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43节

因为希哥也是刚刚把地中海和巴巴罗萨计划联想到一起,这才发现之前王顺和先生让他打马耳他岛以及北非、苏伊士运河,其目的远远不止一个油田那么简单。

起初希哥也有疑问:王先生为什么对我那么好?

但是等看到毛熊部署在远东的百万大军,他就立刻明白了。

任谁,也不愿意自己祖国的旁边趴着一只强壮,且对土地十分贪婪的北极熊啊。

王顺和先生,这是想借自己的手,打散北极熊。

希哥的纠结,就在于还要不要和脚盆维持盟友的关系,亦或是说,等将来八路军整合了国内,对脚盆发起复仇之战时,他要不要为脚盆出头。

“笃笃笃!”

敲门声打断了希哥的思绪,他头也不回地招呼了一声:“进来!”

推门声传来,就见威廉胖子走了进来。

他走到办公桌前,对着希哥的背影敬礼:“哈嘿特辣!”

希哥将目光放到华国东部:“威廉,到我身边来。”

威廉胖子不明所以,走到了希哥右手边:“元首?”

便听希哥说道:“就在你回来的这几天,华国北部那边,八路军开启了大反攻,我们的盟友,被打得节节败退。

几天前他们和八路军进行了和谈,放弃了占据的几个重要城市,以换取他们的士兵安全撤离。

现在,华国内部的两大势力,正围绕那边一个叫徐州的战略重镇展开部署,相信要不了多久,双方就会爆发决战。”

威廉有些纳闷:“元首现在对华国的局势那么关心吗?”

希哥笑了,不过笑得有些苦涩:“没办法不关心啊,那个王顺和先生,越想,就越觉得可怕。”

“呃...”

威廉下意识地回想起之前与那几位会面的场景。

“元首,我不敢欺瞒您,如果让我来评价,王顺和先生与八路军的几位领袖相比,其实还有一点点差距。

那几位,用华国的话来说,就是深不可测,意思就是他们的思维跟深渊一样,而且是那种无法探测到底部的深渊。”

希哥顿时瞪着眼睛转头看着威廉。

他不敢相信,华国那么厉害吗?

随便出来一个人物,其谋略都能让自己感到佩服?

便听希哥目光灼灼地问道:“那么,在你看来,华国内部的两大势力,最终谁会赢?给我足够的理由!”

威廉被希哥那狼一样的目光看得有些发怵,低下头咽了咽口水:“那个...我认为,那边的国军,没有获胜的可能!

在对抗外敌时,他们双方底层士兵的战斗意志,或许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是打内战,或许就不一定了。

而且军纪、作风,这些方面八路军要好太多,更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最重要的是,八路军,跟我们德意志军人一样,拥有很坚定的信仰!

另外,王顺和先生,不光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装备,还帮他们构建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训练体系,这让八路军士兵的战斗力更加强于国军!”

说着,威廉又抬起头,直视希哥:“所以,我认为,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八路军的,元首!”

希哥深吸一口气,又看了眼世界地图。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他问道:“那么如果我想和八路军结盟呢,有可能吗?”

威廉眉头一挑:“元首,恕我直言,只要我们没有跟脚盆解除盟友关系,那八路军就不可能和我们结盟。

另外,如果想要结盟,最好趁现在,因为现在的八路军,是被外界孤立的情况,除了王顺和先生,没有人帮他们。

如果等八路军获得胜利,再寻求结盟,那么按华国的话说,就是锦上添花,远远比不上雪中送炭!”

第185章 技术井喷

太行山,和县,原抗大分校驻地。

只见原先的装甲兵学校内,不知何时建了一座方形的混凝土建筑,旁边架着一个巨大的方形铁栅栏。

且这个铁栅栏还有个高高的基座,在缓缓转动。

高台旁边还有一排房子,正是之前装甲兵院校的教室。

这里场地足够,设施也相对齐全,后来就改成了科院和工院的驻地。

太原、晋城、石门,乃至于阳泉、晋城这些相对比较大的城市都太扎眼了,不方便保密,最后几位大神就选择了这里。

大山深处,相对隐蔽,南北也有公路,且山清水秀的,搞研究的好地方。

而这个高台旁边的原装甲兵学院设施,正是工院所属的雷达研究所!

说实话这条件比蓝星上刚开始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那个时候,研究员们是真的苦,住在铁皮棚子里,屋子又小又窄,设施也不齐全,到了晚上甚至还得用油灯来照明。

而在这里,因为师长十分重视教育,认为必须要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所以房子是砖墙泥瓦,有专门的发电机、输水管道来供水供电,而这里改成研究院后,师长更是贴心地给调来了两个炊事班,给研究员们最舒服的研究环境。

设施相对齐全,又有现成的资料,平时还能在警卫员的保护下出门爬山看看风景,放松心情。

这就使得科院和工院两边所有的研发进度都十分迅速。

早在五个月前,雷达所这边就试制了一个实验性质的雷达,探测距离达到了30公里,之后又不断改进更新,雷达所的成果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后来,电子电气所研发出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进而根据需要又分成两组,一组研发出了电子显示屏的电视机,另一组则是研发雷达平面位置显示仪。

