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摇头道:“那倒没有,仅凭营州和莱州的兵马,在百济打败倭人还行,不足以打到倭国本土。”
长孙无忌道:“陛下准备调兵了?”
李沉声道:“陛下下了三道旨意,第一道,命令欧阳通南下,在江南道和淮南道,督建八百艘战船。”
“第二道,调两万羽林卫,前往莱州训练。再征调河南道、河北道三十座折冲府兵,调往营州都督府驻扎。由尉迟恭负责备战事宜。”
“第三道,传旨户部和少府监,让他们提前征调粮草军械,运往莱州和营州。”
长孙无忌微微一惊,道:“陛下这是真的在为大战做准备。”
李苦笑道:“这次的战备准备,可比攻打吐蕃时的规模还要大。”
长孙无忌喃喃自语道:“陛下这番安排,到底有什么用意呢?倭国土地贫瘠,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啊。”
李沉默不语。
过了良久,长孙无忌忽然露出微笑,道:“我明白了。”
李忙问:“哦?”
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可有派人调查此事?”
李道:“没有。”
长孙无忌道:“这就对了,此事毕竟发生在海上,就算让狄仁杰去查,只怕也什么都查不出来。”
李点点头,海洋广阔,只怕连遇袭地点都找不到,更不提找出是谁干的!
长孙无忌笑道:“所以这件事,由我们自己去查,很难查出来,所以陛下才故意施加压力,让倭人去调查,证明清白!”
李皱眉道:“让倭人调查?”
长孙无忌笑道:“不错,倭国是海岛之国,熟悉海事,海上的事让他们来查,会比我们更有效率。”
李沉默了一会,道:“倭人若是查不出来呢?”
长孙无忌笑道:“放心,陛下既然如此做出安排,必定有后续手段,你我拭目以待便是。”
李点了点头,抬起头,目光看向夕阳。
……
第357章 陛下,妾身懂您的深意
夕阳绚丽多彩,晚霞洒下橘红色的光辉,将金水河照成了一片橙红色。
李治站在千步廊一处行亭,望着波光潋滟的水面,脑中思绪,仿佛水面一般,起伏不定。
自来到大唐后,他一直以后世为标尺,以史书为量度,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头脑,这才形成如今局面。
但他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偏好。
如果说李执着于高句丽的话,李治心中也一直暗藏着消灭倭国的心思。
以前他没有动手,是因为此事太过荒诞。
在满朝文武看来,倭国贫瘠,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打这样一片土地,徒耗人力,管理也难,必定满朝反对。
这样的情况下,李治也不好一意孤行,故而只能将心思藏着,等解决辽东三国,再将剑锋指向倭国。
可如今不同,两百唐军被杀,足以激起唐人愤慨。
刚才他故意听薛仁贵几人讨论,就是想了解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后来他提出攻打倭国,也只有李一人反对。
站在大唐的角度来说,李是对的,但是李治这次不打算听他的。
灭倭,虽不利时局,也不利大唐,却利在千秋!
“陛下,皇后殿下请您过去一趟。”王伏胜忽然道。
李治点了点头,收回思绪,朝着立政殿而去。
武媚娘和李一样,是极为理智的人,她肯定也会劝说自己,不要攻打倭国。
以前可以不管她的想法。
但如今武媚娘恪守本分,只有对她表现出足够的敬重,她才会继续朝着贤后方向变化,需得解释一番。
不过,要糊弄她可不容易,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不一会,李治来到立政殿寝殿,武媚娘将他请入殿内。
“媚娘,什么东西这么香啊?”李治一进屋,就闻到阵阵香气。
武媚娘走到一张长案边,伸手抓住一只酒瓶,笑道:“这是妾身刚酿制的百卉酒,正要请陛下品尝。”
倒了一杯酒,递给了李治。
酒液呈淡绿色,幽香之中,混杂着几分酒味。
李治摇了摇酒杯,发现酒液很浓,应该酿制了很久,轻轻抿了一口,入口微甜,甜中还带着一股苦味,应该是掺了药,类似药酒,有滋补之效。
李治心中有事,喝了一杯后,便抬手示意武媚娘不必再添酒,朝她问道:“媚娘,你找朕过来,是为了攻打倭国之事吧?”
