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194节

安息帝国已乱,民不聊生,帝国的民众,已经对安息帝国王室失去了期望,也完全绝望。

如此,在这个时候,安息帝国的子民,他们哪里还会有什么的帝国荣誉感?还谈什么对安息帝国王室的忠诚?他们现在,但求还能够生存下去。

他们的帝国不可靠,他们的地方势力不可靠,那些凶残的匈奴人更加的可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还能如何?如果在这个时候,汉军出动,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能够触摸得到未来的美好生活,让他们感受得到在大汉的统治之下,他们的生活将会有一个能让他们感到心安的依靠。如果,再能够慢慢的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权自由,让他们活得似乎要比在安息帝国的统治之下更加的有尊严。那么,什么的国度什么的人种种族,这些都不是问题。

特别是现在这个古时代,那些什么的宗教都还处于一个萌芽的状态当中,许多的宗教思想,对这些地区的人的影响力还很有限的情况之下。他们极有可能更加的对大汉帝国归心,更加容易接受大汉的文化,从而让他们都汉化。

自然,这些都得要大汉朝廷方面慢慢的教化,要将这些异国异族人,从其自身到思想上,以后就只有对大汉帝国的感恩忠诚,让他们一切都以汉人为尊。

安息帝国的情况,孙策与关羽、张飞、郭嘉等一众留在贵霜帝国主持大局的军将及谋臣自然是一直都密切的关注着,一直都在等待着出兵占领安息帝国的战机。

罗马帝国的撤军,到那些小帝国的撤军,汉军方面都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

待这些军马都撤离了巴基斯坦防线之后,整条数千里长的巴基斯坦防线,就基本等于虚设了。

当然,这不是说,巴基斯坦防线就没有了。

其实,安息帝国王室方面,他们还是没有死心,他们原来的帝国军马,现在依然还留守在巴基斯坦防线上。

不过,充其量,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估计就还有那么百多两百万的军马。并且,这些军马,亦已经人心思乱了。根本就难以再安心留在巴基斯坦的防线上镇守。

近段时间,这些安息帝国的军马,已经陆续出现了许多的逃兵。

大多数的安息帝国的士兵,他们都是获知了自己的部族,自己的家人亲人被匈奴人所屠所灭,又或是被帝国压迫得根本就难以再活下去了的时候,他们又怎么能再安心的留在巴基斯坦防线上镇守?大多都会逃离军营,逃回家去,寻自己的亲人家人。

若非不是安息帝国境内的确已经处于水深火热当中,那些士兵逃离了军队之后,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离开了军队,他们就没有吃喝的了,尤其是那些获知自己的部族及亲人都没有了,他们如果再当逃兵,逃离了军队,那么他们还真的不知道何去何从了。如此,才还剩下不少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在巴基斯坦防线上镇守。

但纵是如此,这些留下来的安息帝国的士兵,他们也一样人心惶惶。尤其是当帝国方面的粮草补给似乎不再那么的充裕,有时候一时还送不到他们的军营的时候,那些安息帝国的士兵,还真的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如此,也导致了不少安息帝国的军马,成批成批的逃离巴基斯坦防线,在某些有异心的军将的带领之下,逃到了某些地区自立,甚至落草为寇。

当那些罗马帝国的军马以及那些小帝国的军马,在撤离帝国的时候,对帝国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劫掠,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带走之后,这些安息帝国的军马,也干起了这样的事。他们会选定一个相比较为富裕的地方,纵兵劫掠之后,便逃离了军方,逃离了巴基斯坦防线。

哪怕在这个时候,安息帝国王室还不甘心,不停的派出钦差大臣赶到巴基斯坦防线督军,并且,给予许多的承诺,甚至为了安稳巴基斯坦防线的帝国军兵,也的确运送了不少物资前来犒赏军马。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能阻止得了安息帝国的军心的涣散。

说到底,就是安息帝国王室方面,已经失去了民心。

要知道,他们这些年拼命从民间征召的军士,其实就是他们帝国的普通平民。这些普通平民,都是有家有室的人,来自于安息帝国各地,各个部族。

他们之所以顺应安息帝国的征召,那是为了保家卫国。可是,现在家都没有了,这个国,也都不知道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那么他们保什么家?卫什么的国?

他们留在巴基斯坦防线,又再有什么的意义?

