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567节

这么越想,他越后悔,手下也是麻利了三分。

很快,所有手续都办理好了。

当日百姓捐献银两三十五万七千六百六十六两,一文不差都交到夜岚手里。

葛泓别说贪墨,就是按照规矩要留的“润手儿”都没敢提。

夜岚连看都没看他一眼,把装了银票和官文的匣子直接扔给唐元,就大步出了门…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夜岚这个新任冠军侯,京畿道大营主将,第一把火给营地挂了个人形钟锤,第二把火砸了户部衙门,拿回了百姓捐献,安顿伤兵,第三把火就是重新规划营地。

整个大营被他划分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办公和将领们居住的区域;第二部分是后营,包括生火做饭,粮食菜蔬储存,牲畜蓄养,马匹草料;第三部分是伤兵营,包括医药站都在一处,方便照顾;第四部分则是兵卒的住处;第五部分就是演武场,平日兵卒的训练之处。

大营的兵卒们,被一分为二,每日留一半在营地驻守,一半就出去砍柴,割草。

不远处的一个砖窑直接被包了下来,加班加点,日夜不停的烧砖送到大营。

京都里外征集了百十个泥瓦匠,带着兵卒们开始在帐篷里搭起了通长的大炕,就是帐篷外也要编了厚厚的草帘子全都覆盖上去。

这般整个营地都是忙的四脚朝天,有人私下也忍不住抱怨几句,毕竟大营立在这里也有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这么折腾过啊。

不过,等一切都折腾好了,所有人重新安顿下来,这样的抱怨就再也没有了。

以前的冬日,主帅和将领们,虽然和兵卒们一般住帐篷,但帐篷里烧了地龙,床铺上更是堆满毛皮被褥,住的很是舒服。

兵卒的帐篷却四处漏风,地上堆得稻草一冬都不能换一次,最冷的时候,几乎每个帐篷都有顶不过去,被抬出去的兵卒。

当然这样的事,将主们是不会上报的。反倒会因而多得一份空饷,他们盼还盼不及呢。

如今帐篷被修补的严严实实,罩上草帘子挡风保暖,远远看着像个新草房一般。

帐篷里,通常的大炕烧的火热,往上一躺,舒服得让人想叹气。这样睡一晚,白日里所有的寒冷和疲惫都立刻跑得无影无踪。

除了当值巡逻和训练的时候,整个冬日都可以猫在这么温暖的大炕上,简直幸福的所有人都恨不得大吼三声。就是一日三餐,每个帐篷都可以派人手把饭菜从后营提回来,盘腿坐在大炕上吃喝。

最主要是炕下还有一个土炉子,一个帐篷发了两把大铜壶,随时能烧热水喝。

但相对这些好处,还有一些大家要严格遵守的麻烦之处。

那就是所有人都不能随便在营帐后便溺了,大营的下风口处搭起了一个五间的草棚,里面挖了五个大坑,坑上搭了石板,不论是任何人,只要便溺就要进草棚,等待攒积多了,明年还可以做肥料。

另外,所有帐篷里的被褥,白日必须叠的整整齐齐,大炕要擦抹干净,若是有人偷懒,整个营帐的兄弟就要多轮值巡逻三日,而且还是晚班儿。

三餐碗筷和提饭菜的木桶要刷洗干净,甚至用热水烫过才能送回去,若是敷衍了事,整个帐篷里所有人就都要饿一日。

若是有人染了风寒,或者拉了痢疾,第一件事就是搬了铺盖住去伤兵营隔离,待得病好才能回来。

最让众人难以忍受的一点是,每隔五日,所有人都要烧水洗澡洗头发,不把自己洗的同白条鸡一般,就不准出浴桶…

为此,大营特意成立了一个督察队,总共一百人,分十组,每日不定时检查,只要不守规矩就罚,绝不容情。

在几组倒霉蛋儿被抓,半夜里冷冷呵呵绕着营地巡逻之后,所有人都开始重视起来。

这么坚持了半个月,众人慢慢习惯了,终于彻底体会到了这些新政的好处。

营地好像变宽敞了,不是所有人都乱糟糟挤在一处了。

所有帐篷都极干净,一进去就暖意扑面。所有人好像都精神很多,生病的人少了。三餐吃的饱,晚上睡的香,训练就格外的有力气。

第684章 寿礼

因而,众人再看主将推出的那些古怪训练,也觉得有趣极了。

扛着木头跑,爬树爬墙,匍匐爬行,蒙眼射箭,跳板投石啊,每日都有很多人尝试,其中佼佼者就会被分去单独的营帐,据说主将要单独成立一个小队,至于做什么的,没人知道。

但他们知道,这个小队,以后就是主将的左膀右臂,吃的好穿得好,就是饷银都高一半。

所以,整个营地又都卯足了劲儿的“玩”,盼着被选中。

大营里的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京都有心人的眼睛,于是没几日,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有人夸赞,自然也有人猜疑诋毁,但不论如何,都对京畿道大营没有任何影响。

往日无所不能的御史,巡风使,也都闭上了嘴巴。

一来情形不明,冒然出手容易被抓了把柄反击,受罪不说,最怕的是丢脸啊。就像葛泓那般,如今他的绯色中衣还被京都百姓津津乐道,更别提王家那几人的“长短大小”了,恨不得大越所有州府的孩童都知道了“底细”。

二来冠军侯兼具文人的奸诈,武人的锐气,如今风头正健,谁敢冲上去,就真是嫌命长了。没看丞相都偃旗息鼓了吗,倒是皇帝的赏赐流水一般送去大营。

不如等等,等等看冠军侯到底要如何,就是再艳的花儿也有败落的时候,谁知道哪日他就自己把自己折腾出问题了。

就这般,京畿道大营轰轰烈烈展开了“改革运动”,而千里外的北茅县,林家也是忙的不已乐乎。

姚老先生的七十大寿,原本林家想要独自准备,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很快就听说了,几个村的里正坐了爬犁找上门,一边喝着林家的好酒,一边“强烈谴责”林老爷子。

“老太爷,您这可不对了,老先生教授的小子里也有我们村的,他老人家过寿,您怎么不让我们也出一份力?”

“就是啊,老哥,心意最重要。我们不能给老先生打个金寿桃,但是蒸些白面寿桃,凑个热闹还成啊。”

“是啊,家里婆娘也会做衣衫,给老先生绣套衣衫也算我们尽尽心。否则,我们这心里过意不去啊。”

若是城里那位县令老爷,或者旁人这么说,林老爷子一定会认为是有利可图,但众多乡亲这么“讨伐”,他却是笑的合不拢嘴,拱手同众人道歉。

“好,好,这次算我想错了。既然你们都有心一起热闹一下,咱们就商量看看,怎么给老先生过寿。”

“这还差不多,先罚酒一碗。”

众人原本也是开玩笑,不是真的有意责怪老爷子,所以喝了酒就七嘴八舌商量起来。

“咱们还是凑些粮食,去城西舍馒头吧?”

“要不然,开春给老先生盖一栋单独的院子?”

“老先生的家人不知道在哪里,能不能请两个过来?”

林老爷子点了烟袋锅儿,想了半晌,才道,“老先生的家里人都在京都,而且…不太好过来。倒是周山长在路上,大寿那日肯定会到,老先生有山长陪着,肯定会欢喜。至于盖院子,原本家里就有这个打算,而且总要等到开春泥水合了再动手啊。算来算去,只有舍粮食积德行善这一条了。

首节上一节567/1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