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56节

  王范很坦诚地点了点头,“倒也的确有这等考量。”

  “王兄或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想此事。”

  齐政开口道:“今日若未曾经历过这些,你能知晓国子监的实情吗?你或许还是单纯地相信着人间的美好。但那样的人,能够在朝中做好官吗?依在下之见,只有多经历多了解,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通透,也才有更多的手段去对抗黑暗。这个过程或许会多些坎坷,但却能让我们成长得更迅速。”

  王范抿嘴,缓缓点头,“倒也的确是。齐兄之言,值得在下深思。”

  齐政没再多说,开口与王范道别。

  当王范听到齐政说,若有事可去卫王府寻他之时,这位来自府县乡野的年轻读书人,这才明白齐政真正的倚仗。

  和王范辞别,姜猛轻笑道:“你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齐政笑了笑,“姜兄别这么说,他比我年纪大,我才是年轻人。”

  姜猛摇了摇头,“就你的心性,谁会把你真的当个十五六岁的人,若不是这世上没有鬼神之事,我甚至都要怀疑你这躯壳里面是不是住着个五六十岁看透世情的老头儿了。”

  虽然姜猛肯定只是玩笑而非试探,齐政还是忍不住心头微惊,悄然转移话题道:“我的确是挺喜欢那个年轻人,或者说,我在他身上看见了这天下更多出身寒微的年轻人的影子,甚至如果没有遇见卫王殿下的我,也可能遭遇那些事情。当前的我暂时没有能力帮天下人,那便至少努力帮一帮遇见的人。”

  姜猛深以为然地点着头,“他若真有本事,我可以收他为徒。”

  不经意间,一条青云大道就隐隐铺就在王范的面前,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人生的际遇,往往就是这么神奇,同时又带着几分让人不敢相信的随意和潦草。

  你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抑或是急转直下,当头一棒,或许只是大人物的一时兴起。

  但其中归根结底,又还是有着自己的本事与努力。

  只能说玄妙而神奇。

  当天晚上,齐政没有邀请姜猛住进卫王府,而是在城中最好的客栈给他开了房间。

  姜猛也知道齐政并非冷漠而是好心,如果他以文宗大弟子的身份住进了卫王府,对卫王和文宗,或许都不是好事。

  所以他也没有多说,和齐政、周坚一起喝了顿酒,约定好明日青云台再见,便分别开来。

  当齐政回到卫王府,等在门口的乔三就迎了上来,一脸关切,“齐公子,您没事吧?”

  齐政笑着摇了摇头,“多谢关心,有田七和张先,还好。”

  “那就好那就好,殿下得知情况,很是担心,一直在念叨呢。”

  乔三很聪明,说话也很有技巧,若是一上来就说【齐公子,王爷知道了今日之事,正在等你,快随我去】,那就带着几分问责的意味了,但这么一说,就只是殿下的关心,而齐政只要聪明,便应该能听懂这份关心。

  齐政当然是聪明人,他点头道:“殿下在哪儿?我去见见他。”

  “在书房。”

  书房之中,卫王瞧见齐政,上下打量一番,“没事吧?”

  齐政笑着摇头,“多谢殿下关心,殿下调教出来的人,比威远侯的人厉害了不止一点。”

  人皆有喜好和痒痒肉,就看你挠不挠得准。

  显然齐政的这句话,就让卫王十分受用,略显自豪地笑了笑,而后才缓缓道:“你已经决定就从威远侯下手了?”

  齐政圈定的下一步三个方向,自然是与卫王沟通过的。

  卫王这般询问,齐政完全可以点头,但他却苦笑一声,“这等大事,在下岂敢擅专,只不过事情赶到了面前,正好威远侯爷是咱们的目标之一,便干脆顺势而为罢了。”

  说完,他就将今日的情况,又复述了一遍,而后拱手致歉,“鲁莽行动,还请殿下恕罪。”

  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自大和倨傲,给自己和卫王之间的关系,埋下任何的隐患。

  卫王连忙起身扶着他,“你这是哪里的话,咱们早就沟通过的,何罪之有。”