到现在,经过雷达所半年多的不断研究迭代,这款最新改进型的大型雷达,已经具备S/X双波段探测、PPI平面位置显示、自动测距等多项功能。

也就是说,这款最新改进型的雷达,已经具备初级火控雷达的功能,可以指引高炮瞄准。

至于敌我分辨,则是基于我方战机上携带的应答装置,还很原始,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

研究员们都是天才,其中拔尖的几十位是天才中的天才,资料也是现成的,这就使得短短半年时间,这边的雷达进度已经赶上了欧美二战后期的水平。

鹰酱、约翰牛、汉斯喵三国达到同等技术标准,都得等到44年以后了。

说来在45年时期,汉斯喵就已经发出了单脉冲雷达,可惜没来及实用,就GG了。

。。。

视线来到那大天线旁边的混凝土建筑内。

之间里头一大群身穿大白褂的研究员在忙碌着,操作着一圈旁人来了看都看不懂的电子模块。

这些是雷达的发射与接收系统、信号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和计算模块、同步与控制单元、辅助显示与输出,以及各单元对应的冷却系统,也就是空调。

再看一台显示器旁边,一位长相相对平凡、梳着背头、看着约摸三十多岁的研究员,正双手环抱,看着雷达屏幕。

他脸色略显疲惫,但眼神中满满的都是自信。

在他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位跟他年纪差不多,稍稍显胖、且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只是两人不断地打着哈欠。

这时,有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走到旁边:“老师,所有单元运转正常!”

站中间的研究员点头笑道:“好,联系晋飞那边,让他们起飞吧。”

“好的!”

等自己学生离开去打电话,这研究员又对着面前坐在显示屏前的操作员说道:“峰值功率。”

“好的老师!”

操作员轻轻转动一个旋钮,将雷达功率调到最大。

这时,旁边也传来了刚才那位学生打电话,让晋飞那边起飞的声音。

之后,便陷入了等待。

直到大约3分钟后,雷达屏幕上西南方位出现一个亮点,显示距离193公里,高度486米。

且随着扫描光柱扫过,那个亮点有一丢丢接近。

见状,站在中间的研究员笑着点了点头。

因为晋飞那边是在盆地里,有周边的大山阻挡,得飞机高度高于山头才能被雷达捕捉到。

大家没有欢呼雀跃,只是相互对视笑笑,活泼一点的则是相互击掌。

几个月前第一台雷达测试成功的时候,他们就激动过了,所以现在比较平常心。

“行了!”左手边稍胖的研究员有些疲惫地说道,“这探测距离明显已经超过了200公里,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我也回去了!”右手边的研究员也吐槽道,“我就感觉我们数学所的人,就是润滑油,哪里卡了就得往哪里添,没个闲工夫了都!”

“哎!”中间的研究员连忙一手一个掐住他们的手臂,“这还没测试完呢,着什么急?”

“大哥!”左边的研究员有点求饶的意思,“我自己的研究还没怎么搞呢,这都大半个月了,尽在你这儿帮忙,我的学生都有意见了。”

“就是,我刚从计算机所出来,就被你个老小子逮住,我都一个月没好好休息了!”

这两位,一位姓孟,是曾经鹰酱加州理工的博士,之前就在西南担任无线电专业的教授,现在转攻电磁波谱研究,现在是科院的相关研究所主任,同时担任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

另一位,虽然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但是在整个世界的数学界都有极高的地位。

又听左边这位说道:“你也好好休息休息吧,接下去,你们应该就要往脉冲雷达发展。

我看了王先生留给你们的资料,接下去的单脉冲、双脉冲,乃至于多脉冲雷达,要配合计算机,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这个你得和其他单位多方合作,急不来的,别把身子熬垮了,啊?”

然而手还是被死死地抓住。

“不行,要休息就在我这儿休息,你们两个一出去,我上哪儿再堵你们去?你们的都是理论性的研究,这会儿打仗呢,先帮我们完善装备啊”

。。。

同一时间,和县西面。

山窝窝里,同样很突兀地出现了一大群建筑。

而在远处的大山坳中,矗立着一座钢筋混凝土高台。

视线来到近处,却见这高台下半部分是空的,中间还有个空洞。

往上看,只见孔洞的上方还有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形喷口正对着地面。

突然,这喷口猛地喷出火焰,并且火焰颜色逐渐从橘红色变成明黄色,且焰柱笔直,并伴随的巨大的轰鸣声和大量的白色烟雾气体。

视线再来到楼上的控制室内,只见一位穿着大白褂的帅哥双手插兜,笑吟吟地看着面前正在转动的机械仪表。

却见那推力表的指针转到332千牛的位置后,便停止不动。

大帅哥满意地点了点头,332千牛的推力,一级用个4台,就足够把一个大火箭送到100公里外的高度。

这时,站在大帅哥旁边的一位学生兴奋道:“超过33吨的推力,老师,那我们的弹道导弹,是不是也能上马了?”

大帅哥抿了抿嘴,歪着脑袋想了一下后笑道:“我还是更想探索外太空,导弹的事,你们去搞吧,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更一章先,昨天有点儿事情出去了,后面的马上码出来)

首节上一节143/1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