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54节

  “没事就好,如果有需要的话,风姐你说一声,能帮上忙的话,我肯定不遗余力。”周彦说道。

  他说的也不全是场面话,徐风帮他很多,如果有需要他帮忙的,他肯定会帮。

  徐风欣慰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其他的你不用操心。霓虹的音乐会,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霓虹的市场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两张音乐专辑加上一部电影,给你在霓虹打下的基础很好,后续只要正常发展,霓虹的市场够你吃很久了。”

  “这场音乐会准备了很久,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周彦说道。

  徐风点点头,“我对你也有信心,霓虹跟香江还有台岛不同,那里的音乐市场大,产业也非常成熟,在你进军欧美之前,重点都要放在霓虹那边。至于内地的市场,虽然潜力很大,但是现阶段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你先在国外打一圈回来,等到内地市场进一步成熟,到时候就是你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不得不说,徐风的思路非常清晰,她看到霓虹乐迷吃周彦这一套,就紧著霓虹这只羊死薅。至于内地市场,等到周彦在国外薅完一圈羊毛之后,反过来再收割那是轻而易举。

  之前奥利维埃想要翻拍《想飞的钢琴少年》,为什么徐风那么上心,就是因为她想要借这件事情,让周彦能够打入到欧美市场。

  原版的电影在欧美反响一般,但如果由外国人拍外国人演,可能就会被欧美的观众接受,到时候周彦的音乐也能够借著电影在欧美传播开。

  对于周彦的新电影《第六感》,徐风也是想重点在霓虹跟台岛进行宣传,然后立足在这两个市场,再往欧美那边发展。

  汤臣电影公司的工作重点就在周彦跟陈恺歌身上,陈恺歌刚拿了国际电影节大奖,正红得发紫,不过徐风现在更加看好周彦,一方面周彦从谏如流,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会一直进步,另一方面,周彦有一个陈恺歌永远都不会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的音乐家身份。

  《想飞的钢琴少年》在霓虹能取得如此成绩,跟配乐关系很大,这电影换其他任何一个导演来拍,恐怕都很难超过周彦,除非那个导演把周彦请去当配乐指导。

  而即便是其他导演拍,找周彦当配乐指导,也未必能够合作的非常完美,肯定不如周彦自己一个人来做更好。

  听徐风这么说,周彦也想起来一件事情,“风姐,我听说,上沪这边有人找过你,想通过你邀请我在上沪开音乐会?”

  徐风撇撇嘴,“这事你听张有安说的吧。”

  周彦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上沪这边早就邀请过周彦来上沪举办音乐会,不过之前都是通过汤臣电影公司联系的,但是周彦一直没有答应。

  后来《燕京无声》音乐会大获成功,上沪这边就坐不住了,直接联系了徐风本人,想要打感情牌。

  不过徐风把这事给压下来了,因为周彦这一段时间非常忙,如果这时候跟周彦提音乐会的事情,会给周彦很大的压力。

  她之前就跟周彦说过,让他不要太忙了,为了这事,她还说过张有安。

  而这次,又是张有安跟周彦透露的消息。

  如果不是张有安业务能力真的很好,徐风都想把张有安给换了,给周彦换一个听话点的经纪人。

  张有安心太急了,恨不得让周彦二十四小时轮轴转。

  年轻人忙一点是好事情,但是太忙了对未来的发展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处。

  她又看了眼周彦,笑呵呵地说道,“上沪这边是派人跟我接触过,想要邀请你来开音乐会,不过这事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总不能每个人来找我,我都要让你去开音乐会,那到时候你忙得过来么?”

