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82节

  西凉睿王,李仁孝;

  名声存疑的北地第一才子,黎思源;

  蜀中才子,苏牧;

  江西神童,赵昊;

  不知名学子,王范。

  看着这跌宕起伏的蒲团争夺战终于落幕,众人在长出一口气之余,也目光炙热地看向场中,马上就要开始正戏了!

  这前戏都如此精彩了,等真刀真枪的时候,那还不得上天了啊!

  明山先生在问了三遍还有没有人下场之后,便亲口宣布,进入终选的人员确定,终选正式开始。

  旋即他看向孟夫子,“请夫子出题。”

  孟夫子颔首,扭头看着天德帝,“陛下,您既然驾临,不如此题便由您来出?”

  天德帝笑着摆手,“这是夫子你的收徒之典,朕岂能坏了规矩,到时候天下读书人可是要戳朕的脊梁骨的。”

  孟夫子客套一句,便点了点头,笑看着场中,“诸位都是一时之选,世间才俊,能齐聚在此,是老夫的荣幸。”

  “不过,老夫在此,也要提醒诸位,学问之道,非富贵之道。圣贤之心,非名利之心。要入此门,当先明此意。”

  “这第一轮,老夫出一上联,请诸位俊才,试对。”

  说完,他手一挥,已经回到了看台旁的姜猛手捧着一个卷轴走到场中。

  对面看台上,方才怼过了姜猛的学子面色一慌,连忙打听起姜猛的身份。

  一听对方乃是文宗大弟子,登时觉得天都塌了。

  姜猛缓缓展开卷轴,朗声念道:“家师所出上联为: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临古泉,喝十口白水;看,凤落梧桐梧落凤。”

  “以一盏茶为限,同样给出对仗工整之下联者,以用时最少者为胜。”

  旋即,便有早就准备好的数名小厮,将紧急誊抄好的对联,给场中七人一人一份。

  同时还用大字抄录了一张,贴在一张木板之上。

  等众人看清楚这对联,登时倒吸一口凉气。

  不愧是文宗出的题目啊!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这一句,是顶针联,每个词的末尾是下一个词的开头,合起来还是完整的意思。

  临古泉,喝十口白水。

  这一句,是拆字联。

  十口为古,白水为泉,同时餐风饮露,正合穷中作乐之意。

  看,凤落梧桐梧落凤。

  最后这一句,更是回文联。

  凤落梧桐梧落凤,正着念反着念皆可,最关键的是,它还暗合今日收徒之场景。

  收得佳徒,不正是凤落梧桐之意吗?

  而且,明明是一代文宗,却还甘愿以梧桐自比,而求凤凰来栖,这等心胸,如何不令人钦佩。

  最后,这三句话连在一起,也是一个完整的意境。

  说的是,孟夫子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渴望贤才而教之的卓越心境。

  这对联,太难了!

  辛九穗默默低着头,在脑海中思索着如何能对。

  和他一样动作的,还有无数自认通晓文墨之人,都蹙眉思量着。

  天德帝轻笑看着孟夫子,“夫子,这对联怕是要让这些学子头疼了。”

  孟夫子笑着道:“若无几分真才实学,如何能对得起陛下亲临。”

  天德帝满意地笑了笑,“那朕就拭目以待了。”

  他的目光瞥向齐政,不知道这位为大梁挽回颜面的少年,能不能续写传奇。

  “太难了!”

  “确实太难了。”

  “我勉强能对出第一句,后面根本不行。”

  “拆开来每一句我都能对上,但连在一起,真的有点太难了。”

  人群中,一声声的叹息接连响起,甚至招来了明山先生噤声的提醒。

  周坚紧张地看着齐政,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心头默念着:政哥儿,你可千万要争气啊!

  卫王、凌岳等人,都望向齐政,祈祷着这位他们阵营中的绝对天才能够再度大放异彩。

  齐政也在皱眉沉思着。

  这个对联的确很难,顶针、拆字、回文,关键还要合成一个意思。

  如果流于形式,先去从形式上去对,恐怕很难,约束不了自己的思维,容易造成三个段落脱节。

  那如果从意思上去反推呢?

  孟夫子的意思是自己求好弟子,那自己来对,应该就是求拜名师。

  名师,师徒,淡泊名利的老师,爱徒,良才,璞玉.

