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66节

  他从军之前,其实也怀揣着一颗金榜题名之心,只可惜家境清寒,买不起书,只能将梦想深埋心底。

  如今他虽已是武将,每日晚上,却都要读上一个时辰的书,以全儿时之梦。

  没过多久,高有道几人全都挤出人群,除狄仁杰之外,其他三人满脸都是笑意。

  薛仁贵大步走了过去,拱手道:“高郎君,恭喜了。”

  高有道瞧见他后,大喜道:“高某能有几日,全凭薛将军!”

  转头朝卢照邻三人道:“三位兄台,你们先去清风楼,高某要去一个地方,稍后再去找你们。”

  卢照邻还以为他与薛仁贵有话说,笑道:“那好,我们在清风楼等着你。”

  高有道朝狄仁杰三人拱了拱手,与薛仁贵一起离开了吏部别院。

  出了光禄坊后,薛仁贵问道:“高兄想要去哪?”

  高有道微笑道:“您上次带我去的那个地方。”

  薛仁贵眉间跳动了一下,微微一笑,道:“甚好。”

  两人沿着大街一路向西,没过多久,便来到宣阳坊的铁匠铺。

  进入铺内,众铁匠见是薛仁贵,都热情的打着招呼,也有人认出高有道来,朝他笑道:“这不是上次的郎君吗?怎么又来了?”

  薛仁贵笑道:“人家可不是普通的郎君,而是新科状元!”

  众铁匠都大吃一惊,惊愕的望着高有道。

  高有道微微一笑,朝众人长身一躬,又朝薛仁贵道:“薛将军,我进去见见庞参军。”

  薛仁贵笑道:“你去吧,我在外面等你。”

  等他走后,其他铁匠都抢着问。

  “薛将军,那郎君真是新科状元吗?他干嘛向我们行礼?”

  “嘿嘿,感觉他变化挺大呢!”

  “可不是吗,上次过来时,一脸的苦大仇深,像死了爹娘,这次过来,精神多了。”

  薛仁贵便将高有道的事,简单与他们说了。

  还没说完,高有道便从里面走了出来,手中竟多了一个马鞍。

  薛仁贵笑道:“你和庞参军说什么了,他竟舍得送你一个马鞍?”

  高有道笑道:“在下只是告诉他,他的马鞍不仅能帮将士战场保命,也能帮书生金榜题名。”

  一众铁匠此时都对他充满好奇,纷纷围了过去,朝他问话。

  高有道对众人心存感激,便坐在椅子上,一一回答众人的问题。

  薛仁贵见此,悄悄离开了铁匠铺,朝皇宫返回,准备向李治复命。

  穿过承天门,来到甘露殿,内侍却告诉他,皇帝不在甘露殿,被皇后请去了立政殿。

  ……

  立政殿内,李治眉头紧皱,正坐在武媚娘的凤椅上,看一封信。

  这是王文度给武媚娘写的密信,信中将程知节最近的举动,全部记录在内。

  武媚娘轻声道:“九郎,本来妾身不欲用这种小事打扰你,只是王文度信中记载之事,让妾身很是忧心,不得不报。”

  李治点点头,道:“你做的很对,程知节这次做的太过头了。”

  根据王文度所奏,程知节自从领兵抵达凉州后,就下令大军在凉州边境驻扎下来,不再行军。

  众将士问程知节为何扎营,他竟也不解释,只说自有分寸,还夜夜在营帐中饮酒作乐。

  李治自然知道,程知节绝不是那种贪图享乐的草包将领,他这般做,定有其他原因。

  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此行为,无疑是在浪费民力粮草,消耗唐军斗志。

  李治已无法再容忍。

  武媚娘柔声道:“九郎,你也不必太忧心了,如今长孙无忌已致仕,可以随时调回程知节了。”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皇后觉得由谁代替程知节挂帅为好?”

  武媚娘微笑道:“九郎自己拿主意便是,妾身可不敢妄言。”

  李治点了点头,凝思片刻,朝王伏胜道:“薛卿回来了吗?”

  王伏胜轻声道:“回大家,薛将军正在甘露殿候旨复命。”

  李治拍了拍武媚娘的手,道:“那朕先回去了。”起身离开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

第80章 蠢蠢欲动的小世族

  “陛下,这是?”

  甘露殿内,薛仁贵接过李治递给他的那封密信,看完后微微变色。

  李治坐在龙椅上,缓缓道:“这是王文度写的,信中内容应该不假,薛卿,你怎么看此事。”

  薛仁贵沉吟了一会,道:“臣虽与卢国公接触不多,却听过他很多事迹,这不像他的作风。”

  李治微笑道:“和朕所想一致,那你觉得,他为何要做出这种事?”

  薛仁贵皱眉想了一会,摇头道:“臣想不出。”

  李治道:“你再想想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薛仁贵心中一动,道:“莫非与赵国公致仕有关?”

  李治悠悠道:“从时间看,就是如此。赵国公致仕后,有人写信将此事告诉了卢国公,他得知此事后,便停止行军了。”

  薛仁贵怔了怔,道:“臣还是不明白,程老将军为何如此?”

