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到这话则是满脸惊讶地说道。
“说什么?”
“衍圣公的传承就要断了,这怎么可能,难道是你作为衍圣公这一代的家主有什么旧疾,要是这样的话,确实是可惜我大明又少了一个英杰!”
“如果只是你们家族当中有一人如此,但不会让你如此担忧,想必你们家族现在应该有不少人都要不久于人世,既然如此,朕就不能不管这件事情,就说你们家族的南方还有一个支脉,当初在蒙古人南下的时候因不甘与蒙古人同流合污才南下的!”
“果然如此,我想这人的本“七六七”事和道德还算得上是不错,你看可否让他来继承这衍圣公的位置!”.
孔家的孔义儒听到这话顿时满脸黑线。
自己的意思是想要继续获得大明风的衍圣公的爵位,否则的话他们的这一个位置实在是尴尬得近,可从来没有说他们家族的人将要不久于人世了,这都是哪跟哪。
而且他可不希望南面的那一条支脉成为主脉。
虽然都是他们孔家的人,但是内部也是有着不少的争斗的。
主麦所获得的资源和地位根本不是支脉能够想象得来的,他可不希望自己这些年来的传承毁于一旦。
孔义儒将目光看向后面的一众大臣,希望这些大臣能够站出来帮他将这件事情说清楚。
毕竟他们孔家作为这件事情的实际利益所得之人,虽然没有这一个脸面直接要官。
而这些官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个低着头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这让他心中极为疑惑,难道这些家伙也不打算支持自己了不成?随后他叹了一口气,将目光看向了孟家的孟中康。
孟中康无奈直接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并非如此,孔家一直以来都承袭着衍圣公的爵位,如今虽然我等都是这样的叫法,但是毕竟没有大明皇帝的亲自册封,与礼不合,若是孔家能够得到大明皇帝陛下的亲自册封于情于理都是极为合适的!”
“天下读书人也能够感觉到陛下的仁德到时候竟然会全力为陛下鞠躬尽瘁!”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顿时冷笑了一声,这些家伙还真的有脸说出来。
大明自从建立到现在,这些家伙好像并没有起到多少的作用。
如今哪有资格说出这样一番话。
只见这时一旁的蓝玉撇了撇嘴说道。
“我当时什么事情合着是来求官的,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却还有着当官的意当真是有些可耻!”
闻官之中众人皱了皱眉头,尤其是看着蓝玉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不管怎么样,这孔家始终是他们读书人的代表,如今当着他们这么多读书人的面说出这样一番话,这让他们的面子往什么地方放。
一位官员站了出来,愤怒地指着蓝玉说道。
“蓝玉休得放肆,孔家作为圣人家族,承担着圣人血脉的传承,更何况孔家家主仁义为先,在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册封其为衍圣公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哪有你在这一个地方胡搅蛮缠的份?”
蓝玉听到这话顿时不服了,冷哼一声说道。
“什么叫我胡搅蛮缠,这老头对于大明来说有什么贡献不成?”
“老子为了大明浴血奋战,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如今才是一个永昌侯,就凭他们凭什么是衍圣公!”
“反正老子不服!”
这时傅友德等人也跟着起哄。
“是啊,不过是仗着自己祖上有个有本事的,那都是千年前的事情了,孔家这些年来好像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倒是在蒙古人打进中原的时候,为蒙古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此话一出,顿时将武将这边的气氛给引燃了。
一众武将纷纷声讨。
孔家家主孔义儒脸色极为难看。
这些粗鄙的武夫懂得什么?竟然敢如此说话,真的不将他们圣人家族放在眼里当真是可恨。
若是放在元朝或者是放在宋朝这些一个个没有脑子的丘八们,自己想要杀死他们易如反掌.. ....
想不到如今虎落平阳被犬欺。
想到这一个地方,孔义儒咬牙切齿。
“还请陛下恕罪,当时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无非是为了保住我中原的文脉传承!”
“若是我等出了事情,那么中原的文脉传承可就断了,对于天下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所以还请陛下,莫要听信他人的谗言!”
朱元璋笑了笑。
“孔老夫子说得对,朕也觉得圣人的血脉需要传承下去,不过传承下去也未必需要血脉!”
“这样吧,不如将你们孔家的人全部都迁徙到应天府之中,我在应天府之中给你们找一个大房子,到时候你们全部都住在这一个地方,如何?”
孔义儒听到这话顿时脸色大变。
这怎么可以,他们孔家的底蕴就在山东,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他们可是掌管了许多的财富。
若是离开了山东土地,这些财富岂不是都被人给拿去了。
除了这些金银财宝之外,他们还有着许多的房产店铺以及田地。
这些东西也不是他们能够割舍的。
想到这里他心中有些担心了,别到时候衍圣公2.6的绝味没有拿出来,反而将自己整个家族给陷进去。
“还请陛下恕罪,我孔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山东地界,旁系子弟无数,若是迁移的话,又是一个极大的工程!”
