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90节

  天德帝转身看向场中,“为表我大梁文治昭昭之风气,彰我大梁重视人才之举,今日场中七位贤才,每人赐【明德】御笔一支,望诸位勤奋向学,再攀高峰。”

  “今日魁首齐政,另赐京中宅邸一座。”

  说完,在一片惊呼声中,天德帝笑看着齐政,“你的诗才,朕很喜欢,往后朕有闲暇可愿入宫与朕探讨诗词?”

  齐政愣了愣,在极短的时间内非常郑重地思索了一下这个探讨诗词是不是借口之后,恭敬行礼,“草民惶恐,敢不从命。”

  天德帝笑了笑,迈步走开。

  童瑞的声音尖尖响起,“起驾!”

  天德帝动身,皇后紧随其后起身,来到孟夫子身前,柔声道:“恭喜孟夫子收得爱徒。”

  面对一国之母,孟夫子板板正正不卑不亢地回礼,皇后接着看向齐政,“你的诗文都是极好的,愿你好生听从孟夫子的教诲,传承我大梁文脉。”

  这番话四平八稳,齐政恭敬答应。

  在皇后身后的贤贵妃也一样,先恭喜了孟夫子,而后看向齐政,面露歉意,“我那儿子,性情古怪,见不得人好,齐公子多担待些。”

  齐政都听傻了,哪儿敢应承,连忙拱手,“贵妃娘娘言重了,草民对楚王殿下敬仰有加,绝无恶意。”

  “我就这么一说,齐公子姑且一听。希望下次见面,你就是小齐夫子了。”

  贤贵妃真诚一笑,迈步离去。

  齐政来不及细品心头的震惊,立刻收敛心神。

  因为宁妃娘娘来了。

  宁妃同样先与孟夫子道喜,而后看着齐政,没有恭喜,只是眼神温柔,略带怜惜和感谢地轻轻吐了三个字,“辛苦了。”

  齐政默然,郑重回礼。

  一切尽在不言中。

  待皇帝和后妃离开,其余人也开始陆续动身。

  楚王、齐王、卫王三人联袂而至,齐齐向孟夫子贺喜。

  卫王朝着齐政点了点头,千言万语,都留待回府之后再谈。

  齐王则很自来熟地搂着齐政的胳膊,亲昵地摇了摇,“好小子,可以啊!等你回城,本王亲自设宴为你道贺,一定要来啊!”

  齐政欠身道谢。

  齐王扭头,挑衅地看了楚王一眼,转身走开。

  楚王上前,十分细心地抚了抚齐政的肩膀,帮他将肩上的褶皱抚平,松了口气,轻声道:“本王确实更希望自己手下的人能成功,但既然你成了,而且还帮我大梁稳住了局面,没有让北渊和西凉的人得逞,本王此刻心中,便只剩下恭喜了。”

  对这话,齐政半个字都不信,但表面上却也是笑着拱手,“多谢楚王殿下。”

  待皇子们走后,聂锋寒和李仁孝同样一起过来。

  例行朝孟夫子行礼后,聂锋寒十分大度地看着齐政,率先开口,“本来明日就要走的,但是本王想多留两日,齐兄给个机会,我们把酒畅谈一番。”

  李仁孝微笑点头附和,“不错,齐兄给个机会。”

  齐政看着两个虽然来自异邦,身份高贵,但心性却让他颇为欣赏的同龄人,想到如今的车马,再加上身处异国,若是一别,恐怕便是一生,于是郑重点头,“明日定当亲自造访鸿胪会馆。”

  “一言为定!”

  “那我二人先不打扰齐兄了!”

  待二人交谈着离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却来到了齐政面前。

  不等他向孟夫子道喜,孟夫子却已经主动拱手,“坦夫兄。”

  行礼之后,他便主动向齐政介绍道:“这位便是大梁朝堂的压舱石,誉满天下的老太师。”

  齐政闻言连忙朝着对方行礼致意,老太师呵呵笑着将他扶起,“英雄出少年,与你一比,我等日暮西山之人,不值一提!”

  说完,他看着孟夫子,“没想到你我两个老东西,还有重逢之日。何日得空,一起去看看姜兄?”

  闻言,孟夫子面露纠结和迟疑。

  老太师笑着劝道:“我一个人,不敢去也不好去,何况咱们这个年纪,说不定哪天就没了,死之前总得再见一面吧。”

  联想到老太师这些年刻意避嫌的行径,和那位姜兄的脾气,孟夫子叹了口气,缓缓点头。

  老太师伸手一指齐政,“届时就让他陪着。”

  说完他笑看着齐政,“好小子,跟着你师父稍微学学就行,就你的文采,他够呛有资格教你。”

  孟夫子登时急眼,“诶,你这就不厚道了啊!”

  “哈哈哈,好了,出来透气也透够了,九穗,我们走!”

  看着老太师的背影,齐政朝着辛九穗微笑点头,转身又迎上了新一波的道贺之人。

  山下,当得知齐政强势夺魁,成功拜入孟夫子门下之后,新任中京府丞蒋琰欣喜若狂的同时,心头的动力和斗志也更足了。

  当整个派系都在蒸蒸日上之际,他有什么理由懈怠,有什么理由拖后腿!

  希望,永远是最好的驱动力!

