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形铸造炮塔,为不等厚截面的铸造件,前装甲厚相当于220毫米。
这种防御能力,大大超越了虎式坦克的正面102毫米装甲。
虎王的150毫米呈40°倾斜的正甲等效厚度220毫米。
(注:二战时期100毫米口径以下火炮,配备穿甲弹在一千米距离上,也难以击穿五九坦克的侧面装甲)
看到标注陈浩眼睛顿时一亮:“我就说嘛,小鬼子九二式步兵炮威力不行,先天不足并不是配个穿甲弹就可以弥补的。”
虽然不知道研究员给出的结论,是否有详实的数据作为依据。
但是符合陈浩的心意,他便认可了。
也就是说拉去当靶车的坦克,应该不至于被打坏,几百万的买车钱算是保住了。
虽然如此显然不符合土豪作风,但是能不浪费他挺满意的。
平日里事务繁忙,这份报告收上来他还没看,如此合乎心意陈浩便继续看了下去。
机动性对比:
59式最大行程高达440公里(公路)、外挂油箱后550公里,
最大速度50 公里/小时(公路)。
这个机动性,超越了二战所有中型和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为了降低故障率,加装了限速器,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
而且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160公里,如果是越野行程至少减半。
陈浩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这份报告又给他提了个醒。
因为自他使用五九坦克以来,还没有一次性奔袭过三百公里以上的路程。
油料于机械化部队,就如同粮食于步兵一样,都是命根子。
假如坦克跑到一半发现油料没了,补充不上来。
耽误了时间不要紧,延误了战机最要命。
“储备足够多的油料,后勤运输要将油料视为头等大事。”陈浩在记事本上记下了一笔,继续阅读报告。
根据报告上对五九坦克各项性能分析,以及家装的高科技设备得出结论:
五九式坦克如果单挑虎式坦克,是一定占据上风的。
胜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没有继续拔高是因为话不能说太满,战场的胜负不是光看武器性能,使用武器的人也很重要。
就像川军团驾驶坦克的新人们,还不能熟练的掌握使用。
遇上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德国精锐坦克组驾驶的虎式坦克,发挥不出作用也许只能打个五五开。
只不过川军团的坦克兵有提升的空间,一旦掌握熟练了,胜利的天平仍然倒向他们这一边。
况且在东亚战场,不可能遇到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已经是二战最强的坦克,连他都不能比得上五九坦克。
其余像毛熊的T34坦克,白头鹰的谢尔曼,跟没法与之相比。
至于日本人的坦克,最优秀的都无法挤进二战坦克的前十之列,在五九坦克面前就是个移动棺材。
当然,59式是毛熊50年代研发的坦克,而虎式坦克则是41年研发的,相差了10年以上时间。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技术进步极快。
虎式坦克根本无法跟五九坦克相比十分正常,跟陈浩手上已经改版的五九改坦克,更加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比不过不丢人。
陈浩记得兔子五九式坦克生产一万多辆,目前还至少有一千余辆在服役。
如果不是时空管理局不让,他非得整几千辆横扫亚欧大陆。
为自己的才干无法施展叹了口气。
陈浩坐下来思绪回到之前对游击战的思考,无论派战车还是坦克护送都是被动的。
直升机发挥的作用倒是让他眼前一亮,想到了毛熊和鹰酱利用直升机机动优势打击游击队。
还是在游击队有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情况下。(互相使坏,赠送游击队武器)
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陈浩认为有必要将直升机编队在扩张两倍,达到九架的规模。
把孟烦了叫进来,责令他扩大直升机飞行员的培训。
把手头最后几件事处理完,陈浩走到靠窗户的办公桌旁,坐下来揽住了金发美人儿娜塔莎的颇有弹性的腰肢。
轻嗅着秀发的香味,陈浩说:“整天都是这些很枯燥,一两日送你回去,还是在那边生活更舒服。”
“不,只要陪着你,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很好。”
娜塔莎对别的事情并不关心,就是黏人的厉害。
陈浩走到哪,她就要跟到哪里。
在军营里并不是很方便,不管走到哪都会吸引周围男人的目光。
娜塔莎趴在陈浩的怀里,眼里满是恳求撒娇,陈浩心一软只好应下了她。
“川军团老子最大,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除了陈浩自己,没有人能约束得住他。
“走,吃牛排去。”陈浩拉着娜塔莎往军官餐厅走去。
那么多工人都雇佣来了,多几个优秀的厨子改善一下伙食非常合理。
在路上他禁想:类似战斗机飞行员这样的人才培养困难,能否也用引进的办法呢?
