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497节

  隔一段时间,还有人推著垃圾车路过,专门收集观众们手里的垃圾,防止观众们随地乱扔。

  相较于香江那边,北市的音乐厅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那面大屏。

  户外观众提前到现场等待,也不会很无聊,因为大屏上会播放一些跟周彦有关的视频。

  既有音乐会的精彩现场,也有周彦的一些访谈节目,甚至还有周彦几部电影的宣传片以及周彦的一些领奖视频。

  每一段视频的时间都不短,随便看看时间都打发了。

  王家人落位之后,大屏上正在播放《遥远的旅途》纪录片,而在这个纪录片里面,王祖贤还出场了。

  当王祖贤出现在大屏上面的时候,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看到女儿出现在大屏上,王妈妈也非常高兴,“这应该是拍《第六感》的时候吧?”

  王祖安点头道,“应该就是《第六感》的片场。”

  “这片子我都没看过。”

  “这是个纪录片,在霓虹挺畅销的,前面还有周彦吹笛子的画面。”

  “那有机会要看看这个纪录片,也不知道我们这边能不能买到。”

  “小妹那里肯定有。”

  “也是哦,回头我去问问她。”说著王妈妈又朝大门的方向看了看,想看看女儿有没有走。

  王祖贤毕竟是大明星,非常受关注,所以散场之后,他们只是聊了几句就分开了,并没有一起走。

  纪录片非常长,现场当然不可能放完,所以播到王祖贤出来之后,又切到了《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画面。

  虽然周彦并没有出现领奖,但是现场还是爆出了欢呼声,奥斯卡给大家的冲击力还是非常强的。

  这边奥斯卡颁奖典礼片段播放结束之后,屏幕忽然暗下来了,停顿几秒钟,又重新亮起来,屏幕上出现一个“10”,紧接著变成了“9”。

  观众们立马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跟著大屏幕显示的数字开始倒数。

  “8……7……”

  “3……2……1!”

  当最后一个“1”的声音落下来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让我们欢迎音乐家周彦!”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周彦带著一些乐团成员走上了大屏幕前面临时搭建的舞台上。

  虽然舞台是临时搭建的,但是因为后面有一块大屏,所以看起来挺像模像样。

  出来之前,周彦就听说今天晚上外面的观众多,所以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他真正站上舞台朝下面看的时候,还是被惊到了。

  北市音乐厅门口的面积比香江文化中心要大很多,而且基本上没什么遮挡,所以能够容纳很多人。

  周彦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但是肯定要香江第四场音乐会的户外人数要多,应该是达到五位数了。

  这也应该是他们乐团,观众规模最大的一次演出了。

  乐团的成员们表现的非常激动,马东方在周彦身后搓著手,开玩笑道,“这么多人没买票,怪可惜的。”

  周彦笑眯眯地说,“如果售票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观众愿意来,那才是本事。”

  马东方倒还挺有信心,“我觉得只要师兄你上场,应该问题不大。”

  周彦笑了笑,没再接茬。

  如果周彦现在举办一场户外音乐会,只要票价弄的亲民一点,要来这么多人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把价格放低,是没有必要的。

  现在周彦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且票价都比一般音乐会高不少,要是弄到户外,票价大幅度降低,虽然观众多了,但其实整体的收入差不多。

  而且户外音乐会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演出效果就不说了,肯定跟音乐厅差距很大,除此之外,还有天气问题。

  这几天天气都不错,但如果开的场次多了,难免会遇到刮风下雨的情况,天气稍微差点,演出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到时候因为天气取消演出,人力物力浪费不说,计划也会被打乱。

  周彦看了眼后面的大屏,现场已经实时把他的画面同步到大屏上面,虽然画面一般,流畅度也不是很好,但这已经让周彦觉得挺满意了。

  音乐厅门口的大屏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

  有了大屏同步摄像机的画面,即便是很后面的观众,也都能清楚地看到周彦。

  周彦大概试了试话筒,音画有些延迟,但是不是特别明显。

  他对著摄像机,调整了一下站位,让自己在大屏上处在正中间的位置。随后他才笑著开口道,“看来老天爷非常眷顾我,今天又是一个凉爽的晚上,时间确实不早了,希望各位没有等得不耐烦。”