  李治沉默良久,叹道:“他应该是故意犯错,好让朕惩罚他。”

  薛仁贵吃了一惊,想要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把嘴闭上了。

  李治抬头看向他,道:“薛卿,你去一趟凉州吧,你接替苏定方的职位,让苏定方接替程知节。”

  薛仁贵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臣遵旨!”

  ……

  春明门,正午。

  初春时分,乍寒乍暖,启厦门进进出出的百姓,有的还穿着羊皮毡衣,有的却已经换上短袖褐衣。

  杜正伦从马车中走了下来,抬头看了一眼明媚的阳光,只觉微微有些发热,把身上的毡衣脱了。

  他刚从河东回来,那边气候比关中更加恶劣,在那边待久了,竟觉得长安气候还不错。

  自从升为户部侍郎以来,杜正伦便一刻没闲着。

  他派出大量人手,勘察地质,也派人给各州县的户曹下了命令,让他们协助寻找矿山。

  在各州县的倾力配合下,终于在河东地区,发现好几座石炭矿。

  杜正伦请旨之后,亲自前往河东,组织附近的州县官员,建立几座矿场,征调民力,开采石炭。

  如今那边的矿场,已经进入正轨,杜正伦也终于可以回长安城复命了。

  进城以后,杜正伦坐上马车,准备先回家沐浴,再进宫面圣。

  马车正行之间,忽听马蹄声急响,车窗外传来一道声音:“杜叔。”

  杜正伦微微一愣,掀开车帘,朝车外看去,只见一匹马正随着马车前行,马上之人是个青年。

  “原来是杜书郎,本人可当不起您如此称呼。”杜正伦淡淡道。

  那青年正是杜充之子杜复,他朝杜正伦一拱手,道:“杜叔,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一脉同支,拜的是同一个祖先,小侄怎敢对杜叔无礼?”

  杜正伦点点头,道:“说吧,你为何事而来?”

  杜复苦笑道:“我杜氏以前得罪了一个叫高有道的人,如今他成为新科状元,把以前的事翻出来,想报复杜氏。”

  杜正伦皱眉道:“那高有道是何出身?”

  杜复道:“湖州寒门,不值一提。”

  杜正伦道:“既是如此,仅凭他一个新科状元,你们怎会应对不了,你不也是永徽三年的状元吗?”

  杜复叹道:“他有个朋友,是大理寺少卿。”

  杜正伦愣道:“不会是狄仁杰吧?”

  杜复苦笑道:“正是狄仁杰,若是正规途径升上来的少卿,也不可能与他是朋友。”

  杜正伦沉吟片刻,道:“你希望我怎么做?”

  杜复忙道:“朝堂之上,谁都知道杜叔正受天子宠幸,只要您肯帮忙去找高有道,让他不再追究这官司,他要多少钱,我杜氏都双手奉上。”

  杜正伦看了他一眼,道:“我考虑一下吧。”

  杜复急忙道:“杜叔,只要您肯帮我们这次,我京兆杜氏愿与洹水杜氏同谱!”

  杜正伦眼角跳动了一下,道:“你先回去,有什么消息,我会派人告诉你。”

  杜复欣然道:“多谢杜叔。”

  车轮缓缓滚动,很快来到杜府。

  杜正伦回府之后,刚跟妻儿叙了几句离别之话,便有门卫来报,卢承庆求见。

  杜正伦不敢怠慢,赶忙道:“快请,不,我亲自去请。”来到门外,亲自把卢承庆请入书房,又命人上了府中最好的茶。

  茶毕,杜正伦笑道:“卢兄回到长安,可否是三门峡的破礁计划,已顺利成功?”

  卢承庆叹了口气,道:“不瞒杜兄,三门峡出事了,我特意回京汇报的。”

  杜正伦吃了一惊,道:“出了何事?难道火药破不开礁石吗?”

  卢承庆摇了摇头,沉声道:“是有人在上游倾倒泥沙,泥沙下冲,导致河床升高,不少船只在三门峡附近倾覆,影响到破礁之事。”

  “随后便有流言传开,说那两块石头是神石,我等破坏礁石的行为,惹怒天神,这才致使船只倾覆。”

  古人迷信,负责破礁的衙役惧怕天神,故而畏畏缩缩,附近的百姓也都跑过来,反对此事。

  杜正伦变色道:“是谁如此大胆?竟敢跟朝廷作对?”

  卢承庆冷冷道:“他们行事周密,只在夜间行动,还有人在外围放哨,绝非普通人。”

  杜正伦沉默了一会,皱眉道:“奇怪,这像是世家的做法,可长孙无忌都致仕了,他们哪还有胆量如此妄为?”

  卢承庆看了他一眼,道:“恰恰相反,正因长孙无忌致仕,他们才敢如此。”

  杜正伦愣道:“这是为何?”

  卢承庆斟酌片刻,道:“我虽不喜长孙无忌弄权,然而此人担任世族派头领时,一直在约束各大世族。”

  杜正伦点点头,洹水杜氏虽只是小世族,却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卢承庆接着道:“山东七大世族,关中五大世族,江南四大世族,一直都受到长孙无忌约束。又有很多小世族,受这些大世族约束。”

  长孙无忌约束大世族,大世族约束小世族。

首节上一节6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