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56节

  见到此物,陈舟感到莫名的熟悉,他隐约记得自己在哪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一时间却想不起来。

  不过无论这三根木条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注定是目前收到的所有奖励里最没用的三件。

  电子木鱼能看个乐呵、肛塞有金属件、硅胶手机壳能割开当气密封条。

  这三根木条能干什么?

  岛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头。

  郁闷地拿起木条,攥着最长那根的方形木柄,把它当作手杖杵着地,陈舟脑海中灵光一闪,总算想起来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了。

  在北方农村,冬天屋外冷,屋内热,进出房屋常要切换大棉鞋和拖鞋。

  低帮鞋容易进雪,不适合积雪厚重的北方地区。

  大棉鞋通常是高帮的,换鞋时若是用手提鞋,容易弄得手指一股臭脚丫子味儿。

  古代的王公贵族最受不了这个,慢慢便演化出一种叫鞋拔子的工具。

  它的下沿呈圆弧状,打磨光滑,形状贴合人的脚后跟,可以代替人手辅助穿鞋。

  陈舟小时候曾见过老太爷用鞋拔子穿鞋。

  老人家当时年近九十,用的鞋拔子是件白铜制品,陪伴老人家足有三十多年了,老人去世后,随他一同下葬。

  可能是因为现代运动鞋越来越宽松,且符合人体工学。

  自老太爷以后,陈舟就再没见人使用过类似的东西。

  “唉,也不能说这东西完全没用。

  等我在岛上待到五十多岁,弯不下腰的时候,没准就要靠这东西穿鞋了。”

  将三根鞋拔子分开,挨个掂量。

  分量不轻不重刚刚好,尤其是最长的那根,挥舞起来有种棒球棍的感觉,呼呼作响。

  陈舟轻声感慨。

  

  “还是现代工艺优秀,一根普通的鞋拔子都做的这么讲究,抛光这么细致。”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

  “比17世纪的船舵握着都舒服。”

  念叨着,收起三根鞋拔子,望了望天色,比之前阴沉得更加严重。

  这雨酝酿了足有四五个小时,说不准啥时候下起来,不早点启程到时候被截在山路上就麻烦了。

  正准备返回洞窟,陈舟的视线在海上随意瞥过,突然发现浑浊的浪花间有两个小黑点浮动。

  出门没带望远镜,眯起眼睛聚光,努力观察着那两个小黑点,他有点怀疑那是两只海龟在海面上游动,要往岸上来。

  再一想不对劲。

  “纪录片里的龟类可没有浮在水面游泳的习惯,通常潜在水里。

  现在风浪这么大,在水底游泳更节省体力,假如我是海龟,根本不可能浮出海面。”

  “如果它们不是海龟的话,有没有可能是船上的木桶漂流过来?”

  认真分析。

  陈舟觉得自己从船上搬运物资的时候搜索的已经足够干净彻底,按理说不会再有遗落的木桶。

  若是附近有商船或者海盗路过,他们船上的木桶也不可能顺利漂洋过海,来到近岸。

  “那是什么东西?”

  途经沙滩已不知多少次,陈舟还是头一次看到这样奇怪的东西。

  止住本打算返程的脚步,他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那两个黑点还在向岸边靠近。

  按照现在的速度,再有半个小时它们就能抵近海岸,然后登陆,陈舟不禁有些慌乱。

  因为他又想到了一种新的可能那两个黑点是食人土著的独木舟,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风暴,他们打算登岛暂避。

  沙滩没有避雨处,土著登岛后极有可能前往树林。

  如果再往前一点,土著便将看到密密麻麻的窝棚和山坡营地,他辛苦积攒的物资可就要落入这群野蛮人之手了。

  心态再不像刚刚观望时那般平和,陈舟快步奔回营地,放下鞋拔子,找出用于和土著交易的劣质单筒望远镜,带上一把铁片刀,拎着斧子重回沙滩。

  营地中的优质火绳枪都被拿到了山上,只剩几把磨损严重的老古董。

  诸如通条、引药瓶、铅弹等必备工具营地中也没留下,倘若真有两条独木舟的土著登岸,最好的选择只有暂避锋芒。

  阴雨天火绳枪时灵时不灵,火药点不着,十字弩对付不了这么多人。

  假如土著要搬走物资,他只能听之任之。

  毕竟独木舟载重有限,就算满载,土著也带不走太多东西。

  而且他们不识得宝物,只会优先带走没用的玻璃珠子、陶瓷娃娃,顶多再拿两箱短斧和铁片刀,对岛上生活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举起望远镜,调整着前后镜片间的距离,在波涛之间搜寻。

  浪花滚滚,扰乱了视线。

  眼睛瞪的滚圆,频繁转移方向,陈舟发现那两个小黑点竟然不翼而飞了。

  “活见鬼了?

  我这段时间休息良好,睡眠充足,俩眼视力超过5.0,不可能出现幻觉呀!”

  再一次拿起望远镜,又仔细搜寻一圈。

  大海依旧是浪潮翻覆的模样。

  泡沫涌上沙滩边缘,光线昏暗,天地宛如一幅素淡的风景画,除却礁石海洋天空沙滩,连只碍眼的海鸟都看不到。

  雨滴从云层中坠下,打湿了陈舟握住望远镜的手,他缓缓放下望远镜,心中疑惑未解。

  “好端端的,怎么就不见了呢?