  台上他话音刚落,观众们纷纷回应。

  “没有,等到你就是值得的。”

  “晚上多演几首吧。”

  “为了你,等到多久都可以。”

  ……

  这时工作人员送过来一把椅子,周彦也没客气,接过椅子,对观众们说,“你们不介意我坐著跟你们聊天吧?”

  观众们自然回应不介意,周彦坐下之后,也长长舒了口气,“每次看到音乐厅外面聚集这么多观众,我既高兴又惶恐。因为我和乐团被各位所喜欢而高兴,也因为担心我们不孚众望而惶恐。音乐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而幸运的是,我的音乐恰好被诸位喜欢。”

  “刚才音乐会开始之前,我在里面已经说过,北市是一座对我非常重要的城市,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有些朋友可能看到新闻,知道我正在写我第四部长片的剧本。昨天来彩排的时候,一位记者朋友问我这部电影会不会出现跟北市有关的元素,我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我的新电影必然会跟北市有关。”

  台下立马响起了欢呼声,他们没有忘记,周彦除了是音乐家之外,还是国际知名的导演。

  《第六感》翻拍版如一匹黑马,正马踏欧美票仓的消息,最近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刚才大屏幕上也播放了跟电影有关的消息,《第六感》现在已经站在了今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或许后面会被来势汹汹的《独立日》超过,但是拿下前三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周彦的新电影,出现北市元素,自然令当地的观众欣喜。

  停了片刻,周彦看到身后的乐器已经摆放差不多了,便继续说道,“前段时间我去美国的时候,写了一首比较有意思的曲子,正好适合今天的场面。接下来,我将跟我的伙伴们为大家带来《我们正年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章完)

第356章 被抓包了

  《我们正年轻》节奏比较快,很适合在户外演出。

  周彦提前编了一个版本,加了点鼓进去,就更加适合现在的场景了。

  当轻快的小提琴以及富有节奏的鼓声响起后,现场的气氛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多原本从音乐厅里面走出来的观众,听到《我们正年轻》,脸上纷纷露出惊喜的神色。

  他们没想到,户外的节目竟然跟室内大不相同,完全是两种体验。

  在户外,他们根本不需要像室内那样,凝神静气地欣赏音乐其中的内涵,只需要跟著感觉走,去享受节奏以及旋律带给他们的直观感受就行。

  赵伟伦跟伙伴们站在后排,看著舞台上周彦律动十足地拉著小提琴,也觉得十分神奇,他们还没见过周彦在台上表现的如此轻快。

  周彦选择把《我们正年轻》作为户外加演的开场曲,算是做对了,单这一首曲子,就把现场观众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有路过的市民,听到这边这么热闹,好多也都好奇地凑过来,想看看是什么情况。

  广场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不过在警务人员的维持下,一切都有条不紊。

  因为人真的很多,《我们正年轻》结束之后,还有相关部门的人来请求周彦今晚多演奏几首曲子,周彦也欣然答应了。

  其实即便他们不提出这样的请求,周彦今晚也会多演奏几首,他也看到了,现场的观众确实很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最终周彦在户外总共演奏了七首曲子,创下了历次音乐会之最,一般情况下,周彦在户外只会演奏三到五首曲子。

  今晚加演的曲目数量,抵得上一般场次的两倍了。

  不过今天的七首曲子,都是流行性比较强的,像是《我们正年轻》、《我将会爱你多久》、《假如爱有天意》等,因为这些曲子更加适合户外,适合更广泛的听众。

  他不仅仅演奏了七首曲子,还跟台下观众互动了挺长时间,这可让当地相关部门的领导乐开了花,这场音乐会对北市的宣传具有不容小视的正向影响。

  ……

  七首曲子演奏结束之后,周彦便挥挥手跟观众们告别,“各位晚安,咱们明天再见。”