  “上沪毕竟不同嘛,反正音乐会是要开的,等过完年,找时间在上沪开两场也没什么。”

  在周彦看来,这不过是个顺水人情。

  徐风微微摇头,“我一直说,跟恺歌比,你的性格有优势,但你也有你的弱点,这个就是你的弱点。你太顾及别人的想法了,汤家这两年确实跟上沪合作很多,但都是互惠互利的,他们想要通过我来邀请你在上沪开音乐会,这事很正常,但是我不帮他们,也很正常,而且这个事情根本不至于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意。”

  “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想要找你帮忙的也会越来越多。今天上沪这边你因为我答应了,回头金陵那边找你,因为你是金陵人你也答应了,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么?还有很多地方,总会跟你有些瓜葛。所以我干脆就不提这事,不给你压力。”

  听到徐风这么说,周彦有些感动,这样的老板,真是打灯笼都找不到。

  不过徐风也就说说别人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朋友有什么事情,她都是第一个帮忙。

  在生意场上周彦不知道,但是在电影这方面,徐风完全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她看好陈恺歌,所以即便陈恺歌的意见跟她相左,她最终还是愿意支持陈恺歌,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生意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也有可能,徐风只是把自己“感情用事”的一面留给了电影事业,而在做生意的时候,她会变成一个理智的人。

  “挺长时间没见到恺爷了,他最近忙什么呢?”徐风提到陈恺歌,周彦也顺嘴问了一句。

  “他啊,天天忙著参加各种活动,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呢。不过他最近也看到叶兆言的一部小说,似乎挺有兴趣的,上次打电话跟我说了。”

  “什么小说?”周彦问。

  “小说具体叫什么名字我还真不知道,我也没看到故事。现在也不急,等到年后有时间,再商量这个事情。”

  听到叶兆言,周彦就已经知道这部小说应该是《花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陈恺歌最终也会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风月》。

  作为《霸王别姬》之后,陈恺歌的第一部电影,《风月》非常受外界关注。

  而且这部电影大咖云集,主演是张国荣跟巩莉,原著作者是叶兆言,编剧还有王安意,如此豪华的阵容,电影还没开拍的时候,都多人都觉得能够再续《霸王别姬》的辉煌。

  但结果却并不如意,《风月》的口碑跟《霸王别姬》差距非常大,既没有受到观众认可,也没有受到有分量的奖项认可,几乎可以说一无所获。

  这部电影徐风肯定不喜欢,跟徐风认识这么长时间,周彦对徐风的喜好也比较了解。

  徐风喜欢的,是那种里面角色能够发现一些审美上可爱、美好之处的电影,《风月》显然不属于此类。

  这就要说到徐风的“感情用事”了,徐风明知道《风月》不行,但还是让陈恺歌拍了这部电影,最终只能惨澹收场。

  “我倒是还没听他提过这事。”周彦说。

  “他后面应该会跟你提的,这部电影他可能要找你给他配乐。”

  “是么?”

  “嗯,他很早之前就说过,要跟你合作一部戏,这部电影的配乐,如果不找你,应该就是找赵季平,反正肯定是你们两个中的一个。《霸王别姬》的成功,让他认定你们两个了。”

  周彦抿了抿嘴,陈恺歌确实说过很多次,后面有电影要找他合作。

  但是他对《风月》是真不感兴趣,不仅仅因为电影口碑一般,也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这个故事。

  不过周彦也没说什么,毕竟陈恺歌现在还没找他,等到后面陈恺歌跟他提了这事,他再想著拒绝吧。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保姆过来叫他们去吃饭。

  吃过午饭之后,周彦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徐风家,周彦也没有急著回去,就在路上随意地走著。

  上沪的冬天并不冷,周彦戴著围巾走一段路,甚至感觉有些热。

  从徐风家出来,穿过四明弄堂,就到了爱神花园。

  爱神花园是以前的名字,现在这里是上沪作协办公的地方,站在园子门口朝里面瞅了一眼,周彦也没进去,而是沿著巨鹿路往前走。

  到了一间看著像咖啡店的店门面前,周彦停下脚步。

  这里不是什么咖啡店,而是上沪作协经营的作家书店。

  此时的作家书店没有多少人,周彦抬脚走进去,一个小姑娘正在打扫卫生,见有客人来了,小姑娘也没有开口招呼,只是朝周彦点点头。

  一楼是咖啡厅,真正的书店其实是在二楼,而且书店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所以很多过路人都会以为这里是个咖啡店,根本想不到会是书店。