“而且消耗实在是太大,我等心中极为不忍,更何况我孔家的宗庙祭祀还在山东之地,这实在是不适合迁移,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叹了一口气。
“那倒是可惜了,本来想着将孔家的宗庙社稷全部都移到这应天府,到时候咱也能够经常来看一看,如今是没有这一个机会了!”
“不过如今若是将衍圣公的爵位给孔家的话,相信朝堂上的这些为国浴血疆场的将军们绝对会不服!”
“有多大功劳便有多高的位置!”.
第一百零七章 孔义儒上谏
第一百零七章孔义儒上谏
“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们孔家为国效力等到你们的功劳积攒到一定程度时,朕便封你们衍圣公的爵位!”
孔义儒和孟中康两人脸色极为难看。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完全就是给他们留一个念想,但是这念想什么时候实现完全就是在看朱元璋的心情,若是朱元璋觉得他们的功劳始终不够的话,照样没有办法重新得到衍圣公的位置。
功劳可不是这么容易得的,要么就是征战沙场,像各位将军一样立下赫赫战功,要么就是对于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讲到这一个地方之后,孔义儒顿时想到了什么一般眼前一亮。
“陛下,臣有一个主意可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一份力量!”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有些得意,这家伙总算是上套了.
“哦,不然有此事,还不快快说来?”
24 只见这时孔义儒说道。
“老夫发现如今大明的制度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朝堂之上也有哪些蒙蔽圣听的小人!”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一片哗然,这孔义儒能够这样说话,说明这件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之后有一些意外,随后满脸不满地说道。
“孔家家主,可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可有构陷朝堂官员的嫌疑,若是说不出个子午寅卯来,这是要触犯大明律的!”
然而孔义儒心中极为自信,听自己说服了这么多的官员,更何况自己所作所为,也是为了全天下的读书人,相信他们绝对会支持自己的。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微臣自然不敢有丝毫隐瞒!”
“如今朝堂上的科举改革乃是在掘大明的根!”
“自从汉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时天下逐渐大一统,汉武大帝以此而成就霸业,汉朝也因此走向了最为鼎盛的阶段!”
“自此之后,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皆是利用儒学定鼎天下!”
“可是如今陛下却大兴百工之学与各派学术,这岂不是将学术倒退到了先秦时期!”
“各个学派之间相互争斗,难以形成合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学派所培养出来的官员道德上面或多或少有些缺失!”
“兵家之人不利于天下安定,法家之人没有礼仪道德,墨家之人循规蹈矩,且盛行游侠与国之稳定不利,纵横家的人,巧言令色,以言惑主!”
“若是真的用这种方法来选择官员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满朝文武这是此等无礼之人,天下又如何安定!”
朝堂上的官员听到孔义儒说到这话心中极为满意,说了半天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这才是和他们这些读书人真正利益相关的事情,至于之前所说的事情,完全就是孔家自己的私货。
朱元璋冷笑不已,这些家伙果然只会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以及自己身上的优点。
也难怪儒学过了这么多年,已经僵化成了现在这一个样子。
当年他之所以废除科举制度,就是因为科举所选拔上来的官员一个个除了死背书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
尤其是对地方的治理,完全就是一窍不通,本身就极为贫穷的几个地方,在他们的治理之下变得雪上加霜。
而这些人在捞钱方面确实是有本事的,一个个上任才多长时间就捞了一大笔的钱。
所以朱元璋一气之下直接废除了科举制度,莫非是韩国公李善长提出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太子朱标的全力支持,他才愿意继续重新使用这一个制度。
如今这一个制度竟然在这孔家孔义儒的眼中分文不值。
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冷笑一声,看着面前的孔义儒说道。
“既然你想说,那就多说一点,把其他的也都说一遍吧,免得最终落了什么?”
孔义儒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朱元璋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也将这剩下的话也全部都说了出来。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等级森严,正是因为这样的等级确立了世家大族以及读书人特殊的地位,这样的话,天底下的读书人以及世家大族才能够帮助陛下镇守四方!”
“这是如今读书人来基本的田地免税都无法做到,这样的话和普通的百姓又有何区别?这样又如何彰显读书人以及官员的威严?”
“长此以往下去,使得那些平民百姓对于朝廷再也没有了敬畏之心,此才是大祸之开始!”
“来请陛下,重新确立读书人之地位,并且给予读书人最为优厚的待遇,宋朝之所以兴盛,乃是因宋朝养士族二百载,最终在社稷崩塌之时,才有了文天祥,陆秀夫,等众人站了出来!”
“若是陛下能够效仿宋时,宽待天下读书人,必然会使得我大明文坛达到一个新的巅峰!”
朱元璋听到这话冷笑不已。
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重文抑武。
天底下全部都是夸夸其谈的读书人,对于武将就是玩命地压制。
可叹宋朝这么多767能征善战的武将许多没有倒在与外敌的战斗之中,全部都倒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此时他看着面前的孔义儒说道。
“孔家家主的意思是我大明的皇帝应该垂拱而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朕说得可对?”
孔义儒听到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想不到朱元璋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竟然如此迅速,他心中极为高兴。
若是能够帮助天下读书人取得这样的权利和地位,那么自己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绝对极高。
到时候在大明这一朝,他们孔家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