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夫的强势在青原官场是出了名的,他能亲自给伊海涛开车门,这意味着伊海涛当选市长成为了定局,就连从来对下属都是阴沉着脸的黄如山也已经开始要拍楚天舒的马屁了。
市委常委、副书记郭鸿泽、副市长廖有朋等人看了见了这一幕,脑子里瞬间像断了电一般,都有点目瞪口呆了。至于站在外围一点的公安局局长龙啸天、商务局局长吴国远、土地局副局长杜凭风等人就更是惊讶得瞪圆了眼珠子。
谁又能料到呢,唐逸夫和黄如山他们给伊海涛挖了一个坑,没把别人埋进去,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楚天舒暗暗好笑:这就叫自作自受。
车门关上,万国良立即将车开到了停车场。
这时,另外一辆奥迪车也缓缓而入,伊海涛整了整衣服,带着众人快步迎上前去。
黄如山抢着给朱敏文开了车门。
朱敏文下车,满面春风地与伊海涛握手,说:“海涛,辛苦了。”
午宴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朱敏文对胡青云在休假期间特地抽出时间来青原市检查指导工作以及省商务厅长期以来对青原市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率领在座的全体青原官员给胡青云敬了第一杯。
胡青云对朱敏文特地从临江赶回来共进午餐表达了谢意,对江北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在回敬朱敏文时当面向岳欢颜作出了指示,全力帮助和支持江北开发区尽快达到申报省级开发区的条件。
杯晃交错,宾主尽欢。
送走了胡青云之后,朱敏文召集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开了一个短会,传达了省维稳工作研讨会的主要精神,要求大家在各自的工作中将维护稳定当着头等大事来抓,打造和谐青原,促进经济发展。
短会结束之前,朱敏文说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顺便扯了几句省委常委会关于放宽市长候选人学历与年龄条件限制的原则性意见,并借此再一次强调了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朱敏文这是一种暗示,大家都有机会,各自把好各自的关口,闹出乱子来,对谁都没有好处!
作为市委书记,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当前朱敏文对稳定的重视却是另有其特殊的政治原因。
青原市作为省内仅次于临江市的第二大地级市,大多数情况下市委书记是可以进入省委常委的。
明年换届之后,省委省政府的班子也要进行调整,像常务副省长等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基本上确定到**和政协任职,省委常委的人选也会作相应的调整,如果朱敏文机会把握得好,进入省委常委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在这个敏感和关键的时期,朱敏文当然更要强调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高级别的会议,黄如山也没有资格参加。
楚天舒和谭广德以及其他几位副市长的秘书在休息室里闲聊等待。
黄如山则把匆匆从交警支队赶回来的高大全喊到了一间客房,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小高,你说说,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你还能办什么事?”黄如山阴沉着脸,大声地质问道。
高大全哭丧着脸,汇报说:“秘书长,我承认我的工作有失误,可是……”
“可是什么?”黄如山打断了高大全的辩解,手指只差指到他的鼻子上,喷出的唾沫星子溅了高大全一脸。“你知不知道,就你这工作失误,带来了多么恶劣的后果和影响。”
刚才为楚天舒开车门让黄如山在大众广庭之下丢尽了脸面,他这把无名火一直憋了好久,现在全部发泄到了高大全的身上。
高大全低垂着头不再辩解了,这不是为了表明他对错误的认识有多深刻,而是要躲避黄如山嘴里喷出来的唾沫星子。
等到气急败坏的黄如山发泄完了,高大全这才抬起头来,假装着擦额头上的汗趁机把一脸的腥臭抹了一把,从口袋里掏出烟来,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黄如山一支,又捂着打火机给他点上,才战战兢兢地开口说:“秘书长,您得替我想想办法啊,让我有机会弥补我的过错。”
高大全跟了唐逸夫有几年了,知道他对付犯了错的下属是毫不留情的,尤其是今天当着众人的面给伊海涛开车门的低级而又严重的错误,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臭骂了高大全一顿,黄如山心头的怒火终于稍稍平息了许多。
