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20节

  李治将孩子交给武媚娘去哄,自己戴上斗笠,穿上蓑衣,跑出去透气去了。

  武媚娘明显能感觉出来,这几日,皇帝心境开阔多了。

  她向孙思邈问过,皇帝最近的情况稳定,头疾之状已在好转,这让她心情也好起来了。

  龙辇后面的马车内,八皇子李仁听到雨声后,并不哭闹,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望着车窗外。

  他如此乖巧,郑贵妃也轻松很多,将他交给保傅抱着,和其他几位嫔妃们玩起了博戏。

  几位嫔妃们一边玩着博戏,一边聊着琐碎之事。

  她们不像武皇后一样操心大事小事,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侍奉皇帝。

  这一趟出来,跟外出郊游没什么两样,一个个如同脱笼的鸟儿,玩的兴致勃勃。

  就连一向多愁善感的杨才人,此时脸上也多了几分明快的笑容。

  只听她说道:“马上就到沧州了,朱妹妹,你的家乡就在沧州吧?”

  朱贞莲感慨道:“是啊,沧州鲁城县,陛下最先试行免徭役的地方。这么久没回,也不知变化大不大。”

  几女聊到此处,便讨论起皇帝为何要免除徭役。

  郑贵妃和杨才人虽是大家出身,对此事却答不上来。

  还是朱贞莲将原因跟几人详细解释了。

  以前官府征调徭役,大家都是强征做事,干活毫无积极性,很多简单工事,却要很久才能完成。

  而且很多人家里还有农事,因徭役缘故,耽误农事,导致产出不高。

  取消徭役后,由官府花钱征幕民力,大家有钱拿,干活积极,工事修的又好又快。

  忙于农活的人,可专心干农活。

  农事不忙的人,则可去接工,大家各忙各的,只要肯吃苦,所有人都可以赚钱养家。

  几女听完后,都恍然大悟。

  刘充嫒望着车窗外被雨水拍打的路面,道:“怪道呢,到河北后,路就好走多了,下雨也不打滑。”

  郑贵妃道:“听说河北最先实施招募民力的政策,料来是这个缘故,路道桥渠,都修的更好。”

  其实不止这个原因,在徭役改革前,河北的徭役负担最重,百姓们都精于民间工事。

  等官府施行招募民工的政策时,这些人便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凭着熟练的工艺,让河北各个州县的交通路况,得到大幅提高。

  路好走了,商业也会跟着繁荣。

  河北民生的恢复,离不开这些路况的改善。

  刘充嫒笑道:“如此说来,等到了鲁城县,路就会更好走了。”

  朱贞莲微微一笑,心中也极为期待,再见到家乡后,也不知家乡会有怎样的变化。

  第二天,雨停了,队伍行进速度又加快了几分。

  沧州名山不多,李治逗留了两日后,便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幽州。

  离京后,众女每月侍寝的安排又有调整,依然是按照位份来排,郑贵妃位份高,侍寝机会也多,今夜正轮到她。

  侍寝时,她向皇帝提议,绕道去鲁城县瞧瞧。

  李治经她提醒,也想知道鲁城县这座模范县的发展情况。

  当即传下旨意,调整路线,朝鲁城县绕了过去。

  当队伍进入鲁城县境内时,情况却完全脱离李治的想象。

  这里的基建工事,不仅比不上河北别的州县,甚至还比不上河南道。

  队伍来到鲁城县十里之外,就停下来了。

  这并非李治下令,而是薛仁贵来报,前方两里之外的一座桥梁断了,过不去。

  李治只好命队伍在附近一处河岸旁扎营。

  他召来上官仪、薛元超等几名官员,让他们去鲁城县调查,是什么原因,导致鲁城县发展成这个模样。

  几人刚走,朱贞莲也找了过来。

  “陛下,这里是妾身的家乡,请让妾身也去查探一番吧,一定能找出问题所在!”

  李治想了想,道:“那好,朕让王及善跟着你,一路小心。”

  几人一去便是一整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朱贞莲才和官员们一起回来了。

  李治先在帐内接见了朱贞莲,向她询问情况。

  “贞莲,你可找到症结所在?”

  朱贞莲一脸凝重的点点头,道:“妾身和几位官员商议过,已确认了问题出在哪了。”

  “在哪?”

  朱贞莲道:“自您取消徭役后,鲁城县各种工事,都通过招募民间百姓完成,许多百姓自发结成社团,承接工事。”

  “最开始,一切井然有序,有人务农,有人接社干活,田里产出越来越多,城中商业也越来越繁华,大家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可自长孙县尉调走后,便出现了问题!”

  李治心中一紧,道:“什么问题?”

