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61节

  张柬之道:“回陛下,臣与戴寺卿,已与百济使节谈妥条件,他们非常感激本国的三千铠甲援助,自愿让咱们的军队,在熊津港驻军。”

  李治道:“驻军?”

  张柬之道:“是的,陛下,臣以为在熊津港驻军,对将来收复百济,十分关键。”

  李治道:“怎讲?”

  张柬之道:“陛下请想,百济人对我大唐的了解,全是由百济高层控制。眼下福信需要大唐,自会告诉民众,大唐的好处。然而等福信击败义慈,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会变一副态度。”

  李治点了点头。

  百济和新罗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福信掌控百济后,与高句丽联手对抗大唐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是他将金燕安插在福信身边的原因。

  张柬之道:“只要我们占据熊津港,便能以此为据点,让百济人有另一个渠道了解大唐。”

  李治听出他言外之意,道:“百济如今内乱,国内很多人应该生存艰难吧?”

  张柬之微笑道:“正是如此,到时他们愿意来大唐,我们可以用船把他们送到莱州,给他们良籍身份。”

  乱世之民不如狗。

  在百济活都活不下去,去大唐去纵然是贱籍,起码能吃一口饱饭,更何况是良籍?

  张柬之这简直是釜底抽薪,用这种方法,把百济的人口转移到大唐,而且是他们自愿的。

  这个时期,人口就是国力,人口多的国家,力量也会强大。

  只要百济人纷纷来到大唐,加以善待,便能获得百济民心,将来再将百济划分州县,才能长久。

  李治想了想,又道:“在熊津港驻军的话,便有可能遭到义慈和倭国袭击了,你可想过?”

  张柬之道:“莱州与熊津港成掎角之势,敌人攻击熊津港,莱州水军能迅速支援,不会有问题。”

  李治见他想的很周到,点头道:“好,朕再和几位将军商议一下,若无问题,就准你所奏。你们可以提前准备了。”

  两人一齐拱手:“臣领旨。”

  出了甘露殿后,戴至德表情略有不安。

  “张少卿,咱们是不是面圣太早了,百济那边还没答应,若是福信不同意,陛下这边如何交代?”

  张柬之微微一笑:“寺卿放心,我们驻军,对福信也有好处。他眼下可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只关心如何击败义慈!”

  正如张柬之预料。

  一个月后,道琛派回百济的人回报,扶余福信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可以让唐军在熊津港驻军五年。

  双方当即签订契约,道琛也带着使节团,返回百济。

  李治传旨欧阳通,让他把江南的三千铠甲,通过海路,运送到莱州,再由唐军护送,朝熊津港进发。

  与此同时,刘仁轨也收到了李治的旨意,让他派遣一万军队,前往熊津港驻扎!

  五月初,南方吹来一股炎热之风,宣布了夏日的到来。

  初夏之际,天空阴云密布,最是令人燥热。

  然而武府的后堂内,却如冰窟一样,让贺兰敏之觉得后背发凉。

  武皇后今日驾临武府,拜见杨夫人后,便单独召见了他。

  武皇后一句话也不说,每当贺兰敏之抬头时,都会发现她冷冷望着自己,吓得又低下了头。

  过了不知多久,贺兰敏之终于忍不住了,说道:“姨母如果要杀甥儿,还请立即动手。”

  武媚娘冷哼一声:“我要杀你,还会来见你吗?”

  贺兰敏之猛地抬头,道:“那姨母因何召见我?”

  武媚娘凝视着他,道:“敏之,你要记住,我对你要求甚高,是因为你是武府唯一的男人,将来我还准备让你改武姓。你瞧瞧武家兄弟,我看都不多看一眼,更不提管教。”

  贺兰敏之浑身战栗,喜极而泣,道:“甥儿就知道,姨母并没有真的放弃甥儿!”

  武媚娘道:“以后做事,多考虑后再行动,与人相处,也留一个心眼。你不是个孩子了,别总让外祖母和你母亲为你操心!”

  贺兰敏之哽咽道:“甥儿记住了!”

  武媚娘站起身,从他旁边经过时,拍了拍他肩膀。

  “起来吧,以后别让我失望。”

  迈步离开了屋子。

  告别杨夫人后,武媚娘坐着凤辇,朝皇宫返回,还特意让贺兰敏柔随她一起。

  辇车行的四平八稳,感受不到任何颠簸。

  车内摆了一张宽阔而舒适的凤榻,榻前放了很多精致的宫廷糕点。

  贺兰敏柔近来很讨武媚娘喜欢,在她面前也不拘束,拿起糕点便吃,吃的也很是斯文。

  武媚娘侧躺在凤榻上,单手支颐,闭目养神,美好的曲线展露无疑。

  贺兰敏柔望着她,问道:“姨母,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

  “做到什么?”武媚娘并不睁眼,淡淡问道。

  贺兰敏柔望着她纤白修长的手指,道:“您怎么保养的这么好,看起来比三姨母还年轻些。”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也没什么,心态好罢了。”

  贺兰敏柔低下了头。

  她曾听母亲与三姨娘说话,母亲怀疑武媚娘又偷偷用了一种养颜秘方,只是谁也没告诉。

  不然为何她不再用神仙玉女粉,依然能够驻颜不老?

