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要拍电影,梁金光也是挑了挑眉毛,“我们杂志发表的作品能改编成电影,我自然是高兴并支持的,但你也知道,影视授权是作者的事情,所以这事你需要跟作者聊。”
黄健新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所以我也是想从你们这里拿到周产老师的联系方式。”
梁金光想了想,说道,“你直接找他也不太好,有些作者不太喜欢别人贸然过去打扰,这样吧,我先让人去跟他说明一下情况,问问他的意见,如果他有意愿的话,你们就见面聊聊,如果没意愿,那就算了。”
“周产老师现在人在燕京么?”黄健新问道。
“在,你要是不著急去办别的事情,就在我们社里面等会儿,要是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就明天再过来。”
“那我等会儿吧。”
黄健新这次到燕京来,就是为了《清水里的刀子》,自然希望能够尽快把事情确定下来。
来之前,他想的是最好杂志社能够把周产的联系方式给他,然后他直接去找周产聊作品授权的事情。
但是他没想到梁金光挺保护作家的隐私,不愿意直接把周产的联系方式给他,既然如此,他便只能等著了。
随后梁金光就去跟小说组交代了一声,让他们去找人。
……
周彦跟陈恺歌扯了会儿淡,也没等王军正回来,就跟陈恺歌告辞,回了学校。
一回到宿舍,周彦就看到坐在他床边凳子上的华扬,此时正低头盯著地面发愣。
“华编辑,你怎么来了?”周彦诧异道。
华扬听到周彦的声音,抬起头来,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绽开,“周彦,可算把你给等回来了。”
见他这样,周彦也好奇,“你等我干什么?”
“好事。”华扬直接起身走到周彦身边,一把抓住周彦的袖子,“赶紧跟我去一趟社里面。”
周彦被他这一套动作弄得莫名其妙的,但还是跟著他往门外走,走了几步之后,华扬才解释道,“今天有个导演来社里,好像对《清水里的刀子》很感兴趣,社长让我来找你过去。”
“清水里的刀子?”周彦一脸的疑惑,“这不才刚刚发表么?”
“所以啊,热乎著呢。”
周彦又问,“是哪个导演?”
华扬摇摇头,“具体叫什么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姓黄,个子不高。”
就这点信息,周彦也没办法猜到是哪个导演。
其实他不太想跑这一趟,照理说,既然对方想找自己要作品授权,那应该登门拜访,哪有让自己跑过去的道理,这逼格一点都没有了。
不过碍于华扬的情面,周彦也没说什么,还是骑车跟著华扬去了他们杂志社。
到了社里面,华扬带著周彦去了招待室。
因为等待的时间比较长,黄健新不可能一直都在梁金光办公室待著,所以他跟梁金光聊了一会儿就被小说组的组长钟兴华带到了会议室。
周彦跟著华扬走进招待室,一看到黄健新,便惊讶道,“健新哥?”
刚才在路上,他就在想这黄导到底是谁,只不过想了一路也没头绪,没想到竟然是黄健新。
黄健新是长安制片厂的导演,就跟刘清住在一个宿舍。
那段时间,周彦,黄健新还有刘清他们几个天天晚上都要打牌,混的非常熟。
主要是黄健新跟刘清关系特别好,他们两个是同批进入长安制片厂的,一个在道具组,一个是场记,都是非常不起眼的职务。
不过后来黄健新表现很好,一路上升,85年的时候独立执导了剧情片《黑袍事件》,并且凭借此片拿到了新时期十年电影奖的最佳处女作奖。
自此之后,他就正式走上导演之路,后来又拍了电影《轮回》,这片子送到国外参赛,虽然没有拿到什么奖,但也为他攒下不少名气。
刘清则一直都在做道具师,两人的人生轨迹完全走出了两条线,不过关系却依旧非常好,没事的时候,黄健新就会搞点白酒找刘清喝点。
周彦在长安制片厂住的时候,也跟他们喝过两次。
黄健新原本正在跟钟兴华聊天,听到周彦的声音,就转头过来,脸上的表情比周彦还要惊讶,“周彦?!”
随后他想到了什么,整个人像是被锥了屁股一样,腾一下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
“你是周产,周产是你?”
周彦笑了笑,“健新哥,你这是在跟我说顺口溜么?周产是我笔名没错,你就是黄导?”
在场的另外两人也都是一脸懵,钟兴华开口问道,“黄导,你跟周产认识?”
“认识,当然认识,我们是室友。”
这话一出,钟兴华跟华扬两人就更懵了。
这两人竟然是室友?什么室友?
看到他们脸上的疑惑,黄健新笑著解释道,“周彦之前在我们制片厂待过一段时间,他就住我们宿舍。”
虽然黄健新认为自己解释的挺明白,但是钟兴华他们却依旧满脑子的疑惑。
周彦为什么会跑去长安制片厂?还跟黄健新住一个宿舍,他不是央音作曲系的学生么?
虽然还是不明白,但是钟兴华也没有再往深了问,他只是笑道,“既然你们认识,那就好办了,影视授权的事情,你们两位直接聊吧。我们这个招待室,随便你们用。”
“不用,不用,既然是周彦,那我们去其他地方聊吧。”黄健新笑了笑,又转头对周彦说道,“老刘他们还在楼下等著呢。”
之后黄健新又去跟主编梁金光打了个招呼,便跟周彦一起下了楼。
……
长安制片厂的那辆得利卡面包车就停在《燕京文学》办公楼的后面,周彦跟黄健新走到车边上时,刘清已经躺在后排的一堆布料上面睡著了。
周彦拍了拍窗户,提著嗓子喊道,“著火了。”
刘清一下子醒了,先是在车里面看了看,随后又伸头在外面望了望,没看到有著火点的地方,便嘀咕道,“哪里著火了,净跟我胡扯。”
说完,刘清又倒头去睡。
但是刚躺下,他又弹了起来,直愣愣地盯著周彦看。
“周彦?”
