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干火旺,铁壶中的水很快烧开。
用长柄铁勺不断翻动水中的肥肉块,不时将其紧按在锅底,使其尽快出油。
待到壶中水分消失,只剩肥肉块和淡黄色的海豹油,陈舟舀起一勺盐放在油中,搅拌均匀。
添加盐能够延长油脂的保质期,让油更耐储存至少猪油是这样的。
又熬了一会儿,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陈舟将壶中的热油倒在早就准备好的玻璃器皿中。
然后继续切肉,开始下一轮熬制。
……
天气晴朗,守在篝火旁的陈舟被烤得满身大汗,只能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让轻柔的山风为他散热消暑。
但气温一升起来,连风都是暖和的,吹在身上非但不凉快,反而使他感觉更热了。
一边用大檐帽当扇子扇着风,一边盯着铁罐中正在熬制的海豹油,每过十几分钟,陈舟就要猛灌一大半杯凉开水,不然他实在是吃不消。
熬油对燃料的消耗极大,烧了不到两个小时,窑洞中储存的柴火就被烧光了。
倒出熬好的油,陈舟又去坡下砍柴。
忙忙碌碌,折腾了一天,两个大玻璃器皿都装满了,还剩一些油被陈舟灌进了空酒瓶中。
现在窑洞中还剩几个鲁滨逊的蜜饯罐子,待到这几个玻璃罐子都装满,他就只能把海豹油灌入酒桶中了。
不过酒桶太大,内部封闭,难以消毒,肯定会影响海豹油的储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尽早烧出可以使用的陶罐。
山上留作砌墙用的白土数量不少,陈舟打算用它们做几个陶罐试试,实在不行还有那一箱五颜六色的食用土,总能找出一种可以制陶的材料。
况且他还有贴吧老哥传授的制陶经验,翻一翻笔记,就胜过鲁滨逊钻研好几年。
……
傍晚,最早装进玻璃器皿的海豹油已经冷却下来。
油脂表面非常干净,呈现一种金黄色的尊贵色泽,陈舟找了个用尽灯油的油灯,了些海豹油装入其中。
待灯芯完全浸润海豹油,他打火点燃油灯。
海豹油作为灯油使用,竟然比之前的灯油还要明亮,而且冒出的黑烟极少,灯光稳定,质量极佳。
陈舟不知道,海豹油和鲸油在古代通常被添加在长明灯中,只有皇室贵胄和富贵商贾才用得起。
与其它天然动物油脂相比,海豹油的燃烧时间极长,能够产生更多热量。
在寒冷的北极,传统的因纽特人除了用海豹油灯照明外,还会用海豹油取暖。
除照明和取暖功能效果拔群,在现代,海豹油还是一种昂贵的保健品,其价格是深海鱼油的数倍。
按商家的说法,海豹油不含胆固醇,同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长期食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疾病,适合糖尿病人和患皮肤病的人使用。
当然,具体效果能否与宣传效果保持一致就不好说了。
呼~
吹灭油灯,陈舟对海豹油的表现非常满意。
现在油和肉都有了,他越来越想用海豹油炸些肉尝尝滋味了。
可惜没有合适的炒锅,这个想法暂时还不能付诸于实践。
……
平静的一夜过去。
时间来到1月31日,陈舟继续熬油。
不过在开始熬油之前,他先准备了一个足够大的酒桶。
这个桶本来是用于储藏朗姆酒的,其中的酒液已经被水手喝掉大半,他费了好些力气才启开酒桶盖,倒出了其中的酒液。
然后他拿热水烫洗过的布块擦掉了内壁中残留的酒渍,洗涮过后,才加热鱼鳔胶,重新封口。
这个大酒桶的容量比那两个玻璃器皿加起来还多,轻轻松松便能装下五十斤酒,足够容纳接下来几日熬出的油。
但海豹油实在太多了。
三百多斤皮下脂肪,剔除小海豹身上的皮毛和些许碎肉,至少能剩下二百五十斤。
按照比较低的出油率计算,60%,这些脂肪至少也能熬出150斤左右的海豹油。
像这样的大酒桶只有一个,其余酒桶中的酒液还很充盈。
让陈舟在酒水和海豹油之间选择一个放弃,实在太让他为难了。
酒很有用,海豹油也很有用,倒掉任何一个他都不能接受。
为了找个合适的容器,陈舟费尽脑筋。
翻出搬运物资时的笔记本,在密密麻麻的各种物资间寻找有没有被忽略的容器。
小号的玻璃瓶和玻璃罐子不用考虑,加在一起也装不了几斤。
大号的木桶全部都被利用上了。
其中一部分用于搬运石块白土,一部分装着饮用水,一部分装着海豹鲜肉和海豹心肝肺,根本腾不出来装油。
至于船上放置腌肉和腌菜奶酪的小桶,陈舟又担心无法彻底消毒,污染海豹油。
木桶毕竟不同于金属陶瓷和玻璃,长期装有腌制或发酵类食品,箍在一起的木材早就被腌入味儿了,就算拿凿子把内壁挖去一层,也杀不尽其中无处不在的霉菌。
