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211节

在海军完蛋后,狭夷皇国凭什么占领与控制那球港?

别说只是一支轻装步兵部队,哪怕是一支重装部队,海运断绝后,在孤悬海外的岛上也只能坐以待毙。

此外,周涌涛觉得,运输船队未必会去那球港。

没有舰队撑腰,去了又能干什么?

在根本上,他们三个都没有把运输船队当回事,就算那是运兵船,最多也就能够算成军辅船。

什么意思?

在计算战功的时候,民船属于第三类目标,军辅船是第二类,军舰才是第一类。

平心而论,这种跟舰队全体官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就算是白止战也肯定要三思而后行。

从基层爬起来,白止战对功劳是非常敏感。

到他现在这个级别,功劳显得不那么重要,或许能做到清高,可是对那些追随他的官兵来说,就没这么简单了。

不要忘了,周涌涛还只是一名少尉呢。

就算获得了白止战的器重与赏识,他也需要用战功充实个人履历,而且战功是获得晋升的硬条件。

连周荣涛都是如此,其他官兵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为自己捞点战功,算不上假公济私。

其实,在上次大战之前,帝国海军甚至没有禁止官兵在战场上获取战利品,还对战利品的归属权做了明确规定。允许与鼓励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取战利品,也就是为了鼓舞官兵的斗志与士气。

保证官兵都能获得晋升机会,跟允许获取战利品有着类似的意义。

只是这次,白止战没有退让。

在联系了卫军,确认四艘重巡洋舰都完好无损,有把握阻击四艘敌舰,以及四艘轻巡洋舰已经在向敌舰的后方迂回,白止战没再耽搁,让李云翔按原计划做安排,在摆脱敌舰之后就让攻击机群出发。

没错,就是去攻击运输船队。

随后,白止战联系了驱逐舰分队,让六艘驱逐舰听卫军指挥,协助巡洋舰分队围歼四艘敌舰。

为了让李云翔等人放心,白止战答应,会在条件成熟后做出安排。

简单的说,打击了运输船队,舰载机返航之后,如果四艘重巡洋舰还没被击沉,就安排舰载机去投弹轰炸。

在此,白止战采纳李铭博的建议,给莲花军港航空站的朱华圣与申普发了电报。

立即出发,飞来跟第三航空特混舰队汇合。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李铭博没提出来,白止战也会做这样的安排。

不要忘了,第二主力战队还没完蛋呢,而且之前跟随第一主力战队的第四巡洋舰战队也还在活动。哪怕不考虑截击第二主力战队,也应该考虑跟第四巡洋舰战队遭遇,且发生战斗的可能性。

白止战做完这些安排的时候,已经快到八点了。

外面的飞行甲板上,航空勤务人员正在忙着做准备,让十多架已经装上弹药与燃油的战斗机准备升空。

发起攻击?

还早得很。

现在要让剩下的战斗机升空,能在八点半之前忙完,并且为执行攻击任务的鱼雷机与轰炸机做准备就很不错了。

第178章 以卵击石

侦察机的报告没错,一大波96式陆攻从北面飞来。

八点刚过,也就是在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全部升空后,率先出发的八架“台风”在舰队北面大约一百五十千米处,遭遇了陆攻机群。按领队长机报告,敌机肯定超过五十架,恐怕有百架之多。

竟然派来了这么多的轰炸机!

狭夷海军还真是看得起第三航空特混舰队。

从数量看,不但动用了部署在狭夷本土西部的陆攻机群,恐怕还出动了部署在中部与东部的机群。

不要看96式陆攻的载弹量不怎么样,航程却大得吓人。

有巨大的航程是狭夷海军作战飞机的一大特色,97舰攻、99舰爆、零战与96式陆攻皆概莫能外。

经过十多分钟激战,战斗机击落了大约二十架敌机,自身损失了三架,另外五架战斗机在弹药耗尽后退出战斗。

领队的飞行员目视观察认定,还有大约八十架敌机。

这些轰炸机分成了前后两个编队。

前方机群的飞行高度低一些,速度也要慢一些,规避的时候显得较为笨拙,怀疑携带的航空鱼雷。

后方飞得更高的那些轰炸机,携带的很可能是航空炸弹。

因为96式陆攻没办法俯冲投弹,且航空鱼雷对战舰的威胁更大,所以第一批战斗机重点拦截了前方机群。

报告交战情况的时候,领队长机飞行员还专门提到,除了重点拦截前方的机群,还需要分一部分战斗机去拦截后方的机群,逼迫高飞的轰炸机在到达舰队上空前丢掉炸弹,或者是转向规避。

这个时候,“武州”号与“昌州”号发来警报,防空雷达已经探测到敌机机群。

几分钟后,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在舰队北面约八十千米处,跟敌机机群遭遇。

按照李云翔的安排,三分之二的战斗机负责拦截前方低飞的机群,另外三分之一的战斗机冲击后方高飞的机群。

虽然在之前的几场战斗当中,立下大功的主要是俯冲轰炸机,而在战前受到高度重视的鱼雷攻击机反到没有多么出彩的表现,但是96式陆攻并不是俯冲轰炸机,没有俯冲投弹的本事。

水平投弹轰炸?

因为命中率没办法保证,所以在对付战舰这类能够高速移动的目标时,一般不会采用水平投弹的轰炸战术。

如果只能水平投弹,得尽可能的降低投弹高度。

低空水平投弹,对付那些防空火力没有得到加强的老式战列舰没问题,而用来对付新锐战舰,那就是找死。

首节上一节211/135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