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第1332节

“现在城内只有三千驻军,分散各处维持治安,我麾下其余的部队,一半驻扎在距津州城十里的野三关,另一部已经开赴与刑州交界的利川。”宿迁道。

“这些事儿我们待会再说。”江上燕笑道:“我的军队就不进城了,免得把城里搞得乌烟彰气的,不过我来得急,这补给方面,你可得多多操心。”

“这自然是没得说。”宿迁伸手招了招,一边的彭琰立刻颠颠地跑了过来。

“大明监察院麾下振武校尉彭琰见过江将军。”嘴里抱着军职,彭琰却仍是习惯性地将腰弯得几乎与地面平行。

江上燕并不了解彭琰,本来听到此人自报家门乃是大明武官,还挺高兴,但一见此人作派,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彭琰的身上,怎么也看不出大明军人该有的风范来。

宿迁拍着江上燕的肩道:“他就这个德性,不用理他,不过此人是津州最大的粮食,你的军队驻扎津州之时,所有的补给便由他来负责。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好,我的军队先扎营,军务我们进城再说。”江上燕点了点头,伸手招来一名将领,低声吩咐了几句,那将领立刻转身而去,片刻之后,身后的骑兵便忙碌了起来。

驼马身上载着的物品被纷纷卸了下来,一根根的铁桩打下去,片刻之间,便在津州城外拉起了一道警戒线,在线内,一个营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立了起来。

将军行辕之内,宿迁哗拉一声拉开了墙上的帷布,一副巨大的地图出现在了江上燕的面前。

“津州就不用了,现在已经在我的绝对掌握之中,原本的地方郡兵,已经被勒令放下武器,解散回家,这些人都是本地人,给足了遣散银子,一个个欢天喜地地走了,不回出乱子。”宿迁的手在津州之上划了一个圈子。“刑州现在已经空了,楚国在整个刑州的统治已经彻底散了架,能跑的都跑了,现在的刑州,很乱,乱得一团糟。我们在刑州,大麻烦不会有,但小麻烦会不断。”

“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说说看?”江上燕道。

“马向东搞得那个绝户计,想来你也知道了,刑州,也在掳掠之列,不过呢,在刑州,他们弄得人少,更多的是抢掠粮食以及物资,现在哪里用饿殍遍地来形容也不为过。要不是现在是春上,万物复苏,地里,山上,还能找到不少的吃的,只怕饿死的人会更多。”宿迁道。

“你该派出人手去接管哪里,如果带着粮食去,效果会更好。”江上燕皱眉道,这样的情况,早前在江南也碰到过,但只要粮食充足,当地的情况便很快能稳定下来。

“我这样干了,效果不太好。”宿迁摊了摊手,“要不然我的一万大军就不会停留在利川裹足不前了。”

“为什么?”江上燕道。

“刑州现在情况比较复杂,从去年楚国朝廷开始实施抢掠方案之后,布置在相州的大军,便开始动手了,出动的主要是火凤军,清一水的骑兵,一直到现在,这些骑兵仍然在刑州游戈,用孙承龙的话来说,叫就地取食,以减轻相州的粮食压力。我派出去的小股部队,去了之后,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火凤军还停留在刑州?”江上燕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老江,不要小看火凤军。”宿迁提醒道。

“我自然不会小看他们。”江上燕呵呵笑道:“我只是很兴奋能与他们交手。”

“他们现在就是一头头饿狼,凶悍得紧,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抓到他们的影子。我的军队被困在利川,就是因为不敢分兵,亦不敢深入。”

“他们我来对付。”江上燕笑道:“我负责将他们赶出刑州,要是他们不走与我硬干上一声,那就更好了。”

“除了这些火凤军的游骑部队外,剩下的便是刑州的地方豪族了。”宿迁道:“这些地方豪族都拥有自己的武装,现在刑州兵荒马乱,他们倒是借机壮大了,筑墙挖垒蓄兵,他们现在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火凤军抢到他们头上,他们也打,但我的人去了,他们也打。很是不好对付。”

江上燕咧开了嘴巴笑道:“宿将军,你太小心了,我们陛下,最不喜欢的就是所谓的豪族了,这些人占据着大量土地,靠着在乡土之上的威望胁迫朝廷,对这样的家伙,就不能抱什么希望,直接干死他们。”

“他们裹协了太多的百姓乡民。”宿迁低声道:“我担心杀戮过甚。”

“拿起了武器的就不再是百姓了。”江上燕沉声道。“先打后抚,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平定刑州,然后好全心全意地对付相州,那才是一块硬骨头。孙承龙是打定了主意要在相州与我们死嗑的,时间越长,他就会经营得越难打。我可不希望陛下抵达刑州的时候,刑州还兵荒马乱的。”

宿迁点了点头:“既然这是大明已经制定好的策略,那么火凤军的游骑你来对付,那些地方豪强武装,我来收拾。”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与虎谋皮

楚国朝廷上下认为凭自己现在的实力完全无法与明国在更广阔的战场之上进行交锋,唯有收缩战线,在有限的空间里屯集更为厚实的力量来进行一场纯防御作战,以期能无限期的拉长作战时间从而期待外界的变化,说白了就是指望着齐人能出手干涉。

这个希望虽然渺茫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如果他们能在明军的打击之下支撑一个两三年,或者能在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之中在某一个方向之上击败明军,使得明人遭遇到重大损失,齐人的确是有可能出手的。毕竟削弱明人也是齐国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这样的事情是有先例的。楚国先皇闵威登基初期,政局动荡,齐国乘机来犯,也曾一度打得楚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但闵威在那个时候御驾亲征,以程务本,安如海等人为将,杨一和在后部揽后勤,硬生生地将这一场战役打成了一团浆糊,结果秦越一看这正是捡桃子的大好时机,立马出兵,由李挚以及洛宽(洛一水的父亲)统率大军向齐国发起猛攻,齐国多线作战,吃了大亏之后不得不收兵息战。

