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86节

  周彦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提议不错,我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这个人你可能还认识。”

  “我认识?谁啊?”

  “赵老师的儿子赵嶙。”

  “哦,是赵嶙啊。”

  赵嶙去过不少次长安制片厂,张一谋也见过几次。

  “对了,赵老师的儿子好像是在你们学校上学吧。”巩莉说道。

  周彦点头,“嗯,就在我班里。”

  听到赵嶙就在周彦班里,张一谋忍不住感慨,“你跟赵老师这是什么缘分,之前他找你当配乐助理,现在倒好,他家儿子落到了你手里,又要成你的助理。”

  “确定是夏天拍吧?”

  周彦这么问,是在考虑赵嶙的时间,他总不能让赵嶙为了个配乐助理请长假,如果是暑期拍摄,赵嶙就能顾得上。

  “是夏天,应该不会耽误他上学。”

  “行,那我回头问问他。”

  “那……咱们这事就这么定了?要不我们聊聊片酬的事情。”

  “片酬的事情,你跟我经纪人张有安聊吧,我们太熟了,不好意思问你要高价。”

  听周彦这么说,张一谋哈哈一笑,“听你这意思,要好好宰我一把,没关系,我们这次的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的。光是《活著》的影视授权费,我就给了余桦两万五。”

  说到给了余桦两万五这事,张一谋挺骄傲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重视文学,重视版权啊。

  之前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张一谋就给了苏瞳四千块钱授权费,当时就破了纪录,这次给余桦的两万五,再次提升了一大截。

  周彦见他瑟,只是笑了笑,也没说自己从《树洞》剧组拿了五万的影视授权费。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他能从《树洞》拿到五万,跟剧本还有导演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汤臣,换一家公司投资,周彦绝对拿不到这么多钱。

  “你们剧本审过了么?”周彦问道。

  “还没,不过这个快得很,我在应对审核这一块,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张一谋非常自信地说道。

  现在国内要拍电影,前期的剧本审核非常重要,审不过就不给拍,拍了也不给上映,而且审过之后必须要按照剧本拍,不然的话也会出问题。

  周彦记得田壮壮就在这件事情上栽了跟头,他为了过审,把剧本改了,但是后来拍摄却还是按照原本的剧本拍的,后面肯定是不能上映的。

  不能上映也就算了,田壮壮又擅自把《蓝风筝》送到霓虹去参加电影节,导致最终被禁拍。

  看到张一谋这么自信,周彦暗自摇头,他可不认为《活著》过审能有那么容易,这电影按照原著拍,百分之一百过不了审,事实上,最终的电影版也改动了很多,那即便改成那样,最后也还是没能在内地上映。

  周彦之所以问审核的事情,是因为他自己最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灵异第六感》的剧本审核就被卡住了,不过问题肯定没有《活著》大。

  相关部门给出的意见主要也是集中在“亡灵”这个点上,虽然国内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出现鬼,但是这两年在这方面卡的比较严。

  不过问题不算很大,国内上映的版本到时候直接把结局再反转一下,电影名字改成《第六感》,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上映再用回原本的结局。

  对于《活著》的审核,周彦也没多说什么,反正他也给不了什么意见。

  “等你的剧本审核完了之后,再拿给我看看吧。”

  “没问题。”张一谋笑了笑,随后问周彦,“你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

  “怎么说?”

