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还是……
b17这款被称为“空堡垒”的轰炸机本身有强大的火力,它全身装有10到13挺机枪,再加皮糙肉厚,德军战机往往很难将其打下来。
这其尤其是后者,b17被称作“空堡垒”是有原因的,其有一架最著名的“孟菲斯美女号”,执行过25次飞越德境轰炸的任务,期间换了9个发动机、两侧主翼、两个垂尾、两侧主轮及其他更多部件……几乎把全身都换了个遍还可以在天飞继续执行任务。
另一方面,伦敦距离柏林只有一千公里,而b17的航程却有2979公里,也足够一个往返。
“如果美国人以英国为b17基地,可以轰炸德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康拉德说:“这其不仅包括柏林,还有法兰克福等工业城市,我们的后勤及军工将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事实,b17的轰炸机是德国在后期会如此快速的溃败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英美共出动400万架次飞机,以损失1%的代价,对德国控制的欧洲大陆投弹270万吨,摧毁德国作战飞机5.5万架,造成德国100万居民死亡,750万人无家可归,德国的战争机器严重失血,公路运输瘫痪90%。
而这些b17轰炸机甚至相当一部份都不需要战机护航。
秦川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前线几乎忘了来自身后或者也可以说是英、美方向的危险……如果说苏联的问题通过谋略、计策可以改变的话,来自英、美方向的威胁则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它是科技及工业规模的差距。
秦川皱着眉头说道:“所以我们需要一款截击机?”
“是的!”康拉德回答:“这截击机应该能高速达到万米以的高空,它不需要很长的滞空时间,但却能将庞大的b17击落。另外还要有一个要求,那是廉价,而且能大量生产!”
康拉德说的没错,因为英、美军出动的这些轰炸机群的数量可能会很庞大……通常一次都是三百架左右,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截击机,根本不足以有效的实施拦截。
秦川脑海里自然而然的闪现出163,它的确都满足这些要求。
但秦川还是否定了这个方案:“像我说的,这个方法行不通!”
之所以秦川这么肯定,是因为历史的德国将163投入实战了,但却没有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不仅没有收到效果反而还造成了大量飞行员的伤亡。
“那想想其它办法!”汉娜说:“想想这会造成的后果,在我们与苏联人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准备大量的轰炸机,有一天,等他们认为时机成熟了,他们会对德国实施大规模的轰炸……如果不能阻止他们,现在取得的所有胜利都是空的,因为将来我们还会失去它们!”
汉娜说得对,对德国工业的大规模轰炸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英、美从一开始已经胜券在握了,确切的说是美国。
它们之所以等到现在还没动手,只是希望德国和苏联拼得两败俱伤。
第六百三十章 ME163
可是秦川又能做什么呢?
帮助德国研发更先进的战机?
秦川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是科学家,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是些跨时代的认知,但这些认知并不能帮助德国研发出能升到更高空作战的战机。
事实,德国此时已经在研制喷气式战斗机了,那是262,只不过这款飞机的战机型需要1944年才投入实战,但那时已经太迟了,在262批量生产前盟军b17的轰炸对德军的工业及政治、经济已经造成了相当惨重的打击。
秦川在这262的研发方面无法给那些科学家什么建议……秦川在这方面是外行。
用v1导弹反制?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v1导弹的确可以打到伦敦甚至对英国机场构成威胁,但是……要封锁机场却并不现实,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v1导弹精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机场这东西可以随炸随修,在英、美的机械化装备下,算把机场炸了个遍也只需要几小时能复原并让b17起飞。
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v1导弹都是不够的。
秦川苦恼的将自己的脸埋在了手掌里……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有可能是无用功,自己最后还是无法避免在溃败成为一条被殃及的池鱼。
“这是个难题,弗里克!”汉娜在秦川耳边安慰道:“而且我们还有时间,不必急于一时!”
“我的想法……”康拉德说:“是继续163计划,算有少校所说的缺点,但我们总得试一试不是吗?”
秦川没有回答。
事实,秦川甚至都没有听到康拉德在说什么,他已陷入自己的思考。
想着想着,秦川觉得事情有些不对……难道这b17是无敌的存在吗?那么现代又是怎么对付这种高空轰炸机呢?
然后秦川想到国其实也有碰到过类似的麻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rb-57d这种在两万米高空飞行的侦察机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在我国空随意侦察,直到59年我国首次用地空导弹成功将其击落。
对,地空导弹!
对付高空目标最好的装备不是战机,而是地空导弹,无人驾驶的地空导弹……
想到这里秦川不由全身一轻,说道:“我想到办法了,只是不知道这方法能否实现,或者是否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什么办法?”康拉德汉娜异口同声的问。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人驾驶163?”秦川不答反问道:“为什么它不能像v1一样是无人驾驶的?”
“你的意思是说……”汉娜迟疑的问道:“把它变成一颗炸弹而不是飞机?”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可是这几乎不可能,少校!”康拉德摇头道:“你知道的,v1之所以能飞往目标,那是因为目标在那,它是一个不会动的建筑或是机场、弹药库什么的……我们可以计算它的距离、角度,甚至还可以修正它的弹道。但是163的目标却是敌人的飞机,虽然b17目标大而且飞行速度不快(注:b17最高时速483公里),但那是一个在空快速移动的目标……”
“163的飞行速度它快得多,不是吗?”秦川问。
“是的,当然!”康拉德说:“950公里的时速几乎是b17的两倍,可是……”
“也是说完全有可能追!”秦川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问题是怎么追?”康拉德疑惑的摊了摊手:“目标是移动的,我们无法对163说‘嘿,它在那,去撞毁它’,或是给它一张图片让它认……”
“你似乎忘了电视制导,校!”这一次是汉娜打断了康拉德的话。
“不不,我并没有忘记这个!”康拉德回答:“事实,我们已经将电视制导应用在v1了。但它还是存在少校所说的问题:速度太快无法及时准确的判断距离,操控员还没反应过来它已经越过目标了!换句话说,是操控员无法掌握引爆时间,这与攻击固定目标的v1完全不同……”
“这并不问题,校!”秦川回答:“事实,操控员这个不需要操控员来完成,因为,我们有近炸引信!”
康拉德不由半张着嘴巴,然后缓缓点头说道:“这或许能行。将电视制导与近炸引信结合在一起,操控员只需要盯紧自己的目标,操作着163飞向目标……”
顿了下,康拉德又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解决另一个问题,近炸引信极其敏感,我们在调整导弹姿态时有可能触发它!”
康拉德说的是对的。
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是发射出电磁波探测与目标的距离,如果距离在不断减小那不触发,一旦距离变大会在那一刻引爆,由此实现炮弹在与目标最近的位置自动引爆。
这对运动轨迹没有太大变化的炮弹是没有问题的,但163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