  重新落座之后,卫王看着他,“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齐政笑着道:“方才在下就一直想,威远侯能够掌握一定的兵权,说明他在陛下那儿还是有信任的,陛下不能容忍的,是他和楚王的勾结。”

  “至于威远侯自己,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个人和他儿子家眷这两块。从他个人而言,有无喝兵血吃空饷这些问题,甚至一些更严重的事情。至于他的儿子家眷,以今日梅天赐的表现,若说他一贯遵纪守法,那可能没人相信,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搜集更多的信息。”

  “今日之事,算是造势,接下来我会以个人的身份,和那位侯府公子过过招,看看能不能挖出些别的东西。而且,如果陛下真的有这个心思,或许会让百骑司再给我们透露一些情报。”

  他笑了笑,“有些东西,我们不知道,但百骑司肯定知道嘛。”

  卫王闻言也是会心一笑。

  在之前,他不会相信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现在,他很相信,父皇和百骑司会给他必要的帮助。

  这就是顺势而为的好处。

  齐政缓缓道:“不过这个事情,就算是咱们以中京府衙的身份,也不能做得太明显。需要一个契机,来将这些东西点破,营造出一种必须查他威远侯的大势,否则很容易让人怀疑起咱们和陛下之间这场心知肚明的配合。”

  他看着卫王,“如今马上就是文宗孟夫子的收徒大典了,在下现在有个想法,还请殿下帮忙参详一下。”

  接着他便将自己亲自拟定的计划低声简单说了,卫王默默听着,不时结合自己的军旅生涯和对朝堂中京的了解,补充几句。

  房间内,炭火微红,言语低沉,风儿好奇地从窗棱中钻进来偷听,却反倒让他们的声音变得愈发模糊。

  距离卫王府不远的楚王府,则洋溢着浓浓的欢喜。

  楚王端坐在桌前,认真地看着手中的几张信纸。

  信纸之上,是那篇百骑司悄然放出来的《朋党论》。

  两个幕僚站在一旁,喜色溢于言表。

  “殿下,这文章来得真是及时啊!平日里,不少官员都有朋党之忧,不敢过分向殿下靠拢,如今有了这篇文章的支持,他们便会放心得多吧!”

  “是啊,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也是,总说什么君子不党,如今这篇文章,倒要叫他们无话可说!”

  听着幕僚的欢饮鼓舞,楚王却平静地摇了摇头,缓缓将这几张信纸叠得整整齐齐,“你们就没想过一个问题?”

  他看着面露疑惑的幕僚,“这文章,是谁写的?为什么写?又是为什么传开了的?”

  他轻轻点了点这几张纸,“

  “第二,此文笔力雄浑,见解独到,不是普通人能写的,既然如此,为何不见作者?”

  听着楚王的分析,两位幕僚登时也有些沉默。

  “不过,殿下,这终究是好事啊!”

  楚王沉吟片刻,“是啊,终究是好事。”

  这文章对他更好地凝聚手下,的确是大大的好事。

  他本就是以君子自诩,麾下也以读书人居多,这些人,最吃这一套了。

  不管这东西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他只需要暗中帮着推开便是,也沾染不到自己身上。

  就在他打定主意之际,又一个身影匆匆来到房间外。

  来人恭敬行礼之后,开口道:“殿下,今日国子监外,发生了一件事情。”

  楚王扭头,看着这个手下,安静地等着他的汇报。

  他知道,如果是寻常的事情,对方不会大张旗鼓地来自己面前禀报。

  果然当手下说完之后,听见事涉卫王麾下那个神秘的年轻人齐政,和威远侯府的二公子,楚王的神色悄然严肃了起来。

  在瞧见了齐王麾下魏奇山和俞家的覆灭之后,心机深沉的楚王已经对卫王和齐政警惕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而当事另一方,又是他在军方刚刚拉拢的唯一一个够分量的人物,容不得他不郑重。

  “殿下,今日之事,不仅有那位齐公子,和威远侯府二公子。咱们的人,还在现场认出了另一个和齐政同行的人。此人名叫姜猛,正是周山上孟夫子的大弟子。”

  楚王闻言,面色霍然一变。

第191章 青云台前,好戏将出

  “你再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向本王复述一遍。”

  楚王当即起身,神色凝重地看着传信的幕僚。

  他一边听着对方的讲述,一边不时在关键之处,问上一句。

  听完之后,他缓缓踱步,看着传信之人和其余两位幕僚,“你们怎么看?”

