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王伏胜便带着金燕来到立政殿。
金燕已换上一身干净得体的衣服,也仔细梳妆过了。
她容貌本不差,不过有武皇后在此,大部分女子在这位皇后面前,都会显得容光失色了。
李治打量了她一会,问道:“金娘子,朕听说你是百济公主的女儿,此事可是真的?”
金燕昂着下巴,不卑不吭的道:“回皇帝陛下,我母亲正是百济的玉雅公主!”
李治道:“朕还听说,百济国是由扶余人统治马韩人,你母亲似乎有马韩人血统?”
金燕脸上露出一丝黯然神采,低下了头。
“母亲和我身上,都有马韩人血统。”
随即又抬起头,昂然道:“扶余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当初百济也不过是从高句丽迁移过来的一个小部落,需要仰仗马韩人鼻息。”
李治问道:“那他们是如何反客为主的呢?”
金燕想了想,道:“当时马韩有很多国家,百济只能算很小一个,名为伯济国。”
李治点头道:“朕知道,马韩有五十八个国家。”
金燕诧异道:“您怎么知道?”
李治道:“当然是从史书上看到的了。”
金燕道:“我们百济也有史书,名为‘书记’。”
李治笑道:“改日有机会,倒想瞧瞧你们记录的史书。”
金燕道:“母亲曾教过我书记,若非如此,我也不会知道扶余人的来历了。”
武媚娘忽然道:“你们的史书既是扶余人记载,那就未必真实了。”
金燕皱了皱眉,露出几分不服气的表情。
李治却知道武媚娘的没错,别说百济国,就算中原王朝,统治者一样会篡改历史。
远的不提,就说李世民,在李治印象中,他的很多行为便和历史不同。
再者,就算君王不改,史官记载历史时,也会加入个人情绪。
就连司马迁那样的人,在记载卫青、霍去病和李广时,也是两种态度。
“金娘子,你还是继续说吧。”
金燕点头道:“当时马韩共有五十八个国家,盟主是目支国,因他们带领其他国家,与中原王朝战争,结果战败,威信大减,盟主之位,便被百济国取代。”
武媚娘问:“当时的中原王朝,是哪个朝代?”
金燕迟疑道:“书记并未记载,我想可能是汉吧。”
李治对这段历史也不太了解,正琢磨着怎么印证时,一旁的武媚娘柔声道:
“陛下,何不把许敬宗喊过来,他对各朝历史颇为熟悉。”
许敬宗长期编著国史,朝堂之中,论起对各朝历史的了解,只怕无人能胜过他。
李治点头道:“也好,传许敬宗觐见。”
许敬宗正在礼部坐衙,听说皇帝召见,步履飞快的来到立政殿,奔行速度,绝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李治见他喘着气进殿,见礼时满头大汗,笑道:“许卿不必多礼,伏胜,赐座。”
待许敬宗落座后,朝他说道:“许卿,朕找你过来,是想问一下百济的情况。”
许敬宗擦了擦汗,笑道:“百济啊,他们是朱蒙后人建立的国家,陛下想知道哪一段?”
武媚娘道:“就说说百济如何成为马韩诸部的盟主。”
许敬宗微微一笑,道:“那是魏晋时期,当时是汉已灭亡,分为三国,北方由魏国掌控,马韩盟主是目支国,又称为月支国。”
金燕见这老者如此熟悉本国历史,如数家珍,不由瞥了他一眼,暗暗佩服。
许敬宗接着道:“东汉末年,汉朝动乱,马韩诸部趁机来犯带方郡。带方太守弓遵,领兵击败了马韩人,却也身受重伤,战死沙场。”
“马韩元气大伤,目支国不能服众,由伯济国取而代之,伯济国便是如今的百济国了。”
金燕听完后,怔怔不语。
根据她在书记上看到的历史,当时马韩诸部明明是与整个中原王朝战争,这才落败。
怎么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中,就变成和中原一个郡的战争了呢?
瞧这老者模样,也不像说谎的样子,她顿时陷入了怀疑。
李治道:“金娘子,你继续说吧。”
金燕下巴不再像之前抬的那么高了,低声道:“后来百济利用盟主身份,不断壮大,将部落联盟,统一为一个大的国家。”
停顿了一下,接着道:“书记记载,百济又与中原王朝发生交战,两代君王都死于此战。王室的统治不稳,便开始与真氏联姻,每一代扶余王,都会娶真氏为妻。”
说完之后,目光看向了许敬宗。
许敬宗接口道:“这应该是五胡侵略时期,百济人也想趁机占便宜,攻打晋朝乐浪郡,却被太守击退。”
金燕听到此话,不吭声了。
武媚娘眼中多了丝笑意,道:“金娘子,你继续说啊。”
许敬宗也眨了眨眼睛,似乎在催促她快说,自己也好继续补充。
金燕低声道:“贵国既然有人知道百济情况,陛下和皇后殿下,又何必还来问我?”
