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153节

“斯图尔特,你们的行动现在让政府十分的被动,我们和中国人的交涉尚未开始就给他们留了把柄。”艾德礼在首相官邸接见了军情六处的长官孟席斯,他现在心情十分不好。

“首相先生,这并不全是我们的责任,美国人坚决要求我们把理查德森先生派向那里,这是他不幸被俘的主要原因。”孟席斯十分熟练地开始甩锅。

“军情六处本应是隶属于英国外交部的情报机构,我们不是美国人的手下。”艾德礼十分不悦地说道,“你们应该和美国人共享情报,而不是对他们言听计从。”

英美两国虽然已经因为中国的原因紧密结合到一起,但是其内部的裂痕依旧存在,艾德礼很讨厌本国情报机构和中情局肆无忌惮地勾勾搭搭,特别是在他们并不向内阁汇报所有行动的情况下。虽然两国已经同意将情报资源汇总起来以对抗中苏两国的渗透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艾德礼想要放弃本国的自主性。

外交大臣贝文在此之前已经去过日内瓦,和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有过交流,艾德礼内阁还想要尽可能地在中国扩张的过程当中保存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利益。二战结束后的美国不想看到英国恢复过往的国力,一直在殖民地问题上给英国捣乱,虽然现在有了共同的强大敌人之后美国有所收敛,但是英国却不得不面对更强大的,对待殖民主义毫不留情的社会主义阵营了。

“你们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我们面临可怕的军事威胁,你应该知道美国境内最近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国现在绝对承受不起任何多余的军费。事实上,我们现在连核武器都没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当于是在敌人面前裸露着的状态。”艾德礼无法平息自己的愤怒,事实上他的情感中还带着一丝恐惧,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上丢了小一半陆军,未来北约面临的军事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黎吉生的事情导致中国有了对英国动武的借口,他们肯定没有任何阻拦的办法。

“......”孟席斯只能沉默,他没有反驳首相的理由,黎吉生被捕确实是他们的严重失误。

“现在中国人对我们抱有明显的敌意,这次交涉本该是我们之间降低火药味的大好机会,但是现在我们可能要在地下堡垒中度过下半辈子了!”

英国和美国一样,已经开始在全国境内修建防空设施,在美国本土遭受空袭之后,内阁的保卫部门就建议他们尽快向杜鲁门政府那样躲到地下进行办公,艾德礼完全想象不到那种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对他这个老年人来说有多么的难以忍受。

不过抱怨归抱怨,艾德礼不得不为情报部门的失误擦屁股,他们打算先从否认黎吉生的英国人身份开始,尽量和西藏的事情撇清关系。只要能平息中国人的怒火,他们并不介意丢掉一份养老金的负担,黎吉生本人的生死和英国的国家利益之间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卸磨杀驴也已经是各国情报部门的优良传统,除了克格勃这个异类愿意用手头上的敌国间谍交换身份暴露的己方间谍的自由,情报人员的生命总是被排在最后考虑。

-------------------- 第179章 中苏友好同盟协定 --------------------

1951年1月末,中国的农历新年将近,转眼间斯大林率领的苏联访问团队已经在北京停留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主席和斯大林进行了多次单独商讨,共谋中苏两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未来。而除了两国的最高领导人之外,中国外交部和苏联访问团队也商定了两国的各种合作事宜。

相比起前一年的年初,也就是1950年2月14日主席和总理动身前往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今年双方在北京商定的新协定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主客双方的位置完全相反了。在之前的旧条约当中,由于斯大林本人的思想问题和中国相对弱势、有求于人的地位,中国实质上是比较吃亏的。主席本人也对旧条约颇有不满,但限于新中国国家发展和国防的需要,主席和总理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而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我党在面对苏联的时候不再是相对弱势、有求于人的情况,反而是苏联需要寻求中国方面的技术援助和国防支持。在双方的谈判过程当中,苏联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着隐约表现的高傲感,而我党的外交人员也不会故意为难苏联同志。主席和总理在指导对苏联的谈判工作的时候会着重强调不能带着报复性思想,中苏两国在将来将会有比原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紧密的联系,双方地位的平等是长久和平的根基。