  “回殿下的话,这个齐政,不过是卫王手下一个幕僚,他凭什么敢在威远侯的二公子面前这般张狂?这当中莫不是有什么隐情?比如他盯上了威远侯?”

  “不对,威远侯府的二公子去国子监这等事情,当是临时起意,他无从得知,该是恰逢其会才是。”

  “但他凭什么敢朝堂堂侯府公子出手呢?而且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扇了对方巴掌。”

  “这倒也不难解释,他虽然是一介白衣,但威远侯的二公子看似身份高贵,但并未有爵位和官职在身,同样是白身,并没有伤害朝廷命官之嫌。你看他事后,并未对那位国子监的小小典簿动手,说明他十分拎得清轻重。更何况此事是威远侯公子行凶在先,他还占理,真要闹将起来,有心人煽动一番,威远侯怕是要被读书人的唾沫淹死。依在下之见,恐怕这姓齐的,是想在那位文宗弟子面前,逞个能,表明一下自己的勇气和心性吧?”

  “这倒是有可能。但是这小子先前在江南让咱们的势力栽了好大一个跟头,一进京,又让齐王手底下折了魏奇山和俞家这两株摇钱树,可不是什么好人,咱们不得不防着点!”

  “殿下,还有一点不得不防,为何最后小公爷会出面保下此人?他身后可是站着定国公和安国公,有没有可能在江南的时候,他已经暗中倒向了卫王?”

  默默听着手下的话,楚王缓缓开口,“定国公和安国公不用担心。这等世袭罔替的顶级勋贵,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哪怕他们暗中投靠了卫王,也只会在有机会一锤定音时出手,否则顶天悄悄帮些小忙。只要我们一直保持优势,他们就会一直在表面上保持中立。”

  他的话,没有额外不必要的焦虑,只有直击本质的清醒。

  这就是楚王。

  他没有顶级的幕僚,因为他不需要,他本身就是自己最顶级的幕僚。

  他养着一群幕僚,不过是为了替他的思绪查漏补缺而已。

  “至于这个齐政和姜猛”

  楚王锁着眉头,“他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一个幕僚躬身道:“没有相关情报,按照江南汇总上来的消息,齐政曾在苏州的文会之中夺得文魁,会不会本身就与姜猛认识?”

  楚王看着他,“本王担心的是,如果他成了孟夫子的关门弟子,会如何?”

  几个幕僚面色悚然一变。

  如果齐政成了文宗的关门弟子,那原本在文坛没有任何势力的卫王,很可能轻松便能聚拢起一大帮读书人,而且还能拥有极高的声望。

  现在的卫王,在扳倒俞家和魏家之后,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手腕,在朝堂和中京城的声望已有不俗增长;

  又因为曾经在军中历练,有些军伍之人也颇为看重他;

  若真让他再得到文坛支持,虽然每一样都不算强大,但综合起来,这卫王怕不是真的能成为殿下争夺储位之争的强劲对手。

  这一个齐王还没打败,卫王就又冒出了头。

  “殿下,齐政只是与文宗的弟子有些瓜葛,距离成为文宗的弟子还差得很远吧?”

  “不错,殿下曾经亲上周山,让孟夫子承诺会公开选拔关门弟子,这等场合,他齐政就算跟姜猛是亲兄弟,也没办法徇私吧?”

  楚王闻言,没有回答,而是轻声念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他看着面前的幕僚们,“你们觉得,能写出这些诗文的人,是没有才学的吗?”

  众人一片沉默。

  楚王抛出了一个让众人心头沉重的话题之后,眼神渐渐变得冷厉,缓缓道:“我们不知道他与姜猛到底是什么关系,但他成为孟夫子关门弟子这件事,是我们决不能接受的。”

  他深吸一口气,“既然威远侯府,跟齐政闹将上了,那就借这个机会,断了齐政的文脉之路吧。”

首节上一节156/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