武媚娘道:“是的。”
李治咳了一声,道:“朕知道你反对,不过朕是这样想的……”
武媚娘眨了眨眼,道:“陛下,妾身并不反对啊。”
“你不反对?”李治一愣。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妾身一开始也很不解,不过妾身知道陛下必有深意,便苦苦思索,后来总算明白了陛下的深意。”
“朕的深意?”李治喃喃重复。
武媚娘拍了拍手掌,宫人玉屏捧着一柄红色的弓进来了。
这柄弓比一般的弓小一些,由红漆涂成,曲线优美,好似一轮弯月,弓身上雕刻着精致的百鸟图案。
这是武媚娘专用的百凤弓,用的是一支金色的箭矢,箭头用布裹成圆球形,无法伤人。
她接过弓和箭,挺直腰身,两腿前后微分,拈弓搭箭,扣拉弓弦。
这一刻,李治在她身上看到几分巾帼之气。
武媚娘命五名宫人站在对面,将弓弦拉满,瞄准她们,侧头看了李治一眼。
“陛下,妾身猜对了吗?”她微笑着问。
李治心中纳闷,脸上却不动声色,道:“媚娘,你力气挺大啊,能将弓弦拉满。”
“此弓的弓弦是妾身命人特制,比一般弓弦要软。”
武媚娘解释了一句,又接着道:“陛下此举,便和妾身拉弓一般,弓弦拉满,对准五国。五国受惊,必定希望弓弦指向别人。”
“哦,接着说。”李治眯着眼,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武媚娘道:“五国之中,只有一个犯国,另外四国,都是被平白牵扯进来。这四国定会全力调查出真相,借此摆脱危机。”
“不错,还有吗?”李治将两只放在背后的手捏了捏,微笑着问。
武媚娘拉了半天,手臂有些酸麻,便松开了一些,说道:“真正的犯国,行为肯定会与其他四国不同,他们会拼命阻止调查,很容易就能瞧出端倪。”
李治仰头望着天花板,默然不语。
武媚娘将百凤弓递给侍女,来到李治身边,观察着他表情,道:“陛下,妾身猜错了吗?”
李治“咳”了一声,也不去解释,道:“媚娘,照你这么说,其他四国,很快会查出犯下此案的国家了?”
武媚娘道:“妾身确是这么想的,不过妾身对外邦之事,所知不多,也无十足把握。”
李治感微笑道:“那就别想了,反正朕这步棋已经下了。接下来,就看倭国人的应对了。”
……
“母亲,情势危急,还请您以国家为重,冷静一些!”
“冷静?我看是你该冷静一下了!此事并非我们所为,唐人却指责是我们干的,简直欺人太甚!”
倭国的筑紫朝仓宫内,中大兄和宝女王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中大兄上前一步,道:“您还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倘若咱们不解释清楚,就不仅仅是跟唐人打一仗那么简单了。”
宝女王端坐上首,淡淡道:“哦,那又会如何?”
中大兄一字字的道:“我们将有灭国之危!”
宝女王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阿倍将军,听到没有,就因唐人两百名士兵,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强人给袭击了,咱们倭国就有灭国之危咯。”
阿倍比罗夫跪坐在蹑席上,淡淡道:“王子殿下毕竟年轻,经历少了些,被唐人给吓住了,也情有可原。”
中大兄并不受他挑衅,背负双手而立,沉声道:“镰足,你和大家说一下,唐人的一贯作风。”
中臣镰足应了一声,站起身,向宝女王和阿倍比罗夫行了一礼,说:
“从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就有个规矩,使节被杀,便视为宣战,无论多远,他们都会派兵讨伐,灭其国,擒其王!”
此话一出,宝女王脸色微变,冷哼道:“我们在陆地上,或许打不过他们,但在大海上,优势却在我们,阿倍将军,我没说错吧?”
阿倍比罗夫昂然道:“女王殿下说的一点不错,海上作战,我大倭不惧任何人!”
中大兄凝视着宝女王,道:“如此说来,母亲决定与唐人一战了?”
宝女王扬了扬眉,道:“不错,我们有兵力优势,有战船优势,还有阿倍将军,他们若敢来侵犯,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以苏我赤兄为首的几名倭国大臣,顿时大声附和,赞扬女王英明。
宝女王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次参加议政的共有八名大臣,是倭国权力最高的人。
倭国施行律令政,最高政治长官为太政大臣,由中大兄担任。
太政官统治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这八人便是八高官官,每一个人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家族。
不久前,这八人之中,有六人在支持宝女王。
然而如今,原本支持她的物部氏和藤原氏,竟然都默不作声。
就连她一直器重的儿子大海人王子,也没有做声。
这让宝女王终于明白过来,中大兄早已收服这些人,只是隐忍不发。
一直愿意隐忍的中大兄,竟因为唐人的缘故,暴露全部实力,这也让宝女王暗暗心惊。
便在这时,阿边麻吕快步进入殿内。
以他的地位,是没资格参加议事的,顿时受到八省大臣的呵斥。
“麻吕,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注意你的身份,还不退下!”
阿边麻吕跪在地上,双手扶地,叩首道:“女王殿下,诸位王子大臣,新罗派人刚刚传来一个消息,情况紧急,麻吕我才冒昧闯入。”
“出什么事了?”宝女王出声为他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