  说罢,不论观众们如何挽留,他还是带著乐团成员们回了后台。

  现场观众却没有走,一则是想著周彦说不定还会返场,二则现场大屏幕又播放起了周彦之前为了配合宣传录制的短片。

  直到短片播放结束,周彦也没有回来,观众们才开始陆续散场。

  这边周彦刚回到后台,一个汤臣的工作人员就走了过来,跟他说,“周老师,刚才音乐厅那边给了现场的数据,户外总共来了一万四千多名观众。”

  周彦眯了眯眼睛,奇怪道,“这数据是不是估算的?他们怎么弄出来的?为什么这么快?”

  “因为提前拉了线,进去一个就数一个,几个入口都是这样,最后结束的时候把几个入口的数据加在一起,总的数据就出来了。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是误差应该不大。演出的时候,我也目测了一下,大概就是这个数据。”

  其实目测也很简单,因为今天场外的观众排队方方正正,而且都是一排一排站的,所以只要数清楚一排大概多少人,再数一数多少排,就能估算出来总共多少人,这种方法有误差,但也不是特别大。

  “今天现场秩序维持的很好,舞台搭的也不错。”

  “主要是有个大屏幕,所以效果很好。”

  周彦点点头,今天有这样的效果,大屏幕确实功不可没,只不过这样的屏幕可遇不可求,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效仿。

  别的音乐厅总不能为了周彦的音乐会,还专门布置一个大屏幕,那成本太高了。

  除非户外的观众也收门票,不然屏幕的成本根本收不回来,今天音乐厅还卖了水,但是卖水的那点钱,恐怕是杯水车薪。

  众人没有逗遛多久,今晚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演出,他们必须早点回去休息。

  周彦依旧没有跟大部队走,而是跟王祖贤一起去了她的住处。

  回去之后,他没有再工作,早早地就休息了。

  不过第二天早上他起得很早,六点钟就起床,六点半就去了书房工作。

  一直工作到七点半,周彦回卧室见王祖贤还在睡觉,便换了身衣服出去买早餐了。

  王祖贤买的这套房子,周边的生活区配套还是不错的,下楼走几步就能看到很多早餐店,大清早就有很多人光顾,蛮有生活气息的。

  周彦这两天都在一家叫做“味元豆浆”的早餐店买早餐,店家是一对中年夫妻,他到的时候正好是早上最忙的时候,点餐还要排队。

  不过队伍不长,周彦前面只有三四个人,排到周彦的时候,老板娘笑呵呵地说,“还是两份豆浆,两份小笼汤包,一张蛋饼么?”

  周彦诧异地看了看老板娘,随即点点头,“嗯。”

  老板娘笑了笑,一边给周彦装早餐,一边笑道,“给你几个锅贴,你可以尝尝,如果好吃,下次可以买点锅贴。老是吃一种,会吃腻的。”

  “锅贴多少钱?”

  “不用,送你啦。”

  周彦点点头,没有拒绝老板娘的好意。

  同时他也感慨,这个老板娘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料,自己才来买两天,她就记住了自己,还能清楚地记住自己买什么东西。

  关键是每次周彦来的时候,店里面都很忙,这种情况下依旧能记得这么清楚,可见老板娘不简单。

  不过站在老板娘的角度,这并不算是什么难事情,记其他顾客可能要花点时间,但是记住周彦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周彦足够特别。

  周彦个子高,大早上戴著副墨镜,形象跟普通顾客差别太大,而且他口音不是本地人,每次来又都点一样的东西。

  拿了早餐,周彦又去了趟超市,补充了点“生活用品”,就优哉游哉地往回赶。

  到了门口,他正掏钥匙开门呢,后面传来一道疑惑的声音。

首节上一节497/6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