  “请你吃饭。”

  “来燕京还要你请啊,你跟莉姐就别走了,就在我这里吃。”

  “不用,我还约了余桦。”

  听到张一谋还约了余桦,周彦笑道,“没事,让余桦也过来吧,我请你们。”

151.第150章 你要把担子挑起来啊

  余桦看了眼四合院的门牌号,确定没有找错地方,然后抬手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张一谋、巩莉还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里面。

  张一谋笑道,“来得还挺快,快进来吧。”

  余桦笑著点点头,“我是一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

  进了院子之后,张一谋为余桦介绍,“这位是咱们的配乐指导,周彦周指导。”

  看著周彦,余桦颇为意外,张一谋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告诉他要来配乐指导家吃饭,他想著,配乐指导,至少也有个三四十岁,没想到这么年轻。

  “周指导,你好。”余桦笑著跟周彦打了声招呼,随后又将手里的红色塑胶袋提到周彦面前,“第一次来,也不知道该带点什么,就随便买了一点水果。”

  周彦笑著接过塑胶袋,“我家马上都能开水果店了,咱们进屋吧,外面挺冷的。”

  四人进了客厅,周彦一边给余桦倒茶,一边笑著说道,“我跟张导还有莉姐也好久没见了,张导好不容易来一次燕京,我自然是不能放过他的。而且我本人也是余老师你的忠实读者,所以一听张导说晚上要请你吃饭,我就主动把这事给揽过来了。这临时改地方,也给你添了麻烦。”

  三言两语,周彦把今晚这个局的变动解释清楚之后,顺便也捧了一句余桦。

  捧人是周彦的被动技能,不过捧余桦也是他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余桦的作品接触的实在太多了。

  余桦接过茶杯,笑道,“我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吃饭积极,只要有的吃,改到通州我都没意见。”

  等他接过茶杯,周彦又掏出烟给他让了一根,余桦接过烟,下意识要点著,随后又停住了动作,“这有女同志在,还是不抽了。”

  巩莉笑道,“没关系,不用管我。”

  余桦也就客气一句,他根本控制不住,听到巩莉这么说,他就笑眯眯地把烟给点著了。

  因为周彦跟余桦是第一次见面,张一谋就主动挑起话题。

  “其实说起来,你们两个应该有共同语言,周彦除了做音乐、做电影之外,也有发表小说。”

  听到周彦还发表过小说,余桦吐了口烟,意外道,“哦?是在哪儿发表的?”

  “我发表的小说不多,主要是在《燕京文学》上。”

  听到《燕京文学》,余桦也是来了兴趣,虽然他现在跟《收获》那边联系比较紧密,但《燕京文学》在他的文学之路刚起步的时候充当著重要角色。

  “哪一期有你的作品?《燕京文学》基本上我期期不落的。”

  “他有一部小说叫《树洞》,你有印象么?”张一谋说道。

  “树洞?”余桦的脸上满是惊讶,他看著周彦,“你是周产?”

  周彦点头,“嗯,周产是我的笔名。”

  听到周彦就是周产,余桦的表情变得奇怪起来,周产这个作家,在之前《镇长之死》出来的时候,他就有关注了,后来又看到《清水里的刀子》以及《树洞》,印象就更深了。

  上次他跟刘振云聊天的时候,还聊到周产这个作家,他们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作家都挺好奇的。

  中国的文学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现在比较活跃的一些作家,大多都彼此认识,他们这一批很多作家之前都去鲁迅文学院学习过。

  如果是在燕京常驻的话,那见面机会就更多的了,各种研讨会之类的活动,都能碰到。

  余桦之前压根没想到周彦会这么年轻,他自己当年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应该跟周彦差不多大,二十岁出头。

  但当时的他,更多是在学习跟摸索,一开始寄出去的很多作品都没有人要,别说是《燕京文学》这类大杂志社,就是一些当地的杂志社也不愿意收他的作品。

  后来他在《燕京文学》上发表的小说《星星》,现在回头看,其实还是比较稚嫩的,他的风格,也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才慢慢开始走向成熟。

  沉吟片刻,余桦吐出一句,“原来你就是周产。”

  张一谋笑道,“惊讶吧。”

  余桦点点头,“惊讶,我说这周产挺神秘的,原来不是职业作家。”

