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71节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撇了撇嘴,满脸不屑地说道。

  “不必如此,不用我说,你觉得李善长那家伙真的在乎这些面子什么的?”

  “他要是在乎面子,也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放心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两个老家伙也绝对不会将这件事情宣扬出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方急报

  第一百一十三章北方急报

  “如果他们将这事情说出去的话,恐怕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孔家和孟家这两家的当家之人如此行为!”

  太子朱标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直接到达应天府之中,正是北方的八百里加急.

  朱元璋看着这一封战报,眉头紧皱。

  原来北方的草原各部落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之后又再次在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动乱。

  如今守在北方的宋国公冯胜正在率领兵马抵抗,并且请求再一次北伐。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战报,心中极为愤怒。

  “这些该死的鞑子,咱还没有去打他们这些人竟然先动手了,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就不能够放过他们!”

  “我决定进行再一次的北伐,让徐达去将那些家伙彻底地给灭掉!”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之后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担忧地说道。

  “可是现在朝廷并没有多少的钱财,如今韩国公所献上来的那些粮食都已经种上去了,不过想要收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那些琉璃需要卖出去也需要一些时间,所以这些事情都很头疼,户部估计也没有多少的银钱,高堂之上的百官也未必会同意!”

  一想到这些问题,朱元璋就感觉一阵头大。

  其实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钱想打仗都打不好。

  难道这一个地方后,朱元璋苦笑一声。

  “标儿,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如今蒙古鞑子在北方边境作乱,残害百姓!”

  “若是咱们不做出一些什么,边境的百姓病人流离失所!”

  “对于我大明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所以这一场仗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打!”

  “尤其是扩廓帖木儿,这家伙极为狡诈,能力非凡,如果不将他彻底地赶出去的话,咱们接下来就没有太多好日子过¨ˇ !”

  “所以我想着让徐达带兵北伐将他们彻底地赶回漠北,这样的话咱们边境会太平许多年!”

  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看来朱元璋已经认定了这一件事情。

  “既然父皇爵的应该打,那咱们就打,不过在这之前我想着是否要将那些大臣叫来一起商议一下,毕竟这件事情不是小事!”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让胡惟庸,汪广洋,杨宪,刘伯温以及六部尚书,徐达,蓝玉,李文忠等人来寻朕!”

  过了一会儿之后,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

  “算了,去一趟韩国公府,将这件事情告诉李善长,看一看李善长而来不来!”

  如今的李善长并不算是大明的官员,朱元璋也没有办法限制过甚。

  更何况对于这一个老兄弟,他心里面是亏欠的,所以也不愿意将这两人的关系搞得太僵。

  消息传到了韩国公府。

  李善长听到这话心中极为意外,没想到北方又乱了起来,不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他们这一次的北伐是失败的。

  因为扩廓帖木儿的存在,使得他们的军队损失惨重,甚至还有不少的侯爵战死。

  如果不是李文忠打了一场胜仗,最终徐达稳定住的局面,结果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

  不过事情都已经如此了,反正自己又不在朝堂之上,这些事情就交给那些人去操心。

  大不了自己提前给他们一些劝告,让他们注意一些就行了。

  驸马李祺看到李善长没有准备,有一些疑惑。

  “父亲难道真的不愿意去看一看吗?”

  李善长笑地摇了摇头。

  “我都已经从那一个位置上退下来了,还去干什么?既然咱们已经不打算在朝堂之上待着,那么就要划清界限!”

  “出一出主意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是真正要动手的事情,咱们就不需要动了!”

  “你要记住,许多的事情都是多做多错,这样的家庭没有必要做得太好,只要安安稳稳地就能够守住家业!”

  驸马李祺听到这话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

  本来以为失去了权力的李善长会因此而郁闷。

  那些都是假象,如今可以看出来,李善长确实是不想再继续奔波劳碌下去,不过这样也好,还能够在家中休息一段时间。

  此时勤政殿内,朝堂上的一众文武官员都已经聚集在了这一个地方。

  而且每一个人都是位高权重。

  众人眉头紧皱,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么多人全部都聚集在这一个地方,足以说明这件事情非比寻常。

  只见这时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人站了出来,众人纷纷行礼。

  朱元璋看着他们说道。

  “¨~ 好了,不必多礼了!”