李治正色道:“你是站在百济人立场上说,许卿站在中原王朝立场解读,你二人相互印证,才能还原真实历史。”
金燕看了他一眼,道:“后来高句丽强大后,百济经常打败仗,地位摇摆,只能扶持更多的贵族,帮助他们维持统治。”
李治道:“这些贵族都是扶余人吗?”
金燕道:“当然了,百济有三个阶层,顶层是扶余王族,第二层是扶余贵族,只有最底层是马韩百姓,有马韩血统之人,是无法做官的。”
李治皱眉道:“百济国的马韩人,数量应该更多吧?”
金燕道:“是的,国家中九成以上都是马韩人。”
“那马韩人为何不反抗扶余人呢?”
金燕道:“新罗曾暗中支持过马韩人,想要推翻扶余人统治,后来在高句丽帮助下,平定了叛乱。”
李治听完后,也不由暗暗称奇。
百济国就像是高句丽和新罗的结合体,与双方都有关系,一方想对付他们,另一方就可能帮忙。
这才形成了奇特的三国关系。
李治道:“那朕问你,如果百济被我大唐消灭后,百济人更倾向于归附我大唐、新罗,还是归附高句丽?”
金燕毫不犹豫的道:“当然是新罗了,你们若消灭百济,打击的是扶余人,底层的马韩人只会投向新罗。”
武媚娘忽然道:“马韩人的语言,是否和新罗人一样?”
金燕点头道:“正是,这也是马韩人愿意接受新罗统治的原因。”
李治听她说明百济情况后,暗暗点头。
难怪苏定方消灭百济后,百济都被新罗夺了过去。
他们有民众基础,大唐军力再强,也争不过民心。
李治瞥了许敬宗一眼,道:“许公,你觉得我大唐打下百济后,能保得住百济吗?”
许敬宗正要答话,忽见武皇后朝他打了个眼色,心中一凛,赶忙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很难保住。”
李治道:“既是如此,你还支持李卿攻打高句丽的计划吗?”
许敬宗赶忙道:“是臣先前考虑不周,如此来看,攻打高句丽之事,需从长计议。”
李治点了点头,挥手命许敬宗和金燕都退下了。
第289章 武皇后的保险
许敬宗回到礼部之后,根本坐不住,在办公房来回踱步。
刚才武皇后朝他打的眼色,还有皇帝的态度,都让他敏锐意识到,自己重新获得圣眷的机会,就在眼前。
皇帝不会平白无故喊他过去,尤其是听一名女子讲述百济的事情,
用意很明显,皇帝是想告诉他,大唐打下百济后,只会引起新罗觊觎。
眼下并非攻打高句丽的良机。
再考虑到上午常朝时,皇帝没有表态,情况再明显不过,皇帝不想攻打高句丽。
然而这次支持攻打高句丽的大臣太多了,又是李牵头,皇帝也不好直接反对。
所以才让他过去,用百济女刚才那番话,暗示他出面阻止此事。
只要能获得皇帝青睐,纵然与满朝文武作对,许敬宗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问题是就算他一人反对,也起不到太大作用,无法替皇帝分忧。
为今之计,只有由他出面组织,联络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
再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那些保持中立的大臣,才有可能阻止李等人。
这同样是个机会。
如果他这个带头人,能阻止李这个带头人,他在朝中的威望必然大涨。
虽然此事要得罪不少人,但以他这个年龄,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他必须奋力出击!
许敬宗心中有了决断,然而该去联系谁,也是一个问题。
张文那种,官职太低,起不了太大作用。
李敬玄刚才没发话,劝说一下,应该能够说动。
李义府是个没有立场之人,一切唯皇帝马首是瞻,只要他透露皇帝的意思,李义府肯定也会同意。
两人虽已破脸,不过在大事上,许敬宗能够拎的清轻重,私人恩怨可以放在一边。
仅凭这两人的话,分量还远远不够。
突然间,许敬宗想了起来。
刚才在朝会最后,帮皇帝解围之人,是兵部尚书萧嗣业,此人应该也能拉拢。
萧嗣业如今算得上世家派系的代表人物,若能拉拢到他,便能拉拢很大一股力量。
许敬宗当即离开屋子,迈步朝兵部而去。
来到萧嗣业的办公房,许敬宗先客套了几句,随即用刚才朝会的事,试探萧嗣业对攻打高句丽的态度。
萧嗣业已瞧出他的用意,顾左右而言他,并不表明意见。
许敬宗无奈,只好抛出一点筹码,将刚才面圣的情况,挑出一部分说了。
萧嗣业听完后,眼中亮光轻闪,道:“如此来看,李公攻打高句丽的法子,也并不完善。”
许敬宗见他终于表态,微笑道:“李公曾攻打过高句丽,若是圣人同意出兵,很可能选他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