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26节

副指当即点头:“我同意!”

不等旅长说话,李云龙当即嘿嘿笑着送上马屁:“师长就是师长,看得长远!”

“呵呵呵呵呵...”

笑过后,副指再次转身看向远处正在训练的那个坦克连。

原本以为王顺和同志这次带来的装备,顶多也跟上次一样能整编6个纵队,就没想到,远远超出了副指等人的想象。

按照现在整编的标准,以李云龙兵团来说,八路军一个步兵师算上备用的枪械,每个师配备40式半自动步枪(56半)5000支,40式突击步枪(56冲)1000支,40式班用轻机枪400挺,重机枪150挺。

火炮方面则是大约300门迫击炮,18门85毫米小加农炮,36门107火,12门122毫米榴弹炮,以及6辆130火。

而王嘉恩这次带过来装备,56半有20万支,其他装备也是等比例配备,也就是说,足够八路军这边再整编40个师。

也就只有85毫米的小加农炮欠缺一些,但相信第一兵工厂那边很快就能仿制。

脑海中大致过了一遍数量后,副指的眼神渐渐变得凌冽:“也是时候把小鬼子赶下海了!”

说罢,直接转身走向楼梯,同时说道:“派人去问问严长官和疆省的那个土皇帝,还有宁夏二马,到底是降是打,我可不想在决战的时候,背后还有几根刺!

至于陇西马家,必须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

画面一转,来到晋城第二兵工厂。

“现在我们还无法大量生产黄油,只能暂时用桐油对付。”

看着王嘉恩沾了满手的油,赵刚笑着给递了一块比较干净的抹布。

王嘉恩放下手里40式突击步枪,接过抹布擦了擦手:“目前产量怎么样?”

“半自动步枪每天大概400支,冲锋枪...哦,这个该叫突击步枪,每天产量200支左右,班用机枪50挺。”

“可以呀,看来下次我不用帮你们带轻武器了。”

王嘉恩笑着说道,随即抬头看了眼组装车间,随即转头走向门口。

等走到工厂门口,确定到了可以抽烟的区域,他才掏出烟给自己点上一根。

随后对着老赵说道:“虽然现在在打仗,武器装备的生产是第一要务,但是民用产品也得着手储备,要不了多久,出口贸易就会很好做。”

老赵刚拿出小本本,听到这话也是有些愣神:“出口贸易?”

“对!”王嘉恩笑得有些深沉,“战争规模越大越大,参战国基本都会转入战时经济,工业产能大半会倾向于武器生产。

届时他们民用产品的供应就会严重不足,就比如现在的鬼子。

卖武器装备不现实,那都是人家那些军工财团的蛋糕,动一下就跟你玩儿命。

但是民用产品,到时候就会供不应求!

赶走鬼子,消灭旧思想顽固派之后,我们至少能有3年的时间,能通过对外贸易来补回我们国家这几十年流失的血。

要知道鹰酱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补回了经济大萧条的血,还赚得盆满钵满啊!”

老赵提笔记下,又问道:“那具体都有哪些商品类目呢?”

“首当其冲就是粮食,其次是白糖,然后是军用的罐头、午餐肉、脱水蔬菜等等,乃至于茶叶!”

王嘉恩笑着抬起夹烟的手:“总之但凡是欧美人吃的、喝的、用的,都生产,不愁卖的!

两边都卖,一视同仁,免得说我们偏心眼儿,至于鬼子,我有备用方案,到时候让他们吃个爽!”

第161章 设计,要现实!灵感,要浪漫!

两天后,即1月5号上午,克难坡。

。。。

“你们八路兵强马壮,额老汉自愧弗如...”

顺着声音,来到一处大院中,只见严长官正在会见一名八路军干部。

这干部正是此时驻克难坡的代表。

再看严长官,脸上难掩苦涩,勉强笑道:“子杰老弟,额奏是想问问,要是额,入咧你们八路,你们打算咋安排额老汉?”

干部笑了笑:“世人皆知伯川公掌晋省时,保境安民,兴办实业,大力修建晋省一地之交通基础设施。

同时还重视教化,使得晋省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四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为晋省培养了大量人才。

此外,还革除了许多陋习,禁止妇女缠足、鼓励剪辫,又设立了公共卫生制度。

凡此种种,皆说明伯川公,有经世之才啊!”

严长官本来脸色难看,但这时候也被夸得呵呵直笑。

“过奖,过奖!”