在新拟定的协议当中,苏联之前已经提供给中国的贷款、利息和物资将以现有价格计算,抵消苏联向中国新请求的援助的部分价格。中国将视自身情况向苏联和苏东阵营内的其他国家部分开放来自未来的先进科技,并派出一定规模的使用未来装备的军队到苏联国土上驻扎,协助苏联国防。两国之间将逐步开放各方面的大规模贸易,并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降低关税,直至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能像本国内部一样畅通无阻。中苏两国的货币汇率也作了重新规定,旧条约中苏联有意压低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这使得中国在偿还贷款的时候吃了不小的亏,新条约中将重新计算两国货币的汇率,不过由于中国国内的人民币改革还在进行当中,新汇率的计算估计要拖一段时间。另外,在斯大林的强烈要求之下,中方同意保留在这个时代的同盟协定中非常普遍的“签约国之一受到其他国家的主动入侵时,其他缔约国应当尽全力协助受入侵国家抵御外敌,直至入侵者被完全清除出被入侵国家领土”这一描述。

这份新拟定的《中苏友好同盟协定》并不复杂,而且事实上并未涉及到两国之间的一些深层分歧,主席和斯大林都同意现在两国是应该重视合作、减小分歧的阶段,在两国共同敌人尚且存在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可以延后处理。毛主席和中国外交部的干部们对新条约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第一份基于双方平等地位上的外交同盟条约。除去中国能从条约中获得的经济利益不说,新条约的签订也能向世界各国展示一下中国的外交态度,那就是当别人愿意以平等姿态和中国交流时,即使中国在国力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不会摆出盛气凌人的态度。

至于苏联方面,斯大林并未对新条约感到不满,他经历了一轮剧烈的思想变动,也能认清现在中苏两国平等互助的重要性。相比起原历史上那种只注重苏联本国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这次的苏联访问团队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有了一次向好的改观,他们也从中国进一步提供的资料当中学习到了别处没有的宝贵建设经验。这份新条约在两国领导人看来是真正的双赢,而两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让双赢变成双方都赢两次。

新条约的签字仪式被放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举办,周恩来总理和随苏联访问团来到中国的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注视下共同签字,中苏两国的记者共同记录了这一颇具历史意义的画面。

当晚的庆祝晚宴当中,两国外交人员把酒言欢,除了主要条约之外,两国各部门也各自签订了在经济细分方向上的合作协定。其中重要性较强的就是加强中苏两国之间的物资交流能力,现在两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只能依靠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其运力难以承担中苏两国新签订的各种经济合作事项产生的物流需要。辽宁省内的工业企业和未来中国其他地区的工厂急需的矿产等原材料有了稳定来源,苏联的轻工业部门也获得了急需的先进技术。

“祝两国人民有共同的美好未来。”主席在晚宴上和斯大林等人交谈甚欢。

“祝我们的共同事业取得成功。”斯大林站起身来和主席碰杯,参加晚宴的两国人员都佩戴着中方提供的同声传译装置,省却了配备翻译员的麻烦。

在晚宴将要结束的时候,斯大林再次提起了中方之前答应过的让部分苏联访问人员到辽宁省参观考察的事情,主席则不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请斯大林同志放心,我们一定信守承诺,这周时间内就会为你们安排前往辽宁省的列车。”

斯大林闻言后放心不少,他此行的第二大目的就是接受中方曾经答应过的到辽宁省的参观考察和医疗服务,在看过原历史的相关资料之后,他每天都觉得自己的身体哪哪都有毛病,身边的苏联医疗专家们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既然他已经排除了埋藏在苏共中央的隐患,那么在找到可以继承苏联事业的新领导人之前,他必须保证自己的身体支撑得住。

于是,在签字仪式过后不久,斯大林和苏联访问团的其他人如愿坐上了前往辽宁省的专列,主席和周总理由于有其他事情处理,并不和他们同行。访问团队前往辽宁省的旅程和之前一样力求低调,中苏两国新条约的签订倒是被两国的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主席和斯大林都不是喜欢那种喧哗的欢迎仪式的人。这也是辽宁省少数几次迎来另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专门访问,为斯大林等人准备的医学专家团队对他们即将迎接的患者也感到十分紧张。

抵达沈阳市之后,斯大林等人受到了省长何仁以及其他几位辽宁省政府的高层干部的迎接,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全被沈阳火车站本身吸引了。这座建筑的外表和当年的俄式建筑一脉相承,但是内部装潢在经过21世纪20年代的几次装修后充满了科技感,具体来说就是布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屏幕。在这个时代的苏联人眼中,结合上之前他们的经验,液晶屏幕越多的地方科技水平越高。