  周彦在楼下看了两眼,就上了楼。

  店面不大,书倒不少,周彦随手摸了一本《契诃夫作品集》,就坐了下来。

  这会儿整个书店,除了楼下的那个店员,就只有周彦一个人。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周彦听到下面传来一段对话。

  “安意姐姐来啦。”

  “嗯,小琴你帮我泡一杯咖啡,老样子。”

  “好的,你上去坐,我一会儿送过去。”

  两个女人,用的是上沪方言,不过周彦也听了个大概。

  随后周彦就听到有人上楼的声音。

  上来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

  她看到周彦,愣了一下,可能也没想到楼上会有人,而且是不认识的人。

  虽然作家书店对外开放,但是一般很少有非作协的人过来,因为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这里是个书店。

  说是开放,其实来的都是内部人。

  不过她也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走到另一边拿了本书坐了下来。

  周彦看到女人,也是非常意外,这个女人他认识,正是作家王安意。

  他也不禁感慨世事奇妙,上午他才跟徐风聊到《风月》,下午就看到了《风月》的编剧王安意。

  周彦没有上去搭讪,王安意自然也不可能过来跟一个陌生人说话。

  王安意并没有待太久,一杯咖啡喝完,过了一会儿就走了。

  周彦则一直待到傍晚,期间也来了几个人,不过周彦都不认识。

  临走的时候,周彦想要买本书,作为来作家书店的纪念,不过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一本想买的,就空手回去了。

  第二天,周彦启程去了霓虹。

  ……

  方秀他们先一步到了东京,到了到达大厅的时候,看著一群举著小旗子接机的人,他们傻眼了。

  “这是来接我们的么?”二胡首席马东方愣愣地说道。

  “应该……是吧。”方秀也有些不确定。

  钢琴首席张作权视力比较好,远远地就看到了几个小旗子上面写著汉字。

  “没错,就是来接我们的,上面写著周彦师兄的名字呢。”

  “那是来接周彦师兄的啊。”

  张作权又抬头张望了一番,在一众“周彦”里面找到了“钢琴少年乐团”,随即笑著说道,“也有我们乐团的名字。”

  李碧茹咋舌道,“这么多人啊。”

  他们知道周彦在霓虹比较出名,但只是听别人说,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此时此刻,看著眼前拥挤的接机人群,他们感受到了周彦在霓虹的知名度。

  霓虹人竟然这么喜欢周彦师兄,这比那些影视明星的待遇还要好了吧。

  “可是周彦师兄不在,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失望?”李碧茹担心道。

  团长方秀摆摆手,“没什么,大胆上,今天我们就代表周彦师兄了。大家热情一点,都给我笑,要给周彦师兄的乐迷们留下好印象。”

  “好嘞。”

  随即,他们大几十号人就在方秀的带领下,朝著接机的人群走去。

  接机的这些乐迷们,在人群中找不到周彦,不过他们也没机会问,因为乐团成员们已经走了过来,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来接机的有很多都是中国人,用中国话跟乐团成员们打招呼。

  还有人喊著非常老土的应援口号。

  “钢琴少年,所向披靡。”

  这口号听著不像是给乐团喊的,倒更像是为征战杀的士兵们加油助威。

  一些霓虹本地人,不会中国话,只能跟著后面学舌。

  “……骚年,……皮米。”

  “你好,你好。”

  “欢迎,欢迎。”

  现场倒有记者也过来了,他们伸著话筒问乐团成员,周彦来没来,不过乐团的成员们这会儿根本没有精力回答他们。

  在机场耽误了好半天,乐团才终于走开。

首节上一节254/6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