“所以我们组织上经过商讨,认为教育部长之职当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非严长官莫属。”

严长官顿时眼睛一亮,露出了美滋滋的表情。

他也知道自己没机会带兵了,就算改弦易辙,多半也是挂个虚职,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有诚意。

然而这时那干部却话锋一转:“但是,伯川公,您之前在晋省提倡的那一套教育方案,不适合未来的我国,我希望您能明白。”

严长官脸上的笑意顿时僵住,直直地看着对方。

又听干部说道:“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进行施教,对入学儿童灌输服从观念,服务的,根本上还是那些地主官僚阶级。

相对而言,对于儒学,我们更倡导孔夫子的原意,不是后来那种专门为某一小挫人服务的儒学。

不是我说,您看看现在的儒学都培养出了一些什么?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而您身边的那些人,都是让别人为公,自己却整天钻研一些蝇营狗苟。”

严长官收回了对视的目光,表情有些不自然地看向地面。

又听干部沉声说道:“我也明确地告诉您,也麻烦您,给那些依附于您的乡绅土豪转达一声。

未来的中华大地上,没有剥削阶级的生存土壤!

谁要是脑子转不过弯,还想踩在民众的头上作威作福,死路一条!”

说着,这干部直接站起身:“言尽于此,望伯川公好好斟酌,尽快给予我方答复,我就先告辞了。”

严长官终于回神,挽留道:“子杰老弟,这就走啊?”

“不打扰您休息,留步!”

目送那干部离去,严长官脸色阴晴不定。

这招降还带着警告,真是让人不痛快。

他还想着,到时候投降过去了,也能带一批人聚拢到麾下,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但是看这意思,他的权力架构所依仗的地主豪绅阶层,怕是都要被碾成齑粉。

念及至此,老汉又长叹一口气,形势比人强啊。

他看向院子口的过道:“来人!”

话音刚落,那位侍从副官就走了进来。

“总座!”

严长官再次叹气:“电令各部,收缴武器弹药,等待八路军改编。

再向全国通电,额们晋绥军,不打内战。”

“是!”

副官没有丝毫惊疑,似乎他们对这个事情早已商讨过,他只是立正之后,便转身离去。

。。。

同一时间,新乡机场。

机库内,一大群晋飞的本土工程师,站在一架6爷旁边,王嘉恩则是站在他们的面前侃侃而谈。

说起那些6爷、7爷,运过来费老劲了,因为王嘉恩强调了要注意晃动磕碰,所以路上走得相当慢。

后来负责运输的干部表示对沿途崎岖不平的路面不能忍,让人开来几台压路机在前面开路,就走得更慢了。

到今天,这些飞机总算是全部入库。

而这些工程师,也是根据王嘉恩上次的建议,从晋飞分出来的第二组,也就是研发及预研组。

因为这边去晋城的路不好走,喷气机又不好随便乱飞,第二组也就索性准备在新乡机场这里再开一个研究室。

王嘉恩也就跟他们一块儿过来,给他们讲讲未来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便听他笑道:“有些事情我不能多说,因为说多了,有可能你们以后就见不到我了。

你们短期的研发设计方案,我带来的那些资料里都有,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述,我就讲讲未来长期的研发思路。”

众人闻言顿时一惊,内心开始各种脑补,不过没等他们脑补出个所以然,王嘉恩就转身指了指身后的6爷。

“如你们所见,这一架,就是喷气式的战斗机,德国人现在也在研究喷气机,而且已经试飞了第一架。”

王嘉恩说着转回头继续看着工程师们:“这架战斗机已经很强了,最快时速能达到1400多公里,超过音速!

你们的任务,就是在吃透它之后,研发出比它,乃至于比隔壁机库那一款更强的飞机。

你们当中有些人是留学归来的,应该知道,现在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装备雷达。”

人群第一排顿时有人连连点头。

“雷达是个好东西,它能隔着几十公里就发现敌人的飞机,让地面做好防空准备。

那如果,能把雷达装在飞机上,我们的飞行员,是不是也就能隔着很远就发现敌机,从而先发制人?”

这时,人群中的一位举手说道:“王顾问,把雷达装在飞机上,有可能吗?那么大一个,几十吨重呢!”

“问得好!”王嘉恩笑道,“所以,就得把雷达做得更小,更轻,并且看得更远!”

“这能做到吗?”

“拜托你把吗字儿去掉,然后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再说这是人家雷达所的事情,你应该考虑的是有了能用的雷达之后,怎么装在飞机上,到时候有可能因为一台雷达而要改变整架飞机的外形。”

老王说着又看向其他人:“装了雷达之后,我们的飞行员能在视距外就发现敌人,那可不可以再进一步改进雷达的功能,让他具有锁定跟踪的能力?

同时再研发一款配套的武器,让我们的战机能隔着几十公里就将敌机击落呢?”

工程师们顿时眉头紧皱。

王嘉恩看他们那便秘的样子,也是撇了撇嘴,大声道:“设计,要现实,要贴合实际,不能胡来!

但是灵感,那就得浪漫,就得想办法去实现一些,现在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5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借助机器飞上天,现在你们看看,这都漫天乱飞了!”

说着又拍了拍身后6爷的翅膀:“这架,那飞起来比声音都快,搁昨天跟你们说,你们肯定也觉得不可能!

但是它现在就在你们面前,隔壁机库还有能飞得更快的呢!”

“对啊!”

首节上一节126/1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