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出彩的是,这首歌的旋律跟歌词很配,两者加在一起相得益彰。
等到凯特第一遍唱完之后,周彦走了过去,“你唱得很好,不过有几处的处理可以一些改变。”
在周彦之前的谱子上面,只有旋律,可没标注每一段该怎么表现。
唱歌可不是把音高唱准,时值唱对就行了,还要有强弱的变化,气息的运用等等技巧,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技术来表现也是不同的。
周彦指著谱子,跟凯特简单说了说强弱处理等问题之后,就退了回去,让凯特再唱一遍。
凯特自己对著谱子复盘了一下周彦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又再次唱了一遍。
因为已经唱了一遍,对谱子相对熟了一些,加上有周彦的指导,第二遍的演唱效果进步很大。
其实在凯特唱歌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现代唱法,这一点并不符合电影的设定。
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可不会这么唱歌,更多的还是偏歌剧的那种端著的唱法,刚才艾玛汤普森就是类似的风格。
不过安李他们并不像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什么严肃的、纠结于历史考究的电影,他们希望让普通观众也能很容易地接受这部电影。
原本,作为一部传世经典,《理智与情感》这个名字就已经有些拒人千里的意思。
很多观众听到是名著,下意识会想,这一定是一部非常具有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电影,但大概率是一部无趣的电影。
甚至一些观众会想,我一个不爱文学的普通人,就不配看这种电影。
这是制片方不想看到的场面,所以在电影还没拍,改编剧本的时候,他们就考虑到这点,然后做了修改。
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摆脱原著的桎梏。
其实,如果要真按照原著来拍,这电影根本没法看。
书里面,男性角色大部分都出现在人们的交谈中,没有很多具体的情节,按照书中的发展来拍,大概会成为一部主要场景集中在两个女主对话的话剧。
因此,在改编的时候,就要为这些男性角色添加很多具体的情节。
玛丽安唱歌也是,如果非要在这部电影里面给观众唱几段歌剧,那感觉也太奇怪了。
当凯特唱完第二遍的时候,周彦他们身后响起了一阵掌声。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堂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这些掌声都是他们发出来的。
艾玛汤普森也忍不住鼓了鼓掌,这首歌的表现出乎了她的意料。
布莱格曼则是缓缓点头,Y的才华果然值得相信。
其实当时安李要让一个中国音乐人来给电影配乐的时候,布莱格曼是不太同意的,不过当他听了周彦的两张专辑之后,态度就有了变化。
周彦在音乐上面的才华,实属罕见。
布莱格曼甚至还对比了《想飞的钢琴少年》跟《飞翔的钢琴少年》这两个版本,随后他发现,周彦在配乐细节上的处理真的很厉害,完全能够根据剧情的节奏来安排不同的配乐。
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但这些区别都被周彦捕捉到并体现在了配乐当中。
后来布莱格曼又看到了周彦的新电影《第六感》,他惊讶地发现周彦的导演水平竟然直在线升,《第六感》可以说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了。
如果《第六感》是一部英语片,布莱格曼相信,它肯定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票房。(本章完)
第251章 电影很重要
凯特唱完第二遍之后,转头问布莱格曼,“安东尼,还要再来一次么?”
“不用了。”布莱格曼又转头看向艾玛汤普森,“艾玛,你觉得呢?”
“这首可以了,再试一试另一首吧。”
他们让凯特温斯莱特来唱这首歌,就是想看看效果如何,现在效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自然就不用再重复唱了。
说著,艾玛将第二首歌的谱子拿给凯特,后者拿著谱子,准备看的时候,周彦却出言阻止道,“我建议,第二首歌暂时不要给凯特唱了。”
艾玛汤普森跟布莱格曼同时转头看向周彦,后者疑惑道,“为什么,Y?”
说完这句话,布莱格曼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听起来,他像是说了两个“为什么”,why跟y一样。
周彦笑著解释道,“第二首歌出现的场景,是玛丽安收到布兰登上校送去的钢琴,弹奏随著钢琴一起送来的谱子。这首歌同样简单质朴,表达了布兰登上校的心意,而玛丽安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谱子,现场弹奏起来有些生涩……”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干脆拍这段的时候,第一次把这个谱子拿给凯特,直接复刻电影里面的情节,这样一来,凯特不需要刻意表演,就能体现出那种生涩感。”布莱格曼说道。
周彦点头,“是的。”
“这是个好点子,凯特先不要看谱子了,回头等安李回来之后,我们再讨论一下。”
凯特点点头,把谱子又还给了艾玛汤普森。
艾玛虽然感觉有点遗憾,不能现场听听凯特唱第二首歌,不过她也知道周彦说的有道理。
虽然说,凯特的演技不错,应该能够表现出初次拿到谱子的生涩,但再好的演技,都不如真实反应更有效果。
当然,听完了第一首歌之后,艾玛对第二首歌的信心要更强一点。
凯特离开钢琴,走到他们几人面前,不禁抱怨起来,“这架钢琴太老了,有的琴键都弹不动。”
“已经弹的很好了。”艾玛笑著说道。
凯特也对周彦夸了一句,“你的作品太好了,我很久没有听过这么美妙的音乐了。”
周彦笑了笑,虽然这首曲子还不错,但凯特温斯莱特的表现太夸张了。
其实这些老外真挺客套的,在某些地方,比中国人要客套多了,也虚假多了,周彦相信,即便今天这首曲子不好听,凯特也大概率会夸上一夸。
曲子好听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价值要给到位。
“安李应该还没有听到这首歌吧?”布莱格曼问道。
周彦点头,“嗯,所有配乐,安李都还没有听到。”
“那他后面听到,肯定会非常惊喜,刚才应该把这一段给录下来的。”
……
说曹操曹操到,几人在大厅聊了一会儿,安李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到安李的时候,周彦挺惊讶的。
他对安李的印象都是上台领奖的画面,颁奖台上的安李,西装革履,穿著讲究,而且要比现在更老一点,更稳重一些。
如今的安李,四十岁出头,正是一个导演各方面综合能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意气风发的。
但是眼前的安李,头发乱糟糟的,皮肤蜡黄,穿著一件灰色的毛衣,里面的黑色衬衫还漏了边,整个人看起来不修边幅。
关键是他走路的时候,低头勾脑的,完全没有精气神。
这幅形象,让周彦想起了某些以前一起共事的中年男老师,安李跟那些中年男老师的区别就是,他手里少了一个茶杯。
看到周彦他们,原本死气沉沉的安李,忽然展颜笑了起来:“周彦。”
他用汉语喊了一声,随后才切换了英语,“你什么时候到的?”
