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97节

  源少卿是狄仁杰心腹,知道狄仁杰与三人交好,不敢怠慢,命人给他们看茶,一直坐在偏厅陪客。

  高有道喝了口茶,忽然道:“源少卿,刚才我们进来时,听到有人在议论洛阳的案子,似乎那案子已经死五个人了,能和我们说一下吗?”

  源少卿苦笑道:“实不相瞒,狄寺卿正是因为这案子,被圣人给召入宫去了。”

  杜易简也来了兴趣,道:“到底是什么案子,连圣人都惊动了吗?”

  源少卿脸色变得十分凝重,缓缓说道:“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极为凶残,将死者肢解,摆在命案现场,拼凑出某个文字。”

  三人听完后,都吃了一惊。

  高有道手中的茶都忘了喝了,问道:“听说已经死了五个人,那不是有五个字了?写了什么?”

  源少卿脸上闪过几分恐惧之色,道:“前面五个字,分别是大、理、寺、狄、仁。”

  杜易简脱口道:“大理寺狄仁杰!”

  源少卿沉声道:“我们也都在猜想,最后一个字肯定是‘杰’,这个凶徒,是在向狄寺卿挑衅!”

  其实最开始死第三个人时,洛州刺史便传来消息,说死者尸体拼凑出‘大理寺’三个字,以为凶手是在挑衅大理寺。

  狄仁杰收到消息后,派出李元芳前往洛阳调查。

  只可惜还是没能抓住凶手,反而又死了两个人。

  卢照邻道:“那些死者可有什么共同点吗?”

  源少卿摇了摇头,道:“没有任何共同点,杀人动机也根本无法猜出,这样的案子,往往最难侦破!”

  这时,一名衙役奔了过来,说狄仁杰回来了。

  源少卿赶忙起身,道:“几位请稍等,我这就去找狄寺卿,将诸位来访的情况,告诉他。”

  约莫一刻钟后,狄仁杰来到偏厅。

  四人相互叙过礼,狄仁杰问起三人来意,杜易简道:“我们是想请你帮个忙的。”

  狄仁杰看了卢照邻一眼,道:“卢兄,你是为那些谣言的事而来的吧?”

  卢照邻拱手道:“正是。”

  狄仁杰叹道:“并非狄某不愿帮忙,只是洛阳发生一起案子,陛下派我前往侦破,明日就要出发,实在抱歉。”

  三人对视一眼,交换了眼神。

  卢照邻道:“无妨,其实我们刚才也听源少卿提过洛阳的案子,狄兄还请以公务为重。”

  三人一起告辞离开。

  天空已经暗了下来,三人在大理寺等了太久,外面已到了宵禁时候。

  幸好三人是在甘露殿当值,有时会因特别原因,忙到宵禁之后下衙。

  巡禁的金吾卫瞧见他们官凭后,都不会为难。

  一月初分,寒风不减,三人行走在空荡荡的长安大街上,一时间都没有说话。

  经过一处十字街时,高有道忽然道:“卢兄,杜兄,也不知为什么,我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严重了。”

  杜易简瞪眼道:“你又来!”

  卢照邻沉声道:“我也有这种感觉,我们正准备找狄兄帮忙,他却要离开长安,这未免太巧了吧!”

  “喂,你们俩够了啊,这明显是巧合啊,难不成洛阳的案子,与那些流言有什么关系吗?”杜易简道。

  高有道侧头看向他,道:“你别忘了,散布卢兄流言的人,连范阳卢氏都查不出来。”

  杜易简咽了口吐沫,道:“你想说什么?”

  高有道道:“洛阳的案子,你不觉得太奇怪了吗?凶手为何要用尸体写字,挑衅狄兄?”

  杜易简后背一凉:“为什么?”

  高有道缓缓道:“这不就是故意想把狄兄给引过去吗?”

  杜易简心中猛地一跳,道:“可是……我们找狄兄帮忙,也不过是为了查一下卢兄的流言罢了,他犯得着派人干下这么凶残的案件,吸引狄兄过去吗?”

  高有道深吸一口气,道:“这说明散播流言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别的事情发生!”

  杜易简浑身一颤,忍不住朝四周看了一眼,仿佛黑暗之中,会突然冲出一群歹人,将他们杀死!

  卢照邻道:“对方散布流言,应该是为了破坏我和公主大婚,那么他后续手段,肯定也与此有关!”

  杜易简苦笑道:“这人太疯狂了,就因嫉妒你,竟干出这种事来!”

  高有道沉默不语。

  他觉得对方的动机,应该不仅仅是嫉妒。

  可话说回来,还有什么其他动机,会驱使对方破坏卢照邻与常山公主的大婚呢?

  一阵冷风吹来,三人都不由打了个寒噤,抬头一看,不知不觉中,已回到朱雀大街。

  卢照邻深吸一口气,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也许只是巧合,等我与公主大婚结束,应该就过去了。”

  高有道很想说大婚未必会顺利,但话到嘴边,太不吉利,吞了回去。

  卢照邻微微一笑,道:“明日我要去拜访邓王,你们俩还是和我一起去吧?”