  朱贞莲道:“社团多了,竞争变得激烈,一开始官家选哪家社团,看的是谁的口碑好,能力强。后来那些落选的人,竟通过贿赂县府官员,用不公正的手段,拿下资格。”

  “那些人花钱贿赂官府,为将钱捞回来,就压低工钱,拖欠工钱不给。不少人都不再愿结社,回家务农,官府工事,已经被少数几家结社给包揽了。”

  “他们一边贿赂官员,一边偷工减料,压榨工人,有时还克扣工钱。工人们哪还能好好干活?修建出的工事,经常出现问题!”

  李治听完后,沉默良久,缓缓道:“是朕疏忽了,既将工事转接给民间社团,就该料到这种情况出现。”

  “陛下,事情还能挽回吗?”朱贞莲小心翼翼的问。

  李治道:“当然可以。任何新事物出现,都会出现相应问题,只需解决问题便是,不能因此乱了手脚。”

  朱贞莲笑道:“妾身还以为出了大事呢,听您一说,也就放心了。”

  李治道:“好了,你去休息吧。”

  朱贞莲告退后,李治又派人把上官仪等人召了过来,询问此事。

  这些朝臣,都是李治精挑细选的精干之人,在等候召见时,便已想好各种对策。

  有人提出完善律法,有人提议加强监督,还有人提出在县府新设官职,由朝廷直接管辖。

  此事具体根治之法,李治决定等回长安后,再集思广益,仔细斟酌。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严惩鲁城县那些受贿的贪官污吏,震慑其他官员,以防形成风气!

  他当即下了一道旨意,任命上官仪为黜陟使,留在沧州,侦办鲁城县一班贪污官员的不法行为。

  李治的巡狩大队,则继续向北,朝着幽州进发。

第326章 尊大唐为正统

  却说金燕在函谷关时,便与李治的大队分开,一路向北。

  在营州治所柳城,与内领卫外府对接后,正要前往港口,却被刘仁轨召了过去。

  金燕来到都督府书房,向刘仁轨见了礼。

  刘仁轨抬手道:“金娘子不必多礼,陛下已派人把你的情况告诉老夫,也让老夫配合。能否把你的计划,和老夫详说一下?”

  金燕当即将自己琢磨的计划跟刘仁轨说了。

  刘仁轨听完后,沉吟片刻,缓缓道:“这个计划过于主动,易引人怀疑,老夫这里有一个更好的计划,金娘子想听听吗?”

  金燕忙道:“正要请刘公指教。”

  刘仁轨取出一个锦囊,递给了她,道:“计划就在锦囊里。”

  金燕接过锦囊,打开将里面的纸拿出来看了,看完后,拜服道:“您的计划比小女好得多,就用您的计划吧。”

  刘仁轨笑道:“能用得上就好。”

  金燕辞了刘仁轨,前往营州港口,乘坐商船,前往百济。

  在百济熊津江口登岸,朝着百济都城泗城进发。

  一路之上,她又打探到很多消息,知道黑齿常之又打了两场胜仗,扶余福信已在泗城站稳脚跟。

  扶余义慈则守在金城,等待着倭国的援军到来。

  百济原本就不像大唐太平,盗匪很多,如今国内内战,更是一片混乱。

  金燕前往泗城的路上,竟遭遇十几拨盗匪,随行有内领卫保护,倒没什么危险。

  沿途路边大量尸体和骸骨,还有流民们相互争斗,抢夺食物,让她不忍多看。

  终于到了泗城北门,城门却是关着的。

  金燕向城外流民询问后,才知只有西门是开着的,且有士兵盘查,没有公引,无法入内。

  公引可在城外办理,用粮食、布帛、金银都能办理。

  简单来说,有钱人才能入城。

  金燕将随从留在城外,来到西门,用一块五两碎银办了公引,终于进入城中。

  她母亲在泗城有一座府宅,只可惜已被查封充公,门外守着几名百济军士。

  金燕亮明身份,只说要进府,军士竟没有阻拦,放她进去了。

  后堂摆着她母亲的灵位,金燕跪在灵位前,叩了几个头,随即呆呆跪着,回想着关于母亲的回忆。

  不知过了多久,身后传来一道低沉沙哑的声音。

  “郡主,是我没有完成你的委托。”

  金燕转头一看,来人正是黑齿常之。

  他被放出来后,便来过玉雅公主府邸,嘱咐门外士兵,倘若金燕回来,不得阻拦,立刻向他汇报。

  金燕回府后,士兵向他汇报,他这才匆匆而来。

  金燕冷冷道:“你还记得我们当初是怎么约定的吗?”

  黑齿常之昂首道:“我以光明佛之名起过誓,玉雅公主若死了,就把命赔给你。你就用这柄剑,杀了我吧。”

  拔出腰间长剑,递了过去。

  金燕握住剑柄,将剑架在他脖子上。

  黑齿常之忽然道:“且慢。”

  金燕哼道:“怕死了?”

  黑齿常之沉声道:“我并非怕死,只是有个请求。”

  “说!”

  黑齿常之道:“福信主公救了我一命,我答应帮他击败义慈,成为百济王。你能不能等我完成约定,再取我性命!”

首节上一节320/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