  他立刻骑马巡视了一圈停车之处的各种安排和道路指引。

  不多时,便瞧见了一抹明黄飘然而出。

  天德帝坐在銮驾上,在道路两侧跪着的臣民夹道相送中,安静地路过。

  待走出一截,回头望去,只见一辆辆马车有序地从车阵中驶出,汇聚成一条长龙,远远跟在銮驾之后,完全没有之前的杂乱与拥堵。

  他微笑点头,看着宁妃,“靖儿这回的差事办得不错,你教育得好,那就再好好教教,让他随时可以入宫请安吧。”

  宁妃并未推辞,点头谢恩。

  皇后和贤妃默不作声,对这点小事,也并不在意。

  在他们的身后,楚王安静地坐在马车里,耳畔还回响着方才人们的议论纷纷。

  所有人脸上的兴奋都来自一个名字:齐政;

  所有的议论都离不开一个话题:齐政;

  所有的赞誉都给了一个人,还是齐政;

  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文脉传承、陛下赏识,官场新星,都堆叠在了一个人的肩头,那个人还是齐政。

  在脱离了周山那个环境之后,楚王渐渐冷静,脑子也渐渐清楚起来。

  他清晰地意识到,等周山的事情扩散开来,齐政的名声将踩着与他同台竞技的六个人,在孟夫子滔天声望的帮助下,在父皇言语态度的助推下,一飞冲天。

  中京,大梁,乃至包括北渊和西凉在内的整个天下,都将响起他的名字。

  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江南。

  江南势力是他的基本盘,江南学子通常入京之后,也都会在他的名声和春秋阁的拉拢下,如滚雪球一般聚拢在他身边。

  但如今,有出身江南的孟夫子,和出身江南的齐政在,这些学子还会是他的囊中之物吗?

  别忘了,他自己都曾经短视地让江南商会会长朱俊达组织了上百名江南学子送入周山。

  他在朝中的基本盘,就是江南势力的官场积累和金钱实力,和士林的名望。

  如今,孟夫子在周山上一坐,短短一个月,就让他的士林名望在无声无息中,没了这么大一块?

  他的目光一凝,望向面前的车帘,似要穿过车帘,看向前方銮驾上的那个身影。

  父皇,原来这就是你将孟夫子留在中京的用意吗?

  那么,孟夫子前来中京,是不是也是你的手笔呢?

  甚至那位晏夫子的离世,莫非也有你的推动?

  楚王的后背,渗出阵阵寒意,在这冬日,分外冻人。

第231章 青筠剖心,威远罪现

  一番迎来送往,将孟夫子和齐政折腾得够呛。

  好在孟夫子地位够高,许多自知身份不够的人,很识趣地没有上前凑趣。

  再加上有姜猛帮忙分担,好一会儿之后,也总算是将这些都应付完了。

  看着众人都已陆续离开,只留下满场狼藉,孟夫子开口道:

  “齐政,你先和你大师兄帮着扫扫尾,为师先进去歇会儿,稍后你忙完了过来找为师。”

  文会才刚结束,孟夫子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定下了师徒名分。

  没办法,就这文采,哪怕他是如今公认的文宗,也没多少底气拿捏姿态啊!

  看着孟夫子被孟青筠扶着进去,姜猛凑到齐政身旁,笑着轻轻地在他肩上捶了一拳,“小师弟,你瞒得我好苦啊!”

  齐政也是无奈,“大师兄,你也没问啊!而且我事先真不知道那就是师父。”

  “没事没事。”姜猛大气地摆了摆手,“反正现在结果是好的,哎呀,现在想想都还觉得激动,你居然真的成了我的小师弟!”

  齐政笑着道:“今后大师兄不要欺负师弟才是啊!”

  “那不会!”姜猛当即摇头,“你我师兄弟一起去欺负别人!”

  笑声之后,姜猛声音一低,“小公爷让我给你带句话。”

  看着浓眉大眼的大师兄这姿态,齐政忍不住有点想笑,但还是憋住了,“怎么了?”

  “他说,贤贵妃不论跟你说了什么千万别信,她比楚王还难缠。”

  齐政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而后挑眉,“大师兄,我也有个问题。”

  “你说。”

  “你是大师兄,那咱们还有别的同门吗?”

  姜猛的神色悄然一黯,“你应该还有个二师兄的。”

  “应该?”齐政面露诧异。

  “他死了。”

  齐政面色一变,便见姜猛朝着椅子上一靠,面露回忆。

  “他的才情比我高,祖上原是幽州的豪族出身,在后面的天下局势动荡中,斗争失败,其祖父举家南迁。但在他出生扬名,尤其是拜入师父门下之后,就让那些他家族的敌人担忧了起来,于是那些如今身在北渊的敌人,便联合大梁朝堂的人,给他设了个套,陷害他科举梦碎,肩负着家族复兴期望的他深感愧疚,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

  齐政闻言轻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姜猛转头看着他,目光灼灼,“其实你不问我,我也想跟你说这个。就你方才所言,彩云易散琉璃脆,你的才情更胜你的二师兄,你不要去做琉璃,要和我一样,做石头,耐得摔打,经得风雨。”

  齐政轻声道:“大师兄不如与我,做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的铜豌豆吧。”

  姜猛一怔,细细一品,笑着点头,“你小子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今后遇见什么事,忍不下去就学我,揍他!”

  齐政看着他,微笑道:“我觉得大师兄这样打扮一下,比之前好看,说不定很快就能找个好大嫂。”

  姜猛笑着捶了他一下,“行了,别在这儿愣着了,进去吧,师父在等你,他今天着实累着了。这儿剩下的事情,我来就是了。”

  刚好走近听见这话的明山先生嘴角一抽,那你倒是来啊!

  我欠你们门下的啊?

  齐政闻言,拱手离开,待齐政走后,姜猛低头看了看自己这难得精心打扮的一身,嘿嘿一笑。

首节上一节190/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