  卢照邻与邓王私交极好,只要邓王来长安,他都会去拜访,在他介绍下,高杜二人,也与邓王认识了。

  三人约定好后,在朱雀街分手,各自朝家中返回。

  不一会,朱雀大街上又恢复了寂静,清幽的月光洒在街道上,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辉。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骑快马,踏着月色从朱雀街疾驰,由南向北,很快来到皇城。

  马上之人出示一块令牌,从朱雀门旁边的小门进去了,来到承天门,又凭着令牌进去了。

  如此深夜,纵然是高品官员,也需要通传才能进宫城,只有内领府和司宫台的密探,才不必通传。

  唐平大步行走在太极殿旁的甬道上。

  因司宫台改革,招募了很多江湖子,他这个司宫台资历最深的江湖子,也水涨船高,成为司宫台四位监使之一。

  他也是唯一一个身躯完整的监使,还多了一个振威校尉的官衔,拥有入宫奏报的权力。

  唐平来到甘露门外,终于被挡住了,只得等候通报。

  过了不一会,一名内侍走了过来,朝他说道:“跟我来吧。”

  唐平跟着那内侍,一路直行,并不拐道去甘露殿,这说明皇帝今夜并未宿在甘露殿。

  尽管已经入夜,后宫依然禁卫森严。

  两人不时被千牛卫拦住盘查,一些黑暗角落之中,也能不时看到亮光闪动,说明暗哨也不少。

  唐平出入后宫的次数不多,绕了一阵,便不清楚自己被带到哪儿了。

  后宫殿宇楼阁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那内侍带着他来到一座大殿旁边的侧殿,停在一间漆红大屋前,敲了敲门,道:“大监,人带到了。”

  屋中亮着灯光,王伏胜的声音从屋中传了出来。

  “进。”

  那内侍推开门,示意唐平进去,等他进屋后,将门带上了。

  唐平抬头一看,只见王伏胜正坐在桌子旁喝茶。

  唐平上前两步,拱手道:“卑职拜见王大监。”

  王伏胜抬头望着他,道:“这么晚入宫,莫不是让你查的事情,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唐平沉声道:“是的,卑职手下的人已经查清楚了。”

  王伏胜听后,不由暗暗感叹。

  司宫台合并长秋台改制后,重新分为五个司署,分别是:东城司、西城司、南城司、北城司、皇城司。

  西城司由张多海负责,里面大多是原长秋台的旧人。

  剩下四个,有三个由他原来手下三名内常侍负责。

  最后一个东城司,则由唐平负责,手下都是新招募的江湖子。

  改制之后,这五个司署各自独立,由他统一调度,办事效率的差距,也展现的更明显了。

  西城司完全压过了他手下那三个司署,幸好唐平统领的东城司能力也很强,不至于让他太丢脸面。

  如今没了长秋台,直属皇帝的机构只剩下两个。

  内领府对外,司宫台对内,共同承担着替皇帝探听情报的使命。

  长安城的流言一向很多,司宫台原本也不会都去管,然而这流言被皇帝听到了,情况就不同了。

  尽管皇帝并未向他询问此事,但王伏胜已派人暗中调查,免得等皇帝问话时,自己答不上来。

  王伏胜沉声道:“是谁在传卢照邻的谣言?”

  唐平道:“邓王李元裕!”

  王伏胜微微一惊。

  藩王之中,邓王李元裕一向是很老实的一个,既不张扬,也不惹事,平日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

  只听说这位藩王喜欢看书,府中藏书十二车,还要远远超过韩王李元嘉的藏书。

  王伏胜目光闪动了一阵,道:“知道邓王为何要传流言吗?”

  唐平道:“目前还未查到,不过卑职查到另外一个消息。那邓王似乎与卢照邻是旧识。”

  “两人有怨?”

  唐平道:“不,邓王对卢照邻有恩。”

  王伏胜眯着眼道:“消息属实吗?”

  唐平道:“属实。根据可靠消息,永徽二年,卢照邻入京,颇得来济赏识。后因卢承庆受到褚遂良打压,贬到蜀地,卢照邻愤而与来济分道扬镳,追随卢承庆,前往蜀地。”

  “当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势大,卢承庆在蜀地颇受排挤,想帮卢照邻谋一个官职,却也十分艰难。”

  “便在那时,邓王接纳了卢照邻,请他去王府任职典签,还曾对属下众官员说:‘卢照邻是他的司马相如。’”

  “听说卢照邻在邓王府待了两年多,将邓王的藏书看遍,进益不少,这才在永徽七年的科举上,崭露头角。”

  王伏胜皱眉道:“如此来看,邓王确实是他的恩人。”

  唐平道:“是的。”

  王伏胜道:“那他为何要制造流言,损害卢照邻的名声呢?”

  唐平迟疑道:“卑职也觉得奇怪,原以为是卢照邻得志之后,疏远这位恩人,导致邓王生怒。可后来调查过后,发现二人关系一直很好。每年岁末,邓王来长安时,卢照邻必去拜访他!”

  王伏胜沉声道:“这背后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隐秘,你继续调查!”

  唐平领了命令,见王伏胜没有别的吩咐,告退离宫。

  王伏胜在屋中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古怪。

  不久前,才发生郑王和淮南王的事情,这位邓王,可别又在长安惹出乱子来,让皇帝烦心。

  他一时没了睡意,穿好衣服,迈步前往山池院,来到衙署,询问秦少监是否安睡。

首节上一节29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