酒桶还能将就着用用,这些小桶隐患巨大,陈舟不敢赌。
清点一圈,他的注意力从船上物资转移到了神秘奖励上。
现代包装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路塑料袋。
可食用土有两层外包装,最外边一层是半透明的尼龙袋,印着包装克数,内部还有一层真空塑料袋包装。
只需将塑料包装剪开,把袋内的土壤换个地方放置,他就能凭空多出一百七八十斤的容器。
食用土的介绍中可是写了,所有土壤都是经过水洗筛选,高温消毒的。
若商家没有虚假宣传,这些真空包装袋可能比沸水消毒的玻璃器皿还要干净。
除可食用土的外包装外,挨个清点神秘奖励的过程中,陈舟还想到了一个有几率制作成炒锅的东西王灵官铜塑像的底封。
观看鉴宝视频的过程中,他常常注意到古董铜塑像的底部露出的黢黑空洞。
按专家的解释,古代佛像腹部中空,一方面是因为节省材料,另一方面也方便在佛腹中藏匿珍贵的经文或者舍利子,及其它贵重物品。
如果塑像完好无缺,底部通常会包裹一片薄铜。
封底的工艺多种多样,可能镶嵌,可能包裹,可能用树胶或沥青粘接,但大都封的不严密,只要舍得破坏塑像的完整,总能撬开。
现代铜塑像封底工艺虽然不同于古代工艺。
但王灵官塑像本质上也是空心铜像,封底工艺顶多从镶嵌进步到焊接,那块薄铜板始终安装在那里,用凿子和锤子破坏焊点,肯定能卸下来。
薄铜板质地柔软,韧性强,导热性能好。
想将其制作成凹形炒锅,拿锤子慢慢敲击,砸出弧度即可。
若是担心敲坏铜板,稍微在铜板边缘掰出一些折角,也能当平底煎锅使用。
虽不能颠勺,做些家常炒菜,煎条小鱼足可胜任。
至于破坏铜塑像会造成多少经济损失,陈舟对此只想竖个中指。
只要能吃上炒菜炸肉,就算把整尊塑像砸碎熔成铜汁他都不心疼。
28年时间,心疼钱之前,还是先对自己的味蕾和肠胃好一些吧!双更3/15完成。
第52章 雨季将至
足足熬了五天,才将所有皮下脂肪熬完。
2月3日下午,陈舟结束了最后一块肥肉的熬制,把温度下降的海豹油装入了塑料袋中热油会烫坏塑料袋。
随后他将5kg装的塑料袋统一搬运摆放到了避光干燥的储藏室木架上,留待日后使用。
海豹油的包装共有四种,分为玻璃器皿、玻璃罐子、大酒桶和塑料袋。
陈舟准备拿玻璃器皿和大酒桶中的油做食用油,这些油大概有九十斤左右,如果煎炒频率不高的话,足够消耗三年。
在这三年时间里,就算再没有海豹从这边登陆,他也能捕鱼熬油或是前往岛的另一端猎杀企鹅熬油,补充油脂。
至于塑料袋中的海豹油,则作为灯油使用,预计高强度使用一年多毫无问题。
除熬油外,陈舟还将大部分海豹肉切成了细条,用盐腌制后简单放在火堆旁烘烤,待肉条表面变干,挂在木架上风干。
海豹的肺已经有些腐臭味,他不敢食用,只能把它切碎扔在厕所中堆肥。
海豹的心肝被切成小片,熬油时放进壶中简单炸了炸,一部分给来福和两只猫食用,一部分陈舟揣在兜里当小零食吃,味道还不错。
在熬油过程中,小海豹肉块上的皮毛全部被剥了下来。
按照处理大海豹皮的流程,陈舟制造了许多个晾皮架,绷紧小海豹皮,刮掉上面残留的碎肉脂肪,将其同大晾皮架整齐排列到一起,远远望去颇为壮观。
两只海豹给陈舟带来的收获非常巨大。
他现在可以尽情吃肉,尽情点灯,短时间内再不用担心脂肪和蛋白质摄入不足。
但丰富的收获也伴随着资源的消耗,最为严重的便是食用盐的消耗。
陈舟本来有两大箱及几小袋食盐,熬油腌肉后,他的盐只剩三袋了。
做饭、炖菜,给羊补充盐分,这三袋盐只够用两三个月。
现在,新旧问题此起彼伏,食物和油脂摇身一变,化作食盐问题重新困扰着陈舟。
旱季还剩最后十余日,趁着太阳烈,他最好尽快挖出晾盐池,弄点粗盐出来。
不然等到雨季来临,他就只能在室内使用效率极低的煮盐法制盐,或者等雨季结束后才能大规模产盐了。
……
2月5日,大海豹的皮完全晾干。
陈舟将皮毛中的沙砾和其它脏污清洁干净,然后用大海豹皮裹住石块,将其沉入水中浸泡。
这个处理阶段大约要持续2~3天,直到可以用手拔去外层较长的海豹毛方能进行下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临近雨季,陈舟感觉山上的空气似乎变得比往常潮湿了。
森林中打蔫儿的植物也变得精神了,枝叶舒展,神采焕发,似乎在提前欢迎即将到来的降水。
一股强烈的紧迫感驱使着陈舟加快工作进度。
从2月5日开始,他白天搬运石块,晚上点灯挖地基,每天只保证6小时的睡眠,同时减少用餐时间,全力赶工。
2月8日,石材终于凑够,陈舟一边挖地基一边往山上搬运门框、窗框、房门和窗户。
期间他砍伐了不少足够粗壮的树木,堆在林地间晾晒。