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会面,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辞别会面而已。
当然,老蒋还是很好奇。
想问一问陶德曼,为什么就这么想让杜剑南和他的飞行队去一次欧洲。
为此不惜用15架bf-109,3架he-111。
超过70万美元的战机来换取?
虽然陶德曼也提出了要求,这18架战机不得给苏方获取技术参数,老蒋也亲口同意。
可这事儿,真要是拿德国最新的bf-109来换伊型机。
估计1换10,莫斯科都愿意。
“难道只是因为杜剑南的战绩,还是有着别的我忽略的地方?”
老蒋不禁想得一头雾水,头疼。
“花园口那里有没有消息传来,今天就是第3天了?”
老蒋问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倒不是十分的着急。
因为在昨天夜里程潜,薛岳,商震,胡宗南,分别来了电报,郑州,开封,一带正在下暴雨。
有了这场雨,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至少要延迟两三天的西进时间。
这要是再挖不开黄河大堤,那才真成了天大的笑话!
“委座,商震今早来了电报,郑州大雨一直在下,黄河水面在涨,赵口决口的水流量也在加大;现在商震,陈慰儒,罗震,都在花园口,预计今日可以完成决堤放水。”
听了林蔚的汇报,老蒋没有做声。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只需要结果,不讲过程。
8点30分,陶德曼以着一个德国佬的严谨,准时出现自听松庐大门前。
会见。
一些场面上的废话。
双方热情的说了一会儿话,感觉到了‘端茶送客’的时候。
“真没有想到,杜队长居然能够让贵国愿意花出如此慷慨的援助我中国抗日。”
老蒋似乎很随意的抛出了他的疑问。
陶德曼这个61岁的小老头,对于在去年被48岁的近卫文麿,38岁的裕仁,联手涮了一道,一直耿耿于怀。
这时他听了老蒋的询问,微微迟疑了一下,觉得这件事情以后就是保密得再好,杜剑南回国以后,老蒋还是会知道。
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
至于老蒋能不能抓住这个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用的机会,搅出一些中日德的关系变局。
啊这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情了。
第六百五十一章 云雨线
于是,身为一个谎话连篇的外交官的陶德曼,在离开中国之际,难得的说了几句他所知道的实话。
“您也知道,我们的领袖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文学爱好者,杜少校的文章引起了领袖的兴趣,想要和他进行一次文学上面的交流。”
陶德曼说得既清晰又明了,说完就去欣赏老蒋,宋秘书长,林蔚,几人呆滞的表情。
要知道当时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的电报发到陶德曼手里,他也是这种匪夷所思的表情。
“我的上帝,原来是文学,居然不是因为击落了多少的战机!”
宋秘书长优雅的惊呼。
“幼稚!”
陶德曼心里瘪瘪嘴,尽量隐藏着心里面的蔑视。
两个远东国家的猴子在天上打架,就是打下来再多的飞机,打得再热闹。
傲慢的欧洲人都不会认真的去看一眼。
况且不是听说了么,这个9大队虽然有着自己的犀利之处,然而主要还是投机取巧的打仗。
其实主要战绩都是苏军打出来的。
所谓的‘亚洲最强战队’,不过是中国政府为了激励国民,制造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已。
——
“嗡——”
在1.5千米高空,澄澈的蓝天白云之下,9360经过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飞行。
飞越了大别山脉,固始,淮河,淮滨。
到达了阜阳上空。
在视野里,广博的黄淮平原上面,铺满了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海。
其间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斑斓。
那是村民集聚的村庄,或者灌溉的池塘湖泊。
在这个时候,麦草可是精贵的好东西。
可以烧火做饭,可以喂牛喂驴,可以铺床烧炕,可以盖屋搭棚。
没有人像后世那样,在田地里面随意堆积,放火把这些麦草白白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