基于安息帝国的情况,汉军方面,认为已经是时候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了。

汉军要向安息帝国发动进攻,其实也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战前准备了。

毕竟,汉军一直都有着近两百万的军马留守在印度河防线上。并且,也一直有屯积着不少的物资。另外,由原来孙策所部的数十上百万的江东军所组建的水军,也早已经整编好投入使用了,已经担当着一些重要的运输任务。还有就是,由周瑜、凌操、黄盖等返回江东所新建的水军,亦早已经成军,同样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所以,现在大汉帝国方面的水路运输力已经相当的强大。不久前,因为帝国盟军方面主动向汉军出击了一次之后,孙策也请甘宁调来了大量的水军于印度河上。

如此,这个说要进攻,其实就是一声令下的事。只要孙策、关羽、郭嘉等军将谋臣一声令下,汉军的大军马上就可以乘坐水军的战船渡河,正式向安息帝国发动进攻。

不过,汉军暂时也并没有一下子就全线出击。因为唯一需要准备的,其实就是对地方治理的文官方面。

毕竟,大汉对于所攻夺下来的地区,是以治理为主。所以,绝对离不过大汉的官员的治理。

所以,对于这一场与安息帝国的战争来说,汉军其实也就只是起到了一个镇慑的作用,真正派得上大用场的,就是大汉的文官。

但要知道,对地方的治理,不可能像军队的那样,说要调走马上就可以要调走。并且,对于文官的培养,也肯定不能跟培养军士相比的。

一般的士兵,入伍之后,对他们整训两三个月,他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但是,一个文官,培训三个月,绝对成不了一个好官。

每一个文官,不仅要对大汉帝国忠诚,还要精通处理地方的各种政务事。这些政务,包括的方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经济、文化、政治每一个方面的都有所涉及。

有时候,看似说的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对于汉军所攻占的某一个地区,只要汉军攻打了下来,那么文官就得要马上跟进,并要马上开展对这些地方的管治工作。

这些工作,是很繁重又繁忙的。人手不够,可能就会把工作搞得一团糟。再加上,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这还得要派上翻译陪同。

对于攻占的地区,为了实行更有效的管治。除了汉军要对这些地区实行了有效的军事控制之外,所派出的文官,他们第一时间就得要先解决汉军所攻占地区的那些民众的衣食住行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得要动用大量的人手来运送物资,尤其是粮食。

同时,为了能让汉军可以向下一个目标进军,这些汉军也不可能永远的留在一地协助那些文官治理这些地方的。因此,对所占据地区的那些民众进行户籍登记是必须的。

只有搞好了这些名册,文官才能够对汉军所攻占的地方了如指掌,以后才不会担忧这些异族人会造反作乱。

而单单是这两项工作,就得要花费大量的人手来处理好。

搞好这些之后,也才有可能对地区的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包括了土地资源等等。

而做好了这些,却是大汉对所攻取的地区的统治的开始。接下来,对那些异族人的改造,如何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汉人的文化,如何让他们在官府的引导之下,开展生产运动等等。

这些,也得要不少人手,并且还得要各方面都有所涉及的人才才能够搞得好的。

待到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使得这些地区的民众对大汉朝廷及直接管治他们的官府有了一定的认同归属感之后,确保这些地区的民众不会再反抗官府的命令,不会再反抗或是敌视汉人之后,如此,才有可能将这些有能力治理好这些地方的文官给调走。但是,在调走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许多的工作要交待其接手的官员,要确保好不容易顺理好的地区不会再发生不利于大汉的事件。

其实也就是说,在治理某个刚夺取的地区的过程当中,作为主治这个地区的官员,在治理的同时,还得要培养人才,好让他被调走之后,还有人能够接手,继续对这些地方的发展进行引导治理。

现在,要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了。那么,这些年在印度地区治理地方的那些官府官员,在这个时候,就得要抽调出来,派他们到安息帝国去治理安息帝国的地区。

而抽调这些文官,自然不可能说命令一到,他们丢下手上的工作就走,这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这就得要时间来交接准备了。

经过商议讨论,孙策与关羽、郭嘉等就决定先派出两路军马向安息帝国发起进攻。

这两路军马,主要是先夺取与印度大州相近的一些主要大城镇。

毕竟,要治理好若大的安息帝国,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治理得好的。这些年来,安息帝国对其帝国的民众的宣传,肯定已经将汉军宣扬成跟匈奴人差不多可怕的了。

想要扭转安息帝国的民众对大汉帝国的印象,还得需要一定的时间。

首节上一节1194/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