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外的一处空地上,陈成兴看着迫击炮排的战士们摆弄这门小炮。
虽说没有瞄准镜,但是标杆闻英还是配了2根的,这可以辅助炮手确认距离。
“和尚,你去那个山头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别产生误伤。”陈成兴指着一千米外的一处山头说道。
真正的战斗中,作为前线步兵支援武器,小型火炮极少会在最远距离上使用,不管是92式步兵炮还是82毫米迫击炮,更多的是在一半距离上使用,毕竟距离越远误差越大。
而且这个60毫米迫击炮,最主要的就是压制鬼子的重机枪和掷弹筒,一千米的距离就绰绰有余。
十分钟后,魏大勇跑了回来:“团长,山头上没人,就连鸟都没有一只。”
“好,对准山头上那棵树,开炮。”陈成兴命令道。
炮手早就用跳眼法确认了距离并调整好了炮口,听到陈成兴的命令后,把手往旁边一伸:
“炮弹!”
“嗵~”
“轰!”
这一发是试射,距离差的有点远,炮手略微调整后,再次朝旁边一伸手:“炮弹。”
“嗵~”
“轰!”
这一发炮弹落点距离树已经不足5米了,如果这是实战,大树完全在炮弹的杀伤范围之内。
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哪怕是新二团兵工厂自产的,威力没那么大,弹片杀伤半径也足有七八米。
“再打2炮。”陈成兴说道,一发炮弹还是不能体现出什么。
“嗵~”“嗵~”
“轰!”“轰!”
这一次炮手用的是速射。
“不错!不错!误差不大!”陈成兴开心道。
一般来说60毫米迫击炮的误差在1/100,也就是1000米的误差是10米,这几发炮弹完全在这个范围之内。
“闻主任,我要代表新二团谢谢你啊。”陈成兴笑道。
有了60毫米迫击炮,小规模冲突的时候,新二团就能占据一定的优势了。
“只要能打鬼子,我就在所不辞。”闻英正色道。
“这你放心,保证每门炮都用在打鬼子上。对了,这个迫击炮产量有多少?”陈成兴问道。
“依靠现有的设备,平均下来两三天能有一门吧。”闻英说道。
现在兵工厂没有电,纯靠人力生产,在实心铁柱上钻洞实在是很慢。
这也是闻英选择直接浇筑炮座了事的原因,这样做虽然增加了重量,但是却减少了工时,如果炮座还要加工的话,最起码得再加一天。
听到这个产量,陈成兴感觉有点牙疼,不过他也没办法,申口镇的设备全都被拉走了。
而且陈成兴即使留下来几台也没用,二郎山没有电啊。
“闻主任,那就先按40门生产吧,然后再生产几门备件。”陈成兴说道。
按照一个连3门来算,12个步兵连需要36门;
刚从警卫排升级的警卫连因为没有排属掷弹筒班,再加上他们承担的是防守任务,所以比正常步兵连多一个排,因此警卫连需要4门。
加起来一共需要40门。
而且新二团必须得有预备的库存才行,毕竟真要打起仗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产生损耗。
“好。”闻英点了点头。
“闻主任,既然60毫米迫击炮造出来了,那是不是该把82毫米迫击炮的事提上日程了?”陈成兴提议道。
在来二郎山的路上,陈成兴就已经在系统里准备好了,就等闻英点头了。
至于陈成兴选择的产品,自然是中国仿制苏联PM37型82毫米迫击炮生产的53式迫击炮。
PM37迫击炮跟民20式迫击炮,也都是仿制的法国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
太原兵工厂生产过民20式迫击炮,所以对于这一口径的迫击炮她肯定非常熟悉。
听到陈成兴要研究82毫米迫击炮,闻英的脸色一僵,她这3个月可是一天好觉都没睡,黑眼圈已经非常浓了。
不过闻英想了想新二团的战士们,靠着血肉之躯跟鬼子的机枪大炮对抗,她又振奋起精神。
战士们在一线都没有叫苦,自己凭什么叫苦呢?干就完了!