说著话,他快速走到周彦面前,跟周彦握了握手。
周彦握著安李的手,笑著说道,“刚到没多久。”
“欢迎,欢迎,旅途劳顿。”随后安李看著旁边其他人:“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布莱格曼解释道,“Y把电影拍摄时要用的几首曲子写出来了,我们想要听听效果,所以就拉著凯特过来唱一唱,这里有钢琴。”
“已经唱过了?”安李问道。
“唱过了。”
“你们觉得怎么样?”
“很好,要不,让凯特再给你唱一遍?”布莱格曼提议道。
安李却摆摆手,“不用,你们觉得好就行,我相信Y的才华。”
随后他又看向周彦,“除了拍摄要用的曲子,其他地方的配乐你有写么?”
“嗯,对著剧本写了一点,不过具体该怎么用,后期还得看你们拍出来的镜头。配乐,最终还是要为你们的镜头服务。”
听到周彦还写了其他配乐,布莱格曼挺意外的。
因为配乐通常都是延后的工作,大部分的配乐师,更愿意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再进行配乐,看到画面配乐,更简单,可能也更加契合。
不然的话,先把曲子写出来,后面发现跟拍出来的镜头不契合,那不是浪费么?
当然,这不是一定的,有些配乐师确实会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就写配乐。
布莱格曼就知道一个,意大利著名的配乐大师埃尼奥莫尼康内就经常会这样,他在给电影配乐的时候,时常会深入到拍摄工作当中,从电影筹拍时就在准备配乐。
很多时候,电影还没开始拍,他的灵感就抑制不住,把一些配乐写了出来。
布莱格曼没想到周彦竟然也是这种风格,他以为周彦只是先把拍摄时要用到的曲子写出来,所以刚才就没问其他曲子的事情。
“有什么曲子是钢琴弹的么,方便弹给我们听听么?”
“现在么?”周彦有点意外。
安李对他写给玛丽安弹唱的曲子不太关注,倒是挺关注中间的配乐。
“可以么?”安李点头。
“倒也是可以。”
“我们大家都可以听吧?”安李又问。
周彦被这个问题搞得有点懵,一时没明白安李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大家都可以听吧,他既然要在大厅弹奏,自然是都可以听的,总不可能去把一部分人耳朵给捂住。
“当然可以……”
听到周彦说可以,安李拍了拍手,喊道:“大家过来一下。”
说完之后,安李又跑到酒店外面,朝外面喊了几句。
很快,酒店大堂就聚了二三十人。
周彦嘴角抽了抽,他真有点搞不懂安李这人到底是个什么风格了,这是要干嘛,组织音乐会么?
“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安李笑著对周彦说道。
周彦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径直走到钢琴边,坐在钢琴凳上。
坐下之后,他冲着安李说道,“我现在做的曲子,主要都是提琴,不过倒有一首,用钢琴独奏效果也还行。这首曲子叫做,如你一样的人。”
深吸了一口气,周彦抬手在钢琴上弹奏起来。
《如你一样的人》前奏部份非常简单,就是几个音符不断重复,有点像人在慢跑。
等到这一段过去之后,第二段的节奏稍微慢一点,有点慢慢叙述的感觉,叙述中带著一点回忆,带著一点遗憾,但总体还是非常平静的。
不过,这一段过后,情绪的起伏忽然变大,有些地方变得更加激烈,仿佛回忆中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彻心扉的东西。
到这里,情绪越来越强烈,周彦的手指敲键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抬的越来越高,落在琴键上也越来越重。
最后,周彦差点站起来。
但是到最激烈的部分,周彦忽然停下了动作,音乐戛然而止。
本来,现场的众人情绪都已经被这层层递进的音乐给挑动起来,准备迎接这首曲子的高潮了,却没想到突然就结束了,给他们搞得不上不下的。
不过,大家都没有开口,因为他们觉得,周彦大概只是停一下,马上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