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43节

  道琛沉着脸,道:“吐蕃使节、天竺各国使节、西域各国使节,一起向大唐皇帝请命,说大食王残暴不仁,肆意征伐他国。希望大唐发仁义之师,领导各国,共击大食!”

  金燕皱了皱眉,道:“他们是怕大食入侵,故而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无非想利用大唐,牵制大食。”

  道琛道:“这是很显然的事,如果大唐皇帝真的派军队对付大食,这对咱们可没好处!”

  金燕点了点头。

  倘若大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西边,自然没太多精力干涉辽东之事了。

  道琛道:“所以我们需要支持、室韦,请求大唐关注高句丽的威胁。大唐要灭高句丽,只能先帮我们消灭义慈,如此才能夹击高句丽,你明白了吗?”

  金燕听到此处,也不得不佩服道琛考量深远。

  其实对她来说,也害怕皇帝在卑路斯的蛊惑下,将目光放在西域,不再管百济。

  两人在内领府内部,也一直在暗暗较着劲。

  “那皇帝陛下是怎么答复他们的呢?”金燕问。

  道琛道:“大唐皇帝并没有答应他们。”

  金燕笑道:“既是如此,您还担心什么呢?”

  道琛沉声道:“听使节说,永徽七年,波斯王子也来到长安,请求大唐出兵大食,被大唐皇帝直接拒绝。这次大唐皇帝虽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拒绝,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金燕听了后,心中一惊。

  道琛嘴里的波斯王子,此刻就在内领府,只怕是他长期劝说,这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皇帝陛下去了何处?”她抬头四处望了望。

  道琛道:“与吐蕃使节交谈之后,带着几名大臣去了偏殿。听说吐蕃人正在与天竺联手,对抗大食,大唐皇帝可能是想与手下大臣们,商议一下这件事。”

  金燕抬头望着通往偏殿的侧门,一脸担忧。

  在内领府时,她就一直关注天竺情况,只可惜去百济后,便断了消息,也不知天竺情况如何。

  倘若大食人真的攻入天竺腹地,只怕皇帝陛下不会置之不理。

  ……

  承庆殿,偏殿。

  李治高坐在龙椅上,军方重要成员李、程知节、尉迟恭、薛仁贵、裴行俭全都坐在下手。

  众人都全神贯注,听着王玄策讲述天竺的情况。

  只听王玄策道:“去年八月,大食人向信德国发起过一次猛烈的攻击,水路并进。”

  “南天竺协助信德军守水路,吐蕃人则帮助信德人镇守陆路进攻。”

  “在吐蕃人的帮助下,大食人陆路进军很不顺利,攻打一座城池时,久攻不下。”

  “吐蕃钦陵瞅准机会,亲自率领两万吐蕃军,出城反击,大败大食人。随后一路追击,节节获胜。”

  “然而另一边,大食人的水军,却击败了南天竺和信德军。一路直奔信德国的都城。”

  “信德军在没有通知吐蕃人的情况下,直接撤回都城,导致大食人的水军切断吐蕃人后路。”

  “被钦陵击败的大食军,又调过头来,夹击钦陵的吐蕃军队。双方血战了两日,钦陵派人向信德和南天竺求救,两军却龟缩不出,没有参战。”

  “最终钦陵的吐蕃军死伤惨重,钦陵死战得以突围,只剩下三千残军,撤回到信德都城。”

  李治听到此处,摸了摸下巴,道:“也就是说,吐蕃人让天竺人给坑了?”

  王玄策愣了一下,道:“陛下圣明,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尉迟恭骂道:“他娘的,天竺人这般打仗,就算咱们唐军去了,只怕也要输!”

  李捻须道:“由此可见,陛下当初没有派兵去天竺,是正确的选择。”

  薛仁贵低沉着声音,道:“吐蕃人毕竟是被咱们给说动,才援助天竺人,也难怪他们来讨要说法了。”

  程知节眯着眼道:“薛将军忒也老实了,吐蕃人精着呢,他们出兵是怕大食灭了信德,下一个目标是他们,这才出兵。”

  尉迟恭笑道:“不错,他们故意说是咱们害他们损兵折将,让咱们放了禄东赞做补偿,想得到美。”

  李治目光看向李。

  “李公以为如何?”

  李捻须笑道:“陛下,依臣来看,吐蕃人其实是故意开一个高条件,等咱们拒绝,再提个简单条件,咱们就不会拒绝了。”

  李治目光一闪:“怎么讲?”

  李道:“天竺的战事,无论是谁的责任,都已经无关紧要。眼下局面是,吐蕃人元气大伤,我大唐要消灭它,易如反掌。”

  李治听了后,怔住了。

  还是这些老将心黑手狠,蛊惑吐蕃人去跟大食人打仗,结果打输之后,还想着灭了人家。

  王玄策沉声道:“眼下落井下石,攻打吐蕃,有损我大唐声誉,也容易引起昆藏人的反抗!”