他的声音充满了疑惑,“我做梦了么?”
黄健新此时已经坐上了副驾驶,转头对刘清说道,“老刘,你没做梦,这就是周彦。你快点起来开车了,找个地方填饱肚子,中午吃的两个包子这会儿都化干净了。”
刘清翻身爬起来,问道,“你的事情搞定了?”
“算搞定,也算没搞定。”
“跟我打哑谜呢?到底有没有搞定?”
黄健新笑了笑,“你先开车,咱们路上说。”
……
“这么说,那篇《清水里的刀子》真是你写的?”
二十分钟后,路边的一间涮肉馆子里面,刘清瞪大了眼睛,看著周彦,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黄健新跑大老远要找的作家竟然就是周彦。
周彦笑了笑,“你之前不还帮我收过信么?我还以为你知道我给杂志社投稿。”
刘清扯起了嘴角,“我知道个屁!每次那么多信,我还能一个一个去看从哪儿寄来的?而且就算看到你收到杂志社的信,我也想不到这小说是你写的啊。”
黄健新笑呵呵地往铜锅里面倒肉,“老刘,这我就要批评你了,你早看到周彦收到《燕京文学》的信,又知道《清水里的刀子》作者叫周产,怎么就联想不到周产就是周彦呢?”
“谁知道他收的是《燕京文学》的信?”刘清嘟囔了一句,又说,“我就问你,你听到周产的时候,有半分联想到周彦么?”
黄健新为自己辩解道,“也不是半分都没有……”
“嘁。”刘清压根不信,他又看向周彦,“周彦你这鬼笔名真难听,叫什么周产,比难产没有好听到那儿去……”
黄健新扒拉了一下刘清,表情严肃道,“老刘,注意你的语气啊,现在坐在你面前的可不是以前天天跟我们在一起厮混的小老弟周彦,而是知名大作家周产,我这电影授权要是拿不到,可全赖你。”
周彦哈哈一笑,“健新哥,你别臊皮我了,我总共也没发几篇小说,谈什么大作家。”
黄健新调侃道,“就你这还不满足,二十岁在《燕京文学》发表小说,能有几个人?”
刘清认真地点头,“没错,这个确实厉害。”
周彦看到刘清认真的表情,吓了一跳,心说又给这粉头子找到新素材了。
黄健新从铜锅里面捞了一大筷子羊肉,送到周彦的碗里,笑眯眯地说道,“那这个授权的事情……”
“没有问题。”周彦十分干脆地应道,黄健新夹来的羊肉他也笑纳了。
听到周彦答应,黄健新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我就知道你老弟靠谱。”
刘清在旁边学著黄健新刚才的语气,怪叫道,“什么你小子,他小子的,叫周老师。”
黄健新也不跟他抬杠,非常配合地点头,“哎,周老师。”
周彦翻了个白眼,“你们怎么骂人呢?”
这话说完,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来,喝一个。”
黄健新又端起酒杯,三人碰了碰杯子。
今天他们并不急著回去,刘清也不用开车,所以也喝了酒。
一杯酒下肚,黄健新才说起授权费的事情,“今年授权费什么的似乎都在涨价,不过我们经费确实也不太足,我能给你的,只有三千块。”
周彦笑道,“三千已经可以了。”
三千这个价格放在一年半以前,那绝对是高价。
那时候苏瞳的《妻妾成群》授权费拿了四千,已经是国内最高价了。
但是这一年多,行情不断上涨,三千已经不算高。
当然,也绝对不能说它低,现在一部小说的影视授权费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价格。
其实这玩意没个准,要看拍电影的是谁。
黄健新要拍《清水里的刀子》,并没有企业投资,就是制片厂自己出钱,那预算肯定一般。
但是像张一谋跟年代公司签约,还有陈恺歌跟汤臣电影合作,经费都是这些公司出,预算肯定要高很多,作品的授权费出到两三万的天价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就算是价格低一点,周彦也无所谓,黄健新可是个潜力股,后来他可是执导了《建党伟业》跟《建国大业》两部历史大片,现在交好,绝对不亏。
退一步说,即便黄健新不是什么潜力股,就看著刘清的面子上,周彦也愿意给个友情价。
听到周彦对价格没意见,黄健新又端起酒杯跟周彦单独喝了一个,“周彦,说实话今天我感觉就跟做梦似的,来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周产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是否好沟通。”
“这他没有说假话。”刘清在旁边给黄健新作证,“一路上,他老是在嘀咕这个事情。”
周彦笑道,“这个计划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先琢磨剧本吧,最近厂里面挺忙的,拍摄的事情后面看安排。”黄健新微微叹了口气。
“都是瞎忙。”刘清似乎酒劲上来了,说话的时候还拍桌子,“今年我们的时间,不都被老谋子给浪费了?要不是他,能有这么忙么?”
周彦听他提到张一谋,好奇道,“对了,我年初去长安的时候,你说《一地鸡毛》要开拍,现在什么情况了?你们还没有去渝都么?”
“去啦!”刘清长长地叹了口气,“又回来了,他一句话,我们几十号人跑到渝都待了那么长时间,一场戏没拍,又说不拍了。”
“什么意思?”周彦疑惑道。
“什么意思,仗著自己是大导演,胡闹呗!”
黄健新见刘清喝得有点晕乎了,就主动接过话茬说道,“我听说是张导在渝都没有找到拍摄感觉,然后又看到另一篇小说,特别有感觉,所以就转移阵地,现在准备拍这部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