直接雇佣现成的飞行员,肯定比自己培养容易的多。
第354章 ,一连串坏消息
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
这里有缅甸最大的港口,承载着缅甸大部分的经济运输工作。
1855年缅甸成为英国的属地,英国人把缅甸的首都从曼德勒移到了仰光,用来把它作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
仰光在缅甸语中是停止战争的意思,寓意着和平。
但这里却并没有迎来和平,日军在本年的三月八日成功的登陆占领,仰光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日军的前进基地。
负责缅甸作战的第十五军司令部坐落在此。
司令部办公室里,
五十三岁的饭田祥二郎扶着老花镜,认真的阅读从国内传回来的电报。
已经没有数月前登录缅甸时容光焕发,自信满满的模样。
他的鬓角凭空生出了几缕白发,面部暗淡无光像是大病了一场。
“宣战,战争早已打响了,这样的宣战是在向我示威啊!”
放下转述欧美报纸报道的电报,饭田祥二郎轻叹了口气。
如果是两个月以前,他完全不会把这样的报道放在心上,那时的十五军横扫缅甸所向披靡。
所谓英军不过是花架子纸老虎,被轻轻的一捅就破。
华夏远征军只有一两支军队能打,可上级指挥实在弱智,被他一招断后路锁住了喉,只能败退。
敌人吹嘘同古大捷再厉害,饭田祥二郎只当是犬吠。
是不甘心承认失败死鸭子嘴硬。
皇军胜利的事实会证明一切。
在如今,情况大不相同。
敌人的一些风吹草动,大本营都会格外重视,摆在桌上的电报是明证。
大本营任职的好友,倒是给他透露过上面的顾虑。
以海军为主导的南下战略,其目的有多重,包括首要的掠夺东南亚资源,为帝国续命。
战争极其消耗资源,消耗和掠夺完全不成正比。
国内经济已经崩溃。
各种定量限购出现在人们生活中,连最基础的粮食供应都难以为继,大多数国民都已经在饿肚子了。
用来维持战争的石油钢铁煤炭等各种资源,是越来越少了。
总参谋部的将军们都没法乘坐小汽车,改蹬自行车上班了。
所有高层都清楚帝国在走下坡路,但同时也清楚他们帝国这辆列车,是没有安装刹车装置的。
即使前面是无底深渊,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次要的几个目标,包括切断滇缅公路,阻止盟国给重庆政府输血,逼迫他们投降。
以缅甸为跳板进攻印度,威胁大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牵扯英国人的精力。
或者更进一步,把印度夺过来……
军方是有那样的预案,但是想做到无疑是天方夜谭,需要增加一二百万的军队,需要更多的船只维持后勤。
都是已经在走下坡路的帝国所不具备的。
现在看来切断滇缅公路是暂时完成了,进攻印度几乎已经不可能。
突然冒出来的新势力,号称华夏远征军的川军团,彻底成为十五军的大敌。
虽然敌人的人数目前为止刚到五千,还不及之前两方联军的二十分之一。
但带来的威胁远胜前二者。
毕竟前二者可没能将他一个师团彻底打的崩溃。
饭田祥二郎摘下老花镜,揉了揉额头正准备靠着椅子休息一会,门外适时的传来了一声报告。
门推开,走进来一名正值壮年的大佐军官。
此人名叫西村寿,出生名门,负责对敌的情报工作。
拉拢培养出了缅甸独立军副司令昂山将军,便是他的杰作之一。
西村寿目前主要负责对川军团的情报收集刺探,根据饭田祥二郎的经验,他的到来不会有好消息。
果然,西村寿一开口便是坏消息:
“司令官,派往敌人驻地一带游击制造混乱的十五支队伍,已有六支遭到围剿,仅有少数人逃脱。”
一份详细的文件报告递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