黄如山献出了一条借刀杀人诡计,祭出去的飞刀没有伤着楚天舒和伊海涛一根毫毛,却飞回来把唐逸夫伤得不轻,黄如山作为始作俑者和操控者,高大全富有操作不当的责任,他同样也脱不了干系。
黄如山不得不冷静下来,仔细询问高大全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当听说伊海涛的车连闯了两个红灯才得以及时赶到青苑宾馆时,他再次冒出来一个借刀杀人的计谋,不过,这一次借的刀不是来自于朱敏文,而是新闻媒体和网络。
他立即指示高大全,将常务副市长的专车闯红灯的事捅出去。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交代高大全不要急于求成,先在《青原都市报》上点火,然后在“青原热线”网站上把火烧大。
高大全立即出了青苑宾馆,在奥迪车闯红灯路口的一条偏僻小巷里找到了一个公用电话亭,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给《青原都市报》打了电话,报料说在中午十二点三十分左右,一辆奥迪车和一辆别克车疯狂闯红灯,险些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第421章 轩然大波
在青原市,车辆闯红灯的行为太司空见惯了,对于《青原都市报》来说完全不构成新闻,只是为了配合市委建设和谐青原破除陋习的宣传需要,在每天的“城事”栏目中开辟了一个小角落,对诸如“中国式过马路”之类的现象进行披露和曝光。
接到报料电话后,“城事”栏目派出了一位实习记者。
年轻的实习记者很重视这个机会,他赶到现场之后,没有找到报料人却找到了街道两旁商铺中的目击者,也找到了两个路口的值班交警,证实了报料的真实性,不过由于车速较快,奥迪车的车牌号未能看清,别克车在街心有过停留,目击者记住了车牌号,实习记者采访了目击者之后,编写了一则400字左右的小报道,发在了第二天报纸的“城事”栏目上。
这则看似并不起眼的小新闻,并没有引起市民太多的关注,随后却在“青原热线”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第二天刚上班不久,市委副书记郭鸿泽给朱敏文的秘书林登山打了个电话,确认朱敏文有几分钟的空闲,便拿着一张《青原都市报》敲响了书记办公室的门。
昨天下午,得知省里放宽了市长候选人的学历和年龄条件,过年还不满53岁的郭鸿泽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副书记改任行政一把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既然省里放宽了条件,那就意味着市长的位置不是专门给伊海涛预留的,还愿意给年龄稍大的老同志一个进步机会。
机会面前,没人不想努力一把。
以郭鸿泽在东南官场的成长轨迹来看,软硬件条件明显不如伊海涛和唐逸夫,但是,他和朱敏文却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两人从乡一级职务开始就长期合作共事,当年朱是一个乡的乡党委书记,郭鸿泽是另一个乡的乡长,后来各自从乡到县,由县到市,两人一点点地进步,朱敏文始终走在了郭鸿泽的前面。
到朱敏文当了市长,郭鸿泽当上了市委副书记,两人互相知根知底,配合默契,特别是朱敏文五六年前担任市长之后,与当时的市委书记闹得不太愉快,郭鸿泽在关键时刻始终坚定地站在朱敏文一边,挤走了老书记,换来了郭子春,最后才有了朱敏文成为青原市一把手这么一个好的结果。
郭鸿泽其人,本事有限,心术也不是很正,可仗着是青原土生土长的干部,从基层一步步奔上来,又与朱敏文关系密切,人脉基础相当雄厚,如果能得到朱敏文的全力支持,竞争力也不容小视。
这几年,郭鸿泽一心希望解决正厅,在青原市官场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由于郭鸿泽的年龄较大,朱敏文考虑明年换届给他安排到政协任主席,可是,得到了省里放宽条件之后,郭鸿泽就对到政协去解决正厅级不太满意,开始打起了市长一职的主意了。
郭鸿泽进入朱敏文的办公室,林登山过来泡了茶,悄悄退了出去。
朱敏文一眼就看见了郭鸿泽手里拿着的都市报,问道:“老郭,发现了什么重大新闻啊?”
郭鸿泽笑道:“呵呵,你朱大书记不在家,青原市哪里还有重大新闻?”
“老郭,你也学会溜须拍马了。”朱敏文也笑了:“说吧,什么事?”
郭鸿泽把报纸摊开在朱敏文宽大的办公桌上,指着“城事”栏目中的一个豆腐块说:“你看看这个。”
“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啊。”朱敏文原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故,瞟了一眼,发现只不过是两辆车闯红灯的小报道,他当即把脸一垮,低垂着眼皮说:“老郭,你是专职副书记,精神文明建设是要抓,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