  不会已经登陆了吧?”

  雨势尚小,摘下檐帽挠了挠头,陈舟忽然想起营地中还有件重宝王灵官塑像。

  那尊塑像拿回现代卖钱起码值七八千,放在岛上熔铸成纯铜作用也远非其它物资可比。

  土著要是见到塑像,肯定会以为那是他们天神的造物,继而把营地的物资当成神赐的礼品,再把这片海滩当成神恩降临的土地。

  说不准以后还会派来土著祭师和几十名土著战士驻扎在这里,到那时,他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不行,还是再看看吧。”

  既然产生了土著已经登陆的猜测,陈舟便跑回沿海稀疏的树林中,蹲在一棵纤细的树后,隐蔽身形,做贼一样继续搜寻。

  这回他的观察范围不再局限于海上,将沙滩也囊括其中。

  望远镜左右移动,衣服表面又被淋湿了,陈舟不以为意,视线一点点刮过地皮。

  终于,他在靠右手边远处的沙滩上重新找到了那两个黑点。

  那是两只海豹。

  它们一大一小,刚刚钻出海面,正在浪潮中慢慢地蛄蛹身体,一前一后,往沙滩前进。

  海豹的体型不算大,身材圆滚滚的,表皮油光铮亮,被淋湿后呈现一种如橡胶的质感。

  向前移动时,它们肥硕的身体前部像极了装满水的气球,砸在地上带起一连串皮肉颤动,不由让陈舟产生遐想

  那里面该有多少油啊!双更1/15已完成,明天六点算首订成绩,超过1500双更一个月。

  别人上架爆更一两万,我半个月加更总字数三万,比他们持久昂!

第48章 追杀(求订阅)

  本打算返回窑洞,见到海豹上岸,陈舟的心思立即转变。

  “无论如何,都得把它们两个留下。”

  从船上搬运下来的物资种类繁多,但也缺乏不少生活必需品,油脂便是其中之一。

  水手们做饭除了炖粥就是炖菜,往熬碎的面包糊里添加一些腌豌豆、盐渍肉,靠着肉表面挂着的那点油星,就算沾了腥荤。

  对于吃惯炒菜的陈舟来说,整日煮炖虽能适应,却也让他分外怀念油炸爆炒的香味儿。

  在岛上捕杀到的大鸟尚有些油脂可以解馋,兔子一身瘦肉,刮不下二两油,吃多了着实难以下咽。

  况且他正愁灯油没有着落,就遇到这两个肥嘟嘟的家伙。

  要是不把它们宰了熬油,岂不是对不起老天的一番美意。

  眼下两只海豹刚离开海水不久,贸然动手惊吓到它们很有可能会使它们逃回大海,陈舟依旧保持着小心谨慎的态度。

  在细雨中,他悄悄攥住短斧,沿着海滨树林缓缓向右方移动。

  默默估算着时间和距离,控制自己的动作。

  他在等待时机,当海豹彻底登上沙滩开始休息,放松警惕时,他就暴起发难。

  时间流逝。

  两只海豹在沙滩上留下一道凹痕,拍动着前掌,不紧不慢地来到海水触及不到的沙滩,侧过身体,享受着陆地的宁静。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充满危险。

  虎鲸、大白鲨、虎鲨,凶猛的捕食者无处不在。

  身处海水,时刻提心吊胆,只有置身于陆地,它们才能完全放下心。

  即使是掌握搁浅捕食技巧的虎鲸,也要冒着莫大的风险才能威胁到陆地上的海豹。

  在南半球,没有生吃海豹的因纽特人和北极熊,它们的生活要比北方的远亲竖琴海豹自在不少,意外死亡的概率也低很多。

  雨幕轻柔,伴着海风摇摆。

  陈舟蹲伏在距离海豹150米开外的沙滩矮坡,静静注视着它们,手中利斧被雨水洗净,寒光凛凛。

  海豹侧躺了一会儿,翻动身体,平趴在地,闭上眼睛,像是睡熟了,许久没有动静。

  往坡下走,试着前进一段距离,陈舟谨慎地观察海豹的反应,只要它们表现得过于警觉或有向海水移动的趋势便立即止住脚步。

  像一只狩猎中的花豹,他尽量放轻自己的脚步,缩小自己的体积,减少存在感,在空旷的沙滩上,缓缓前进。

  越来越近了,海豹的体型与表皮细节分明地映入眼帘。

  它们并不像在远处看到的那么小,皮肤也并非纯黑。

  最先登陆的那只海豹算上尾巴足有两米左右,后面的海豹比它还大,估计有两米三四。

  海豹身侧为黑色,背部均有银灰色条纹,腹部米白色,滚圆的前胸下部还点缀着些许斑点。

  按估算家猪重量的经验目测,陈舟估计那只大海豹体重应该在450斤左右,小海豹也有340斤。

  除去骨架和内脏,它们最少能产出180斤油。

  而且180斤只是非常保守的数字,海豹的脂肪含量比家猪高得多,搞不好能熬出300多斤油。

首节上一节56/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