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帝国战略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并不低,但是弹仓的容积相对较小,特别是长度受到严格限制。
正是如此,就需要严格的限制空射巡航导弹的长度,至少能塞进弹仓。
就算能够在外部挂点上携带导弹,在设计阶段,也必须考虑弹仓尺寸,按照内载的标准限制尺寸。
其实,海军也深受影响。
“攻5”在设计的时候,要求作战半径必须超过2000千米,而实际在挂上了3具大型副油箱之后能够达到2500千米。只是后期改进型,因为空重增加了不少,加上内部油箱受电子设备挤压,作战半径反而缩短了几百千米。可即便如此,“攻5”也具有不低于2000千米的最大作战半径。
这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要说的话,即便是在现役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当中,都没有几种具备20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
此外,“战9b”在挂上2具大型副油箱后,有高达1500千米的截击作战半径。
按海军的战术要求,“战9”得在必要的时候为轰炸机护航,因此需要大航程,以及足够的作战半径。
反到是用来替代轻型攻击机的“战12”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控制价格,不得不降低性能指标,把作战半径缩短到1200千米,由此成为进入2马赫时代之后,帝国海军装备的作战半径最短的舰载战斗机。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一向都非常重视伙伴加油技术。
其实,这也是海军迟迟不肯让“攻5”退役的关键所在。
在挂上4具大型副油箱,以及1具伙伴加油吊舱后,“攻5”能飞到1000千米外为3架战斗机各补充3吨燃油,确保这些战斗机能以巡航速度飞回舰队,或者把作战半径延伸500千米。
这种能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而且现在没办法替代。
帝国海军一直强调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其实就是希望把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远海,在离陆地尽可能远的地方作战。
虽然帝国海军没有指望通过距离避免危险,但是离得远一点,那么受到的威胁就肯定小一点,而且在遭到攻击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防御,也就有更大的把握顶住即将到来的攻击。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同样重视巡航导弹,并且努力提高各种战斗舰艇搭载巡航导弹能力的关键原因。
当巡航导弹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甚至是2000千米的时候,就能替代舰载机,承担一部分战略打击任务。因为不存在损失飞行员的问题,所以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指挥官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往往会动用巡航导弹去打击敌人的战略目标,以降低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损失。
在巡洋舰与驱逐舰,帝国海军已经开始普及能够发射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此外,在下一代大型攻击潜艇上,帝国海军也明确要求,搭载30枚巡航导弹,不能影响正常的作战行动。简单说,大型攻击潜艇也要通过搭载与使用巡航导弹,承担一部分对地打击任务。
当然,在帝国海军看来,巡航导弹的射程依然远远不够。
在发展巡航导弹的时候,海空两军才搞得不欢而散。海军希望通过增加尺寸的方式,装载更多的燃料,在保证其他指标,比如弹头重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尽量的提高射程,哪怕导弹大一些与重一些都能接受。
在海军的规划当中,下一代巡航导弹的射程至少都要达到2500千米,确保搭载平台能远离危险海域。
此外就是,最好把弹头提高到1000千克,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也就是达到750千克,从而能采用像子母弹、钻地弹头等特种弹头,提高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与战场适用性。
其实,在针对纽兰共和国的所有战略计划当中,巡航导弹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为距离纽兰本土实在是太远了,而且从北夕落洋撤离之后,在纽兰本土附近再也没有帝国军队的立足点,所以不管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海军的战舰,都主要依靠巡航导弹打击纽兰本土。
这样一来,战略打击的成本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如果当大规模消耗弹药使用,那么巡航导弹的价格根本就没办法承受,可以说是一种贵得根本就用不起的弹药。
特别是在和平时期!
因为采购数量不会太多,而且高技术武器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落后,也就不可能大批量的储备,所以巡航导弹的造价根本降不下来,也不可能通过扩大采购数量来降低单价。
关键就是储存周期。
虽然在理论上,任何一种弹药都能储存数十年,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今天,没有一种高科技装备能够保证在10年之后,依然足够的先进,不会被更先进的武器淘汰。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像巡航导弹这类精确弹药,基本上是用多少采购多少。
不说别的,帝国的两种巡航导弹,即“画戟”与“蛇矛”都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也即将进入到量产阶段。
可见,要用巡航导弹来完成战略轰炸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反复的强调,在面对纽兰共和国的时候,任何速胜的想法都会导致惨败。
当然,在此基础上,丁镇南还提出了一套新的军事学说。
从当前局面看,准确说以帝国在过去3年做的准备,根本不要指望通过几场决定性战役来击败纽兰共和国。
要说的话,任何往这个方向上进行的努力,都非常危险!
白华伟来找丁镇南,就是要谈这件事。
其实,白华伟不是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只是依然抱有那么一点点幻想,或者说觉得应该尝试一番。
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来此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两人聊了半个小时,主要是运输机早就做好了起飞准备,地勤人员两次打电话来询问何时能起飞。
毕竟,这里是军事基地,随时有军机起降,总不能让运输机一直停在跑道旁吧。
当然,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足够让白华伟回心转意。
在地勤部门第三次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丁镇南驾车把白华伟送了过去,并且目送他搭乘的运输机升空。
要说的话,丁镇南还真有点担心。
白华伟的能力肯定没有问题,他的问题是压力太大。
在外人的眼里,他是“海军战神”白止战的小儿子,而且是几个兄弟当中,最有可能继承父亲衣钵的一个。
生活在父亲光环下,不可能没有压力!
如果无法放下压力,白华伟很难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甚至有可能在战场上犯下严重错误。
这一点跟当初的刘向真非常相似。
只是,丁镇南帮不了他。
丁镇南能做的,也就是打即将开始的地面战争,尽可能降低对后勤保障的压力,从而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东望洋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