  武媚娘瞥了她一眼,道:“行了,别再替你母亲探听秘密了,我有话问你。”

  贺兰敏柔吐了吐舌头,低声道:“您请问。”

  武媚娘道:“陛下最近忽然提到你兄长,竟然还夸赞了他几句,这背后,与你有关吧?”

  贺兰敏柔不敢隐瞒,低声道:“您上次让我去接姨父时,我向姨父求了个情。”

  武媚娘睁开双眼,望着她,道:“姨父?”这是她第一次听贺兰敏之称呼李治姨父。

  贺兰敏柔忙道:“是陛下让我那样称呼他的。”

  武媚娘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道:“真是陛下让你这么叫的?”

  贺兰敏柔道:“是的。”

  武媚娘柔声道:“无妨,既然是陛下的命令,你以后就称呼姨父便是。”

  贺兰敏柔甜甜一笑:“是。”

  到了皇宫后,武媚娘留贺兰敏柔用了午膳,才让她回去。

  因为李治有午睡的习惯,武媚娘便也养成中午小憩的习惯。

  不过她只需要休息一刻钟,精力就会恢复旺盛。

  每次睡醒后,她会坐在床上,用一种奇怪的道家姿势打坐一盏茶时间。

  这是她派人在民间探访到的一种养身方法。

  类似的法子很多,她会让手下宫人分别尝试,哪一种法子起效,她才会尝试。

  打坐之后,有专门的侍女端着金水盆过来,给她沐足,沐足之后,还会揉捏推拿她的脚掌。

  正当武媚娘躺在榻上,由侍女揉捏她的脚时,张多海走了进来。

  “殿下,上林署令张洪忠求见。”他低声道。

  武媚娘没有说话,也没有睁眼,只挥了挥手。

  张多海拱手退到门口,武媚娘忽然道:“回来。”

  张多海赶忙回到殿内,道:“殿下请吩咐。”

  武媚娘睁开双眼,道:“这是第几个了?”

  张多海道:“第十七个了。”

  武媚娘淡淡道:“让他在殿内等着吧。”

  过了半晌,那侍女帮她捏脸完毕,武媚娘穿了履袜,换了一身衣服,来到正殿。

  阶下跪着一名官员,瞧见武皇后来了,赶忙叩首拜礼。

  “微臣张洪忠,拜见皇后殿下。”

  武媚娘道:“抬起头来。”

  张洪忠小心翼翼的抬起头,与武皇后凤目触碰后,赶忙下垂。

  武媚娘道:“张署令,你是来向吾求官的吗?”

  张洪忠大骇,颤声道:“臣、臣……”

  武媚娘淡淡道:“你们这些人啊,就是贪念太甚,见李敬玄拜见吾后,升了礼部尚书,你们就动起心思,想来碰碰富贵,对吗?”

  张洪忠脸色惨白,额头紧贴地面,道:“殿下恕罪。”

  武媚娘冷冷道:“陛下对每年的考评,非常重视,只要你们恪尽职守,迟早能升职,却偏偏要走这些歪门邪道。”

  “吾本来不想理会,奈何你们不知进退,没完没了。今日只好拿你开刀,让那些和你有一样想法的人,断了念头。”

  “来人,把他拖下去,送到御史台。”

  张洪忠呆若木鸡,还来不及辩解,就被内侍拖了下去。

  张多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不由替这位张署令哀悼几句。

  要怪就只能怪他太倒霉了,根本就没摸准皇后心思。

  以前皇后培植朝堂力量,是为了对付长孙无忌,稳固宫中地位。

  如今皇后地位稳固,深受皇帝信赖,他们这时候跑过来依附,那不是破坏帝后关系吗?

第354章 大唐少年郎

  唐人爱马,长安城各大豪宅之中,皆会有一座非常豪华的马厩。

  这些人家中的一座马厩,往往就比普通人住的宅子还要大。

  马匹也吃的比人好,全都喂以麦粟等精饲料。

  在各宅之中,武府的马厩又建造的格外奢华,因为厩内有三匹武皇后赐下的安西贡马。

  其中一匹黄马,头上有白毛,形状圆如满月,属于凉州马,也是贺兰敏之的爱马。

  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

  河西陇右地区,共养有多达四十多万匹马,是大唐良马的供应基地,每年都会从中挑选十匹最好的马,上供长安。

  此马便是其中之一。

首节上一节361/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