  他的心头猛地一动,伸手在怀中一按,摸到了那枚玉佩的形状。

  一道灵光在脑海中闪过,有了!

第222章 玉佩曝光,缘份落定

  坐在案几前,聂锋寒却没动笔,只是拧着眉头,手指在空中飞快地比划着,如同在画一个繁密的符。

  来之前,他有想过,最终的考核之题会很难。

  他也有信心,自己的才学,能够应对这些考核,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他没想到,竟然会难到这样的程度。

  对联这个东西,对他们这些人而言,既不陌生也不困难,下来琢磨一会儿,基本什么联都能对上。

  但文人雅士玩这个,玩的就是一个急智,玩的就是一个当面锣对面鼓。

  这样的上联,要在短时间内对出合适的下联,的确连他都有些为难。

  李仁孝此刻也是同样的念头,这对联虽难,但只要给他时间,他就有信心能对出很好的下联。

  可关键就是不仅时间很短,而且身边还有人虎视眈眈。

  同样都对出来了,若是水平相当,那谁用时短,谁就赢。

  这样的规则之下,有几个人能稳得住心境。

  其余如黎思源等人,存着要在终选之时一雪前耻的心思,则更是既急且慌,绞尽脑汁之余,不停祈祷着别人不要率先对上。

  当时间已经走过了小半盏茶的时间,场中数人,有伸手在面前比划,还嘴唇微动,似乎念念有辞的;有在纸上奋笔疾书,不停涂改的;也有边写边想的;但始终没有给出答案的。

  瞧见这一幕,看台上看客中,有人忍不住嘀咕道:“这题出得这么难,不会一个人都对不上来吧?”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专司打脸一般,就在他话音刚落,场中便传来一个清越的声音。

  “在下有答。”

  众人循声望去,眼中便见一袭青衫,拿起一张写好的纸,长身而立。

  姜猛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欣赏。

  不愧是我看重的人!

  而听见齐政的声音,聂锋寒和李仁孝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完了!

  居然是他!

  这第一关,输定了!

  王范也无声叹了口气,他知道,以齐兄的本事,没把握是不会开口,可一旦被他抢了先,他们就很难再追得上了。

  “嘶!这齐政这么厉害的吗?”

  “别着急,他只是率先答,又不是答得对。”

  “倒也是哈,这么短的时间,怕是想不出什么好答案。”

  这些话,落进黎思源和苏牧等人的耳中,让他们深以为然。

  在他们看来,这就和考试一样,比的不是交卷的速度,而是最后的正确率。

  他们还一点头绪都没有,他齐政怎么可能有好的答案。

  哼!跟谁不是才子一样!

  可接下来,他们就明白了,才子和才子,终究是有不同的。

  “请将答案报上。”

  姜猛的声音响起。

  齐政朗声道:“在下所对的下联是: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越重岚,历千里山风,得,珠联璧合璧联珠。”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旁伺候的刀笔吏立刻将齐政写好的答案接过,誊抄出来,递给了天德帝和孟夫子,同时抄写了一张大字版的,贴在方才孟夫子所说的上联下方。

  众人细细一看,琢磨起来。

  孟夫子所出上联: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临古泉,喝十口白水;看,凤落梧桐梧落凤。

  齐政所对的下联: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越重岚,取千里山风;得,珠联璧合璧联珠。

  从格式上看,工整对仗,这最基本的肯定没问题;

  前一句的顶针,缘字和份字,也是合格,而且意思连贯,没有问题;

  中间一句的拆字,千里为重,山风为岚,体现的是求学之苦,跨越千山万水求学,联系齐政的江南出身,也完全没问题,称得上巧思难得;

  最后一句的回文,孟夫子说若收下高徒便是求得凤凰落梧桐,齐政所言,若拜得名师便是珠联璧合,意思也合适,确实有才;

  整体看起来,齐政所对的下联,讲拜师随缘,自己跨越千山万水而来

  嘶!

  怎么感觉意思有些割裂呢?

  场下的旁观者都感觉到了,其余那些成名大儒,或者知名才子,自然也都察觉出了不对。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别的人答上来,齐政这个下联绝对是可以过关的。

  但如果别人有更好的,齐政的答案,或许就要因为这点意思上的不连贯融洽,落败了。

首节上一节182/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