  看到余桦的反应,张一谋非常满意,要惊讶,也不能他一个人惊讶,之前他知道周彦还在《燕京文学》发表过小说的时候,比余桦还要惊讶。

  余桦毕竟跟周彦不熟,之所以惊讶,主要也是因为周彦比较年轻。

  但张一谋他们不同,张一谋刚认识周彦的时候,周彦只是他们剧组里面的配乐助理,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学生,中间的反差太大了。

  虽然知道周彦是周产,但余桦并没有问太多,也没有如张一谋想的那样,跟周彦聊文学,他们更多的还是在聊电影。

  余桦对拍电影这事非常感兴趣,不过他跟周彦不同,周彦感兴趣是想要自己做,但余桦纯粹是好奇。

  其实周彦比较理解余桦的这种状态,有些作家是这样的,相较于输出,更喜欢吸收。

  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还是所见所闻,而一个人的所见毕竟有限,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人了解一样东西都是听别人说。

  因此,作家很多灵感,也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

  在聊天的时候,这些作家,就喜欢聊一些自己不了解,而聊天对象了解的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倾听,这就叫吸收式聊天。

  而陈恺歌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那家伙偏向于输出式聊天,他更喜欢聊一些自己懂的,别人不懂的,以聊的爽为主。

  四人聊一会儿,饭店把饭菜送来,他们开始吃饭。

  张一谋以前喝酒抽烟都还行,现在烟戒了,酒也喝得少,余桦平时能喝点,但是因为妻子现在在孕期,所以就少喝了点,不然回去还要给妻子添麻烦。

  倒是巩莉,酒量不错,而且喝酒豪爽,跟周彦炸了两杯。

  喝到最后,巩莉还是低估了周彦的酒量,后来酒劲上来,有些上头。

  张一谋一看巩莉已经上头,就及时出来止战,“明天还有事情,咱们还是少喝点。”

  巩莉虽然不情愿,不过也没说什么,没有再继续喝了,他们明天确实还有事情。

  吃过饭后,周彦先把张一谋他们送走,然后又陪著余桦去取他的自行车。

  今晚月色正好,不过风有些冷,吃饭时喝了点酒,身子暖洋洋的,现在被冷风一吹,余桦忍不住缩了缩脖子,“燕京的风,还是比海盐的风要冷。”

  周彦看了眼余桦,不知道他这话是否是另有所指。

  “说不定这风就曾是海盐吹过来的。”周彦笑道。

  听到这话,余桦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那它还是我老乡,我们都是从海盐来的。”

  这不算笑话的笑话,两人却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说笑间,余桦找到了自己自行车,开了锁之后一步跨上去,他原本想跟周彦道别,不过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周指导,你平时听什么音乐?”

  听到余桦问自己听什么音乐,周彦还挺意外的。

  “我听的比较杂,古典的,流行的,民族的,西方的,不过由于我的工作特性,还是西方古典更多。”

  余桦点点头,“我最近对古典音乐产生一点兴趣,你平时用什么听?我前些天买了个随身听,平时都是听磁带。”

  周彦笑道,“其实听音乐只要适合自己就行,媒介都是次要的,不过如果你对音质有更高追求的话,可以考虑购置一套音响设备。”

  余桦摇摇头,“现在没这个条件。”

  其实余桦并不了解一套好的音响设备要多少钱,只不过他现在住的地方比较小,不仅没有地方摆放音响设备,扰民方面也有顾虑。

  “你如果想听音乐的话,可以到我家来……或者去我们学校,我带你听一听现场的演奏。”

  “没问题,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好了,今晚多谢款待,我先回去了。”

  “嗯,骑车小心点,毕竟喝了酒。”

  “今晚没喝多少,以后有时间我请你喝酒。”

  “好,我记下了。”

  余桦点点头,也没再嗦,骑上车就走了。

  等到余桦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周彦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正当他感慨今晚月亮真大的时候,又一阵冷风袭来,他也缩了缩脖子,连忙往屋里面跑。

首节上一节186/6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