列车抵达的时间是在傍晚时分,虽然为了避免能源浪费,沈阳市市区的装饰性灯光被严格限制,但是遍地的高楼大厦还是让斯大林等人颇感震撼。不过他们在后续的参观市区的过程中,依旧发现了不少俄式和苏式建筑风格的痕迹,足以表现沈阳市当年作为中苏产业交流重点的地位。

“其实我觉得,中国同志们的建筑美学还是有待提高。”

“确实,很多建筑的实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看起来并不好。”

几位前来学习经验的苏联专家倒是对沈阳的未来建筑风格抱有比较不同的看法,虽然他们交流时是用俄语,但走在前面的几名中国干部基本也都听得懂。建筑风格大杂烩在中国的大城市也算是老问题了,辽宁省政府的干部们也都习惯外宾对此的评价,因此并没有感到什么不满。

而在斯大林的眼中,沈阳市市区的城建水平则代表了未来那个时候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仅仅他第一眼能看到的建筑群可能就比此时的整个莫斯科耗费的建筑材料更多了。况且,听毛主席等人之前的描述,这个沈阳市在2025年的中国只算得上是较低一档的二线城市,真正的中国最大城市的规模就更难以想象了。未来的中国人既然有闲心在他们的建筑上搞那些没什么用的、花里胡哨的、并不美观的装饰,那就证明他们的工业产能其实有很大的余裕。

“何仁同志,你们的建设成果确实令人惊叹。”斯大林对随行进行参观的何仁说道,不过令他感到略微不满的是,身高一米八的何仁需要他略微抬头才能正视。

“这都是人民的功劳,相信苏联同志们在未来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何仁谦虚地说道,他并非没有接待过外国领导人,但是斯大林并不在他的想象当中。

虽然前来接待的辽宁省干部们都表现得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但是他们的内心其实已经波涛汹涌,在场的苏联访问团队成员大多在后世历史上大名鼎鼎,斯大林本人更是传说级的人物。中央只要求辽宁省政府做好接待接工作,至于具体的保密事项在之前已经做过讨论,不会向苏联代表团透露太多信息。他们的参观流程中会包括一些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以便展现中国向其他国家输出技术的底气来源,另外就是专门准备的未来生活方式展示。

简单的参观环节结束之后,斯大林被带往位于郊区的一处特别医院,在那里他将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被制定相应的疗养方案。另外,由于斯大林是苏联现行体制下最重要的决策核心,在他身处辽宁省进行疗养期间,中国将为他在莫斯科搭建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用以处理非机密政务。斯大林不能长期呆在辽宁省进行疗养,毕竟苏联国内也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各种事务都需要斯大林本人做出决断,因此中国将在之后派出一个专门的医疗团队随他们前往莫斯科。

而在斯大林本人疗养期间,苏联访问团队的其他成员大部分已经搭上了回到莫斯科的列车,中苏两国新条约刚刚签订,国内还有很多事务需要他们进行协调。

“看来和苏联同志们的交涉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顺利不少。”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中一边看辽宁省政府提交的有关苏联访问团队在辽宁省参观考察的报告,一边和总理说话。

“没错,我们提供的资料对斯大林同志的冲击力确实不容小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和老大哥的位置就对调了。”总理笑着说道。

“诶,老大哥还是老大哥,人家苏联同志的革命比我们早,也没说当兄弟的不能教大哥做事嘛,国际事务上的大家长作风要不得。”主席也笑着说道。

中苏两国在地位上的彻底转变让我党的领导人们都感到十分奇妙,就在短短几个月之前,苏联还是新中国在各方面上学习的榜样,是一位严厉的老大哥。但是现在新中国却因为辽宁省的穿越突然就发达了,老大哥也严厉不起来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不会去做别人的老大哥,我们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还不是能够傲慢的时候啊。”主席笑完后又严肃起来,最近中国一切向好的趋势确实让不少中央干部有点飘飘然,主席觉得有必要在党内强调一下谦逊态度的重要性。

“是的,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也没那个闲工夫去当别人的大家长哦。”总理点点头说道。

随着将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如何避免“国强必霸”的魔咒便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只依靠领导人个人的高瞻远瞩注定不行,这种事情和党内管理一样要从制度设计上杜绝出大问题的可能性。中苏两国确实对调了位置,但是新中国绝不能走上苏联的老路子。