  李瞥了他一眼,道:“王副都护稍安勿躁,老夫只是将眼下情况讲明,让陛下清楚,并未说要攻打吐蕃。”

  王玄策不做声了。

  李接着道:“吐蕃人怕我们趁机吞并他们,故而派使节过来,试图让我们产生愧疚感,再顺势让我们释放禄东赞。”

  “倘若我们不答应,他们还会提出一个容易的条件。如此一来,我大唐被他们牵住鼻子,不会再考虑攻打吐蕃了。”

  李治点点头。

  国家之间,不存在仁义道德,一切应以本国利益为重,才是对本国百姓最大的负责。

  所以在面对吐蕃人时,他确实没必要心生愧疚心理。

  李治沉声道:“李公以为,他们接下来会提什么条件?”

  李道:“眼下大食军队已包围信德都城,吐蕃人定会提出,让我大唐出兵相助,若是我们不出兵,他们也会撤退,将信德拱手让给大食人。”

  李治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圈。

  “诸卿以为,是否要出兵天竺?”

  “臣不支持出兵。”

  “臣也一样!”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李、尉迟恭、程知节和薛仁贵一致反对。

  王玄策嘴唇颤动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臣附议。”

  他在天竺待了多年,好几次死在天竺,对这片土地有着一定的感情,原本是希望大唐出兵,顺势占据天竺。

  然而,眼瞧其他将领一致反对,他也不好再提出异议。

  李治目光看向裴行俭,道:“裴卿,你怎么说。”

  裴行俭微笑道:“依臣之见,大食人打到天竺更好。咱们先静观其变,让大食人拉长战线,也许能借此机会,重创大食军队。”

  李治点点头,下旨道:“李卿,你负责去与吐蕃使节交涉,就说咱们拒绝释放禄东赞,他若提出让本国出兵,也一并拒绝。”

  李拱手道:“老臣领命。”

  商议完毕后,李治便带着几人,返回正殿,继续饮宴。

  李派人把吐蕃使节悉若请了过来,带他来到偏殿,代表大唐,拒绝了吐蕃提出释放禄东赞的请求。

  悉若脸色涨红,果然又提出让大唐出兵天竺,李依然拒绝。

  悉若咬牙道:“当初是大唐让我们出兵救援信德,如今我军兵败,信德岌岌可危,大唐难道袖手旁观?”

  李道:“并非我大唐不愿出兵,只因当年与大食签了合约,不得插手天竺之事,本国皇帝也很无奈。”

  悉若道:“贵国士兵可装扮成吐蕃兵,谁能知晓?”

  李怫然道:“本国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做出这种偷偷摸摸的事?”

  悉若道:“既然大唐不管了,那我们也不管了。”

  李淡淡道:“那也由得贵国。”

  悉若听到此话后,脸色阵青阵红,怒视着李。

  李坦然与他对视,双眸如湖面一般古井无波。

  悉若的怒火,似乎无法对他的精神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

  悉若在眼前这位老者的目光中,感受到一丝熟悉,脑海中,猛然想起了禄东赞当年的教诲。

  他深吸一口气,满脸怒色忽然消失了,朝李一拱手,低声下气的道:“倘若大食攻打我国,还请大唐救援。”

  李见他如此态度,也微感诧异,道:“我曾听人说,禄东赞长子悉若,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今日一见,倒与传闻有些不符。”

  悉若低头不语。

  李缓缓道:“你且放心,我们不会坐视大食人在天竺为所欲为。”

  悉若拱手道:“小使还有一个小小请求。”

  李道:“你说。”

  “能否让小使见家父一面。”

  李道:“这个条件,我可以答应你。”

  悉若道:“多谢。”

  李与悉若交谈时,正殿内也颇为热闹。

  、室韦、奚国使节全部出列,向李治请奏,说高句丽又在征募新军,训练士卒,锻造铠甲,显然野心勃勃,已成为辽东地区最大隐患。

  他们还把高句丽袭击营州的事拿出来说事,请求大唐带领各国,出兵攻打高句丽。

  李治哪还不清楚他们的小心思,只说道:“朕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几国使节刚退下,新罗太子金法敏又出列请奏。

  他先是一番祝贺之词,接着便说道:“皇帝陛下,我新罗自贞观二十二年,便臣服于大唐,年年朝贡,绝无异心。”

  “最近,本国国内涌入一群马韩细作,散播谣言,说我新罗要脱离大唐,不再朝贡,这显然是居心叵测之人,想破坏新罗与大唐的关系,还望陛下明察。”

  他这番话,是将责任推到百济,说是百济传出谣言,离间两国关系。

  道琛大怒,便要出面反驳,却被金燕拉住了。

  金燕低声道:“正使放心,大唐皇帝没那么容易被新罗人欺骗。”

  道琛抬头看去,只听大唐皇帝还是那句话:“朕知道了,你退下吧。”心中暗喜。

  金法敏心中一紧,正要再提卖马之事。

  道琛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外臣和使节、室韦使节、奚国使节,想一起向陛下献舞!”

  三国使节听到此话,先是一愣,随即恍然,道琛这是为讨好大唐皇帝。

  三人立即跟着出列,表示愿意献舞。

  李治笑着摆摆手,道:“难得三位外卿有心,准奏。”

首节上一节343/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