着大义凛然的旗号,斥责契丹叛唐,故而奉命讨伐。

  契丹一场战败下来,顿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刘仁轨又暗中派人进入契丹,招降分化,导致契丹内部也发生分裂。

  一部分契丹人想杀死大贺阿卜固,用他的人头将功赎罪,保全自己的部落,与另一部分拥护阿卜固的人内战。

  高侃和刘仁愿分兵两路。

  刘仁愿率领北路军,从延津进入契丹,沿着西拉木伦河进入科尔沁草地。

  高侃率领南路军,从白猿山北上,直插赤山北面的契丹王庭。

  再加上北面的东突厥和室韦,东边的,可谓四面皆敌。

  就连西边的奚人也倒戈了。

  奚人内部原本就很松散,被契丹拉拢叛唐的是东边几个奚人部落。

  奚王倒也果决,率领其他部落剿灭了那些叛唐部落,抓住了为首几名酋长,将他们并一众家属妻儿,全部送往营州。

  刘仁轨传令奚王,让他领兵从西路进攻契丹。

  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平静的辽东地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契丹成为众矢之的,内忧外患,战火燃遍契丹每一片土地。

  大唐想要的是惩罚契丹,以儆效尤。

  然而对于其他胡人部落来说,契丹已经成为一块肥肉,他们都想上去咬上一口,抢夺契丹人的牛羊和人口。

  如此境遇下,契丹内部,投降派终于占据上风。

  他们杀死了遥辇突为首的叛唐派酋长,活捉了大贺窟哥和其亲族,亲自前往营州请罪。

  他们控诉遥辇突暗杀了李窟哥,这才导致契丹叛唐,请求再次归附大唐。

  刘仁轨没有给出回复,只下令让东突厥、室韦等各部落退军,让局势恢复平静。

  随即,他派人将大贺阿卜固和投降派契丹酋长,全部送往长安,交由皇帝处置。

  李治得到消息后,当即在两仪殿召开临时朝会,商议契丹的战后处理事宜。

  群臣的意见和应对吐蕃差不多,都主张重新设立都督府和州县。

  李治听完后并未表态,只让群臣再仔细考虑几日,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可以直接上奏。

  李义府回到甘露殿后,立刻派人将张柬之请了过来,向他问道:“柬之,陛下召开临时朝会,却又未做出决议,这是何故?”

  张柬之凝思片刻,缓缓道:“李公,你不觉得陛下对待契丹的态度,有点奇怪吗?”

  李义府若有所思道:“你是说……”

  张柬之接口道:“刚才朝会时,陛下神情郑重,仔细问过每一个大臣的意见,当初谈论回纥的战后政策时,陛下也没有如此重视。”

  李义府摸了摸胡须,道:“嗯,确实有点古怪,区区一个契丹,陛下为何如此关注?”

  张柬之沉声道:“我有一种感觉,陛下心中处理契丹的办法,会与以前完全不同。”

  李义府皱眉道:“你有什么依据吗?”

  张柬之道:“陛下很早就开始改革羁縻政策,显然是看到此制缺陷,近来,回纥、契丹纷纷叛唐,也证明缺陷确实存在。”

  李义府心中一凛,道:“柬之,你是说陛下又想利用这次契丹的事,推行羁縻政策改革?”

  张柬之迟疑了一下,道:“下官原本是这样猜测,但如果陛下真要继续改革,刚才朝会直接提出就是。”

  李义府顺着他的思路,道:“陛下既然没有提,只有一种可能。”

  两人对视一眼后,表情都非常沉重。

  皇帝既然不提,说明他认为自己要提的事,会遭到许多大臣反对。

首节上一节26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