-------------------- 第180章 新年礼物 --------------------

对于这段时间里一直藏在东京郊外的日本内阁而言,东京湾的水雷被清除算不上什么特别好的消息,毕竟限制外来船只进入日本的港口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再是那些水雷了。联合国发来的通知和日共组织的活跃基本上给了吉田茂等人最后一击,让本就萎靡不振的日本政府彻底变得自暴自弃起来。他们知道联合国发给他们的通报意味着中国即将亲自对日本军国主义余孽出手,到时候无论如何反抗也改变不了结局。中国方面拒绝了他们以非武力对抗的方式解决当前矛盾的请求,明显是将整个日本政府视为仇敌。

日本政界曾经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视作救命稻草,但是在东京湾核爆事件过后西方诸国无一例外地忽略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存在,并默认了中国日本所做的一切行为。这种情况使得日本这个国家像是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除了极少数旅居国外的日本人还在尝试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国内“备受迫害”的状况之外,没人会提起有关日本的事情。

长达三个月时间的海上封锁和冬季的寒风使这个国家几乎耗尽了物资储备,即使中国方面不直接插手日本国内事务,他们也会在不久之后发生大面积的饥荒,这片狭小的国土根本养不活如今这么多的人口。现在日本四岛上物资最充裕的组织大约就是得到了中国暗地里支持的日共组织,他们以大量来历不明的粮食安顿了处境困窘的失业工人,而吉田茂内阁并不知道中国提供给日共的这些粮食都是之前朝鲜战争中在日本外海俘获的美军补给船只和商船上的东西。

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国内依旧有大量的死硬分子看不清形势,其中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一批人为最。被公认为中国人首要目标的裕仁天皇和他的弟弟朝香鸠彦已经躲到郊外的皇室专用防空掩体当中了,他们几乎每隔一天就向吉田茂询问外面的情况,在等待中国军队登陆的过程中惶惶不可终日,彻底失去逃跑手段的他们只能躲一天是一天,不过他们的生活起居依旧是有极大的保障的。而战争时期的那批幸存军官,虽然也都躲到乡下的宅邸当中,但是吉田茂等人有听说他们有人在乡下编练民兵,打算抵抗到底,然而没多少人愿意相信他们的抵抗决心,否则他们一开始也不应该躲到乡下去,更不应该在六年前向美国人投降。

最近一段时间里,日本内阁所处的秘密底下堡垒的保卫部门,一支直接向内阁负责的使用美军遗留装备的小规模军队的指挥官和吉田茂报告过有关于附近出没不明武装人员的事情。虽然所有人都清楚这应该是那支曾经在东京市中心搞出大新闻、袭击靖国神厕的日共的城市游击队在搜找政府要人的位置,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忽略他们的存在。虽然日共组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由之前的地下活动状态转为登堂入室地控制基层,但日本的正牌子政府对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就算要打也打不过他们。

在东京市区的一处建筑物内,日共组织的一小批成员正在讨论他们之前被赋予的任务。一名身穿工装服的男子首先发话,他将一副地下建筑物的设计图摆到了众人中间的桌面上并说道:“这就是内阁使用的地下堡垒的扫描图纸了,不得不说中国同志们的这种扫描仪真是神奇,只要有人进去走一走就能绘制出这么精确的图纸。”

为了对大多躲藏在东京市区外的二战时修建的地下防空设施中的日本高层人物,我党在请求日共帮忙寻找底下设施的入口的同时,给了他们一套最新的便携式雷达扫描仪,以获取底下坑道的构造信息。

“可惜我们的这条内线只能动用一次,不然的话我们还能试试看直接把吉田茂那些人抓出来。”另一名日共成员看着这份精确到令人赞叹的图纸,颇有些遗憾地说道。

“没什么好可惜的,毕竟中国同志们想要亲自动手,我们没必要介入当中。”穿着工装服的男子回应道,中日两国的共产党已经协商过,中国将把裕仁天皇和其他与侵华战争联系颇深的战犯带走,而日共则自己去处理国内的那些大财阀、大官僚集团。

我党在联合国通过重新开展东京审判的决议之后,立刻着手组建新的东亚国际军事法庭,并联合苏联修改之前主要由欧美国家制定的国际法。这一消息很快也被传到日共组织当中,使他们的大多数成员感到无比兴奋。

日本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其基层组织的建设在获得我党的指导之后颇有建树,日本社会广泛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要时间,但是现在日本民众大多已经不会拒绝一个奉行社会主义的政府。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过去旧日本的余孽清洗干净,这件事情日共知道他们没有资格自己去做。

首节上一节153/22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