  “今天朕将你们召集过来,是有一桩重要的事情,如今边境之地扩廓帖木儿又开始闹腾了!”

  “宋国公冯胜手中虽然有一些兵马,但是并不是特别多,无法照顾到整个防线!”

  “他已经尽力防御,但是也被他钻了空子,抢了不少的人口和财物!”

  众人听到这话之后皱了皱眉头,这扩廓帖木儿当真是阴魂不散。

  前不久徐达率军北伐刚刚将他打败,想不到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他竟然又卷土重来了。

  只见这时徐达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不将他们彻底地赶走,这家伙始终会停留在边境骚扰!”

  “咱们大明的国界线太长了,就算是进行防御,也没有办法防御到每一个地方,所以末将觉得应该(赵钱好)主动出击将他们赶回漠北!”

  曹国公李文忠和永昌侯蓝玉等人也是点了点,这样也是他们心中的想法。

  而这些文官听到了这些话之后,脸色则是非常的难看。

  他们是很讨厌发生战争的,每次发生战争都需要调集大量的钱财,各个地方的财政都会紧张,他们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就更加困难。

  当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朝堂之上文武对立,如今正是建国之初,文官的地位稍微弱势,相反,武将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

  大多数都是从战场上获得的爵位,如今这一次北上,说不定又能够诞生不少的功臣,到时候岂不是说武将的权力会更大了。

  只见这时,一名官员站了出来纲。

  “陛下,咱们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我看这一场仗还是莫要打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朝廷缺钱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朝廷缺钱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紧皱,似乎有些不太高兴。

  此时他又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户部尚书杨思义。

  “杨爱卿,你是户部尚书,对于我大明的情况了解得最清楚,你说说吧,我大明国库里面究竟能够出多少钱财!”

  杨思义皱着眉头仔细思考了一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陛下,国库里面能够动用的银钱不足十万两!”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听到这一个数字之后低着头,很显然这一个数字和他们猜测的大差不差。

  而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则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你说什么?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钱?”

  杨思义听到这话之后,苦笑一声,急忙说道。

  “陛下,这件事情实在是怪不得老臣,如今各个地方都需要钱,现在六部许多的工程已经全部都被我给取消了,但是即便是如此,还需要大量的钱财!”

  “且不说营建中都凤阳,单独河南一带的赈灾,赢钱就不少,再加上西南西北皆有战事,实在是支撑不起来!”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皱了皱眉头,仔细想一想好像也确实是如此,各个地方都需要钱。

  朱元璋听到这783些他叹了一口气看着这些大臣说道。

  “既然如此,你们可有办法解决此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多说话,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如今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如将那些山船胡子里的矿物赊给各地的世家大族,他们手中还有着不少的钱财!”

  朝堂上不少的官员沉默不语,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利。

  如果陛下真的将那些矿山之类的东西全部赊给他们那些世家大族。

  那么他们也可以趁此机会多购买一点,到时候绝对能够赚上许多钱。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紧皱,心中极为不满。

  大明开国之初,为了防止地方上的麻烦,他就将开矿之权牢牢地握在朝廷的手中。

  至于其他人没有开矿的权利,如今要将这一个权利给交出去,他心中有些不太甘心。

  虽然这么做,短时间之内可以获得钱财,但是长时间看的话,那些世家大族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利(cecg)益,而他们的利益则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朱元璋还真的不愿意如此。

  此时他面色有些阴沉,看着这些大臣说道。

  “那么难道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了吗?”

  这些大臣低着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要知道如果被罚的话,派出去的兵马绝对不少,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普通的方式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这么多的钱财。

  这时一名大臣苦笑一声说道。

  “若是没有办法的话,我们可能就只能加税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噌地一声站了起来,满脸不满。

  “你说什么,加税?”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如今我大明的百姓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若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在掘我大明的根基!”

  “你这家伙到底安的什么心思?莫不是想害我大明!”

首节上一节71/2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