现在闵若英也想重复先人旧事。只不过他的筹码比起他的父亲要更小一些罢了。闵威时期,不论是程务本,郭九龄,安如海还是杨一和,都是一代人杰,而现在他手里可用得人才实在是少得可怜。

收缩兵力到相州,均州,文州及上京城一带,已是现在闵若英的极限了。五十万大军说多的确是很多,比起打过来的明军人数要多得多,但论起精锐程度和战斗力,那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在战场之上,一个百战猛士与一个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既然战斗力比不上人家,便只能收缩战线靠厚度来堆砌强度了。

刑州便是在这样的策略之下被放弃的。

朝廷在这里的官吏逃之夭夭,刑州立时便陷入到了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之下,本来如果仅仅是楚国官吏跑了,在城市之中很有可能会引起混乱,而在乡野受到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皇权不下乡的这种事情,在楚国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统治乡野的,是那些地方豪族,有没有官府,影响其实并不大。但朝廷在放弃刑州之后在刑州实行的劫掠,就彻底的将刑州推到了混乱的极致。

善良的人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之下是活不下去的,他们基本上只有一个下场,要么被饿死,要么被人杀死。只有穷凶极恶的家伙才能在这场劫难之中生存下来,所谓枭雄,一般情况下都是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强盗,土匪,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这个地面上的主人,肆无忌惮地横行于刑州,与火凤军的游骑对抗他们自然是不肯干的,但欺负良善人家,自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刑州一些有着远大志向的豪门大族中的英雄人物便适时地站了出来,组织乡民自保,一边抵抗火凤军的劫掠,一边逮着机会便或痛打,或收编这些土匪队伍,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刑州便形成了数个地方豪族武装集团。

说他们是集团是有些抬举他们了,至少在宿迁等人看来,他们顶多算是一些武装农民。唯一让宿迁有些碍手碍脚的是,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批的本地百姓,考虑到将来要在本地进行统治,杀戮过甚的话,担心起到反作用。

秦风当然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当他的大军抵达津州之后就不动弹了,而进入刑州的是宿迁的两万西军和江上燕的一万骑兵。

骑兵是用来驱赶火凤军游骑的,而宿迁的两万西军则是用来平推那些地方豪族的。

将领们先将他们打趴下来,然后皇帝再过来施恩抚恤。这自然是统治者们收归人心的不二法门。那些被杀怕了,杀痛了的人,只会在心中痛骂那些屠夫将军,却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人为什么敢这样干。

秦风知道刑州这些地方豪族想干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刑州,在江上燕和周济云指挥下的大军碰上的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因为刑州还是平原地区,基本上处于无险可守的地带,而在江周所部前进的道路之上,地形地貌可就复杂多了,有太多的人想从这一场盛宴之中捞取到好处。或者在这些人看来,改朝换代,灭国之战这样的大的历史事件之中,正是他们获得好处的大好时机。

不过他们显然不太了解大明的一贯政策。

大明帝国从根子上就厌恶这种地方豪族。大族在明国有吗?当然有,不过都是经商致富,这些人现在的命根儿被大明朝廷牢牢地握在手中,真敢有什么想法的话,把他们连根拔起都不需要惊动皇帝,地方之上一负责刑名的官员就可以这么干。纵然现在这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迫切性,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的这一希望将会是漫长的一条道路。

大明不给那些地方豪族掌握土地,乡民的机会,土地分散到各家各户,严禁土地的兼并,就是要打散地方上的抱团行为,皇权不下乡在大明是根本行不通的,一项政令从越京城的最高机构签署下来,用不了多少天,大明连那些犄角旮旯偏僻得不得的了村庄里都会贴上这样的公文,将朝廷的政令传达到每个人的头脑里。

不识字?不要紧,大明礼部尚书萧华萧老大人这些年来就没干别的,基本上就在为他的村村有学堂,家家有读书人而奋斗着,这个目标不是想培养精英,准确地来说,就是一个最低级的扫盲而已。现在的萧老大人秉承着广种薄收的念头,大面积的洒下种子,总是会有人尖儿冒出来的。

大人或者不识字的多,但孩童不识字的在大明特别是大明本土可就真不多了。这种扫盲的好处,就是能让最底层的百姓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国家对他们的基本政策。

大明所有的策略,到最后都是指向一个目标,高度的中央集权,让地方上根本没有与中央讨价还价的本钱。

现在像刑州地方豪族这样干,完全就是不了解大明的基本政策,他们基于对待楚国朝廷的经验,期盼在明国的统治之下仍然能获得像以前那般一样的特权,这个想法儿从根儿上就错了。

所有人都知道明国灭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总是有那些一些人,想在这样的一场大变革中捞到足够的好处,至少也要维持住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在秦风看来,要是他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大明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对付这种人,大明直接简单而又粗暴,只有两个字,消灭。如果不趁着这个时间段利索地干掉这些不稳定因素,等到大明官吏真正进入到了这个地方开始统治的时候,那就不方便下手了,这会给以后的施政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干掉这些豪族,然后将他们的田产,房屋,粮食分给最底层的百姓,那些人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的大屠杀而感念分给他们东西的这些人的好处,这样的事情,大明已经干得驾轻就熟了。无论是当初在大明本土,还是后来在西地,大明就是这样干的。

首节上一节1332/176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