“没问题,我会尽快着手,不过炮管要怎么解决?”闻英问道。
60毫米迫击炮可以用铁轨墩打,但是82毫米却绝无可能。
“之前的轮轴,就用在这上面。”陈成兴说道。
当时带回来的窄轨火车轮轴,不管是长度还是粗细,用在这上面正合适。
“轮轴?可以。”闻英点了点头。
“不过里面我看有些粗的,要不要生产成更大口径的?我看最起码可以生产100或者105毫米的迫击炮。”闻英提议道。
陈成兴想了想闻英的提议,最终还是放弃了:“不用,轮轴太短了,就生产82毫米的就行。”
迫击炮口径越大,炮弹就越重,想要保证射程就得加长炮管。
但是之前缴获的火车轮轴都是窄轨火车,身管长度根本就满足不了10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需求。
即使生产出来100毫米的迫击炮,射程恐怕比60毫米迫击炮长不了多少,这根本就满足不了战争需求。
想要生产100毫米迫击炮就必须得用标准轨距的火车轴,不过那种轴完全可以用来生产120毫米迫击炮。
“好吧。”闻英也只是随口一说,既然陈成兴不愿意就算了。
“对了,我还有个要求,82毫米迫击炮加一个拉发装置,可以做到迫平两用。”陈成兴补充道。
迫击炮拉发,可谓是八路军的一大发明,其本身并不复杂。
正常迫击炮是固定式撞针,炮弹只能利用重力的作用来点燃发射药,这就使得迫击炮的射击角度必须要大,不然炮弹滑下去就无法激发。
有了拉发,可以用很低的抛物线,去攻击近距离的敌人工事。
虽说这样做的射程很近,但哪怕射程再近,也比没有强。
毕竟92式步兵炮再好,也还是有些重,而且最重要的是,步兵炮的炮弹新二团目前无法自产。
如果82毫米迫击炮能够拉发,战士们在打炮楼据点的时候,就可以将迫击炮放平射击了,真正做到迫击炮打游击。
“拉发?我试试。”闻英说道,正常拉发都是线膛炮,用在迫击炮上必须要好好考虑考虑才行。
“我已经设计好了,你拿着参考一下。”陈成兴说着将口袋里早就准备好的纸递给了闻英。
闻英打开一看,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她还是能看懂基本原理。
“我参考参考,你还有事吗?”闻英收起纸来说道。
“没了。”陈成兴想了想后摇了摇头。
“那我就不送了。”闻英直接下来逐客令。
“好吧。”陈成兴看着扭头返回兵工厂的挠了挠头。
不过陈成兴并没有直接返回团部,而是又去找了张旭和徐涛,随着迫击炮的生产,新二团炮弹的需求量大增。
如果炮弹跟不上生产,迫击炮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
然而对于陈成兴的要求,徐涛却是摇了摇头:“很难大幅提升产量。”
“炸药可以花钱去多买植物油来生产,弹壳也可以通过建新炉、增加人数来解决,但是单纯依靠手动车丝效率太低。”
“想要扩大生产,就需要更多的设备,需要蒸汽机、需要发电机、需要机床。”徐涛解释道。
听到徐涛的话后,陈成兴牙更疼了,他上哪找去啊。
“这样吧,张主任、徐主任,先扩招人手,产量能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设备的事我在想办法。”陈成兴无奈道。
“行吧。”张旭和徐涛点了点头,现在民间有不少太原兵工的员工,他们完全可以去招募。
离开二郎山后,陈成兴立刻将侦察排给全撒了出去。
目的就只有一个,看看哪个地方有小兵工厂,二郎洞想要继续发展离不开这些设备。
总部再收到新二团送过来的迫击炮生产工艺后,开会讨论的一番。
但是最终却并没有指定作为大批量生产计划。
这个迫击炮什么都好,就是只有一点,生产还是太复杂了。
根据兵工厂的估计,以现在的设备,一月最多能生产30门,这个产量对于嗷嗷待哺的整个八路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如果没得选,那少也就少了,但是现在总部兵工厂已经根据鬼子和果军的掷弹筒,研究出了自己的掷弹筒。
跟果军二七式掷弹筒一样,也是滑膛的,可以说是50毫米的迫击炮。
新研发的掷弹筒重量仅有不到5公斤,非常便于游击战携带。
虽说现在的炮弹只能打300米,威力也比不上60毫米迫击炮,但对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的来说,已经够用了,而且根据兵工厂技师的估计,射程以后还能改进。
最关键的是,八路军自制的掷弹筒工序极为简单,按照预计,全速生产的话可以做到月产150门!
而且以后产量可能还能增加。
这一生产速度,就决定了总部会将重心放在掷弹筒上,毕竟总部着眼的是整个八路军,而不是一两个主力团。
60毫米迫击炮适合新二团,不代表适合整个八路军。
第108章 会吃饭就能当警备队
太原,第一军司令部。
香月清司看着桌子上各地遇袭的情报,头都要炸了。
上半年的时候还稍微好一下,但现在八路怎么越扫荡越来越多。
每天都得有10份8份的遇袭报告送上来。
而且每次必有死伤,如果死的是蝗协军倒还好说,但里面总会有蝗军的伤亡报告。
真要死了倒也还好办,一了百了,但是那些踩了地雷、陷阱的,八成是死不了,这就会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而且打不了仗的那些伤兵,部队还得养着,现在是战争时期,如果没法打仗就扔回本土自生自灭,那谁还给天蝗卖命?
武士道是视死如归,但不是视要饭如归啊。
香月清司放下战报,看向一旁的冈部直三郎说道:“冈部君,这样不行,虽说每天不过几人的伤亡,但是经年累月下来,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必须要做出应对才行。”
“长官,您有什么想法?”冈部直三郎问道。
在两人的交谈中,蝗协军的生死并不包括在其中。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原本在大本营的预案中,蝗军需要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然后在年前逼降支那政府。”
“可是直到现在,战争已经打了2个多月了,前线的进展却并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